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系统 的代偿平衡 建立 , 长期使用 还会 引起
眩晕是 患者主观空间定 向觉错误 , 能 明确叙述 自身转动 ( 自动性 ) 或环境转 动
药源性 眩晕 。在 恢复期 , 物理康 复科 的平
衡训练 同样在 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 。
慢 性 眩 晕 长期 的眩晕 、 走路 不稳 感 、 头 部活 动
c Hi NE sE co 酗 凇 uN| TY 00C T ORS
临床 进 展
眩 晕 的 鉴 别 诊 断 和 治 疗
张 宪 军
症( 前庭 神 经元 炎 、 R a m a s a y—H u n t 综合 征、 迷路炎 ) , 这 组 疾 病 往往 有 很 重 的 眩 晕 和呕吐 , 可 以有 前期 的感染 , 及 时 的激 素( 或联合抗 病毒 ) 治疗( 通 常 1—2周 ) 是有效 的。临床 经常使 用 的抗 眩晕 药物 如异丙 嗪和地芬尼多等药物 , 一 般提倡只 使用 3天 , 因为这些药物有可能延迟 前庭
医院大多无眩 晕症诊 疗 中心或 耳 一神 经 功 能 检查 治 疗 中心 , 眩 晕 患 者 散 落 在 不 同
科室, 由各 科 诊 治 , 难 免 有 片 面 及 互 相 推
理疗法 , 使前庭 系统逐步适应 、 改善功能 ,
如鼓励 患者沿直线走路 , 定着 固定 的 目标
诿 现象 , 尚无 深入 研究 及大 宗病 例报 道 , 故疗 效不甚满意 。眩晕 的病理生 理基础 、 分类 、 临床诊断定性 、 定位较 复杂 , 现简单 分 为急性 、 慢性 、 发作性 眩晕 , 以利于基层 医生鉴别 诊断和治疗 , 解 除眩晕患者的痛 苦 。那 么 眩 晕 的 正 确 诊 断 和 治 疗 是 什 么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导语: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
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那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治疗眩晕症方法也是比较选择,选择的时候也不能随意。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眩晕的诊断
1.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眩晕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19例(59.7%) 后循环缺血(PCI) 偏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症 颈椎病 65例(17.7%) 31例( 8.4%) 18例( 4.9%) 17例( 4.6%) 4例( 1.1%)
头晕[狭义]
眩晕
短时间:数分钟至24h
眩晕伴中枢受累症候
长时间:>24小时,周,月
周围性眩晕
特定体位诱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与特定体位无关
有听力减退
耳鸣,耳内胀满感
无感染
梅尼埃病
有感染
无听力减退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中耳炎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 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早上晨起时,在床上向左翻身出现头晕及视物旋转、恶 心,随又躺下,再起时,又出现症状。故不敢起床。目 前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 不足,服药后渐渐好转。 BPPV
血流速度快=VBI?
缺乏证据的理论假设
颈椎病不是VB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方法:32例老年的VBI 与32例同年龄(平均年 龄77.6岁)同性别对照,比较颈椎放射学表现 结果:两组放射学表现未见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
狭窄和骨刺的程度
结论:没有理由将颈椎X线作为VBI的诊断常规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病例2
女性 8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恶心伴呕吐60年,近2 天再次 发作”而就诊。
眩晕症的鉴别判断及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眩晕症的鉴别判断及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我们大家都出现后眩晕的情况吧,这种病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苦恼,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相信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治
相信我们大家都出现后眩晕的情况吧,这种病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苦恼,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相信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治疗我们的疾病,使我们恢复健康,但是事与愿违,很多人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使病情不断恶化,所以及早的发现眩晕至关重要,可能大家对于眩晕症的鉴别判断方法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眩晕症的鉴别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判断方法:
1.耳科检查
外耳道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听力检查VEP/BAEP等。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与前庭系统相关的部分、星迹试验、偏指试验、视力和眼底检查。
3.内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晕检查
更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如血压、脉搏的测试等。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
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眩晕诊断治疗论文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02-03【摘要】眩晕是临床中极其常见多科性症状,本文就目前对其病因、病理、诊断、中医西医治疗进展及个人体会作一概述;其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特适用于基层临床医生的借签和应用。
