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四上第20课《漫画欣赏》word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漫画欣赏》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漫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漫画作品,包括我国著名漫画家丁聪、方成等人的作品,以及一些外国漫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漫画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形式的漫画,如卡通、动漫等,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对漫画的认知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漫画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各种风格的漫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漫画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各种风格的漫画作品。
2.难点:培养学生对漫画艺术的独特见解,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漫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漫画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精彩的漫画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与分析:展示教材中的漫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
3.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漫画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以我国著名漫画家丁聪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漫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5.创作实践: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绘制漫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漫画的基本特点,如夸张、幽默、生动等;另一部分是漫画欣赏的方法,如观察、分析、讨论等。
第20课《漫画欣赏》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漫画,学习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肖像画的欣赏水平,领悟漫画的艺术魅力,能把对观察对象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欣赏人像的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创设表演情境,通过画简单的老鼠,让学生关注老鼠的形象特征,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善于捕捉人物的特征。
二、欣赏漫画作品。
1、出示教师搜集的漫画资料,问: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人物特征的?2、分析两幅照片和漫画对比的作品,体会作品是如何抓住人物特征的。
3、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漫画。
三、学会观察,抓住形象特征,画好漫画。
如何突出外形特征?以老师为例,脸型有什么特征?头发有什么特征?五官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脸型的归类教师演示漫画像,边演示边讲解观察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在到整体。
四、关注表情与神态,刻画内心世界。
课件展示不同的表情,同学表演,其他同学观察表情的变化引起的五官的变化。
五、同学的画播放学生作品。
六、学生课堂练习。
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同学画一幅漫画肖像,16K纸大小。
七、交流与展示组织展示学生作业,在投影上,而后贴在黑板上。
2/ 2。
秋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漫画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已经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它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影射等多种方法,以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合,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漫画可以将各种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拿来为己所用,所以它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受任何约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漫画作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课收集了中外优秀的漫画作品十余幅,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并对其中一些知名漫画家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漫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欣赏评述能力;通过对漫画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的能力,增强其是非观念。
二、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欣赏优秀漫画作品—总结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学生交流与评述自己收集的漫画作品。
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白色污染”,展示与之相关的漫画,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漫画与生活的联系。
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优秀漫画作品,寻找漫画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漫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其中学生对漫画作品的含义也应该有所了解,教师可用其中两三幅作品为例,循循诱导,带领学生分析和感受作品的深层次意义。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学生自己评述时,可以随意畅谈自己的感受,但教师应提示学生分析要点:1.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是谁?2. 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3. 说说作品给你的启示?(深层次含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分析,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理解漫画作品的深层含义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简单评述自己喜爱的漫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教案一】(一)引导阶段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引出当今社会的白色污染问题。
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漫画艺术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析优秀漫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漫画分类:讲解单格漫画、四格漫画、连环漫画等不同类型的漫画,分析各自的特点。
3.艺术特点:阐述漫画中的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以及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
4.技巧讲解:分享创作漫画的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达情感和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漫画作品进行分析。
3.与同学合作,选取一个生活场景或故事,共同创作一幅连环漫画。要求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展现团队协作精神。
-作品规格:不少于4格,A3纸大小;
-作业提交时间:一个月后。
4.每位同学在课后收集3-5幅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介绍作品的艺术特点及自己的欣赏感受。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分享,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4)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漫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传授:介绍漫画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选取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漫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
四年级美术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教案

四年级美术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漫画与动漫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欣赏经典漫画与动漫作品,学习并尝试创作简单的漫画与动漫角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与动漫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与动漫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漫画与动漫创作技巧,激发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漫画与动漫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漫画与动漫角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示范用漫画与动漫作品。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经典漫画与动漫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漫画与动漫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点。
(2)分析经典漫画与动漫作品,讲解创作技巧。
3. 实践示范(15分钟)(1)现场演示如何创作一个简单的漫画与动漫角色。
(2)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漫画与动漫角色。
5. 互动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相互欣赏、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漫画与动漫欣赏2. 内容:(1)漫画与动漫的定义、发展历程、艺术特点(2)创作技巧:角色设计、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漫画或动漫角色。
2. 答案要求:形象生动,具有个性,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漫画与动漫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看优秀的漫画与动漫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在下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故事情节,将自己的漫画与动漫角色融入其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word教案

第20课:漫画与动漫欣赏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增加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漫画作者的创作初衷和表达的想法。
课前准备:漫画图片和动画片段授课过程:—、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讨论:卡通画和漫画的区别?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
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
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
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
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3.简介:卡通一词是缘于英文:cartoon的音译。
我们中国也称“美术片”。
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
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4.卡通是怎么制作、拍摄的?动画片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会制七千多幅图画。
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六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
07249_人教版美术四上第20课《漫画欣赏》教案

