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地质年代表(精美版)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表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40 290
支
动物
海
海
繁盛
西西
阶阶
段段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n 宙e
r o Pz Ho i c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P
a l
古 生
a代
e
(
oP zz o
)
i
c
晚 古 生 代 (Pz2)
早 古 生 代 (Pz1)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
(
P
r o
元 古
t代
e
r
(
oP zt o
)
i
c
新元 古代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震旦纪(Z/Sn) Sinian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A太 r古 c宙 h a eA aR n
)
(
A太 r古 c代 o h ia c eA or z
)
(
新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冥古宙(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 地质(年代)时代单 岩石地层单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40 290
支
动物
海
海
繁盛
西西
阶阶
段段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n 宙e
r o Pz Ho i c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P
a l
古 生
a代
e
(
oP zz o
)
i
c
晚 古 生 代 (Pz2)
早 古 生 代 (Pz1)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
(
P
r o
元 古
t代
e
r
(
oP zt o
)
i
c
新元 古代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震旦纪(Z/Sn) Sinian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A太 r古 c宙 h a eA aR n
)
(
A太 r古 c代 o h ia c eA or z
)
(
新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冥古宙(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 地质(年代)时代单 岩石地层单
地质年代表(2004)(含英文阶)

164.7 +/- 4.0~161.2 +/- 4.0
巴通阶
Bathonian
167.7 +/- 3.5~164.7 +/- 4.0
巴柔阶
Bajocian
171.6 +/- 3.0~167.7 +/- 3.5
阿林阶
Aalenian
175.6 +/- 2.0~171.6 +/- 3.0
下侏罗统(早侏罗世)
下统(世)
Lower
巴什基尔阶
Bashkinian
318.1 +/- 1.3~311.7 +/- 1.1
密西西比亚系(亚纪)
Mississippian
上统(世)
Upper
谢尔普霍夫阶
Serpukhovian
326.4 +/- 1.6~318.1 +/- 1.3
中统(世)
Middle
维宪阶
Visean
兰多维列统(世)
Llandovery
特列奇阶
Telychian
436.0 +/- 1.9~428.2 +/- 2.3
埃隆阶
Aeronian
439.0 +/- 1.8~436.0 +/- 1.9
鲁丹阶
Rhuddanian
443.7 +/- 1.5~439.0 +/- 1.8
奥陶系(纪)
Ordovician
Pleistocene
上
Upper
0.126~0.0115
中
Middle
0.781~0.126
下Lower1.80~0.781上新统(世)
巴通阶
Bathonian
167.7 +/- 3.5~164.7 +/- 4.0
巴柔阶
Bajocian
171.6 +/- 3.0~167.7 +/- 3.5
阿林阶
Aalenian
175.6 +/- 2.0~171.6 +/- 3.0
下侏罗统(早侏罗世)
下统(世)
Lower
巴什基尔阶
Bashkinian
318.1 +/- 1.3~311.7 +/- 1.1
密西西比亚系(亚纪)
Mississippian
上统(世)
Upper
谢尔普霍夫阶
Serpukhovian
326.4 +/- 1.6~318.1 +/- 1.3
中统(世)
Middle
维宪阶
Visean
兰多维列统(世)
Llandovery
特列奇阶
Telychian
436.0 +/- 1.9~428.2 +/- 2.3
埃隆阶
Aeronian
439.0 +/- 1.8~436.0 +/- 1.9
鲁丹阶
Rhuddanian
443.7 +/- 1.5~439.0 +/- 1.8
奥陶系(纪)
Ordovician
Pleistocene
上
Upper
0.126~0.0115
中
Middle
0.781~0.126
下Lower1.80~0.781上新统(世)
国际地质年代表(修改)

加
海生
及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
里
无脊椎
菌
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东
动物
类
代
特列奇
阶
繁盛
繁
(Pz1)
兰多维利世
(Telychian) 埃隆(Aeronian)
鲁丹(Rhuddanian)
439
奥陶纪(O)
晚奥陶世
赫南特
71
Ordovician
(O3)
(Hirnantian)
510
段
盛
硬壳动物繁盛
真核生 物出现
早奥陶世 (O1)
弗洛(Floian) 特马豆克
(Tremadocian)
芙蓉世
第十阶(Stage10)
(Furongian 第九阶( Stage9)
)
排碧(Paibian)
古丈(Guzhangian)
第三世
鼓山(Drumian)
寒武纪(∈)
(Epoch3)
第五阶( Stage5)
60
Cambrian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本表为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胡望水教授学生修编,不足之处望谅解、指正,谢谢。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群 Group 组 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巴柔(Bajocian)
阿林(Aalenian)
士阿辛(Toarcian)
普林斯巴
早侏罗世 (Pliensbachian)
(J1)
辛涅缪尔
(Sinemurian)
赫塘(Hettangian)
晚三叠世 (T3)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TimeScale)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δ
ξ。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42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中三叠世(T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1)
Palaeozoic
古生代(Pz)
晚
古
生
代
(Pz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1)
蕨类
植物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构造阶段生物演化阶段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时间间距距今年龄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全新世q4qh约230012q1q2q3qp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新近纪28253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118233132365哺乳类分化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mz白垩纪k晚白垩世k270135140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早白垩世k1侏罗纪j晚侏罗世j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三叠纪t晚三叠世t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中三叠世t2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1pz2二叠纪p晚二叠世p240290两栖动物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早二叠世p1蕨类植物繁盛石炭纪c晚石炭世c3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泥盆纪d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植物繁盛pz1志留纪s30439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奥陶纪o晚奥陶世o3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2早奥陶世o1寒武纪晚寒武世3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早寒武世1古代pt3震旦纪zsn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2001000普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中元古代pt2蓟县纪4001400长城纪4001800绿藻古元古代pt17002500吕梁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新太古代ar25003000出现2800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中三叠世(T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1)