【关键词】眩晕的病理分类诊断治疗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主观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旋转的感觉。
de weese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真性)眩晕与非系统性(假性)眩晕两类。
真性眩晕指患者有自身与周围环境向一方向旋转或运动的感觉;提示前庭平衡系统迷路、第8颅神经、前庭核的障碍。
假性眩晕指一些比较不明确不很严重的症状,如眼花、目眩、站立不稳、惶恐不安等无运动的感觉。
一些眼、中枢神经系统与某些全身疾病均可产生,真性眩晕多为前庭性疾患,而假性眩晕往往不是前庭性疾患。
1前庭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1身体平衡,要靠前庭、视觉和深部感觉(自身受纳器)来维持,其中之一发生器质性或机能性障碍时将会出现眩晕,平衡障碍,其中以前庭最为重要。
1.2前庭系统:分为末梢前庭系和中枢前庭系。
末梢前庭系由内耳(包括耳蜗、前庭、三个半规管)构成,其中前庭与三个半规管司平衡,与眩晕密切相关。
是枢前庭系主要由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的上行路及与之有关密切联系的大脑等神经组成。
2 眩晕、平衡障碍的发生:前庭末梢感受过强刺激、异常刺激或左右侧刺激不等时可产生眩晕症状,如通过前庭眼反射引起眼震;通过前庭脊髓反射引起身体摇晃(平衡障碍);通过前庭植物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
无诱因的眩晕为自发性眩晕,在某些刺进条件下发生的眩晕为诱发性眩晕。
本文就目前几种分类与病因作一综合叙述。
2.1.耳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可由于内耳迷路缺血、水肿、中毒、感染等病因,引起静脉系统功能障碍而产生。
临床表现为眩晕程度剧烈,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并易反复发作。
2.1.1 梅尼埃(美尼尔氏)综合症:为眩晕的最常见原因,易反复发作,眩晕发作突然,伴有耳鸣、耳聋、头痛或耳堵感为其特点,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早期可有眼颤。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眩晕综合征(VertigoSyndrome)是一种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而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病人的治疗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诊断标准1.观检查在客观检查阶段,医生首先会和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进行整体检查,其中要包括视力检查、耳鼻咽喉检查、心血管检查、神经肌肉检查和神经检查等。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临床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的临床检查,包括血象检查、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内分泌检查、肝脏功能检查、肾脏功能检查、脑影像学检查等。
3.断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检查有眩晕试验、视觉脉应激试验、眩晕评分试验、眩晕变化量检查、眩晕潜伏时间测定等。
二、诊断方法1.史通过收集病人的既往病史,获得病人的症状发病时间、发病频率、症状持续时间和其他潜在诱因,以及病人过去治疗经历等等,可以为进一步诊断带来重要参考。
2.学图像学检查如MRI、CT等医学图像学检查可以轻松获得病情信息,进一步判定出病人的病灶部位和病灶扩散范围,并可以清晰显示出眩晕综合征的具体表现和演变规律。
3.他检查另外,应根据病人情况,还可以选择做其他检查,如正常体温检查、电脑化耳聋测试、静脉血液检查等,更加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并制定出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传统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用来控制病情。
2.术治疗若以上治疗方案均无效,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医生会在经过充分诊断和病例评估后,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以治疗眩晕综合征。
四、预防措施1.强身体锻炼为了预防眩晕综合征,要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每天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强化心血管系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患上眩晕综合征的风险。
2.食调养此外,还应该调整饮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肥腻的食物,多喝水,平时可以适当进行精神放松,以免受到精神刺激。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眩晕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不管是脑供血不足,还是梅尼埃综合征、颈性眩晕等来自不同科室的疾病都或有伴随眩晕。
这样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北京地坛医院杜志刚教授与医学界特别制作了一期《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诊疗》课程,对眩晕的常见原因及鉴别进行分析。
一、眩晕和头晕的鉴别二、良性常见眩晕临床上常见眩晕分为良性及恶性,正如Sloane所说,眩晕诊治的两大任务是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和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
在研究调查中,眩晕的前几类病因归因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偏头痛性眩晕、中枢神经系统眩晕。
现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后循环缺血为例展开论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1)分类原继发BPPV:50%~70%的BPPV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
