汉语言文学(0501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2.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党政企事业单位创意策划与文化宣传或其他相关性专业工作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基本训练,强化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相关能力,初步掌握从事语言、文字、文化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如下:(一)知识要求1.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定。
2.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3.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理论与科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4.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专业发展的情况,拓宽专业知识,提高学科专业水平。
5.具有本科层面的英语水平。
(二)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思维和价值判断的基本能力,能进行正确的信仰选择、道德选择、思维方式选择和行为方式选择。
2.初步形成建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上、能让自己终生受用的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具有处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文献的能力和解读文化文化现象的能力等。
3.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的与语言文学相关的工作,包括说好普通话,运用常见的书写工具写好汉字,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具备从事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汉语言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机构、教育部门、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从事办公文秘、宣传策划、中文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文化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历史、教育、新闻、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及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及文化学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概论。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分:文学学士。
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1、专业素质模块课程中的任选课的选课要求:第三和第四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两门,第五、第六和第七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三门。
2、每门课程的实践时数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宜安排,并在该课程的教学日历中注明。
3、专业考察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指导教师带队指导。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挂靠见习单位。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一至第九周进行。
另拟实施细则。
4、学年论文可撰写“经典选读报告”或“专业调查报告”或“专业学术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另拟实施细则。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050101 汉语言文学 3-7年文学学士 160学分二、专业介绍和特点该专业现为省级特色专业,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
1985年复建,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优秀课程。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其成为中等教育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料室藏书5万册,期刊310种,建有多媒体教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著名语言学家张静、王宁、戴庆厦、陈绂,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莫砺峰,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刘增杰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二月河、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韩霞方案制订人:韩霞、孔刘辉、杨健方案审核人:裘新江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融合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与技能,具备较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文秘管理、文化宣传、新闻报道、文案策划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点,具有正确、熟练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5.教师岗位从业者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9.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0.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人: 骆锤炼、陈小碧审核人:一、专业名称和代码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传统汉语言文学修养,同时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具有跨界思维能力和文字运用综合能力,在文化创意、文案策划、新媒体设计、文学创意写作、公务写作等方面有原创力的写作与策划的从业人员。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44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 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1.1.2 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等基础知识;1.1.3 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1.1.4 音、体、美等方面的艺术素养。
1.2学科基础知识1.2.1文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发展史、国内外历代作家作品及各类文学样式在创作和理论上的特点。
1.2.2写作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各类文体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
1.2.3文艺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1.2.4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
1.2.5文化创意类基础知识,包括广告学、影视美学、创意改编等。
1.3专业知识1.3.1文学方向。
掌握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熟读名家名作。
1.3.2创意写作学方向。
掌握在新媒体时代,写作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应用。
1.3.3应用美学方向。
掌握美学基础理论、美学分析以及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1.3.4应用语言学方向。
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的发展演变;语言的理解与应用等。
1.3.5文化创意方向。
掌握新闻传播、影视剧鉴赏、应用美学等基本方法。
2.能力标准2.1学科基本能力2.1.1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2.1.2具有科学思维与信息技术能力2.1.3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创意写作能力。
2.1.4具备数字媒体和媒介融合的能力;2.2创意表现能力2.2.1具有利用科学思维构建创新思维模式,提炼升华创意点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初中等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语文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美学、写作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4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50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0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通识类课程(应修62学分,其中必修50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52学分)(三)专业方向课(应修30学分,专业限选18分,专业任选最低12分。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程: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出版部门从事文学评论、创作、编辑、语言文字应用等工作;适宜在高、中等学校、中学及科研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专业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高尚的情操。
2、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4、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新闻、文秘、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5、受到科学研究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阅读专业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见学时、学分、教学周安排表。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早或推迟毕业。
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70学分方能毕业。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 050101(国家)0101(学校)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及创新精神,具备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融化新知识的实践中富于创新精神;(4)熟悉教育法规,懂得教育基本理论,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水平;(6)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课程类别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政治理论课(2)通识文化课(3)教师教育课2、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见附教学计划表3、专业模块课程(限制选修课,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1)语言学(2) 20世纪文学(3)古代文学(4)文艺理论(5)世界文学4、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每个学生限选五门(见教学计划表)5、公共选修课程(1)限选课(限选四门)(2)任选课(每系列任选一门)(二)课程学时分配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750学时,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附件。
(三)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9学分方准予毕业,其中专业课程须修满规定的158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05010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出版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方文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安排29周。
修业年限:四年
修读学分:165学分,其中必修课105学分,选修课45学分,实践教学15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
注:*表示该课程不属于全校任何一个专业的必修课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