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内容总复习(思维导图)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开学提前看!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开学提前看!数姐说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考点+详细解题技巧,大家可以根据列出来的考点进行自我检测,初三的同学可以作为复习材料,初一初二的小伙伴可以先复习学过的知识,了解还没有开始学的知识。
转给需要的人!(点击查看大图,文末可下载电子版)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可编辑思维导图)

有理数
1、有理数:
2、数轴:
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比大小:
6、互为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9、有理数减法法则: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4、乘方的定义:
15、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
17、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19、特殊值法:
1、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 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 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
数式。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7、有理数加法法则: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3.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3. 代数式的运算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3. 不等式的概念4.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方法第四章: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4. 二次函数定义图象第五章:几何图形1. 点、线、面2. 线段3. 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4. 三角形定义分类性质5. 四边形定义分类性质6. 圆定义性质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计算方法3. 统计的概念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法6. 数据的分析方法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的集合。
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例的数,如根号2、π等。
3. 实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实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减法将一个实数减去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法将两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除法将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非零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方将一个实数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开方求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等。
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多个项组成的代数式。
3.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将两个代数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减法将一个代数式减去另一个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法将两个代数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除法将一个代数式除以另一个非零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方将一个代数式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七年级浙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下

七年级(浙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下)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熟悉熟悉三角形①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极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够取得如下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平分线和中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那个角的极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极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那个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极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极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极点的对边上。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别离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垂足都是直角的极点。
而在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的垂足都在相应极点的对边的延长线上。
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相互重合的极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极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当三角形三边长确信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信,那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固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
②有一个角和夹那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而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结构图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
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人数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
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钱数(元) 2 4 6 8 10 12
价值百万的高效学习方法
张老师免费赠送
1.读:通读教材,找重难点;
预习
(每堂课与旧知识有联系,可自学掌握)
(听明白不是真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
定期复习与自测:
为了保证形成长期记忆,要制定定期复习和自测 计划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
②周测:一周内容回顾,错题的消化;
③单元测验:自测一下这个单元有哪些主要内容, 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 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验的基础,全书测验就问 题不大了。
(A)15 (B)20 (C)25 (D)30
2.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 圆心角是216°,则这个扇形所表示的 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是_____________.
3.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 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同学一周 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 图,已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 2∶3∶4∶2∶1.
解为
x y
4 1
求a,b,c的值.
例1: 现有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
铁皮可做8个盒身或22个盒底,一个 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的盒 子,用多少张铁皮做盒身,多少张 铁皮做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 配套?
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
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
解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整章思维导图

压丈与接触面粗綁换
摩擦力画
n
—
r
iir
当物体做匀速直綫运
乙 实验
动时•木块受到的垃-测歴掠力原連
=ur
pq
影 响
因
索
力和摩瘵力大小相等 I --------------------------
改进方法:巴木块 和测力计固走住• 拉动下方的木板 r 读 弹第测力计示数
准氏足匀速直线三 动囲难•运动的测 力计谏数不便
S3U 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 以用身挂法来确走
物悴的 車心
「]作用点
重力网
©抿 1§G=mg 计算重力 ©根曙 m=G/g 计宣匠虽
计算
大小
测量可以用弹筈测力计•浹雇眄要与重力方向一致
问题:探究車力的大小与质呈有怎样的关系?
方法:用睜筌测力计依次测出 1・4 个钩码受到的
重力.把测星结果记录在表中。
3 章 运动和力
f f p
5 6
12 节节节
节
p
s p
7
3节 节
f B 4节
i
机械运动 力的存在 重力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的条件
压强
八
第 3 章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目录
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一走 也是 受力物体
物体
-物体对物体 的
作用
推、拉、提、 $>
压、举、吸
作用 ■方
引、排斥等
式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作用 ■
验
阳力不同
1 •在水三穴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 r 如图
甲 和乙 <让小车从斜面西顶葢田静止开始滑
下, 观番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记录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1.变形(选系数简单的方程变形) 2.代入
一般步骤
3.求解
4.回带
5.写解(用“{”将未知数的值联立起来)
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 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 知数,得到一个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叫做加减消元法,简 称加减法。
加减消元法
1.变形(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加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册数学(浙教版)
定义
相交线
两线相交
相关概念
对顶角 邻补角
垂直
垂线
垂线段
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
三线相交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定义
平行公理
第一单元
平行线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垂直于同一直线
同位角
平行线的性质
子主题2
子主题3
平移
第二单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只含有两个未知数
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a+b+c)³=a²+b²+c²+2ab+2ac+2bc
两元完全n次方公式展开:杨辉三角
同底数幂的除法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幕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 含有的字母,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为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是整式方程 方程组中只含有两个未知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
数学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整式的运算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的数学思维导图:生活中的轴对称
数学思维导图学什么
1、是什么:首先将数学的基本概念记住,理清每一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然后把概念变成自己理解的符号在思维导图中做出图象。
2、怎么做:每个问题都有它的解题方法,思路,可以将这种思路划成步骤写在数学思维导图中。
3、有什么用:用数学思维导图记住知识的条件,然后记住什么时候使用,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