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全文

合集下载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与转院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与转院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与转院眩晕汇报人:2023-12-25•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目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01前庭周围性眩晕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通常由内耳病变引起,如美尼尔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

空间感知的异常。

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内耳疾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其他内耳是负责平衡感觉和空间感知的主要器官,内耳发生病变或受到刺激时,可引发前庭周围性眩晕。

常见的内耳疾病包括美尼尔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等,可能累及前庭器官,导致前庭周围性眩晕。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前庭周围性眩晕,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前庭周围性眩晕还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手术等有关。

症状与表现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摆或晃动,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患者难以保持平衡,容易跌倒。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可能出现头痛、视觉模糊、言语不清等伴随症状。

眩晕平衡失调听力下降其他症状02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通常是由脑干和小脑疾病引起的,如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但可能会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是指由于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通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等部位病变导致的眩晕。

0102这些病因导致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通路受损,影响前庭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眩晕。

常见病因包括脑干梗塞、小脑梗塞、小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以及脑肿瘤、炎症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与表现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等表现,但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

03转院眩晕转院眩晕是指因前庭系统病变导致的眩晕症状,其中前庭系统包括前庭周围器和前庭中枢等部分。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
02
01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病例的临床表现
非旋转性眩晕
患者感到自身或外界在晃动,但无旋转感,如摇晃、浮沉感等。
旋转性眩晕
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或感到自身或外界在晃动,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位置性眩晕
在某种特定头位时出现眩晕,如耳石症等。
眼球震颤
患者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提示存在前庭病变。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特点
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无耳鸣、耳闷等耳部症状。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院眩晕眩晕的分类及特点
03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出现摇摆、晃动、倾斜等运动幻觉。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定义和症状
病史
前庭周围性眩晕多有头颈部外伤或感冒史,而前庭中枢性眩晕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病史。
前庭周围性眩晕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而前庭中枢性眩晕表现为缓慢的旋转或摆动感。
前庭周围性眩晕多有水平眼震,而前庭中枢性眩晕多有垂直眼震。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有听力障碍,而前庭中枢性眩晕一般无听力障碍。
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耳部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体格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糖、电解质等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进行眼球震颤、前庭诱发试验等检查,以评估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耳石症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梅尼埃病
前庭中枢性眩晕与脑干梗死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的鉴别诊断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诊断(1)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诊断(1)
Kattah JC,Talkad AV,Wang DZ, et al. HINTS to diagnose stroke in the 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Three-step bedside oculomotor examination more sensitive than early MRI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Stroke, 2009,40:3504-3510.
由前庭神经鞘瘤(即听神经瘤)、幕 下室管膜瘤、脑干胶质瘤、髓母细胞 瘤或神经纤维瘤病引起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 近年来,随着眩晕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的进展,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其他 相关学科室学者的相互 合作,对眩晕疾病认识的融汇互通和逐步探索, 在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有了新的认识。
• 全面详尽的询问病史 • 认真细致的查体 •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
眼震慢相波形 眼震旋转轴向 眼震注视方向
眼震固视抑制 常见病变部位
外周源性眼震与中枢源性眼震的区别
外源性眼震 常速型 多较细小
水平带旋转性
单一方向,不随注视方 向改变
被固视抑制
内耳/前庭神经
中枢性眼震
速度递增/递减型 多较粗 大
纯垂直/纯旋转性、非共 轭性
方向随注视方向改变而 改变(凝视性眼震)、 Burn眼震Fra bibliotek病例一
右侧前庭神经炎患者,甩头试验(水平 头脉冲试验)。静息位(注视正前方) 可见水平向左眼球震颤,向左注视(向 眼震快向侧凝视)眼震增强,向上、向 下注视眼震仍可见到。向右注视(向慢 相侧注视、向病灶侧--右侧受损前庭神经 侧注视)眼震消失----能被凝视消除的眼 震是周围性眼球震颤的显著特征。患者 带上弗伦泽尔眼镜(以消除固视的影响) 眼震增强,是周围性眼震的另一显著标 志。向右甩头试验阳性,出现向左纠正 性扫视。向左甩头试验阴性。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造成周围性眩晕的原因多与耳病、药物中毒有关;中枢性眩晕多与颅内肿瘤、动脉硬化等有关。

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眩晕要检查血压是否升高,必要时做CT检查排除脑肿瘤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是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和疲劳、精神紧张、感冒、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

我的建议是:(1)去五官科检查一下内耳及前庭功能。

听一下专科医师的建议。

(2)从我自己接触到的病人来看,年轻病人多由感冒(我们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而且这部分病人大多平时缺乏锻炼、不爱运动,饮食上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少一些。

我们一般都是先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的病人口服一些抗生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6、谷维素、复方丹参等即可,重一些的病人可静脉点低分子右旋糖酐、654-2等血管扩张药,有时我们要用一点利尿剂(安体舒通)来减轻内耳迷路的水肿,病人恶心眩晕的症状可很快缓解,当然有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一些镇静剂和抗组胺药。

