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地质年代表(精美版)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表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40 290
支
动物
海
海
繁盛
西西
阶阶
段段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n 宙e
r o Pz Ho i c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P
a l
古 生
a代
e
(
oP zz o
)
i
c
晚 古 生 代 (Pz2)
早 古 生 代 (Pz1)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
(
P
r o
元 古
t代
e
r
(
oP zt o
)
i
c
新元 古代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震旦纪(Z/Sn) Sinian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A太 r古 c宙 h a eA aR n
)
(
A太 r古 c代 o h ia c eA or z
)
(
新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冥古宙(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 地质(年代)时代单 岩石地层单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40 290
支
动物
海
海
繁盛
西西
阶阶
段段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n 宙e
r o Pz Ho i c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P
a l
古 生
a代
e
(
oP zz o
)
i
c
晚 古 生 代 (Pz2)
早 古 生 代 (Pz1)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
(
P
r o
元 古
t代
e
r
(
oP zt o
)
i
c
新元 古代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震旦纪(Z/Sn) Sinian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A太 r古 c宙 h a eA aR n
)
(
A太 r古 c代 o h ia c eA or z
)
(
新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冥古宙(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 地质(年代)时代单 岩石地层单
地质年代表(2004)(含英文阶)

164.7 +/- 4.0~161.2 +/- 4.0
巴通阶
Bathonian
167.7 +/- 3.5~164.7 +/- 4.0
巴柔阶
Bajocian
171.6 +/- 3.0~167.7 +/- 3.5
阿林阶
Aalenian
175.6 +/- 2.0~171.6 +/- 3.0
下侏罗统(早侏罗世)
下统(世)
Lower
巴什基尔阶
Bashkinian
318.1 +/- 1.3~311.7 +/- 1.1
密西西比亚系(亚纪)
Mississippian
上统(世)
Upper
谢尔普霍夫阶
Serpukhovian
326.4 +/- 1.6~318.1 +/- 1.3
中统(世)
Middle
维宪阶
Visean
兰多维列统(世)
Llandovery
特列奇阶
Telychian
436.0 +/- 1.9~428.2 +/- 2.3
埃隆阶
Aeronian
439.0 +/- 1.8~436.0 +/- 1.9
鲁丹阶
Rhuddanian
443.7 +/- 1.5~439.0 +/- 1.8
奥陶系(纪)
Ordovician
Pleistocene
上
Upper
0.126~0.0115
中
Middle
0.781~0.126
下Lower1.80~0.781上新统(世)
巴通阶
Bathonian
167.7 +/- 3.5~164.7 +/- 4.0
巴柔阶
Bajocian
171.6 +/- 3.0~167.7 +/- 3.5
阿林阶
Aalenian
175.6 +/- 2.0~171.6 +/- 3.0
下侏罗统(早侏罗世)
下统(世)
Lower
巴什基尔阶
Bashkinian
318.1 +/- 1.3~311.7 +/- 1.1
密西西比亚系(亚纪)
Mississippian
上统(世)
Upper
谢尔普霍夫阶
Serpukhovian
326.4 +/- 1.6~318.1 +/- 1.3
中统(世)
Middle
维宪阶
Visean
兰多维列统(世)
Llandovery
特列奇阶
Telychian
436.0 +/- 1.9~428.2 +/- 2.3
埃隆阶
Aeronian
439.0 +/- 1.8~436.0 +/- 1.9
鲁丹阶
Rhuddanian
443.7 +/- 1.5~439.0 +/- 1.8
奥陶系(纪)
Ordovician
Pleistocene
上
Upper
0.126~0.0115
中
Middle
0.781~0.126
下Lower1.80~0.781上新统(世)
国际地质年代表(修改)

加
海生
及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
里
无脊椎
菌
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东
动物
类
代
特列奇
阶
繁盛
繁
(Pz1)
兰多维利世
(Telychian) 埃隆(Aeronian)
鲁丹(Rhuddanian)
439
奥陶纪(O)
晚奥陶世
赫南特
71
Ordovician
(O3)
(Hirnantian)
510
段
盛
硬壳动物繁盛
真核生 物出现
早奥陶世 (O1)
弗洛(Floian) 特马豆克
(Tremadocian)
芙蓉世
第十阶(Stage10)
(Furongian 第九阶( Stage9)
)
排碧(Paibian)
古丈(Guzhangian)
第三世
鼓山(Drumian)
寒武纪(∈)
(Epoch3)
第五阶( Stage5)
60
Cambrian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本表为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胡望水教授学生修编,不足之处望谅解、指正,谢谢。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群 Group 组 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巴柔(Bajocian)
阿林(Aalenian)
士阿辛(Toarcian)
普林斯巴
早侏罗世 (Pliensbachian)
(J1)
辛涅缪尔
(Sinemurian)
赫塘(Hettangian)
晚三叠世 (T3)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TimeScale)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δ
ξ。
地质年代表——英文版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5.3
