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 中医诊断学Z 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北京中医药大学 远程教育 中医诊断学Z 第4 5 6次作业答案-考试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 远程教育 中医诊断学Z 第4  5 6次作业答案-考试类

第4次作业《中医诊断学Z》A型题:1.气滞血瘀的病证可见:C.涩脉2.弦细脉的主病为:A.血虚肝郁3.脉象“有神”是指:D.柔和有力4.八纲中“实”的含义主要是指:E.邪气盛实5.表证有痰饮常见的脉象是:B.浮滑脉6.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B.弱脉7.表证特有的症状为:C.恶寒发热并见8.八纲中“寒热”两纲是:D.辨病性的纲领9.实热证可以见:B.迟脉10.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C.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11.脉来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称为:D.微脉12.短脉的主病是:C.气病13.下列哪项不是里证形成的常见原因:E.疫疠等邪气,侵入机体14.下列诸脉,除哪项外,脉位皆表浅:D.弱脉15.腹内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多为:B.癥积16.沉按实大弦长称之为:D.牢脉17.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C.面红尿清18.虚脉的形象是:B.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19.下列诸脉,除……外,皆主痛证:D.滑脉20.关于"虚里"部位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位于左胁下21.脉形是指:C.脉动的形状和性状22.轻取即得的脉象,以下除哪项外均是:D.牢脉23.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为:A.平息24.下述哪项不是虚证的病因?B.宿食不化25.浮紧脉主病是:B.太阳伤寒26.八纲中“虚实”两纲是:B.辨邪正盛衰的纲领27.浮而搏指,中空外坚的脉象主病是D.半产,漏下2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D.内燥29.以下哪项与滑脉无关?E.夏季的主脉30.腹部肿块,时聚时散者为:C.瘕聚31.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D.小便短黄32.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脉位33.表证是指:B.六淫邪气侵袭肌表34.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不正确的是:B.寒证口渴喜热,热证口和不渴35.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D.弦脉3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B.脉来时止37.重按始得的脉象,以下除哪项外均是:E.革脉B型题39.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者,为:D疾脉40肝肾阴虚可见:B弦细脉41痰饮内停可见:D弦滑脉42.阴虚火旺可见:E细数脉43.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者,为:B滑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历年考试题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以常达便B.见微知著C.司外揣内D.四诊合参E.以上均非答案:D第二单元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

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

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B.湿温病证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证答案:C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

(2)久病恶寒:虚寒证。

历年考试题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意义:主里实热证。

(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 度之间。

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分类: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历年考试题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答案:C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答案:C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答案:E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北京中医药远程答案-(针灸学)z辅导资料