继发性BPPV: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①根据位置试验时有无眼震分类•客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不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也出现客观的眼球震颤。
•主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而无客观的眼球震颤出现。
②根据耳石所在半规管分类•后半规管BPPV。
•上(或前)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临床上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占近90%,其次为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
(2)诊断依据•Nylen-Barany体位诱发试验。
•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
2.后循环缺血诊断依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三高”。
•起病急,症状持续短,多在数分或1h内缓解。
•症状有头晕/眩晕。
•行走不稳,言语含糊,肢体麻木等。
•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要高度警惕。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
图:后循环缺血的DWI像三、恶性眩晕1.定义:所谓恶性眩晕,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是指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头晕,如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等.2.注意点•Edlow:小脑梗死早期表现为眩晕时诊断困难,头颅核磁和急性眩晕综合征可提高恶性眩晕检出的敏感性。
眩晕辨证论治分型

眩晕1.风痰上扰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而时吐痰涎,少食而多思睡,舌胖苔浊腻或厚腻而润,脉滑或弦滑或脉濡缓;辩证分析:头晕伴摇晃漂浮感,风性主动,故为风象,脾胃不健则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浊阴不降故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恶心,脾胃不健故少食,痰浊蒙蔽清窍故思睡;舌质淡红,苔润腻,脉弦滑,均为痰浊中阻之象;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0g 白术12g 天麻10g 茯苓15g 生姜3g 橘红6g 大枣2枚2.阴虚阳亢症状: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颧红,耳鸣,盗汗,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辩证分析: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耳鸣,阳升则面赤颧红,阴虚则内热,故五心烦热盗汗,内热扰动心神故心烦失眠多梦,阴虚则津亏,故目涩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数为阴虚阳亢之象;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 g代赭石30g先煎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板15g 先煎生白芍15g 元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5g-3.肝火上炎症状:头晕胀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辩证分析:肝阳化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空则眩晕,头痛且胀,火现于面则面红目赤,火化味为苦,故口苦,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肝在志为怒,肝气实则怒,故易怒,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上炎之象;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川牛膝12g 益母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杜仲10g 桑寄生10g 夜交藤10g 茯神10g4.气血亏虚症状:头晕目眩,劳累则甚,气短声低,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唇甲苍白,心悸少寐,纳少体倦,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薄,脉细或虚弱;辩证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晄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心神不明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胖嫩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或党参6g 黄芪1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川芎6g 熟地黄15g 生白芍10g 肉桂3g 枸杞子10g 怀牛膝6g 炙甘草6g5.肾精不足症状:头晕而空,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齿摇耳鸣,或有遗精滑泄,发枯脱落,颧红形瘦,咽干,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辩证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则髓海不足,上下俱虚,故头晕而空,脑为元神之府,髓海空虚则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故耳鸣,偏阴虚则形瘦咽干,偏阳虚则形寒肢冷,舌嫩红脉细为肾虚之象;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15g 龟甲30g 黄柏15g 杜仲12g 怀牛膝15g 天冬15g 生地30g 麦冬15g 党参15g 茯苓15g6.痰瘀阻窍症状:眩晕而头重昏蒙,神疲气短,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辩证分析:饮食伤脾,脾失健运则湿聚生痰,痰阻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瘀血阻窍故头晕,头重昏蒙;痰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唇甲紫绀,肌肤甲错为血瘀之征,舌有瘀斑脉滑为痰瘀阻窍之象;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开窍;方药:涤痰汤和通窍活血汤;胆南星10g 枳壳10g 茯苓15g 川连6g 水蛭10g 陈皮10g 石菖蒲10g 竹茹10g 红花30g 丹参30g 麝香冲服,或白芷10~15克代石决明25g 赤芍15g 桃仁15g 川芎10g 菊花10g 牛膝10g 葱3根姜3片大枣3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
