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关系:最小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结合课本与以下图片,分组探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首学生结合课本与图片进行分组探讨,研究。
本概念,后续的引导内容也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总结,让学生理解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过渡]哪一种资源最终影响环境的人口容量呢?给出木桶效应图片,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最后总结归纳: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你好你好你好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1、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设问:结合课本与图片思考问题通过设问与思考让学生理解“短板效应”: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举我国南水北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答案: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了。
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小吗?资料: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但日本立足于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运输,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和市场有限等弱点,经济非常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能力已经具备但比较薄弱。
本节知识比较形象直观,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多读图、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高一学生不喜欢平铺直叙的说教,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探究感悟新知识。
本节知识的学习必须以运动和联系的思想来进行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照搬照套。
对课文中的图表,要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提炼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观、资源观,消费观。
教学重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
(重难点)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环境承载力(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3)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
正误判断:(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 )(2)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
( )(3)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而环境人口容量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载能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不断扩大。
(3)√ 人类生存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材整理2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阅读教材P13至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意义⎩⎪⎨⎪⎧影响人口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2)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 )(3)大多数发展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提示】 (1)√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保证人口、社会、生态合理、健康、协调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3.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世界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课前预习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的指标分别是什么?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有哪三种估计结果?4.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什么?5.人口合理容量的特性及意义是什么?6.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哪些不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7.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哪些?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约因素1.阅读课本P12图1.11“木桶效应”及材料,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响?(3)以色列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水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土地资源也很紧张,人均1亩地,但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上一流的农业,一个农民能养活90个人,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4)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5)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有何有利影响?2.阅读课本P12第三自然段,并结合以上的思考题,思考总结: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合作探究二]阅读课本P13第二标题的第二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并填写表格:(1)人口问题就是纯粹的人口问题吗?(2)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合作探究三]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师:某个区域,由于人类和环境不断的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组成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那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数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实验环节:每个小组分发一块纸板,若干块小石头,让组上同学将纸板支在书上,然后不断的向纸板上面加石块,并直到纸板断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将纸板恢复,再次继续加石块,直到纸板再次下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得出对比,第一次纸板承载的石块数量比第二次多。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学案

课题:1.3 人口容量【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
【知识梳理】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叫(一个区域持续供养的最多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负相关)3、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4、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5、农民工迁移的原因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6、“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大城市消费水平高7、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8、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①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②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
③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模拟计算,直观地了解计算过程。
- 组织户外实地考察,如调查当地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展示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知识。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 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加深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保障人类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容纳的人口数量。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人口合理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个人成长。
六、知识点梳理
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保障人类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容纳的人口数量。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政策等。教师应详细讲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01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2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1)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03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2)观点:乐观、□04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的观点。
[自我探究] 所有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呈现正相关性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部分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但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为负相关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01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02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03适宜的人口数量。
2.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影响□04人口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3)影响区域的□05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06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07环境问题。
4.控制人口在合理规模之内的措施[自我探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是依靠什么条件提高本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提示]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工业产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
『自我反馈』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答案 D解析A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存在较大差别;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2.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
容量学案新人教必修2(1)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
别。
(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
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 )
(2)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
( )
(3)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而环境人口容量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来衡量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载能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自然资源
的能力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不断扩大。
(3)√ 人类生存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
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材整理2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3至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影响人口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
(2)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 )
(3)大多数发展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 )
【提示】(1)√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保证人口、社会、生态合理、健康、协调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2)×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说明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则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
(3)×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发展家应尽最大可能控制人口增长。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疑问4:
解惑:
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探讨: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环境人口容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探讨: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提示】水资源。
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探讨: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
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36460016】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须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通过改变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答案】(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3
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并且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探讨: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及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探讨: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提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具体表解如下:
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
(2)下图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因此环境承载力低。
第(2)题,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意味着人口规模应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道路交通不便,因此只能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扩大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C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
期为160人/km2。
据此完成1~2题。
【36460017】1.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1题,渔猎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
第2题,对环境人口容
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且对其的估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会有较大的差别。
【答案】 1.B 2.D
对点训练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3~4题。
3
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4.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
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第4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答案】 3.C 4.C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