北京中医药远程答案-(针灸学)z辅导资料

《针灸学Z》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⒈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是:(21)A.头项部B.颜面部C.胸中D.腹部E.四肢末端⒉位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A.手厥阴心包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经D.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⒊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任脉循行:A.起于中极之下B.环阴器C.循腹里D.上关元E.至咽喉5. 循行环腰一周的经脉是:A.冲脉B.阴维脉C.带脉D.阳维脉E.任脉6.经穴的总数为:()A.360个B.361个C.362个D.364个E.365个7. 八会穴中脉会是:A.血海B.太渊C.足三里D.心俞E.膈俞8.下列属于郄穴的是:A.孔最B.偏历C.太溪D.外关E.通里9. 胫骨内侧踝下缘至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A.13寸B.14寸C.16寸D.18寸E.19寸10.针刺易引起流产的穴位是:A.内关B.涌泉C.合谷D.太冲E.关元11. 命门穴位于:(31)A. 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B.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C. 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中D. 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E. 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2.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的穴位是:A.少海B.小海C.尺泽D.曲泽E.曲池13. 足三里主治除下列哪一项病症:(33)A.胃痛呕吐B.腹胀便秘C.小便不利D.下肢痿痹E.癫狂14.少商放血主治:()A.目赤肿痛B.鼻塞流涕C.舌强不语D.咽喉肿痛E.耳聋耳鸣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谷穴的主治病症:A.失眠多梦B.无汗多汗C.高热外感D. 半身不遂E.经闭滞产16. 按照耳穴分布规律,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A.耳屏B.耳舟C.对耳轮D.耳甲腔E.耳垂17. 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37)A.病在肺B.病在太阴和阳明C.病在表D.病在肺卫E.病在太阳和太阴18.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使患者平卧B.使患者饮温水C.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D.针刺人中,内关等穴E.立即输液19.艾条灸不包括哪种灸法?(38)A.太乙针灸B.雀啄灸C.温和灸D.隔蒜灸E.雷火针20. 拔牙术用针刺麻醉所选的穴位一般是:(40)A.合谷B.合谷透劳宫C.内关D.太冲E.内关透外关21. 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是:(11)A.头项部B.颜面部C.胸中D.腹部E.四肢末端22.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手少阴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2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是:()A.四肢末端B.胸部C.腹部D.头顶部E.颜面部24.下列何经出肩关节,绕肩胛,交肩上:A.手阳明大肠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25. 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的经脉是:A.足太阳经脉B.足阳明经C.阳跷脉D.阳维脉E.督脉26.神门穴属于:A.井穴与郄穴B.输穴与络穴C.输穴与原穴D.荥穴与原穴E.荥穴与络穴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陵泉穴的主治病症:A.腹胀泄泻B.水肿C.小便不利D.便秘E.膝痛28.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的穴位是:A.孔最B.太渊C.外关D.通里E.列缺29. 八会穴中的气会是:A.中府B.气海C.膻中D.气舍E.气冲30. 腘横纹与外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A.12寸B.13寸C.14寸D.16寸E.18寸31. 命门穴位于:(11)A.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B.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C. 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中D. 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E. 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2. 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A.足临泣B.大敦C.隐白D.涌泉E.至阴33. 足三里主治除下列哪一项病症:()A.胃痛呕吐B.腹胀便秘C.小便不利D.下肢痿痹E.癫狂34.少商放血主治:(14)A.目赤肿痛B.鼻塞流涕C.舌强不语D.咽喉肿痛E.耳聋耳鸣35.下列哪一穴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A.阳池B.中渚C.后溪D.外关E.支沟36. 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A.耳屏B.耳舟C.对耳轮D.耳甲腔E.耳垂37. 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17)A.病在肺B.病在太阴和阳明C.病在表D.病在肺卫E.病在太阳和太阴38.艾条灸不包括哪种灸法:(19)A.太乙针灸B.隔蒜灸C.雷火针D.雀啄灸E.温和灸39. 和眩晕发病关系较小的是:()A.风阳上扰B.痰浊上蒙C.肺肾阴虚D.肝肾阴虚E.气血亏虚40. 拔牙术用针刺麻醉所选的穴位一般是:(20)A.合谷B.合谷透劳宫C.内关D.太冲E.内关透外关41. 循行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阴肾经C.带脉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42.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43. 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的经脉是:A.冲脉B.带脉C.任脉D.督脉E.足太阳经44. 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阳胆经45.下列何经行于前臂两骨之间: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阴肺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阳小肠经46.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腧穴是:A.八会穴B.八脉交会穴C.原穴D. 郄穴E.交会穴47.膝中至外踝尖之间是:A.12寸B.13寸C.14寸D.16寸E.18寸48. 督脉的穴位总数是:(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肛门气坠,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属:()A.脾虚气陷B.肝气郁结C.湿热下注D.寒滞肝脉E.大肠湿热2.气滞类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气结B.气逆C.气郁D.气闭E.气陷3.表寒证可见:()A.咳嗽痰稀白,兼恶寒发热B.咳喘突然发作,兼有形寒肢凉C.咳嗽痰粘稠,色白量多D.恶寒发热,兼鼻塞流清涕E.发热恶寒,兼咽痛咳嗽4.对胆郁痰扰证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面红目赤B.惊悸失眠C.头晕目眩D.口干舌燥E.便秘尿黄5.胃阳虚的胃脘疼痛为:()A.隐痛B.胀痛C.灼痛D.刺痛E.冷痛6.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形丰色荣D.颧赤如妆E.呼吸调匀7.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是:()A.《黄帝内经》B.《脉经》C.《濒湖脉学》D.《中藏经》E.《三指禅》8.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煤气中毒D.寒凝血瘀E.胃火上攻9.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

