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一)鼓励兴起宋辽之间的政治思想1、德宗《新五代史续补遗书》:明确提出执政的“六项原则”,即以民为本、尊敬父母、严谨士大夫、德允异己、慎戒爵位、勤治业务;2、宋史的《易类》: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太学之义”,以“叩问”、“相问”、“竖立”三条为主,探讨宋史时期学术思想;3、诗经:《离骚》中提出“大圣当时宁可失民信”,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反映出上层统治者不识民心,提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微妙关系;(二)辽、金之间的防御政策1、辽宋战略联盟:在辽宋领土之间建立战略联目,在战略上增加共同防御。

并建立一个监督制度,以增强士兵的政治意识;2、建立金国军队:建立军队,加强实力,增强防御能力;3、实施海洋防御:在海上保持通讯畅通,发展船舶防御,加强海上守卫,与蒙古、金等国家建立海洋联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活动1、西夏政治的完善:西夏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实行一体化统治,建立中央机构及各行政机构,强化官员的义务制度;2、实行西夏财政的改革:主要实行土地税制,对土地享受清穆费、屯田费等,财政制度使西夏财政收入显著增加;3、制定西夏政策:主要实行统一平稳政策,建立宗教、文化、司法机构,整顿社会秩序;(二)西夏文化艺术的发展活动1、法律文书:西夏一系列法律文书和史料记载,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层面的历史事实作了详尽的记载;2、布施建筑:大量的宗教建筑和文人梦境的建筑群出现,彰显了西夏文化的影响;3、新兴文学:许多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如《宋元文学大系》《云门禅府》《西夏记》,反映了西夏文学的发展;(一)明清社会问题分析1、社会经济分化:改革和民族扩张使明清时期社会中出现经济差距,社会精英巨富集团形成;2、学术思潮变革:从明末开始,新思潮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改变,开放的思想正在慢慢流行;3、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孟子》《史记》,形象巧妙,意象艺术相得益彰,明清宫廷乐曲和民族灯谜也得到发展,宫廷作品如紫禁城、太平洋画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新的高峰。

高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等,地⽅设侯、伯。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的:巩固奴⾪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地和⼈民授于王族、功⾂、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

3.作⽤:①加强了周天⼦对地⽅的管辖。

②扩⼤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产⽅式的产⽣,这⼀⽣产⽅式使诸侯势⼒⽇益壮⼤)。

战国末年,分封制⽡解。

三、⾎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和巩固⽗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柱,互为表⾥;分封制是建⽴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夫和太尉)到地⽅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了⼀整套官僚体系。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是中国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以下是对这三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必修一:中国古代史1. 考古学与人类文明: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中国古代的考古成果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的建立和衰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3. 秦汉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秦朝的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以及汉朝后期的分裂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4. 唐宋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盛世文化,以及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科技进步,以及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和南宋的灭亡。

5. 元明清朝的政治与文化:介绍元朝的统一中国和对外征服,明朝的政治改革和海外探险,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侵略。

二、必修二:世界史1. 亚非拉古代文明:介绍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欧洲中世纪:介绍欧洲中世纪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发展,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

3. 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介绍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与意义,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现代欧洲:介绍近现代欧洲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包括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

5. 国际关系与世界问题: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事件,包括联合国的建立、冷战的爆发与结束等。

三、必修三:现代中国史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介绍中国辛亥革命的起义经过和建立中华民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中共的领导。

2. 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建设: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初期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政策。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介绍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运动,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必修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中历史必修1、2、3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1、2、3知识点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民族关系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唐和汉的共同点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革和斗争的比较反抗侵略的历程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党的各个会议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点啊~~~~文艺复兴三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二战比一战重要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现在的国际新秩序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东亚和中国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

广东历史高考必修1、2、3历史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具体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故有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注意这里封建一词的理解),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3、对象:同姓王族(如鲁、卫)、异姓功臣(如齐)、先代贵族(如宋)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任免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即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5、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6、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诸侯国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有效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1、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规范政治权利的分配和行使2、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以及合法性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5、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以后,宗法关系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各种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周朝统治的两大政治支柱。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德配天)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三、秦的统一: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高中的历史课本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课本有三本,这三本书的历史知识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这些都是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一、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

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一《近代史纲要》和必修二《中国历史纲要》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均为高考重点内容。

下面将围绕这两个必修教材,系统整理高三学生们所必备的历史知识点。

一、必修一《近代史纲要》的必背知识点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的起点。

战争导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2. 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思想,试图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3.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维新之一,总体目标是以资本主义制度推动国家现代化。

变法推动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但因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
中华民国。

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
阶级革命。

5.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列强和旧文化传统的爱国运动。

此次运动是青年学生为主力量,旨在追求新文化和民主政治。

6. 五卅运动(1925年):这次工人和学生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
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觉醒,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
推动作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的出现标
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它是中国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

二、必修二《中国历史纲要》的必背知识点
1.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是中国南北朝前期的重
要阶段。

五胡十六国的建立反映了中国东晋政权相对薄弱的局势。

2. 隋朝(公元581-618):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之间的过
渡时期。

该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唐朝的基础。

3. 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被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
展的“黄金时代”。

科技、文化以及制度的进步有助于中国成为当
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家。

4. 元朝(公元1271-1368):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
统治的王朝。

元朝将汉人和蒙古族融合在一起,对中国社会有一
定的影响。

5. 明朝(公元1368-1644):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
统治的王朝。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开创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

注意,以上只是对核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同学们重点掌握,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并与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联系。

其他相
关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查阅教材,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

通过透彻
理解这些历史知识,我们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对
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能够帮
助我们在考试中成功,更能够培养学生们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精神等必要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
逐个知识点的概括和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提高我们在历史学科上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