收录了世界各地的经典漫画作品,有助于 学生拓展国际视野,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漫画艺术魅力。
《漫画创作技巧与实例》
《漫画家访谈录》
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漫画创作指导书籍,通 过丰富的实例和技巧讲解,帮助学生提高 漫画创作水平。
收录了多位著名漫画家的访谈内容,可以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漫画家的创作心路和 艺术追求。
和情感变化。
17
故事情节编排与呈现
01
02
03
04
分镜安排
将故事情节划分为若干个镜头 ,合理安排每个镜头的内容和 顺序,形成连贯的故事线索。
绘制草图
根据分镜安排,绘制出每个镜 头的草图,确定画面的构图和
布局。
细化画面
在草图的基础上,运用绘画技 巧对画面进行细化,包括线条 的流畅度、色彩的搭配等。
添加文字说明
漫画的欣赏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从线条、色彩、构图等 方面欣赏漫画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 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著名漫画家及其作品
介绍了国内外著名的漫画家及其代表 作品,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24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04
对漫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
漫画并理解其特点。
学会了从专业角度欣赏漫画作 品,能够分析作品的线条、色
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
22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5
23
课程知识点回顾
漫画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介绍了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其定义、起源以及在各个时期的发 展特点。
漫画的分类和特点
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漫画(如讽刺漫 画、幽默漫画、科幻漫画等)的特点 和表现手法。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0课《漫画欣赏》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漫画欣赏》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漫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漫画作品,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漫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对漫画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他们对漫画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漫画作品,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漫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漫画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漫画作品。
2.难点: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漫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漫画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漫画作品的示例,包括经典漫画和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漫画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和欣赏欲望,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漫画欣赏》。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夸张、幽默、生动等,并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漫画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漫画的理解和欣赏心得,并尝试分析漫画作品中的夸张和幽默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已经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它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影射等多种方法,以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合,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漫画可以将各种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拿来为己所用,所以它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受任何约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漫画作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课收集了中外优秀的漫画作品十余幅,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并对其中一些知名漫画家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漫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欣赏评述能力;通过对漫画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的能力,增强其是非观念。
二、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欣赏优秀漫画作品—总结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学生交流与评述自己收集的漫画作品。
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白色污染”,展示与之相关的漫画,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漫画与生活的联系。
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优秀漫画作品,寻找漫画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漫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其中学生对漫画作品的含义也应该有所了解,教师可用其中两三幅作品为例,循循诱导,带领学生分析和感受作品的深层次意义。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学生自己评述时,可以随意畅谈自己的感受,但教师应提示学生分析要点:
1.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是谁?
2. 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
3. 说说作品给你的启示?(深层次含义)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分析,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理解漫画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简单评述自己喜爱的漫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引出当今社会的白色污染问题。
总结:十几年前,由于塑料袋的出现,大家在采购时都觉得方便多了。
但就为了这种小小的“方便”,引得许多厂家大量生产塑料袋,每年全球所消耗的塑料袋不计其数。
然而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因为塑料在土壤里面不容易分解腐烂,所以破坏力极大。
终于有一天,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所以画了一些这样的漫画以警醒大家。
教师出示白色污染的环保漫画。
学生欣赏漫画,感受作者对作品倾注的情感,初步认识漫画与生活的联系。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上的漫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简单介绍作者。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如作者是用什么形式来创作这幅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画了些什么)。
通过分析画面内容里巧妙的构思,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通过大量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漫画的主要特点:运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的构思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含义。
你觉得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这幅作
品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思考,渐渐感悟生活中的美与丑,增强其是非观。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尝试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分析一幅漫画作品,与同学交流讨论。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收集漫画资料的途径方法(如图书馆查阅、网上搜索、平时积累等),供学生以后收集资料所用。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播放《三毛流浪记》儿歌视频短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音乐,看视频,进入学习氛围。
教师介绍视频里的漫画明星“三毛”,引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张乐平作品《三毛爱科学》,讲解分析要点:1.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是谁?2. 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3. 说说作品给你的启示。
(深层次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丰子恺的作品《上行下效》,让学生再次熟悉分析要点。
学生自主分析课本上剩余的漫画作品,再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总结漫画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的构思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含义。
你觉得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这幅作品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思考,渐渐感悟生活中的美与丑,增强是非观。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收集与分析一幅漫画作品及其作者介绍,小组成员上讲台通过语言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好自己的资料、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