证属:()A.伤暑证B.温燥证C.凉燥证D.内燥证E.阴虚证10.血寒证的特征是:()A.腹内肿块坚硬B.疼痛如针刺C.拘急冷痛,肤色紫暗D.局部疮疖红肿热痛E.吐血色鲜红质稠11.肥胖人常见:()A.脉短B.脉浮大C.脉沉细D.脉数E.脉弦细12.咳声如犬吠样者,多见于:()A.表寒证B.肺痿C.肺痈D.百日咳E.白喉13.平时嗜食肥甘厚味易生:()A.痰湿阻滞B.里实热证C.里实寒证D.虚痨E.胃病14.小便清长,夜尿多,畏冷肢凉,舌淡,脉弱为:()A.表实寒证B.表实热证C.里虚寒证D.里实寒证E.里虚热证15.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A.肾阳虚衰B.肾精久耗C.血瘀日久D.肾虚水饮E.寒湿带下16.热扰心神:()A.小儿睡眠中咬牙B.小儿夜间啼哭C.小儿语迟D.小儿呓语E.小儿高热谵语17.以下哪项不是亡阴的表现?()A.四肢厥冷B.面赤肢温C.口渴饮冷D.脉细而疾E.汗出热而咸18.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医诊断学Z第456次作业答案解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医诊断学Z第456次作业答案解析

第 4 次作业《中医诊断学Z》A型题:1.气滞血瘀的病证可见:C.涩脉2.弦细脉的主病为:A.血虚肝郁3.脉象“有神”是指:D.柔和有力4.八纲中“实”的含义主要是指:E.邪气盛实5.表证有痰饮常见的脉象是:B.浮滑脉6.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B.弱脉7.表证特有的症状为:C.恶寒发热并见8.八纲中“寒热”两纲是:D.辨病性的纲领9.实热证可以见:B.迟脉10.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C.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11.脉来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称为:D.微脉12.短脉的主病是:C.气病13.下列哪项不是里证形成的常见原因:E.疫疠等邪气,侵入机体14.下列诸脉,除哪项外,脉位皆表浅:D.弱脉15.腹内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多为:B.癥积16.沉按实大弦长称之为:D.牢脉17.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C.面红尿清18.虚脉的形象是:B.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19.下列诸脉,除⋯⋯外,皆主痛证:D.滑脉20.关于 " 虚里 " 部位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位于左胁下21.脉形是指:C.脉动的形状和性状22.轻取即得的脉象,以下除哪项外均是:23.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此为:A.平息24.下述哪项不是虚证的病因?B.宿食不化25.浮紧脉主病是:B.太阳伤寒26.八纲中“虚实”两纲是:B.辨邪正盛衰的纲领27.浮而搏指,中空外坚的脉象主病是D.半产,漏下2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D.内燥29.以下哪项与滑脉无关?E.夏季的主脉30.腹部肿块,时聚时散者为:C.瘕聚31.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D.小便短黄32.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脉位33.表证是指:B.六淫邪气侵袭肌表34.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不正确的是:B.寒证口渴喜热,热证口和不渴35.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D.弦脉3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B.脉来时止37.重按始得的脉象,以下除哪项外均是:E.革脉B型题39.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者,为:D疾脉40肝肾阴虚可见:B弦细脉41痰饮内停可见:D弦滑脉42.阴虚火旺可见:E细数脉43.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者,为:B滑脉44.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者,为:A芤脉45.脉来缓慢而有歇止,止有定数者,为:46.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者,为:E涩脉47.寒证可见:C紧脉48.疟疾可见:E.弦脉49.肝胆病可见:E.弦脉50.肝郁化火多见:B弦数脉51.内热食积多见:D滑数脉52.肝肾阴虚多见:E弦细脉53.脉形宽大,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者,为:B洪脉54.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者,为:A紧脉55.脉来缓慢而有歇止,止有定数者,为:C代脉第 5 次作业《中医诊断学 Z》A型题1.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今起恶寒,头痛无汗,脉濡缓。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

