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熟悉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具备一定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以下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介绍。

一、专业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类专业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汉语的语音、词汇、文法、修辞、文化以及中国文学作品。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现代汉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能力,形成具备一定的文论写作能力和批评与研究所需基本工具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1. 汉字与词语学:介绍汉字的构造、演变、规律等,培养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和词汇积累能力。

2.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句法、修辞,以及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3. 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4.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流派特点和作品解读方法。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和文学批评方法。

6. 中国文化与人文素养:介绍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专业特色1. 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批评理论的应用。

2. 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具备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的基本技巧。

3. 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四、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以从事以下职业:1. 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

2. 媒体与出版:从事编辑、写作、出版等相关工作。

3. 教育机构:高校、中小学的教师、教务管理等。

4. 翻译公司:从事文学、文化领域的翻译工作。

5. 文化传媒企业:涉及文学创作、传媒传播等职业。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力以及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

文科生汉语言文学

文科生汉语言文学

文科生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一直备受文科生的青睐。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言文学的主要课程和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学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文化产业研究和写作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一、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课程内容涵盖语音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独立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课程内容涵盖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的运用,深入理解汉语的内部规律和特点。

三、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献等方面。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认知水平。

四、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批评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五、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

课程内容涵盖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论,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理解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致力于研究汉语语言与文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经典文献的解读、汉语诗词的创作与鉴赏以及现代文学的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学视野,为学生成为优秀的汉语教师、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编辑等相关职业打下基础。

首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系统学习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以及常用的词义辨析技巧。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词汇的扩充和词语的搭配,以提高自己的汉语运用能力。

随着对汉语基本功的深入研究,学生将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方言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研究内容也包含了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

学生将学习古代文言文,包括论语、诗经、史书等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学生将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诗词的创作与鉴赏。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形式与技巧,学生将能够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诗词作品,并通过鉴赏其他优秀的诗词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当然,现代文学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流派特点和理论方法,研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并分析探讨其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通过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学生将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趋势和思潮,并培养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还将涉及到文化、翻译、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通过翻译文学作品,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播。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传承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成为文学评论家、文化传媒从业者等相关职业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言文和汉民族文化的学科,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接触到各种科目,这些科目将全面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并为我们成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课程:1. 汉字学:汉字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学习汉字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

在汉字学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汉字的演变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字义、字形的分析方法,培养对汉字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钥匙。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将能够阅读和欣赏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将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是了解文学发展、分类和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我们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专业课程:1. 古代文学史:学习古代文学史,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例如《红楼梦》、《诗经》等。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我们将能够领略古人的思想和审美情趣,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理论支撑。

2. 现代文学:学习现代文学,我们将接触到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例如《围城》、《活着》等。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将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创作技巧,培养对当代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敏锐洞察力。

3.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比较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文学的异同之处,通过学习比较文学,我们将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跨文化研究和创作提供基础。

三、实践课程:1. 诗词创作:通过诗词创作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尝试各种诗体和写作风格,发掘自己的创作特色。

2. 散文写作:散文是我们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散文写作课,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指为了培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而
开设的一系列课程。

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汉语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文学理论,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历程,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括语言学、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学、史学、哲学等基础课程和口才训练、写作、文化研究等应用课程。

其中,语言学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演变和使用规律,深入探究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定义、类型、风格、流派等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则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修辞学则是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技巧;史学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科,深入掌握中国文化的沿革和变迁;哲学则是研究人类思维、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学科,帮助学生拓展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系列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汉语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研究、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汉字学与古代汉语汉字学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句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汉字和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另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作品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四、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另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五、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与文化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及其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理论与批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七、写作与修辞写作与修辞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写作和修辞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辞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

八、古代文献学古代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的鉴定、整理、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九、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比较分析能力。

十、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国际交流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研究能力。

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一系列的核心科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科目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指导意义。

第一门科目是中国古代文学。

这门课程将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代,介绍和研究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以及重要作品。

学生将通过阅读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培养扎实的古代文学基础,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研究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还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门科目是现代文学。

随着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文学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这门课程将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以及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将深入了解现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掌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同时,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文学作品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学生们对不同文学时期的敏锐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以上两门核心课程,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科目,如文学理论、修辞学、文化学等等。

文学理论通过介绍各种文学理论流派,培养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修辞学则着重于学生对汉语言表达的修辞技巧的掌握,以及对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文化学则从多维度、多角度探讨汉语言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科目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修辞学和文化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科目的学习将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对于将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些科目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这些科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积极参与讨论、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观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1. 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汉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

