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之道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独木舟之道

独木舟之道
(2)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承④段,删 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 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 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章内涵,且使 文章意味蕴藉。
4.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 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 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 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
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 的器官。
答: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 人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 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答: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 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 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
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 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 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示例:
(1)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激流荡舟 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荡舟之道的阐发,衔接 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 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上文 内容的深化。
(3)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 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激流中,充满着 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 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 命运的勇气与豪情。
(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 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不受水域限制, 荡舟人可以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 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 心灵自由。
独木舟之道
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 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 顶风破浪: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 探究题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 探究题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四)·探究题独木舟之道1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

(4分)顶风破浪:冲过急流:答案:顶风破浪:奋战抗争,欢快得意冲过急流:挑战凶险,超然生死试题分析:顶风破浪时,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

冲过激流时,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乐的乐趣。

对此加以概括即可。

题目范围已经明确,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答: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的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答: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往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

试题分析:要理解(1)中的比喻,运用比喻,写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2)要理解(2)中“小路、结伴而行”所表达的语境义,联系“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

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作答理解句子就是理解具体词语在文中的语境含义。

1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

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6分)答:(1)不可删。

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

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2)可删。

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章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2015届高考散文阅读.西格德《独木舟之道》

2015届高考散文阅读.西格德《独木舟之道》

14. 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 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 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 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 评分细则: ⑴本题8分,两个得分点,答出示例五点中的任意两 点即可。 ⑵每个答案要点4分,答出“独木舟之道”的感悟内 容1分,结合文本加以阐释得2分,语言表达得体、 准确得1分。 ⑶从原文中直接摘录相关语句,但未做任何阐释, 每点只能得2分。 ⑷其他回答,若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3. 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 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 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答案:⑴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 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 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 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 重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⑵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 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 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 上下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中,删去不影响文章 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13. 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 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 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评分细则:
⑴共6分,选择一种观点作答,且分析全面、合理、准确即 得满分。 ⑵两个得分点,“结构分析”“内容分析”各3分,仅做判 断,不得分。 ⑶能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回答,但分析不准确、不全面, 表达混乱,用词不得体,酌情扣分。 ⑷没能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条表述,但回答涉及结构、内 容两个方面,可酌情给分。 ⑸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如,引 用印第安人与年轻人作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年轻人敢做 敢想精神的赞许,可得3分。

分析句段作用(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分析句段作用(教师版)-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22年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三:分析句段作用一、考点解读知能构建: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方法指导: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

二、知识储备分析散文中重点句段的作用,首先分析其在文章内容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次再根据句段所处的位置判断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最后总结其在表达方面的效果。

具体作用见下表:开头句段内容层面开门见山,引出描写的对象,点明题旨;交代写作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开篇点题。

结构层面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先抑(扬)后扬(抑);照应题目等。

表达效果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中间句段内容层面扩展思路;丰富内容(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

结构层面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照应开头;照应结尾;为下文作铺垫;内容或思路的转折。

表达效果自然过渡;顺理成章。

结尾句段内容层面篇末点题,揭示主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结构层面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

表达效果浑然一体;脉络贯通。

插入句段内容层面突出主体;丰富内容;强化中心,凸显主旨;强化情感。

结构层面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生、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的关系;起到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作用。

表达效果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

不同文体写事类补充内容,使人物有深度、厚度,多角度刻画人物,丰富人物形象。

写人类使事件内容更加具体翔实,进而使人物性格、地位、灵魂、经历更丰盈。

常式提问: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变式提问:①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②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文章结尾段。

三、解题要领审题要点:1.审所给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就不同。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3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3含解析

课时作业 23一、对点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

《独木舟之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独木舟之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独木舟之道》阅读练习及答案独木舟之道①挪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晃的芦苇。

安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微风声。

划船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进而也与它所熟习的山川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同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气帖,完整依据他的意向而行。

船桨是他延伸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同样,带着那种轻盈如飞的舒适,小舟灵巧矫捷,任你摆布 ; 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平共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但是,关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喜。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均衡,要使小舟与灵巧摇晃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自己行进的节律相符合时,疲惫便被忘掉,还有时间来观看天空和岸上的景色,不用费劲,也不用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任意滑行,划桨就好像呼吸那样毫无心识,悠闲自然。

若是你幸亏划过一片照射着云影的沉静水面,也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忧如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划船。

③假如风起浪涌,你一定破浪行进,则还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对手。

迎风破浪的一天奇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暴风暴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困难行进,忽然再冲入激荡的水流和暴风之中,这样这般,循环往复能够保证你夜晚睡得香,做个美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单独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何当经过一天的格斗以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绝壁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餐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材会有的喜悦之情。

披荆斩棘需要的不不过划桨的技巧,并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怎样破裂。

划船之人不单要熟习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浪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道上,乘着万马奔跑般的风波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高兴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木舟之道[美] 西格德 F. 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

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

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

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

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

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

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

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

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

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

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

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

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

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

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

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

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
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

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

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

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

(4分)顶风破浪:冲过急流: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答: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答: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

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6分)答: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

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8分)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