(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4)感冒及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不知对你有否帮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病因复杂,多由各种中耳急慢性炎症、梅尼埃病、耳硬化症、良性位置性眩晕、眼肌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脑缺血、颅脑外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等引起。

临床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或不伴脑血管病其他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科内眩晕症检查和治疗的仪器有人体平衡测试训练仪、便携式经颅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仪及电测听等。

出诊人员为我科中级骨干力量,均为硕士毕业,经十余年临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在“眩晕症”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

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为主,包括针灸调理髓海、定眩止晕方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晕症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伴恶心、呕吐者见于梅尼埃病、晕动病等。 伴共济失调者见于小脑、颅后凹或脑干病变等。 伴眼球震颤着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等。 伴听力下降者见于药物中毒。




周围性眩晕临床表现

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 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 迷路和中枢病变。 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癫痫

临床表现 表现为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眩晕是其症状之 一。
神经精神性眩晕
病因与发生机制
见于神经功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等。 临床表现
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气短、食欲不 振、乏力、情绪低落、自卑、无自信心、思维缓慢等临床 症状。
伴随症状及鉴别诊断

伴耳鸣、听力下降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八脑神经病及 肿瘤等。
其它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及脑寄生虫病等
中枢性眩晕病因与发生机制

颅内血管性疾病: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高血压 脑病和小脑或脑干出血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见于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 瘤和其它部位肿瘤等。 颅内感染性疾病:见于脑膜炎、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 肿等。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见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 症。 癫痫: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
一般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 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有时似觉颅内在 转动但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病因分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 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眩晕1.VertigO「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在运动,这样的感觉多以旋转、倾倒、扭转为主,是一种空间定向感觉的幻觉。

头晕常与眩晕混淆,但其并非准确的主诉,可包括眩晕、头重脚轻,晕厥前状态和不平衡感等,需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来明确。

眩晕主要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病因】病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累及前庭系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病、前庭阵发症、前庭漏、迷路炎、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处的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累及前庭通路时也能出现眩晕,如脑血管病、肿瘤、脱髓鞘疾病、颅颈交界处结构性病变、变性疾病、偏头痛性眩晕、药物源性等。

【常见眩晕疾病】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是真实的眩晕,还是仅是头晕;其次确认眩晕是否很危急:最后确定是前庭中枢病变还是前庭周围病变。

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简述。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特点是短暂(小于1分钟,多数持续15~20s口,易被头位改变诱发。

2.前庭神经元炎急性发病,伴严重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晃动、不平衡感等,眩晕持续性,即使头位静止时也有眩晕。

眼震为周围性的,多数是单向性,快相偏离受累耳,可被固视抑制。

如患者有复视、构音障碍、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需要及时除外中枢病变。

有时单凭临床体检无法完全区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伴血管危险因素的高龄眩晕患者,应尽快除外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

本病多数可自愈。

治疗可用激素,减少前庭抑制药物的使用。

如伴有面神经瘫痪、听力下降,要考虑RamSay-Himt综合征(又称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可抗病毒治疗。

3.梅尼埃病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和耳塞,使得本病与其他周围性眩晕很容易鉴别。

眩晕表现为较严重的周围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数小时。

听力为低频听力下降。

一般认为膜迷路积水是病因。

治疗可限制盐分摄入和应用利尿药,严重时可用庆大霉素中耳注射。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鉴别诊断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鉴别诊断
观察 中枢性 眩晕患 者 和周 围性 眩晕 患者 的初 始 临床体征 ,并进行用药后的疗效对比,根据治疗后患 者眩晕的缓解程度 ,将药物疗效分 为三个等级 :显 效 :变 换头 位 时无晃 动 或视 物旋 转 ,其 他 临床症 状 消 失 ;有效 :头部 静 止 时无 晃 动 或视 物 旋 转 ,但 变 换 头 位时会 出现上 述症 状 ,其他 症状 得 到缓解 但并 未 完
作 者简介 :马智萍 ,1979年 生 ,女 ,回族,云 南楚雄 人 ,本科 学历 ,医师,从事大 内科 ,主要是神 经内科 临床 医疗工作。
44
心 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2015年 第 5期
全消 除 ;无 效 :晕 眩症 状 均未 得 到 缓解 甚 至 加 重 ,计 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 :显效率+好转率 )。 1.5 统 计学 方法
采 用 统计 学 软件 SPSS18.0对 本 次 研 究 数 据 进 行 统计 学分 析 ;计数 资料 用 xz检 验 ;尸<0.05表示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2.1 中枢 Biblioteka 眩 晕 和周 围性 眩晕 的初 始 临 床 体 征 对 比
中枢 性眩 晕 与周 围性 眩晕在 眩晕程 度 、眩 晕类 型 、前 庭特 征 、耳部 症状 、意识 状态 、眼震 、持 续 时间 、 头位 影 响 、前庭 神经 症状 等方 面存 在 明显差 异 ,因此 可作 为临床 鉴 别诊 断 的依据 。结果 见表 1。 2.2 中枢 性 眩晕 与周 围性 眩晕 用药后 的疗 效对 比
根据 本组 120例 患者 的患病 程度 ,采取 不 同 的 治 疗 方 法 :(1)针 对 病 情 较 轻 的 患 者 ,利 用 5%的 葡 萄糖 注射 液稀 释灯 盏花 素 注射 液行静 脉 输注 ,每 次 输注 量在 50mg,一 日 1次 即 可 ;(2)针 对病 情 较重 的 患者 ,利用 生 理 盐 水 lOOml稀 释 5%碳 酸 氢钠 注 射 液 20~30ml行静滴 ,同时 山莨菪 碱 注射 液肌 注 ,每次 肌注 量 lOmg,一 日 1-2次 。 1.4 观 察指 标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作者:鲁元星来源:《家庭心理医生》2015年第01期摘要:眩晕是一种因空间定向紊乱所引起的运动错觉,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它病因复杂,涉及到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等多个学科,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诊断和治疗方法依据病情、病因等因人而异。