它既关注汉语的运用与表达,又关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专业要求,设置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2.1 必修课程•《现代汉语语法》: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法分析能力。

•《古代汉语》: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和文学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现代汉语修辞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2 选修课程•《现代汉语写作》: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中国当代文学》:这门课程重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和作者,帮助学生了解当代文学的潮流和风格。

3. 课程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规范和修辞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基本认知和文学批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

4. 学习方法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需要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学习方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培养什么人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

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

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

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

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

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

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

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

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

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

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

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

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

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

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

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

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

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

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是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就课程内容而言,可以分为语言、文学史、文学理论三大类。

语言类的课程比较少,只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这三门。

但它们的内容、地位和意义却非常重要,它们不但教授语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还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中规范运用语言。

文学史类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讲述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现象和代表作家,而且学习时间长达两到三年,几乎贯穿了从大一到大三的学习始终。

本科期间,中文系的学生要学习中国和外国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史。

其中中国文学史包括三门课程,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类的课程有四门——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西方文论和马列文论。

文学理论是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总论性质的理论课。

中国古代文论史和西方文论分别讲述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理论及其发展史。

马列文论则专门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些人对文艺理论的论著和他们的经典著作。

主干课程选介语言学概论学习内容:语言学概论是关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课程。

它从语言的产生和社会功用谈起,讲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系统、语音、语法、文字、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展等内容。

在语言方向的一系列课程中,语言学概论是各门语言课程的基础和先行课,为后者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指导。

古代汉语学习内容: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和工具课,它以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习现存的古代文献典籍,了解、掌握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一系列变化。

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

由于文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古代汉语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变化大,所以它和我们当今的生活、使用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距离,学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多读、熟读古代作品,积累词汇,增强语感,从而为阅读古代作品、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打下基础。

现代汉语学习内容: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和中国各民族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门工具课,它从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等角度全面讲授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这门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习现代汉语,有助于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的一系列规范,并通过在学习实践中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中国古代自先秦到清末辛亥革命前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代表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思潮、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文学发展的走向和脉络等内容。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曾经出现众多的文学流派、文学代表作和代表人物。

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几个发展阶段。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需要掌握文学在每个发展阶段中的主要体裁、文学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流变原因和走向以及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门重要的基础课可以为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文学作品、流派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中国近代自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流派、思潮、现象、代表作家和作品。

伴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民族矛盾的加深,“现代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总主题。

作为和时代、社会的变动紧密关联的产物,中国文学的发展被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

“文学启蒙”和“现代化”是贯穿现代文学发展的主题和走向。

但是,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格局和走向也被改变。

而这一转变又内在地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

学习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需要了解同期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掌握每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主潮、趋势和流派和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变、过渡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趋势。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内容:中国当代文学史讲述中国文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发生的一系列文学流变和文学现象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为界,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分为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两个发展阶段。

在前一发展阶段,随着1949年解放前夕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趋势、走向、规范基本被确立并且被纳入严密的政治组织体系。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界的斗争、冲突不断。

文革结束后,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摆脱了政治的束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新写实小说、先锋文学等流派的出现,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格局。

外国文学史学习内容:本课程以中国以外的各国文学史为讲授内容,分西方、东方。

讲述了文学从古至今在欧美、亚非各主要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表作品、流派、现象和代表作家。

西方文学部分讲述从古希腊神话和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流派及作家作品。

东方文学部分主要讲述埃及、日本、印度等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古代和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代表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文学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和情况。

文学理论学习内容: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学的起源、文学的本质、文学的主体和客体、文学的价值和功能、文学作品的构成和形态、文学创作规律、文学接受规律、文学批评、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原因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这是一门带有总论性质的方法论课程,对学习各科文学史具有指导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学习内容:本课程讲述中国古代自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存在的、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学理论和文艺思潮,在介绍每个具体现象和流派的基础上注重发掘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走向。

马列文论学习内容:本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有关文艺的经典论著、讲话和书信,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精神、观点和方法,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及其意义,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并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各种文艺现象的能力。

这门课程以文学原理作为基础,但内容上有所深化和升华。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艺理论的论述和具体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环境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

西方文论学习内容:本课程以西方自古希腊到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流派为研究对象,概括性地介绍了其间产生的各种学说,梳理了基本观念和理论形态,让学生了解它们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线索。

这门课程对学习、深化外国文学史里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