Palaeozoic
古生代(Pz)
晚
古
生
代
(Pz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1)
蕨类
植物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构造阶段生物演化阶段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时间间距距今年龄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全新世q4qh约230012q1q2q3qp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新近纪28253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118233132365哺乳类分化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mz白垩纪k晚白垩世k270135140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早白垩世k1侏罗纪j晚侏罗世j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三叠纪t晚三叠世t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中三叠世t2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1pz2二叠纪p晚二叠世p240290两栖动物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早二叠世p1蕨类植物繁盛石炭纪c晚石炭世c3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泥盆纪d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植物繁盛pz1志留纪s30439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奥陶纪o晚奥陶世o3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2早奥陶世o1寒武纪晚寒武世3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早寒武世1古代pt3震旦纪zsn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2001000普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中元古代pt2蓟县纪4001400长城纪4001800绿藻古元古代pt17002500吕梁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新太古代ar25003000出现2800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
地质年代表——英文版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5.3
18
23.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喜 马 拉 雅 阶 段
13.2
新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被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无 脊 椎 动 物 子 植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36.5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太古 代(Ar1)
Archaeozoic
500
3000
800 3800
冥古宙 (HD) 4600
始形成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 、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Series 阶 Eonthem Erathem System 上 Upper 中 Middle 下 Lower Stage 时带 Chronozone 世 Epoch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宙 代 Eon Era 晚 Late 群 Group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
16.5
53
12
65
70
135(140)
燕 山 阶 段
显 生 宙
(PH)
( 老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
印支 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Phanerozoic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低平,珊瑚礁发育
地质年代表——英文版

青白口纪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chaean
太古宙(AR)
Archaeozoic
太古代(Ar)
新太古代(Ar2)
全新世(Q4/Q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1Q2Q3/Qp)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新近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chaean
太古宙(AR)
Archaeozoic
太古代(Ar)
新太古代(Ar2)
全新世(Q4/Q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1Q2Q3/Qp)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新近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cambrian (PT)
Archaeozoic (Ar)
Archaean (AR)
冥古宙
古太古 代(Ar1)
800 3800
(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4600
构造阶段
大阶段
阶段
(
联 合
喜 马 拉 雅 阶 段
新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古
陆
解
体
)
(
老 燕阿 山尔
低平,珊瑚礁发育
鱼类 繁盛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裸露动物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 物出现 (绿藻)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 极盛,两栖类发育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 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 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
华北升起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 量发展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 晚期海侵加广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Phanerozoic (PH)
宙(宇)
显 生 宙
元 古 宙 太 古 宙
Palaeozoic (Pz)来自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第四纪(Q) Quaternary
全新世(Q4/Qh) Holocene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蕨类 植物 繁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更新世(Q1Q2Q3/Qp)
约 2-3
0.012
Pleistocene