绪论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创辨证论治理论,奠定诊断学基础5、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6、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8、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9、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10、元朝敖氏《敖氏伤寒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11、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12、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法则13、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最早的儿科专著14、刘完素—以火热立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寒凉派李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张子和—病由邪生,邪去正安—攻下派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症---即症状(患者个人感受)和体征(那个观察所得)的总称,是疾病过程表现个别、孤立的现象病---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抗争所引起机体阴阳失调、生理功能失常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基本原则:整体审查、辨证求本、四诊合参、病症结合第一章望诊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假神浮光外露本已失神突然神情突然颧红如妆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神乱情志异常---癫病(阴证)——痰蒙心神;狂躁不安---狂证(阳证)——热扰心神;痰火扰心;意识障碍---痫病(癫痫)——肝风夹痰;二、望面色•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色与泽的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一)常色与病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五色与五脏对应的关系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青--肝赤--心黄--脾白--肺黑--肾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2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2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胃在舌分属部位是:()A.舌边B.舌根C.舌底D.舌尖E.舌中2.惊吓或恐惧所致心神不安:()A.小儿睡眠中咬牙B.小儿夜间啼哭C.小儿语迟D.小儿呓语E.小儿高热谵语3.呃逆的病机为:()A.胃气上逆B.肺肾气虚C.肺失宣降D.肝气郁结E.气郁痰阻4.八纲中“实”的含义主要是指:()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阳邪中人D.阴寒内盛E.邪气盛实5.饭后神疲思困,食少纳呆:() A.痰湿困脾B.心肾阳虚C.寒邪直中太阴D.以上都不是E.中气不足6.至数较快的脉是:()A.迟脉B.濡脉C.滑脉D.弦脉E.动脉7.下列哪项不是里证形成的常见原因:()A.饮食劳倦B.表证不解,病邪传里C.疫疠等邪气,侵入机体D.情志内伤E.外邪直中8.下述哪项不属于个人史?()A.居住环境和条件B.生活与工作情况C.饮食习惯D.过去健康情况E.烟酒嗜好9.咳声短促,咳后有鸡啼样回声者,属于何种疾病:()A.顿咳B.肺痨C.肺痈D.白喉E.乳蛾10.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数B.脉来缓慢C.脉来时止D.止有定数E.止无定数11.气滞类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气陷B.气闭C.气郁D.气逆E.气结12.燥邪犯表,以下哪种症状是错误的?()A.皮肤干燥B.皮肤皲裂C.口咽干燥D.皮肤脱屑E.肌肤甲错13.胃之气阴大伤者为:()A.舌苔由白转黄B.舌苔由厚转薄C.舌苔由润转燥D.舌苔由薄转厚E.舌苔全部脱落14.尿后余沥不尽是因为:()A.肾阴虚B.肾气不固C.瘀血内阻D.热盛伤津E.湿热下注15.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表证和风寒犯肺证最有意义?()A.咳嗽的轻重B.口渴或不渴C.是否发热恶寒D.是否舌苔薄白E.有汗或无汗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A.恶寒喜暖B.口淡不渴C.痰、涕、涎液清稀D.小便短黄E.局部冷痛2.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A.《难经》B.《诸病源候论》C.《内外伤辨惑论》D.《伤寒杂病论》E.《中藏经》3.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为:()A.神乱B.有神C.无神D.少神E.假神4.小便清长,夜尿多,畏冷肢凉,舌淡,脉弱为:()A.表里俱热证B.里虚寒证C.表寒里热证D.里实热证E.寒热错杂证5.病人便溏,伴见纳呆呕恶,脘腹胀闷,头重如裹,苔白腻,最宜诊断为:()A.风湿犯表证B.脾阳虚证C.肝脾不和证D.湿热蕴脾证E.寒湿困脾证6.下列哪项不宜诊断为肾阳虚证?()A.阳事不举,腰痛畏寒B.腰酸耳鸣,夜尿频多C.呼多吸少,动则喘甚D.梦遗早泄,烦热盗汗E.形寒肢冷,舌淡脉弱7.心烦失眠,咽干欲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为何证:()A.痰火扰神B.心阴虚C.心肾不交D.心火亢盛E.心气虚8.八纲中“虚实”两纲是:()A.辨邪正盛衰的纲领B.辨类别的纲领C.辨病性的纲领D.辨病因的纲领E.辨病位的纲领9.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口臭?()A.口腔不洁B.胃热C.胃肠积滞D.牙病E.胃寒10.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渴不多饮的表现:()A.阴虚证B.里实热证C.瘀血内停D.痰饮内停E.湿热证11.湿热蕴脾证除面目肌肤发黄外,还可见:()A.气短,神疲乏力B.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脉沉迟无力C.失眠多梦D.脘腹胀闷E.阴部瘙痒、湿疹,带下黄臭12.脾胃虚弱而致脘腹疼痛的特点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3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3

