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信使学说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 第五节 第二信使

细胞生物学 第五节 第二信使

• 细胞内Ca2+ 来源于细胞外液,分为两部分: ①细胞浆Ca2+ ; ②亚细胞结构(内质网、线粒体)中Ca2+ ,这一部 分组成细胞内Ca2+ 库。
Ca2+ 在细胞内的主要生物功能是起第二信使作用。 Ca2+ 在细胞浆中的浓度为10-7 mol/L,在细胞外液 和某些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内的浓度则高达 10-3mol/L。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必须维持Ca2+ 这 样一种高浓度差,以发挥正常生理作用。
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通路
• 信息传递包括如下步骤:外部信号(激素等)与细 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在 GTP参与下,通过激活 G-蛋白,影响腺苷环化酶活化(以上在细胞膜内 进行),该酶使ATP转变为cAMP,cAMP刺激A激酶,A-激酶将特异蛋白质磷酸化,最后激起细胞 效应(以上在胞浆内进行)。
肾上腺素作用于脂肪细胞时,即循上述信号传递路线,最终将脂肪酶 磷酸化,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释放出能量。对于某些组织细胞, cAMP通路引起的细胞应答,是通过调节细胞内Ca2+水平实现的。如 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即属于此。

若细胞外的信息分子发生异常,细胞膜 上受体出现障碍,或受体后某个环节有缺 陷,都将破坏信息的正常传递,从而导致 第二信使代谢异常。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脏cAMP、血、 尿中cAMP明显。 心律不齐及急性心肌梗死时,血中cAMP 动脉粥样硬化时可见cAMP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中Ca2+堆积。
NH2 O OH O OH O O OH OH OH N N N N O
腺苷 环化酶
NH2 O N N N
HO P O P O P O
HO P O P OH OH OH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等。

3.固醇类激素:包括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病毒(viru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2、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3、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它包括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两种。

2.流式细胞技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

3.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4.蛋白质组: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第四章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而制备的人工膜。

3.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细胞质膜形状的维持,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6、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17、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
1965年,Southland根据自己和其他科学家的在cAMP方面的工作成果,大胆提出:含氮类激素作用于细胞膜受体,激活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在细胞内催化ATP生成cAMP,生成的cAMP将激素携带的信息传到细胞内,如果激素是“第一信使”,那么,cAMP作为激素的中介物,是执行激素指令的“第二信使”,通过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以改变细胞内的生理功能,由于不同的细胞酶种类的差别,cAMP在不同细胞也就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Southland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不同肽类或蛋白质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细胞膜的不同受体及cAMP引发的不同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内酶反应系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不同的靶细胞产生的反应也不一样。

如甲状腺腺泡细胞在cAMP作用下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却促进甾体激素的合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则可以增加对水的通透性。

继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后,相继又发现很多肽类和胺类激素是通过促进cAMP生成发挥作用的。

相反,有些激素则可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以拮抗上述激素的效应。

现在已明确:高等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都装备了腺苷酸环化酶-cAMP这一调节系统。

此外,Southland还发现在粘液菌、海胆、果蝇和蛙类也存在着cAMP,调节这些低等生物对外环境的适应性。

说明cAMP调节系统具有高度保守性,符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生物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不变的规律。

说明cAMP是一种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

,
5-AMP
PDE
Mg2+
cAMP 胞内 第二信号 无活性PKA 无活性 胞内效应
ATP
Ac: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 PKA: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
有活性PKA 有活性 靶蛋白磷酸化
PDE:环核苷酸磷酸 环核苷酸磷酸 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 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使胞内 二脂酶 cGMP增高,而激活一种特异蛋白激酶A使 增高,而激活一种特异蛋白激酶 使 增高 胞内靶蛋白磷酸化从而产生效应。 胞内靶蛋白磷酸化从而产生效应。
启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DNA合成 DNA合成
激活磷酸酶 和蛋白激酶
调节细胞 增殖活动
底物蛋白磷酸化
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3、cGMP信使体系 cGMP信使体系
• cGMP由鸟苷酸环化酶分解 由鸟苷酸环化酶分解GTP产生 由鸟苷酸环化酶分解 产生 • 转换蛋白为 蛋白 转换蛋白为G蛋白 • cAMP信使体系与 cGMP信使体系存在拮抗关系 信使体系与 信使体系存在拮抗关系 • cAMP浓度升高,促进细胞分化 浓度升高, 浓度升高 • cGMP浓度升高,加快细胞内DNA复制,促进细胞分 浓度升高,加快细胞内 复制, 浓度升高 复制 裂 • 肝细胞中, cAMP浓度升高时,糖原分解;cGMP浓度 肝细胞中, 浓度升高时, 浓度升高时 糖原分解; 浓度 升高时,糖原合成加快。 升高时,糖原合成加快。
信号转导机制的放大效应
一个信号→多个受体( );一个活化R 多个G蛋白; 一个信号→多个受体(R);一个活化R→多个G蛋白; 一个活化 一个G蛋白→多个效应器( 一个G蛋白→多个效应器(酶)→许多第二信使→磷酸 许多第二信使→ 化更多靶蛋白( 化更多靶蛋白(酶)→产生放大效应。 产生放大效应。 因此,一个信号体系好比一个信号扩大器,将细胞外 因此,一个信号体系好比一个信号扩大器, 微小的信号逐级放大,产生明显效应。 微小的信号逐级放大,产生明显效应。如引起糖原分解 的必需肾上腺浓度为10 mol/L,可产生10 的必需肾上腺浓度为10-10mol/L,可产生10-6 mol /L 万倍)。 cAMP (万倍)。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1.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第一信使生物体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物质,通常统称为第一信使。

