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RCPD”教学方法初探
包装设计教案教学方法和指导

包装设计教案教学方法和指导教案标题:包装设计教案教学方法和指导教学目标:1. 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定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包装设计案例、设计软件等。
- 准备相关PPT或教学展示素材。
- 熟悉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分组准备学生合作项目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 携带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设计工具。
- 准备素描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基本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商品包装、礼品包装等。
- 展示一些成功的包装设计案例,并引导学生讨论其特点和优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简洁性、吸引力、功能性等。
- 解释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字体选择、图案设计等技巧。
- 通过PPT或教学展示素材展示实际案例,并分析其设计原理。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 分发包装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指定商品或主题设计包装。
- 学生利用设计工具进行初步草图和设计构思。
-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合作,分享创意和意见。
4. 创意展示与评价(15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包装设计作品,并解释设计理念和技巧运用。
- 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设计中的创新和实用性。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强调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
-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包装设计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他们理解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多进行头脑风暴和团队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 中图分 类号 ]T 4 2 B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9 4 (0 0 0 一 06— 3 0 9— 02 2 1 ) 1 O 4 0
Ex l r to ft e Te c i g M e ho fPa k ng De i n p o a i n o h a h n t d o c i s g
工作 , 是对 培养 目标 和办学 宗 旨及理 念 的认识 不 足 。 学生 综 合 素 质不 全 面 , 和 艺术 设 计 专业 的学 生 文 这
计 的重要 性 已被大 多数企 业所 认 知 。这 就需 要 有 高 素质 的设 计师 肩负历 史重 任 , 企业 服 务 。高校 “ 为 包
象 , 通 过 产 品包 装 的 改进 来 达 到 提 升企 业 产 品社 或 会 地位 的功效 , 多地 占领商 品市场 。 因此 , 装设 更 包
传统 的 “ 装设 计 ” 程 教 学 中 , 包 课 专业 和专 业 覆盖 面 太窄, 知识 老化 , 教法 陈 旧 , 目标 不 切实 际 , 接影 响 直 到 “ 装设计 ” 程 的体 系 、 学 内容 、 法 以及教 学 包 课 教 方 质量 。这种 培 养 目标 可 以说 大 部 分 流 于 形 式 , 因为 有不少 教育 工作 者认 为这 只是 应付 上 级检 查 的文 字
Q A h n INSu
( colfAt n rD s n, ayn eces ol eN nagl nn4 3 6 ,hn ) Sho r ad At eg N na gTahr C lg ,a y n ea 70 1C / o i e t a
Ab t a t Aln t e r fr a d o e o iy u c a i gy t o o g h e p d c a k gn s r c : o g wi t eo m n p n p l n e sn l h r u h,t r u tp c a i g h h c o i v e ne p i ’ a d c n u r v r r n r ,t e p o e t e ma k h s b c met e s Mu d e tr rs S n o s me sf o ea d mo e h r tc i r a e o e a mo v h p n i a a sfre tr r et ez e ma k ta d w n i e c mp t in h rf r ,i e i r cp l me n n e p i s ie t r e n i n t o ei o .T e eo e n t o s o h h t h u ie st h e c i g o e c riu u f p c i g d sg e d o tk e ma k t a e n v ri t e ta h n f t u r l m o a k n e in n e s t a e t r e s t y h c h h g ia c u d n e,tk e n w p c ig i e e i s u t n,e tb i e e c i g p t r h c a e t e a k n d a a t n t c i h s h r o s l h n w ta h n at n w ih a s e a a t t e t sS st c i v e p r o e o ii g i t g ae ae t n u d n e e d ps o t me O a o a h e e t u p s fr sn e r t d t ns a d g i i g t - h i h a n l h
《包装设计》课程教案