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咳吐脓血腥臭痰,多见于:()A.肺痈B.肺热壅盛C.痰湿阻肺D.燥邪犯肺E.寒痰阻肺2.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刺痛为特点的是()。

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3.淡胖舌常与哪种舌象并见:()A.齿痕舌B.颤动舌C.萎软舌D.芒刺舌E.绊舌4.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A.脾虚湿注B.冲任亏虚C.肝经郁热D.湿热下注E.寒湿内阻5.暑季游泳后,突感腹痛如绞,恶心呕吐,口渴无汗,面白,微发热,不恶寒,舌象无异,脉弦数。

为:()A.风寒表实证B.暑闭气机证C.暑湿袭表证D.寒凝气滞证E.寒中胃肠证6.下列哪项多表现为壮热?()A.阴虚潮热B.骨蒸劳热C.瘀血发热D.阳明经证E.气虚发热7.满面通红常见于何证?()A.实热证B.阴虚证C.肝胆湿热证D.戴阳证E.气虚发热证8.腹部肿块,时聚时散者为:()A.虫积B.癥积C.瘕聚D.痞证E.水臌9.起病时恶寒,流清涕,无汗现咽喉红肿疼痛,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为:()A.寒热错杂B.寒证化热C.表里同病D.真热假寒E.热证转寒10.舌淡白而胖嫩,多属:()A.脾肾阳虚B.阴液不足C.湿热蕴结D.痰热内蕴E.湿阻中焦11.满面通红,多属:()A.阳气不足B.阴虚阳亢C.阳气暴脱D.里热亢盛E.虚阳上越12.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为:()A.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B.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细C.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D.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E.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13.患者出现头重如裹,脘痞口腻,肢体困重属:()A.燥证B.火热证C.湿证D.暑证E.寒证14.小便短赤,便时灼热涩痛,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证属:()A.心火亢盛证B.肝火炽盛证C.胃火炽盛证D.小肠实热证E.痰火扰神证15.脾胃湿热:()A.黄腻苔B.镜面舌C.苔灰黑而滑润D.苔灰黑而干E.花剥苔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水湿内停时,面部颜色可见:()A.青色、赤色B.黑色、青色C.赤色、白色D.赤色、黑色E.黄色、黑色2.下列哪项不宜诊断为肾阳虚证?()A.阳事不举,腰痛畏寒B.腰酸耳鸣,夜尿频多C.呼多吸少,动则喘甚D.梦遗早泄,烦热盗汗E.形寒肢冷,舌淡脉弱3.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而质稠,多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Z》复习指导(专科)中医诊断学、远程教育专科部分的考试辅导。

考试除了选择题以外,主观题主要有名词解释,问答题和病案分析。

名词解释我们在答的时候应注意答它的表现,另外和它的临床意义两个部分才能得到全面的分数。

名词解释:虚实夹杂证: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既有虚证的表现又有实证的表现。

真热假寒证: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症状。

为阳盛格阴。

气滞证:人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症候。

它的特点是胀痛。

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即肝气犯胃证,临床表现可见胁肋胀痛,呃逆嗳气。

心脉痹阻证:心脏的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痹阻不通的症候。

主要表现为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

真寒假热证:是内有真寒,而外见假假的症状。

为阴盛格阳。

余沥不尽:小便后仍有少许尿液点滴流出不尽。

多为肾气不固。

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即心尖搏动处。

为诸脉之所宗。

斜飞脉:脉从尺部斜上手背,为生理异常。

痛经: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

虚症与实症都可以出现,比如寒凝气滞、血瘀或者是血虚的时候,都可以出现。

自汗:日间汗出不止,劳动后更为明显,是主气虚。

壮热:高热持续不退,主要是为实热症所致。

惊悸:因受惊而心悸或心悸易惊,多为惊骇气乱心神不安所致。

里急后重:腹痛急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为痢疾的主症,为大肠湿热。

遗尿:睡眠中小便自行排出,也就是尿床,多属于肾气不固。

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关,一直射到指甲末端,主病情危重。

镜面舌:舌苔全部脱落,光滑如镜,是胃气、胃阴大伤。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如豆腐渣堆在舌面上,容易刮去,主湿浊痰饮食积。

