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憎命达》阅读答案
2023--2024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2023--2024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统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一直是语文课本中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
我们从《藤野先生》中认识了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们从《阿长与〈山海经〉》里了解到青年守寡.的长妈妈,历经千难万险为小鲁迅买来_______________已久的“三哼经”,这让小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_______________,全身都_______________起来。
读鲁迅,我们读出了温暖,读出了_______________,更读出青年人的责任,鲁迅先生一直与我们同行。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huǐyìwùguǎB.huìàiègǔC.huìài wùguǎD.huǐyìègǔ2.上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渴幕霹雳震耸深遂B.渴慕霹雳震悚深邃C.渴幕霹厉震耸深遂D.渴慕霹厉震悚深邃二、句子默写三、名著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4.《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作者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请你结合书中的“人物”或情节,谈谈你对神话特点的理解。
5.用《西游记》中的人名,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选项最为恰当的是()(1)()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2)()挑行李——义不容辞(3)()的手心——谁也甭想逃出去(4)()开处方——灵丹妙药①如来佛①沙和尚①太上老君①猪八戒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名著阅读。
(1)下面对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自我献身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词阅读专题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江苏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山东泰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舵.(tuó)崔嵬.(wéi)荻.花(dí)环珮.(pèi)B.抚膺.(yīnɡ)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C.栈.道(zhàn) 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溯.源(sù) 惘.然(mǎnɡ)悯.然(mǐn)江渚.(zhǔ)答案:C解析:A项“舵”应读“duò”;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枫树林C.使人听此凋.朱颜D.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D解析:D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孤舟一系故园..声..心B.凄凄不似向前C.艰难苦恨..托杜鹃..繁霜鬓D.望帝春心答案:A解析:A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
B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
C项“苦恨”,古义为“极其遗憾”,今义为“痛苦愤恨”。
D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
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只是近黄昏推倒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
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
《三登乐》《秋发庾岭》《赋得岩穴无结构》《秋夜纪怀》《新秋即事》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范成大《三登乐》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三登乐范成大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
引冰壶②、素空似洗。
卷帘中、攲枕上,月星浮水。
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
六年前、转头未几。
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③。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注]①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
②冰壶:指月亮或月光;下文的“天镜”也指明月。
③篘(chōu):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蚁:新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4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试题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派静谧、澄澈、辽阔的夜空景象。
作者打开窗子,半卷窗帘,斜靠在枕上,窗外夜空澄澈如洗,星月浮动;皓月当空,清辉万里。
(描写对象“夜空”,1分;“静谧、澄澈、辽阔”的特点,1分;展开描述,2分)(2)这首词通过描写夜空和月下庭柯的景色,抒发了词人对宇宙、生命的感悟。
①上阕描绘了夜空的广袤静谧景象,感慨宇宙的深邃永恒;②下阕看到庭院中老去的树,想到六年的时光转头即逝,抒发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的感伤;③尾句作者夜深秉烛,难以入眠,恍若梦里,也有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的感叹。
(一点2分,答出两点,且分析有理,即可得满分)《秋发庾岭》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秋发庾岭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
②霏微,迷蒙意。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4分)(3)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1)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枫叶、夕阳中沉默的秋蝉等秋天的景物,寓情于景(1分),点明了时令(1分),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1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萆稿纸、试題卷上答題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題題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題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纯粹.(cuì)鞠躬尽萃亘.古(gèng)持之以恒B.契.约(qì)锲而不舍威慑.(shè)蹑手蹑脚C.斑斓.(lán)力挽狂斓仰慕.(mò)蓦然回首D.拙.劣(zhuó)相形见绌真谛.(dì)根深缔固的一项是()(2分)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
任凭一..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
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A.聆听B.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语病的一项是()(2分)3.下列语句中没有..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答案

10月15日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春行即兴华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县名,在今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座落在这里。
山中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首诗是一首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B.“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C.“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并描写任花自开自落,道出了诗人归隐田园隐逸不仕的心声。
D.“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3.从景情关系的角度鉴赏本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的单一节目形式中。
但其实,国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鹰鼎:,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的文物纪录片。
( )。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
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迹。
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
杜甫《天末怀李白注》李白《戏赠杜甫》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天末怀李白注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还至湖南。
戏赠杜甫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颔联中“鸿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语双关,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满凶险的社会。
B.杜诗颈联议论精辟,借李白命运多舛、奸邪小人幸灾乐祸,道出许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
C.李诗前两句交代了正午之时诗人在饭颗山上与杜甫相遇的情形,为下文自然发问做铺垫。
D.杜诗沉郁深广,表达感情较为强烈;李诗直白浅易,饱含戏谑意味,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
16.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李、杜之间深厚情谊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 D “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错误,李诗结尾两句是作者以此劝慰朋友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看似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表明对朋友的关切,极其感人,因而没有“讥笑”之意。
16. (一)杜诗:(1)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诗人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反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用魑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遭人诬陷,表达了对李白艰难处境的同情。
(3)运用了想象的修辞手法。
通过想象朋友遇赦时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表达了对朋友的无比思念;还通过想象朋友可能与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
(二)李诗:运用问答的方式。
末两句一问一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山谷间发出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杜甫《咏怀古迹》中在表达诗人对昭君只能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的同时也表达对昏庸的统治者揭露讽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在《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蓝田云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用两句话阐述了“责己严,待人宽”的思想,并认为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原则,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
(3)《离骚》中,诗人说自己即使身体被肢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并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来表明对志向的坚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在介绍蚯蚓的身体特点之后,紧接着说到蚯蚓的表现及原因的三句是“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憎命达》阅读答案
《文章憎命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4题。
人们的逆境和厄运常成为他们的学问。
“人情日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谷”。
身处逆境能饱尝世态炎凉,这时没有人奉承你,没有人向你献媚。
昔日的笑脸,今日成了白眼;昔日对你漠不关心的人,今天也许反而对你深抱同情。
世俗向你揭开了自己的面纱,被掩盖着的真假、善恶、美丑对你不再戒备,在你面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袒露,使你有机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战胜厄运的需要和心处逆境时复杂而特定的心理,将使你对这些丰富真实的人生素材,进行咀嚼、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获得许多认识和评价生活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许多是你在书本上、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
厄运喝退了你少女式的天真,书呆子式的幼稚,于是你变得深沉、敏锐,变得更能洞察生活的本质和人的心灵,逐步到达主客观的统一。
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家境贫寒,才华出众,年近四旬,还是个穷秀才。
这使他独具慧眼,得以看穿士大夫的丑恶面目和科举制度的腐败本质,写出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杰作《儒林外史》。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厄运________②倏忽:________
2.用浪线划出上面文段的中心句。
3.“人情日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谷”是________论据,“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家境贫寒,才华出众,年近四旬,还是个穷秀才。
这使他独具慧眼,得以看穿士大夫的丑恶面目和科举制度的腐败本质,写出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杰作《儒林外史》。
”是______论据。
4.上面文段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1、①è。
②shū。
2、划出第一句“人们的逆境和厄运常成为他们的学问。
”得3分;划出“战胜厄运的需要和心处逆境时复杂而特定的心理,将使你对这些丰富真实的人生素材,进行咀嚼、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获得许多认识和评价生活的知识。
”得2分。
3、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4、摆事实,讲道理。
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