18
23.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喜 马 拉 雅 阶 段
13.2
新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被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无 脊 椎 动 物 子 植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36.5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太古 代(Ar1)
Archaeozoic
500
3000
800 3800
冥古宙 (HD) 4600
始形成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 、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Series 阶 Eonthem Erathem System 上 Upper 中 Middle 下 Lower Stage 时带 Chronozone 世 Epoch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宙 代 Eon Era 晚 Late 群 Group 地方性 岩石地层单位
)
16.5
53
12
65
70
135(140)
燕 山 阶 段
显 生 宙
(PH)
( 老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
印支 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 成,大陆煤田生成
Phanerozoic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 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 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 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 低平,珊瑚礁发育
地质年代表——英文版

青白口纪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chaean
太古宙(AR)
Archaeozoic
太古代(Ar)
新太古代(Ar2)
全新世(Q4/Q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1Q2Q3/Qp)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新近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chaean
太古宙(AR)
Archaeozoic
太古代(Ar)
新太古代(Ar2)
全新世(Q4/Q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1Q2Q3/Qp)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新近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地质年代表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晚白垩世(K2)
70
135(140)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山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1)
早
古
生
代
(Pz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
早志留世(S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3)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古宙(PT)
Proterozoic
元古代(Pt)
新元
古代
白垩纪(K)
Cretaceous
晚白垩世(K2)
70
135(140)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山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1)
早
古
生
代
(Pz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
早志留世(S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3)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古宙(PT)
Proterozoic
元古代(Pt)
新元
古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LEOPROTEROZOIC
ARCHEAN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NEOARCHEAN
MESOARCHEAN
PALEOARCHEAN
3750
EOARCHEAN
HADEAN
PERIOD EDIACARAN CRYOGENIAN
TONIAN STENIAN ECTASIAN CALYMMIAN STATHERIAN OROSIRIAN RHYACIAN SIDERIAN
Sources for nomenclature and ages are primarily from Gradstein, F., Ogg, J., Smith, A., et al., 2004, A Geologic Time Scale 20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89 p. Modifications to the Triassic after: Furin, S., Preto, N., Rigo, M., Roghi, G., Gianolla, P., Crowley, J.L., and Bowring, S.A., 2006, High-precision U-Pb zircon age from the Triassic of Italy: Implications for the Triassic time scale and the Carnian origin of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and dinosaurs: Geology, v. 34, p. 1009–1012, doi: 10.1130/G22967A.1; and Kent, D.V., and Olsen, P.E., 2008, Early Jurassic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paleolatitudes from the Hartford continental rift bas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Testing for polarity bias and abrupt polar wander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 113, B06105, doi: 10.1029/2007JB005407.