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经2~3疗程
的治疗基本痊愈。
结论部分眩晕由身体其它器官病变引起,因此眩晕的鉴别与诊
断对眩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眩晕鉴别诊断治疗
眩晕是一种主观性运动幻觉,常有旋转感或感觉摇摆、升降沉浮,倾倒等错觉,眼睛睁开时周围的景物便开始移动,因此它与晕厥症状明显不同。
常伴有眼震、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一般情况下运动可使眩晕加重。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眩晕症患者共30例,其
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6.2岁。
病程2d~5年。
30例
患者均有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晕厥、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
颈肩臂疼痛及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伴随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
尿病、神经性耳聋及脑梗塞等。
1.2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自身或周围物像旋转、摇摆、倾倒、上下左右转动
等错觉。
眼球震颤。
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前庭神经功能试验及眼震电图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1.3方法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2~3疗程的治疗,28例在1周内好转,2周达痊愈25例,3周痊愈5例,其中2例症状减轻后又有反复。
3 鉴别诊断
3.1晕厥晕厥是突然的、一过性的短暂意识丧失,多有诱因,如长时间站立、排尿、咳嗽等,一般不伴有眼球震颤。
3.2假性眩晕(头晕) 主诉为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等不适感,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为眼科、内科疾病、神经症或脑外伤引起,非前庭系统疾病
所致。
3.3病毒性迷路炎病毒性迷路炎或称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发
作的眩晕和平衡失调,常有持续几天的恶心、呕吐,其后可有数周的平衡失调感
和位置性眩晕。
在急性期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颤。
听力检测正常,但在前庭功能的
热试验时常有单侧的轻度管瘫。
病毒学说还未证实,但在流行期间易发生此综合征,有时可能是脑干或内耳的血管性原因。
虽然常有一些难以觉察的中枢来源的体征,多发性硬化和小脑卒中时可有与
此十分相似的症状。
因为病毒性迷路炎的诊断,常会隐藏着诊断上的不完善,是
否使用这一名称还值得讨论。
除非在病毒流行期间,否则最好用“原因不明性眩晕”这一名称。
3.4美尼尔病美尼尔病又称内耳眩晕病,在中年进行性发病,但可有波动性,感觉神经性耳聋,偶尔有急性发作的耳鸣(常为单侧,至少在初期时)持续几小时,甚至数天的丧失劳动能力的眩晕。
由于膜迷路扩张,患耳可能有发胀感。
本病预后良好,病程可出现反复的发作,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但
许多患者经数年反复后自愈,仅10%左右可能留下耳聋、平衡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3.5良性位置性眩晕这是一种由头部运动引起的眩晕,通常是仰卧后把头转
向一侧或另一侧时立即发生。
如果持续体位的诱发则在数秒内眩晕症状消失,以
后几分钟内重复相同体位不诱发。
通常眩晕症状在几周内解除。
临床上常可通过Halpike试验来诱发,将患者迅速从坐位变为仰卧位,头部左右转动,在几秒潜伏
期后,可引起眩晕和旋转性眼球震颤,热试验可有轻度管瘫,发作间期患者正常
或仅有轻度的非特异性眩晕。
3.6良性复发性眩晕这是一种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的眩晕和眼球震颤的突然
发作,有时在随后几天到几周有平衡障碍和位置性眩晕,无其他症状和病因。
听
力测验和冷热水试验均正常,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3.7刘永纯综合征刘永纯综合征又称贝-刘综合征或刘-贝综合征(Lieou-Barre’s syndrome),这是历史上唯一被外国人承认以中国人命名的一个综合征,国内也有人称之为颈交感神经性眩晕。
1954年刘贻德教授曾撰文介绍该综合征,颈椎病、
颈椎不稳,以及颈部过伸、过屈运动等,均可造成对椎动脉周围后颈交感神经的
刺激,出现眩晕症状。
头晕与眩晕症状与颈部活动无关,多呈持续性,症状往往
不太重,常伴有颈、枕、颜面部发热或疼痛过敏感,病侧手、颈、面部可以有多汗,病侧瞳孔可缩小,及耳鸣和视力障碍等。
4 病因分析
眩晕症是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理疗康复科的常见病之一
病因分为中枢性、周围性两类,鉴别主要依赖于一些伴随的症状(如耳聋、复
视等)以及发作的特征与前后情况(如良性体位性眩晕)。
患者可发生水平性或旋转
性眼球震颤。
但在脑干损害时症状趋向持续,垂直性眼球震颤仅在脑干损害后出现。
4.1中枢性眩晕脑干损害时可引起暂时性或长期性眩晕,但除非有确切的脑
干特征,很难确定损害部位,如复视、构音障碍、锥体征和小脑征等。
通常听力
正常。
如症状解除后眼球震颤持续存在,则损害常为中枢性。
原因包括:多发性
硬化。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干或小脑中风发作。
锁骨下盗血。
血管畸形。
基底偏头痛。
Amold-Chiari畸形。
延髓空洞症。
药物(抗惊厥药、酒精、巴比妥类)。
4.2外周性眩晕定位的线索主要根据伴随的其他特征,如耳聋、耳鸣、耳内
疼痛或发胀感,原因有:前庭神经损害:在脑膜炎、听神经瘤及其他小脑桥脑角
肿瘤很少引起眩晕,即使不伴耳聋时,也会有步态不稳;耳毒性作用的药物,如
氨基糖苷类、速尿等,易导致平衡失调而不是眩晕。
内耳损害:病毒性迷路炎;
美尼尔病;良性体位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头部受伤;感染(中耳炎,梅毒等);血管损害。
参考文献
[1]孔祥俊,贾桂花.眩晕患者110例诊治体会.河北医药,2004,26(10):801.
[2]王乐平,陈金关.眩晕症的临床类型与诊断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
3(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