3.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脑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放大后传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是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4.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将这种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 体液免疫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增殖和分化、效应三个阶段。

6.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

7. 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8.碱储备由于血浆中的NaHCO3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所有运动鞋服,年底特价下单请加V:tiyu0069.肺容积肺内气体的容积总量称为肺容积,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

10.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2. 解剖无效腔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前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13.氧储备在正常情况下,02 除了维持机体代谢消耗外,还有一小部分储存在体内待用。

细胞生物学 第五节 第二信使

细胞生物学 第五节 第二信使

③介导一种激素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cAMP增加,促进类固醇激素 合成。但ACTH还可以通过cAMP促进脂肪分解。
• 作为第二信使,cAMP不单是对细胞外信息起转递 作用,而且能使信息量得到显著放大。 如cAMP介导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从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开始, 经过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TSH),到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 (thyroxine /T4),经过3级连续 反应,信息量扩大近1000万倍。
匹 莫苯 (Pimobendan)
氨力农、米力农的作用机理
• 本类药物为吡啶、联吡啶酮类化合物, 性质相对稳定 。 • 本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阻碍 心肌细胞内的cAMP降解,高浓度的 cAMP激活多种蛋白酶,使心肌膜上的 钙信道开放,Ca2+内流,达到正性肌 力作用
O O O HN N H N N N O O HN N CH3 N N C O HN N
鸟苷环化酶GTP 鸟嘌呤来自苷酸cGMP• cGMP是第二信使,但它在细胞内的确切作用并 不十分清楚。 • 催化 GTP变成cGMP的鸟苷酸环化酶,通常不与 受体相联。而cGMP的形成常与磷酸肌醇酯通路 的活化同时发生。 • cGMP虽然能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但这些蛋白 质的功能尚不清楚。 在黑暗中,视网膜细胞内高水平的cGMP能保持 细胞膜Na+通道的开通,心钠素通过增加cGMP在 细胞内的浓度,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借以调节血压。
依 诺 昔酮 (Enoximone)
N O S Me NH MeO
CO N C2 H5
H N
N
O N H 匹 罗 昔 酮 (Piroxinone)
O H N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第二信使英文名称:second messenger定义1: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并不进入细胞内,但间接激活细胞内其他可扩散,并能调节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

如钙离子、环腺苷酸、环鸟苷酸、环腺苷二磷酸核糖、二酰甘油、肌醇-1,4,5-三磷酸、花生四烯酸、磷脂神经酰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信号转导(二级学科)定义2: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

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环腺苷酸、环鸟苷酸、钙离子、肌醇三磷酸和肌醇磷脂等。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定义作用方式基本特性编辑本段定义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第二信使学说是 E.W.萨瑟兰于1965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人体内各种含氮激素(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都是通过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而发挥作用的。

首次把cAMP叫做第二信使,激素等为第一信使。

已知的第二信使种类很少,但却能转递多种细胞外的不同信息,调节大量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这说明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具有明显的通用性。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s)。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第二信使包括:环磷腺苷,环磷鸟苷,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碳烯酸类,一氧化氮等。

编辑本段作用方式第二信使的作用方式一般有两种:①直接作用。

如Ca能直接与骨骼肌的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收缩;②间接作用。

这是主要的方式,第二信使通过活化蛋白激酶,诱导一系列蛋白质磷酸化,最后引起细胞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信使学说名词解释
第二信使名词解释:
是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第二信使在生物学里是胞内信号分子,负责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以触发生理变化,如增殖,细胞分化,迁移,存活和细胞凋亡。

因此第二信使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的启动组成部件之一。

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s)在生物学里是胞内信号分子,负责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是第一信使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第二信使学说是E.W.萨瑟兰于1965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人体内各种含氮激素(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都是通过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而发挥作用的。

第二信使包括环磷腺苷、环磷鸟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