16.5
Paleogene
Eocene
53
古新世(E1) 12
Palaeocene
65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三叠纪(T) Triassic
二叠纪(P)
Permian 晚
古
石炭纪(C)
生
Carboniferous
代
(Pz2)
更新世(Q1Q2Q3/Qp)
约 2-3
0.012
Pleistocene
2.48(1.64)
新
上新世(N2) 2.82
新近纪(N)
Pliocene
5.3
生
代
Neogene
中新世(N1)
18
Miocene
23.3
(Kz)
Cenozoic
渐新世(E3) 13.2
Oligocene
36.5
古近纪(E)
始新世(E2)
65
C29
30 C30
AGE
CALABRIAN GELASIAN PIACENZIAN
ZANCLEAN MESSINIAN TORTONIAN SERRAVALLIAN LANGHIAN BURDIGALIAN AQUITANIAN
CHATTIAN
RUPELIAN
PRIABONIAN BARTONIAN
BDY. AGES (Ma)
542 630 85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50
2300 2500
2800
3200
3600
3850
*International ages have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These are current names as re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LUTETIAN
YPRESIAN
THANETIAN SELANDIAN
DANIAN
PICKS (Ma)
0.01 1.8 2.6 3.6 5.3 7.2
11.6 13.8 16.0
20.4 23.0
28.4
33.9 37.2 40.4
48.6
55.8 58.7 61.7 65.5
HIST. ANOM. CHRON.
228
235 241 245 250 251.0
AGE (Ma)
PERIOD
EPOCH
AGE
PICKS (Ma)
DEVONIAN CARBONIFEROUS PERMIAN
260
L
CHANGHSINGIAN
251 254
WUCHIAPINGIAN
260
M
CAPITANIAN
WORDIAN ROADIAN KUNGURIAN
2009 GEOLOGIC TIME SCALE
CENOZOIC
MESOZOIC
PALEOZOIC PRECAMBRIAN
MAGNETI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GE (Ma)
POLARITY
PERIOD
EPOCH
CHRON.
ANOM.
HIST.
1 C1 2 C2
HOLOCENE QUATER-
NARY PLEISTOCENE
492
496 501 503 507 510
517 521
Terre-
STAGE 2
neuvian
535
540
FORTUNIAN
542
AGE (Ma)
EON
ERA
750
NEOPRO-
TEROZOIC
1000
PROTEROZOIC
1250
MESOPRO-
TEROZOIC
1500
1750
2000 2250
VISEAN
340
SIPPIAN
345 TOURNAISIAN
359
360
L
FAMENNIAN
CAMBRIAN* ORDOVICIAN SILURIAN
374
380
FRASNIAN
385
GIVETIAN
M
392
400
EIFELIAN
398
EMSIAN
E
PRAGHIAN
407 411
420
L
LOCKHOVIAN
PRIDOLIAN LUDFORDIAN
GORSTIAN
416 419 421 423
M
HOMERIAN
SHEINWOODIAN TELYCHIAN
426 428 436
440
E
AERONIAN RHUDDANIAN HIRNANTIAN
439 444
446
460
L
KATIAN SANDBIAN
455
ALBIAN
APTIAN
BARREMIAN HAUTERIVIAN VALANGINIAN BERRIASIAN
TITHONIAN KIMMERIDGIAN
OXFORDIAN CALLOVIAN BATHONIAN BAJOCIAN AALENIAN TOARCIAN PLIENSBACHIAN SINEMURIAN HETTANGIAN RHAETIAN
Walker, J.D., and Geissman, J.W., compilers, 2009, Geologic Time Scal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doi: 10.1130/2009.CTS004R2C. ©2009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461
M
DARRIWILIAN
DAPINGIAN FLOIAN
468 472
480
E
479 TREMADOCIAN
488
500 520
Furongian
Series 3
Series 2
STAGE 10 STAGE 9
PAIBIAN GUZHANGIAN
DRUMIAN STAGE 5 STAGE 4
STAGE 3
CRETACEOUS
MAGNETIC
AGE (Ma)
POLARITY
PERIOD EPOCH
30 C30
70
31 C31
32 C32
33
80
C33
LATE
90
100
34 C34
110
120
M0r M1
M3
130
M5
M10
M12
140
M14
M16
M18
M20
150
M22
M25
M29
160
170
EARLY
266 268
271 276
280
ARTINSKIAN
E
284 SAKMA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