睑废:眼睑下垂,主脾虚气陷。

金石不鸣,是喑哑失音的一个类型。

由于外感邪气或痰浊壅滞,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表现的喑哑或者是失音。

昏睡露睛:睡眠的时候两目不能够完全闭合,是脾气虚的表现。

阳黄:身目发黄,如橘皮色为湿热内蕴的表现,比如说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客色:受各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面色发生的色泽暂时性的改变。

主色:是常色的一种,就是终生不变的面色。

我们国家的主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的痕迹,主脾虚有湿。

问答题肝胆湿热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肝胆湿热,也就是湿热在肝胆所表现的症候,它在临床表现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1、是肝胆本身的症状。

2、是肝木克脾土引起来的脾胃症状,3、是湿热下注症状,主要表现有胁肋灼热胀痛,厌食口苦,泛恶呕吐,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玄数或滑硕,或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臭秽。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症,表寒症,表热症有何不同?表寒症与表热症的病位,主要是在肌表。

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喷嚏等症状为主,咳嗽或有或无,有也比较轻微;而风寒束肺与风热犯肺病位主要在肺系,临床表现是以咳嗽为主症,兼有恶寒发热这个表症,但是表症的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

什么叫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一个是概念,再一个他的临床表现。

心肾不交也就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反映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

心肾不交就是肾水不足,不能够上济心火,导致心火亢盛。

所以临床表现为虚火上扰心神,可导致心烦失眠,惊悸多梦,下扰精室则见,男子遗精早泄,肾阴亏虚,骨髓失充,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

阴虚内热,可以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胎,脉细数。

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症有什么不同?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症都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等共同的临床表现。

但是燥邪犯肺证是外燥侵袭,肺经耗伤,燥相明显,兼有发热恶寒等表症症状,因为燥是个六淫之一,所以他可以有表症,多发生于秋季,病程比较短;而肺阴虚症是肺阴亏虚,虚热内生,是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程比较长。

比较阴虚症与阳虚症的临床表现:阴虚症是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就是虚热证。

因此它见热象可以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症是为阳虚内寒之症,就是的虚寒症,所以它见寒象,可以见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

叙述面部的五色主病,白色,主虚证,寒证。

失血证黄色,主虚证和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证、痛证、淤血经风、肝病、黑色,主肾虚,水饮,淤血、寒证。

排尿感异常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这道题就是我们要掌握排尿的感觉异常有哪些?不是次数,也不是排尿的量,而是排尿的感觉。

)排尿感异常有,小便涩痛,余力不尽,小便失禁和遗尿。

小便涩痛,多为膀胱湿热症;余力不尽,为肾气不固,小便失禁,也为肾气不固,遗尿也是肾气不固的表现。

苔色变化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胎色有白、黄、灰黑、白苔主表症、寒症,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主热症。

表症一般是薄白苔;寒症一般是舌淡、苔白而湿润;热症是鸡粉苔,苔白如肌粉,闷之不燥,常见于外感温热病,会浊失血与热堵相结而成。

黄苔是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症。

一般灰黑而干燥,甚至生盲刺的为热疾,灰黑而润滑,是为寒湿内盛。

沉脉类有哪些?叙述各自的脉象和临床意义?沉脉类有沉、伏,弱、牢四种脉。

沉脉,它的脉象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症,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伏脉,脉位深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实证,可见一邪闭、厥证、痛极;虚证主阳气衰微。

牢脉,脉象是沉、石、大、弦、长,它是5个脉的负荷脉。

他的主病是主阴寒凝聚的病症,弱卖,脉象是极软而沉细,即是脉又沉又细又无力。

它的主病是气血不足,阳虚。

实喘与虚喘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实喘,是发病急,气粗,身高息涌,胸中胀满,唯以呼出唯快,就是以喜欢呼气,呼气以后比较舒服,虚喘、发病缓,气少,声低息微,唯以吸入为快,动则加重。

(所以要注意实喘和虚喘从声音上的不同。

还有一个以发病的缓急的不同,再有一个以呼出为快,一个是以吸入为快。

)病理分析(病例分析,每给你出一个病例,然后让你做出正好诊断,并进行病因病机的分析,也就是说先要做出一个症候诊断,我们不要求病名的诊断,只要求症候诊断,然后对这个病人从病因病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病例王某,男,48岁,职员。