2.48(1.64)
新
上新世(N2) 2.82
新近纪(N)
Pliocene
5.3
生
代
Neogene
中新世(N1)
18
Miocene
23.3
(Kz)
Cenozoic
渐新世(E3) 13.2
Oligocene
36.5
古近纪(E)
始新世(E2)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 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成
原核生 物出现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 山作用,变质强烈,花
岗岩侵入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 始形成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群 Group 组 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By kong@FERCUG
国际性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宙 Eon
代 Era
纪 Period
晚 Late
世 Epoch
中 Middle
早 Early
期 Age
时 Chron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植物
人
类
出
现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哺
乳
动
物
繁
无
盛
脊
椎
动
物
继 爬
续 行
演 动
化 物
发 繁
展 盛
两栖 动物 繁盛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16.5
Paleogene
Eocene
53
古新世(E1) 12
Palaeocene
65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晚
古
石炭纪(C)
生
Carboniferous
代
(Pz2)
泥盆纪(D)
古
生
Devonian
代
志留纪(S)
Silurian 早
古 奥陶纪(O)
生 Ordovician
代
(Pz1)
寒武纪(∈)
Cambrian
新元 震旦纪(Z/Sn)
元
古代
Sinian
古
(Pt3)
青白口纪
代
中元古
蓟县纪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2) 早二叠世(P1)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O3)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70 135(140)
73 208
42 250
40 290
72 362(355)
47 409
30 439
71 510
60 570(600)
230 800
200
1000
400
1400
代(Pt2) 古元古
长城纪
代(Pt1)
太
新太古
古
代
代(Ar2)
400
1800
700 2500
500 3000
Proterozoic (Pt)
卑 阶斯 段阶
段 )
印支
阶段 印
支
|
海
海
西
西
阶
阶
段
联
段
合
古
陆 形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晋宁 地
阶段 台 形
吕梁 成
阶段 2800
陆核形成
地史单位表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界 Erathem
系
System
上 Upper
统 Series
中 Middle
下 Lower
阶
Stage
时带 Chronozone
Archaeozoic (Ar)
Archaean (AR)
冥古宙
古太古 代(Ar1)
800 3800
(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4600
构造阶段
大阶段
阶段
(
联 合
喜 马 拉 雅 阶 段
新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古
陆
解
体
)
(
老 燕阿 山尔
低平,珊瑚礁发育
鱼类 繁盛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裸露动物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 物出现 (绿藻)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 极盛,两栖类发育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 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 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
华北升起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 量发展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 晚期海侵加广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Phanerozoic (PH)
宙(宇)
显 生 宙
元 古 宙 太 古 宙
Palaeozoic (Pz)来自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第四纪(Q) Quaternary
全新世(Q4/Qh) Holocene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蕨类 植物 繁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更新世(Q1Q2Q3/Qp)
约 2-3
0.012
Pleistocene
2.48(1.64)
新
上新世(N2) 2.82
新近纪(N)
Pliocene
5.3
生
代
Neogene
中新世(N1)
18
Miocene
23.3
(Kz)
Cenozoic
渐新世(E3) 13.2
Oligocene
36.5
古近纪(E)
始新世(E2)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 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成
原核生 物出现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 山作用,变质强烈,花
岗岩侵入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 始形成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群 Group 组 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By kong@FERCUG
国际性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宙 Eon
代 Era
纪 Period
晚 Late
世 Epoch
中 Middle
早 Early
期 Age
时 Chron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植物
人
类
出
现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哺
乳
动
物
繁
无
盛
脊
椎
动
物
继 爬
续 行
演 动
化 物
发 繁
展 盛
两栖 动物 繁盛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16.5
Paleogene
Eocene
53
古新世(E1) 12
Palaeocene
65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晚
古
石炭纪(C)
生
Carboniferous
代
(Pz2)
泥盆纪(D)
古
生
Devonian
代
志留纪(S)
Silurian 早
古 奥陶纪(O)
生 Ordovician
代
(Pz1)
寒武纪(∈)
Cambrian
新元 震旦纪(Z/Sn)
元
古代
Sinian
古
(Pt3)
青白口纪
代
中元古
蓟县纪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2) 早二叠世(P1)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O3)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70 135(140)
73 208
42 250
40 290
72 362(355)
47 409
30 439
71 510
60 570(600)
230 800
200
1000
400
1400
代(Pt2) 古元古
长城纪
代(Pt1)
太
新太古
古
代
代(Ar2)
400
1800
700 2500
500 3000
Proterozoic (Pt)
卑 阶斯 段阶
段 )
印支
阶段 印
支
|
海
海
西
西
阶
阶
段
联
段
合
古
陆 形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晋宁 地
阶段 台 形
吕梁 成
阶段 2800
陆核形成
地史单位表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界 Erathem
系
System
上 Upper
统 Series
中 Middle
下 Lower
阶
Stage
时带 Chrono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