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 )

A. 46:9

B. 32:9

C. 23:9

D. 16:9

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C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 比4He多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的一门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必修课

1. {

2. {拓展型课程

3.{

4.{

综合课程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3分(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

(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3分)(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2分

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

(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

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1分

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1分)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智力因素;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2分

A、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能力

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