我们先看他的病例情况,然后我们要学会怎样进行分析。

患者平素经常失眠,最近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深夜,病情更加严重,他自己诉说心烦不寐,有时彻夜难眠,梦多并肩,形体消瘦。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而烁。

这个病人,他的病位是在心,因为他是以失眠为主症,所以都属于心神的病变,所以他的诊断病位是应该在心。

他出现的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而烁,这就是阴虚生内热的表现,也就是从病因上病因病性上来说,它应该是属于阴虚,所以他的诊断应该是心阴虚症。

(所以我们要从病位和病性两方面来分析这个病人。

)那么由于阴液亏耗,虚热内生,心神被扰,所以他才心烦不得眠。

梦多。

然后我们再分析,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失眠?综上所见,患者为心阴不足,心神不宁之症。

病人王某,男,70岁,退休职工,小便尿血半月有余,血色淡红,无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余沥,腰膝酸痛,神倦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头晕耳鸣,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这个病人应该诊断为脾肾气虚症,为什么呢?因为患者年事已高,腰膝酸痛,头晕耳鸣。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看它定位应该是在肾,是为肾虚。

那么又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这个是为脾虚指向,所以它病位也有脾的成分在里面。

舌质淡脉弱,是为气血亏虚,小便余沥,尿血,但是角色淡红,又没有尿痛尿道灼热感说明出血的原因不是体内有热,那么根据所见的虚像,可知道正好应该属于脾虚不能够同血,肾虚不能够固摄导致的。

第三个病人,张某女16岁,学生,三天前冒雨,次日发热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微微的有点咳嗽,今天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卡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渴喜冷饮壮热就是高热不恶寒,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

我们还是要给他做出一个证候诊断和病机分析。

我们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开始视为感受风寒,肺气失宣,继而风寒入里,从阳化热灼伤肺经,浊液为谈,所以而形成了症候。

痰热壅准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所以咳嗽。

热炼液为痰,痰热互结,随肺气上逆。

所以卡痰黄稠。

清肃之令不行,所以气喘息粗。

里热亢盛,而内灼津液,所以壮热而渴喜冷饮舌红苔黄主热,脉滑数是为痰热之争。

因此综合起来这个人应该从症候诊断上就是为痰热壅肺证。

第4个病人陈某,女,32岁,前年曾因宫外孕做手术,近年来常常感到眩晕不适,现在头晕目眩,面色萎黄,体瘦乏力,心悸失眠、健忘食欲不振时候腹胀,大便稀溏,舌淡买弱。

病人宫外孕,又加手术,所以耗伤了气血,导致心脾两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以心悸失眠多梦。

病位从心悸失眠多梦上来讲是在心。

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多梦健忘,肌肤失荣,所以面色萎黄,唇舌色淡。

病人就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说明病位有在脾,是为脾气不足,运化失健的表现。

他的病位主要是在心和脾,脾气虚,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则体瘦,四肢乏力,脉弱也是为脾虚的表现。

所以综合起来,这个人应该诊断为心脾两虚症,所以心脾两虚症也就是心血虚,再加上脾气虚,我们就称之为心脾两虚症。

病人张某,女,59岁退休职工,半年来患者经常感觉就是心前区隐痛、心悸,近月来心悸发作频繁,不能安睡。

胸痛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痛视搅局,痛如针刺,痛引肩背内壁,那么他可以在临床上见到面色紫暗,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病人是以心前区隐痛,心悸为主症,说明病位在心。

患者年高体弱,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容易继发淤血内阻,瘀阻心脉不通则痛。

胸痛发作频繁,痛主针刺,由于手少阴心经之脉,直行上肺出腋下、循内臂,所以见心痛,而引肩背内壁。

面色紫暗,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是为明显的血瘀之象。

综上所述,这个患者是为淤血阻滞心脉的心脉痹阻症。

所以这个病人最后正好诊断可以诊断为心脉痹阻症,又可以属于什么?它是心脉痹阻症里面的瘀阻心脉,所以你写瘀阻心脉也对,或者写两个,心脉痹阻症,括号瘀阻心脉。

(所以我们在分析病例的时候,拿过这个病例来,你先找他的病位是在哪?然后再看一看病性。

最后一节,好,最后这病位和病情一结合,那么这正好诊断就出来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抓住要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