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因素 新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雪线的分布2.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3.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 1.B 2.B2.答题反思本题以冰期这个陌生概念切入,考查考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该类试题应仔细分析材料信息,链接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本题时,可将冰期与雪线知识联系,迁移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可以很容易分析影响冰川变化的因素。
地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在雪线附近降雪量与消融量相等。
在雪线以下温度较高,消融量超过降雪量,使每年降雪全部融化。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将雪量超过消融量,而使降雪不断积累。
由于各地气温、降雪量和地形等具体条件不同,雪线高度也随之变动。
一般的说,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高,雪线也高。
在同一山体,一般情况下,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
另外,降水的多寡也是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情况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既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既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喜马拉雅山南坡(珠穆朗玛峰附近),处在北印度洋西南季风潮湿气流的迎风坡,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而北坡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
个别地方达6200米,因此,降水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属海洋性冰川)比干燥少雨的北坡(属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要低。
雪线的概念及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明确雪线的概念 2、理解掌握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并能应用所学知识熟练解答相关问题。
一、雪线的概念
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 的下部界线(下限)
某山体一年四季都不 融化的积雪下界
即一年中最热时山体的积 雪(永久性积雪)的下限。
它是永久积雪和季节性积雪 区之间的界线。
同一山地的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X )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
可能与最热时山体0 ℃等温线重合,也可能在最热时山体0 ℃ 等温线以上的高度
雪线与最热时山体 0 ℃等温线的位置关系
①雪线可能与最热时
山体0 ℃等温线重合
①
② 雪线也可能在最热
时山体0 ℃等温线以上的
②
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5.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C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是( A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1、气温(热量或纬度)
当雪线与最热时0 ℃等温线重合时,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所以阳坡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雪线高于阴坡
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 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如下图)
如,雪线高度在非洲热带地区为4500一 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一 3 200米,北极圈内则为200米以下。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冰川地貌、雪线、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知识点雪线雪线,指的是在高纬高山地区,常年积雪带的下限(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的高度,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①温度:温度越低(高纬度地区、阴坡),越容易积雪结冰,因此雪线越低。
②降水:降水越多,积雪越多,因此雪线越低。
③地形:地形平坦的地区,积雪容易堆积和保留,因此雪线较低;地形陡峭的地区,积雪容易滑落,因此雪线较高。
图1 雪线示意图例题秦岭山脉珠峰——太白峰,海拔3767米,其高度在距今3.5万年以来增加不超过100米。
末次冰期(距今约7万年)以来,太白山经历了数次冰川发育。
下图为距今3.5万年以来七个时段太白山理论雪线(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测算折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与现在相比,距今3.5~1万年期间太白山可能()①气温偏高②气温偏低③降水偏多④降水偏少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目前,在太白山的山顶可以观测到()A .永久冰川广布B.大片温带阔叶林C.冰川地貌遗存D.大量扇状堆积地貌答案:B、C精讲精析:(1)分析3.5万年前的气候。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太白山当前的理论雪线高度为4400m,而3.5万年前的雪线高度为3400米,即3.5万年前的雪线高度更低,即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更低;②温度、降水等因素会影响雪线的高低,温度越低、降水越多,越容易积雪成冰,因此雪线越低。
图中3.5万年前的雪线较低,因此推断3.5万年前的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选项B正确。
