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阅读附答案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阅读理解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阅读理解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的启示》
嘿,你知道范宣这个人吗?他呀,在八岁的时候就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话说范宣在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
这听起来是不是挺普通的?可别小瞧了这事儿,这里面藏着大大的道理呢!
就像我们平时做一些简单的小事,比如扫地、洗碗,你可能会觉得这有啥,不就是动动手嘛。
但其实啊,这些小事能反映出好多东西。
范宣挑菜的时候,那可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他小小的身影在菜地里忙碌着,眼睛专注地盯着那些菜。
我就在想,要是我去挑菜,会不会三心二意,一会儿捉个虫子,一会儿又跑去玩了?
他的这种认真劲儿,就好像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全神贯注地答题,一点儿都不敢马虎。
难道不是吗?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们。
有的同学做作业,马马虎虎,错误一堆;有的同学参加活动,总是敷衍了事。
和范宣一比,这差距不就出来了?
我还想到了我们的老师,他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讲课,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学到知识,能像范宣一样,做事认真专注吗?“老师这么努力,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还有啊,范宣挑菜这事儿,也让我明白了,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用心去做。
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都要砌好,房子才能牢固。
要是哪块砖没放好,说不定整栋房子都会出问题呢!
咱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它们就像一颗颗小珍珠,串起来就能变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范宣挑菜这个小小的举动,不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珍珠吗?
所以啊,我觉得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啥,都得有认真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优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世说新语》全解 学生教材

期古一艘漏雨的船/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文本精析Array【一】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王丞相往看之。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
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二】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乎?”【三】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巩固练习(2020秋•阳东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王丞相往看之。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
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暴雨卒至./遂至.承天寺B.舫至.狭小/至.霸上及棘门军C.殆.无复坐处/百战不殆.D.胡威之清./水尤清.冽(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3)结合选文,说说王丞相为什么“即启用为吴兴郡”?(6分)强化练习(2019春•浦东新区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取,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遂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下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不见.是马②偿其直.(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你想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B.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外人啊!C.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D.你想把祸害转嫁给外人啊!(3)从文中看,陈谏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川省成都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应和(hé)一霎(shà)呼朋引伴(yǐn)B.着落(zhuó)粗犷(guǎng)分歧(qí)咄咄逼人(duō)C.澄清(chéng)徘徊(huí)莅临(lì)絮絮叨叨(xù)D.棱镜(líng)酝酿(niàng)心绪(xù)繁花嫩叶(nèn)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你只会感到更高藐、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南国的冬天的那种清冷是柔和的,绝没有北国冬日那样咄咄逼人。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专题突破4: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专题突破4: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五(含答案)071831

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五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不知其/几千里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翻译画线句子。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B.逐牛/行几里矣C.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D.宰相/不亲小事(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尝()②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吉过之不问,掾吏独怪之。
②掾吏乃服,以吉知大体。
4(6)【乙】文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后来的结果是什么?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B.是故/谋闭而不兴C.挟太山/以超北海D.天下/可运于掌(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五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答案】B(2)①吗,②赠送,③终于(3)①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都是来自父母),不敢毁伤,因此才哭了!②后来韩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4)伤指大哭和拒收赠绢。
表现了范宣孝顺和廉洁的品质。
【考点】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文言文人物形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文言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解析】【参考译文】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
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身体发肤(都是来自父母),不敢毁伤,因此才哭了!”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
《岳阳楼记》《范宣年八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

《岳阳楼记》《范宣年八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Ⅱ.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16题。
(12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
②挑:挖。
③裈(kūn):裤子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C.或问日:“痛邪?”或王命急宣(《三峡》)D.如是减半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14.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分)(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2分)答案:13.D(都是这样的意思。
A.探寻;请求B.一道;回来C.有人;有时)14. (1)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2) 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15.C(根据语意来判断)1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孝顺(孝敬父母),品行高洁(或清廉)【参考译文】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河北通用):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文阅读说明:共八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甲]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①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②馔③,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选自欧阳修《诲学说》,有删改) [丙]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肄④书传,滋滋昼夜,衎衎⑤不怠,善矣!人之进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
山霤⑥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
夫霤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⑦而行之乃足佳。
”(孔臧《与子琳书》)①薄伎:小技能。
薄,这里指小。
伎,同“技”,指技能。
②营:谋求,谋取。
③馔:食物。
④讲肄:讲论学习。
⑤衎衎(kàn):执着而乐意的样子。
这里指坚毅努力的样子。
⑥山霤(liù):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⑦履:实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是犹.求饱而懒营馔犹:(2)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舍:(3)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肄书传闻:(4)衎衎不怠.怠: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丙]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4.三则短文在阐明学习重要性方面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甲]郭代公①年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为友。
时有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以为学粮②。
忽有一衰服③者叩门云:“五代未葬④,各在一方,今欲同时举大事,乏于资财。
闻公家信至,颇能相济否?”公即命以车,一时载去,略无留者,亦不问姓氏。
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

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一)【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分)⑴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③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④廉约⑤,韩豫章⑥遗⑦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⑧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
②〔挑〕挑挖;挖出来。
③〔身体〕“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
体,头和四肢。
④〔洁行〕品行高洁。
⑤〔廉约〕廉洁俭省。
⑥〔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
⑦〔遗(wèi)〕赠送。
⑧〔言(kūn)〕裤子。
1.用“/”给文中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误伤指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啼耳________________
(3)遂至一匹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宣挖菜误伤的手指,大声啼哭,是因为“痛”才哭吗?到底因什么而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2.手指;此,这;终于
3.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意对即可)4.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身体发肤都授之于父母,伤了自己的就等于伤了父母,范宣不敢伤害父母,所以才哭起来。
(意对即可)
5.孝敬父母,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品行高尚,清廉俭省;严格要求自己,温和、善良。
(意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