《包装设计》课程教案第一章、包装设计的概念教学目的 :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课与作品图例赏析结合, 现场实物讲解。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包装的发展概述1 . 1 包装的定义1 .2 中国包装设计发展历史第二节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现代包装设计的特征和功能优秀作品赏析、点评(图片演示)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学生对包装设计概念、三大基本功能: 保护性功能、便利性功能、销售性功能的理解。
要求学生牢记、掌握。
教学难点 : 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正确的评判, 以及对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和功能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手段: 多媒体 ppt 演示, 小组讨论及交流评析, 现场实物讲解。
作业布置 : 市场调查并收集同行业不同品牌包装并进行分析主要参考资料:1 、李春晓. 商业包装设计 [M] .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2 、朱国勤, 吴飞飞. 商业包装设计 [M]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第二章包装设计的方法与定位(定位理论与方法)教学目的:通过理论和案例教学, 使学生掌握包装设计方法与设计定位。
教学方法:讲课与作品图例赏析结合, 现场实物讲解。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包装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第二节包装设计定位教学重点:掌握市场调查和设计方法与定位教学难点:市场调查的进行十分困难, 特别是部分较为高档商品很难取样。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演示, 小组讨论及交流评析, 现场实物讲解。
作业布置:确定设计意向并为其做相关市场调查和设计定位。
主要参考资料:1、李春晓.商业包装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2、朱国勤, 吴飞飞.商业包装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3、林振扬.包装设计[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2第三章、包装材料与容器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实地观察, 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中常用材料和容器, 并能够在包装设计中合理选用材料和容器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包装设计》教案

《包装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包装设计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包装设计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 包装设计的原则:讲解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等设计原则。
3. 包装设计的流程:介绍调研、设计、制作和评估等步骤。
4. 包装设计的创新与审美:探讨如何突破传统、创造新颖的包装设计,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包装设计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的PPT,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2. 优秀包装设计案例:收集各类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用于分析和借鉴。
3. 设计工具:准备相关设计软件或手绘工具,供学生实践使用。
4. 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包装设计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设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包装设计展览或企业,加深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2. 邀请包装设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
包装设计教学教案模板及反思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掌握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 学习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
- 熟悉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意识。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进行设计。
2. 如何创新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装设计案例、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包装设计的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各种包装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包装设计有哪些作用?为什么包装设计很重要?(二)讲授新课1. 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市场调研- 设计构思- 设计制作- 评估与改进3.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常见包装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材料选择的原则(三)实践操作1. 小组合作,进行包装设计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包装设计作品。
2. 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课后作业1. 收集身边的包装设计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2. 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包装产品。
一、教学效果1. 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设计意识。
二、教学不足1. 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对学生包装设计重要性的教育。
2.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
3. 鼓励学生参加包装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装设计》教案(完整版)

《包装设计》教案(完整版)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教案课程名称_包装设计授课班级___授课老师_____任教系部___艺术设计部单元名称包装设计基础知识教材分析1、教材介绍了什么是包装设计,包装属性,包装常用材料等。
2、配以了包装效果的图展示。
学情分析1、学生会有一些设计软件的使用。
2、学生从没接触过包装设计这方面的知识。
3、学生暂时没有独立设计能务。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包装设计的目地,属性,材料,分类等。
2、了解包装设计的设计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行典型的牙膏盒包装设计练习,使学生直观的接受包装设计的方式。
2、目标:能绘制展开图,制作盒形,通过计算机设计印刷平面稿,参考效果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设计性趣。
单元教学重点1、怎样进行包装盒的尺寸计算2、如何进行平面的图形设计3、最终效果图的展现单元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平面的图形设计,a:在设计中图文的处理,b:展开的结构处理,c:设计过程中的注意点。
课时分配8节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情景导入:任务引领:任务分析:一、包装的概念包装是为商品服务的,它区别于一般的物品容器有两点:(一)从属性;(二)商品性;包装是商品的附属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包装的基本职能是保护商品和促进商品销售。
美国的包装概念:包装是产品的运出和销售所作的准备行为。
英国的包装概念:包装是为货物的运输和销售所做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我国的包装概念: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二、包装设计的发展足迹与未来(—)包装的功能与形态演变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从身体中游离出来,在宇宙中徘徊,如果灵魂回来时发现身体不在了,就会永远地离开。
《包装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探索-最新资料