(2)分析当前太白山山顶的地貌。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太白山当前的理论雪线高度为4400m,而太白山的海拔仅为3767m,因此太白山的海拔较低,不足以形成积雪冰川,选项A错误;②太白山位于秦岭,因此海拔较低的地区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植被也会发生变化,变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因此山顶可能为针叶林、高山草甸等,选项B错误;③从图中可以看出,10500年前太白山理论雪线为3400m,低于太白山山顶的海拔(3767m),因此那时的太白山山顶可能分布这冰川,并发育着冰川地貌;后来理论雪线逐渐升高,太白山山顶无法形成冰川,但仍然可能残存着此前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冰川地貌遗迹);④扇状堆积地貌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大多发育于河流的出山口(洪积扇),而不是在山顶,选项D错误。
高大山体效应影响,雪线高

高大山体效应影响,雪线高
高大山体效应指的是山体对气流的阻挡和改变,从而产生气候变化的现象。
雪线高指的是山体上部开始出现积雪的高度较高。
高大山体效应影响雪线高的原因如下:
1. 山体阻挡湿空气流动:当湿空气流经山体时,山体会阻挡和抬升气流,使其上升并冷却。
冷却后的空气会凝结成水滴或雪花,从而造成降雨或降雪。
由于山体的阻挡作用,湿空气在山体的高度上升程度有限,导致山体以上的高空气温度较低,从而使雪线相对较高。
2. 山体遮挡阳光:高大的山体会使阳光的照射受到阻挡,从而减少了地面的辐射加热,使山体以上的区域相对较冷。
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水蒸气凝结成冰晶,也就是形成积雪的条件。
3. 山体影响风向和风速:山体会改变气流的方向和速度。
当湿空气流经山体时,山体会使气流上升,形成抬升气流。
抬升气流使湿空气冷却并凝结成雨水或雪花。
由于山体的阻挡作用,湿空气在山体上升后,流向山体的方向会出现下沉气流,这会使得山体以下的地区相对较温暖。
总结起来,高大的山体会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改变,导致湿空气上升并凝结成雪花的高度较高,也就是雪线高。
-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
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影响雪线的因素

自然带及雪线高低分布的几点比较一.雪线的高低(一)雪线的定义: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线。
如右图示,雪线非常清晰,雪线位置的降雪量等于消融量。
不难看出该线刚好与0度等温线吻合。
该线以上出现了积雪,说明降雪量大于消融量。
雪线以下无积雪,说明降雪量小于消融量。
(二)雪线的影响因素:气温与湿度1.气温:温度高,则积雪消融量增大,0度等温线所在的海拔位置升高,雪线上升。
这里分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于温度这个影响因素。
1)雪线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受温度影响,低纬地区,温度高,高山上的雪线海拔较高。
高纬地区温度低,高山上雪线海拔较低。
到两极附近,积雪就覆盖在整个地表。
这个知识点可以对两座海拔较高的高山的纬度高低进行比较。
例如图1中,如果甲、乙两座高山的雪线是由于纬度不同导致的,则可以判断出甲山的纬度比乙山高。
2)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一座山体,由于所处纬度不同,太阳辐射量在山体两侧有差异,导致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温度也不同,坡面两侧雪线会出现高低。
以阳坡与阴坡为例:阳坡温度高,积雪消融量大,雪线上升,阴坡与之相反。
3)近几年来,温室效应,两极冰川融化,各山体的雪线总体上出现了上升趋势。
例四川贡嘎山近几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冰川不断退却,同时水位大增,引发了多处泥石流灾害。
4)雪线也有季节的变化,在季节分明的地区,冬季雪线偏低,夏季雪线偏高。
2.湿度:降水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水汽,水汽丰富的地区,降水容易一些,因此,雪线海拔较低。
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湿度对雪线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1)迎风坡雪线海拔比背风坡低迎风坡降水充沛,背风坡为雨影区,相对干燥,同海拔高度上,迎风坡由于大量的降水导致温度比背风坡低,故雪线下降。
如图2: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乞立马扎罗山南北两侧的自然带与雪线的分布,这里我们来研究雪线,发现雪线的海拔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原因就是南坡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再如喜马拉雅山,其南坡是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降水丰富,故雪线比北坡低。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
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因素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读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关于下列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高南低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对应的雪线东高西低
答案
【答案】1.A2.D
解题必备
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低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
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如下图)。
学霸推荐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
【答案】(1)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南坡各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
(2)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1)读图,甲山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南坡高于北坡。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