此文将阐述眩晕的机制、常见病因、病变部位和常见疾病类型。

关键词: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112-01一、定义:眩晕作为头晕的一种亚型,头晕是一组非特异的症状,它包括了眩晕、晕厥前兆(presyncope)、失衡及头重脚轻感(light-headedness)。

就症状学而言,眩晕是特异性症状,指有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

二、分类: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周围性眩晕占30%一50%,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種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一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一50%和5%一30%;尚有15%一25%的眩晕原因不明。

单病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外伤后眩晕以及中耳炎相关性眩晕。

Karatas等总结文献及临床经验,将中枢性以及周围性眩晕临床表现的鉴别点总结如下,见表1。

三、病因机制与诊断流程:1.中枢性眩晕病因机制:与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经有联系的神经病变均可导致眩晕。

中枢部分包括前庭神经核发出的前庭脊髓束和前庭-丘脑-皮质通路,前庭神经直接或经过前庭神经核到小脑的纤维以及由小脑到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用以维持平衡及共济运动。

前庭神经除与眼球运动神经核、脊髓、大脑、小脑联系的纤维外,还发出侧枝与网状结构联系。

以上这些通路病变均可出现眩晕。

病因分类与诊疗方法。

血管性眩晕:血管性眩晕是指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前庭系统血供不足致前庭系统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眩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全文)
眩晕是由前庭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症状,临床诊治上涉及内科、神经科和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

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均不同,本文将对这两种眩晕做一简要讨论。

眩晕本身并不是某一类独立的疾病,其致病原因也比较复杂。

按照眩晕的神经定位,可以将其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指的是非迷路病变、非周围性原因引起的眩晕,由迷路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则为周围性眩晕。

临床上的眩晕多为前庭功能障碍引起,但是在诊断时必须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眩晕。

常见病因
眩晕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虽然多数患者的眩晕由良性前庭性疾病引起,但一些后循环卒中和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导致此种症状的发生。

由于症状表现较为模糊,临床医生必须确认患者的病因是良性还是严重因素导致的眩晕。

临床特征
中枢性眩晕的运动错觉通常不严重,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较轻,但常伴随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并有显著的中枢性眼震。

所谓中枢性眼震是指纯粹的垂直性/旋转性眼震、或多方向眼震,眼震常常粗大,不受视觉注视抑制。

中枢性眩晕持续时间长,不改善或改善非常缓慢。

周围性眩晕则表现为突发性旋转,多伴有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无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

自主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面色苍白、盗汗等。

周围性眩晕的运动错觉严重,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严重,经常导致剧烈恶心、呕吐。

周围性眩晕的眼震通常受视觉注视抑制。

由于有快速的中枢代偿机制,眩晕症状在数天至数周就会改善。

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在眩晕程度、类型、耳部症状、意识状态、眼震、持续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

评估流程
对于到急诊就医的头晕和眩晕患者,首先需要排除危重疾病,可以参考4T 原则进行问诊和查体:
症状分类(Triage):是否存在严重病因,如异常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突发或严重的头颈痛、预示病情程度的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或心血管体征,如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持续时间(Time):对于无上述特别症状的患者,按照症状持续时间分为发作性和持续性。

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小时的严重疾病包括TIA、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神经体液肿瘤;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严重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干脑炎、细菌性中耳炎或迷路炎等。

诱发因素(Trigger):对症状持续小于24h或发作性症状的患者,需要了解是否有诱因,有诱因的患者病因通常为良性。

迹象体征(Te11ta1esign):对于症状持续时间长的患者,要注意有无提示卒中的迹象体征,如前庭眼反射正常、垂直眼运动异常或方向不固定的眼震。

下面的流程图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病因为周围性还是中枢性。

参考文献:
[1]刘燕.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鉴别诊断U1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51):129-129.
[2]李晓荟,姜树军.中枢性头晕与眩晕的临床观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
杂志,2012,11(2):154-157.
[3]杨磊,胡文立.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6):424-425.
[4]MuncieH1,SirmansSM,JamesE.Dizziness:ApproachtoEva1uationandManage ment[J].AmericanFami1yPhysician,2017;95(3):154.
[5]王拥军∙神经内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