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艺术美术《山河新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艺术美术《山河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
学会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山河新貌。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视频,实地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山河之美。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山河景色,用艺术形式表现山河新貌。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山河的特色和新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展示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山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些实地拍摄的山河照片。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祖国山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河的壮丽。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们觉得祖国的山河美在哪里?”引出课题。
2.观察山河景色展示一些祖国山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貌的特点,如山脉、河流、平原等。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山河景色,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介绍一些著名的山河景点,如黄山、长江、黄河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讨论山河新貌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的山河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山河的新貌?”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方面思考山河的变化。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性。
4.艺术创作绘画创作:教师示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山河新貌,可以先画出山河的轮廓,再添加细节和色彩。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创作。
手工制作:教师展示用手工材料制作山河模型的方法,如用彩纸制作山脉、用棉花制作云朵等。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5篇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5篇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篇1《动植物欣赏》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课前多方面搜索与动物相关的图文资料、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各种用以制作“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制作好的形式多样的“动物”作品。
教学程序:一、表演、回忆、发表1、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启发回忆,探索了解动物的各种活动特征。
二、观察、赏析、感受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三、思考、探索、创作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四、展示、评价、延伸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
(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一、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
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二、1、教学目标:*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三、重、难点: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四、教学准备: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交流及讨论: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六、板演示范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
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人美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三篇】

【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限度地解放学⽣的思想,激发学⽣的能动性,提⾼学⽣⾃⼰解决问题的能⼒。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才是⼀个全素质的⼈才。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 教材分析: 学⽣从幼⼉园⾛⼊⼩学,来到⼀个新的环境,⽼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边的⼈,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
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师⽣⼀起协作完成“集体⼤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法 课业类型:⼯艺制作 教具准备 剪⼑、彩纸、“集体⼤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剪⼑、胶⽔、彩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导⼊新课: 教师出⽰“集体⼤树”的范图,介绍这棵⼤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树上。
? 3、教师⼩结:这棵⼤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年级X班,但它不是⼀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成为它的⼀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外形和制作⽅法不同的两⽚树叶,树叶上写着⽼师的名字,⽼师做⾃我介绍。
?? 2、教师展⽰其中⼀⽚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处剪或撕树叶的⼀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教师辅助演⽰)? 4、提出问题:叶⼦是什么形状的? 6、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和特殊形状、颜⾊?? 5、教师⼩结:⼤家⼀起动脑筋,⽤⾃⼰的⽅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树”上。
? 6、学⽣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 作业要求:选择⾃⼰喜欢的纸张和适合⾃⼰的⽅式,能⾃⼰创作出其他⽅法;在树叶上⾯写上⾃⼰的名字,反⾯写上⾃⼰的爱好。
2024年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 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七篇(优质)

2024年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七篇(优质)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篇一小小手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的1、对平面手形变化的想像。
2、在平面的根底上对于立体手形的再创造。
3、通过学习美化再造小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培养艺术想象力,鉴赏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难点学习设计、美化小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形象设计、情趣构思以及对绘制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准备学生作品假设干件、磁带一盒、彩笔。
教学过程 (内容、方法、手段)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师生行礼、上课。
通过对自然常识的提问,情景绘画作品的展现与讲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播放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儿童音乐〕。
进展手影游戏在游戏的根底上,进展平面手形的造型想像。
作为表现和造型课,可有局部学生利用立体手的造型直接在手上用树叶或笔绘。
猜猜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在作品完成后可以进展有趣的手偶表演。
也可直接采用手印再添画二、通过图例启发学生,使同学们融入一种轻松、自由的艺术情景中,深化浅出地理解设计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思维步骤。
通过讲一步欣赏优秀作品,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伞兵构思,启发他们设计绘制出形式多样的小手。
表现形式①色块;②单一形象化;③有趣的情景。
画、剪手形将自己的左手放在事先选好的纸片上用笔从手腕外侧顺着手的外缘画出手形,稍加修整。
设计、绘制:启发学生进展艺术想象,选择一种设计方法〔绘画或剪贴〕来进展。
内容不拘一格,如自己喜欢的花草、人物、动物、数学等各种图案。
三、作业要求〔1〕设计出自己所喜欢的,不同于课本和范画的美丽的图形。
〔2〕精心绘制,注意形象的设置和颜色的选择搭配。
四、学生绘制、教师辅导。
〔播放情景音乐〕五、课堂小结请局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在教学图上,师生一起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板书设计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篇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根底也比较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响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可以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美术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
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1、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
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
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一年级美术教案篇2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
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一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教案名称:一年级美术课教案教材: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颜色的名称和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颜料和画笔。
2.教师准备一些彩色纸和手工工具。
3.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作为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
2.放一些颜色图片,让学生说出颜色的名称。
3.教师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说出实物的颜色。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详细介绍颜色的名称和用途。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颜色给人的感受和效果,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3.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试着描述实物和图片的颜色。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色彩创作。
2.教师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创作画作。
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颜色,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表现手法。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2.和学生讨论今天的学习经验和感受。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在家进行色彩创作,并写下对颜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1.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视频,扩展学生对颜色的认识。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彩虹色的拼贴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3.可以邀请一位专业画家或艺术家到班级讲解色彩的运用和艺术创作的经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8篇

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8篇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想象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类的想象开始的,因此培养儿童的想像力不仅有助于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大有益处。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太阳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但是自古以来,太阳一直是人类崇拜的对象,关于太阳流传的故事、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无不凝聚着世界上各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提供了丰沃的人文土壤。
本课教材以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为线索,设置了“十个太阳”的课题,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练习空间。
六七岁年龄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富于幻想,在他们想象中的太阳可能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好多方面的素材,不断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或几个与众不同的太阳形象。
教学目标:1、根据太阳的基本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一个或几个富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在广阔的文化情境中学习,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创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用具、学习用具:多媒体、教材(内夹多个彩色太阳形小贴纸)、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方案:一、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请会唱的同学跟着唱,老师一边唱一边邀请两三名同学上讲台前面和老师一起表演。
表演完毕,大家鼓掌相互鼓励。
2、教师带领学生回想刚才歌曲中唱到的:“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长大要播种太阳,只要一颗、一颗就够了,能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
这首歌表达了小朋友热爱太阳,要给全世界送去温暖和光明的美好愿望,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美好的愿望呢?学生齐声回答:有。
教师:太好了!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用画笔来画太阳,让它来实现你们美好的愿望。
三、讲授新课1、先请学生打开课本,教师请学生们看课本12页左下角,书上画有一位身体很健壮,背着箭篓,手持弯弓的壮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及正确使用。
2、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老师事先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袋子里。
二、发展阶段:
(一)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
大家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
(二)出示:神奇的口袋(让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10、剪刀11、毛笔12、印13、各种彩卡等
(三)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四)作业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及它们不同性能和特点。
B、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
C、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四、讲评:
欣赏同学用各种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教学目标: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
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
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
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