《包装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一、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设计通过《包装设计》课程的科学设计,使学生把握商品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种类、作用与包装容器的结构与材料,理解与包装设计息息相关的印刷工艺技术方面的技能,学习包装设计的构思、构图基本方法步骤。
训练学生对包装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的驾御能力,训练学生对形式美感的认识、设计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对包装需求的初步设计能力。
(二)能力目标设计1、有对包装产品的属性特征、内在文化及同类产品调研的综合分析能力;2、能运用形式美法则处理包装视觉元素;3、能应用包装印刷工艺知识进行合理化设计;4、能进行包装色彩的合理性搭配;5、能将单体或系列包装进行视觉协调统一设计;6、有打造包装品牌形象的把控能力;7、有包装在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人性化功能、视觉感官造型等方面的开拓创新能力。
(三)知识目标设计1、知道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2、了解设计与消费知识、设计方法与内容、印刷加工知识;3、理解包装结构及包装特点;4、掌握包装设计方法、程序和制作技巧。
(四)素质目标设计1、思想政治素质: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具备一定得法制观念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2、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谦虚好学、能够恪守职业道德;3、社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1、基础知识(包装概述、包装发展历程)运用8个学时进行学习;2、专业基础(包装的材料与结构、包装的分类与形式特点、市场竞争中的包装策略、实践项目制作)运用8个学时进行学习;3、创意设计(包装设计的目的、包装设计视觉表达的技巧、包装的设计灵感与源泉、设计输出打印流程)运用16个学时进行学习;4、印刷制作(实训作品电脑效果图制作与修整、作品的印刷输出与制作)运用48个学时进行学习;合计80个学时。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在项目《产品品牌包装设计与制作》的子项目设计市场调研的能力训练中,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理解与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档软件操作能力。
《包装设计教案》

《包装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包装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包装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包装设计的定义与作用2. 包装设计的原则3. 包装设计的流程4. 包装设计的创新策略5. 包装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包装设计的概念、原则、流程和创新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包装设计,以及包装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包装设计的概念、原则、流程和创新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包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包装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价值,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经典包装设计案例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创意素材。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每个章节详细阐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系列经典的包装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讲解包装设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内涵。
3. 讲解原则:介绍包装设计的原则,如美观性、实用性、创新性等。
4. 讲解流程:讲解包装设计的流程,包括调研、设计、制作、评估等环节。
5. 创新策略:讲解包装设计的创新策略,如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
6.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包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包装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价值,促进学生思考。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包装设计实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包装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设计》课程“RCPD”教学方法初探摘要:本文揭示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理论脱离实践,项目引领教学意识薄弱;缺乏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作的过程;课题实践过程中欠缺合理的设计定位;误解了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与文化符号的关系;启发学生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底蕴;积极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出《包装设计》课程“RCPD”方法应用:确定“RCPD”教学原则与流程;提出“RCPD”教学过程的三大核心板块:调研报告板块;设计思维风暴板块;课题设计手册板块。
关键词:包装设计;“RCPD”;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在《包装设计》课程里,要把传统文化设计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本文试图通过“RCPD”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图案元素,并把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设计素材进行整理与归纳,将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消化与理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同时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刚开始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层次,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语言表达相互沟通和互补,从而实现传承历史、服务于现代社会的设计目的。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各行各业对广告宣传的重视,平面设计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了热门专业,包装设计成为一门集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设计课程,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
(一)理论脱离实践,项目引领教学意识薄弱目前高校中,包装设计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与规划脱离实际市场的需求,而一些关键的环节如:调研工作、品牌与市场的定位、设计思路的沟通与交流等却被忽视。
因此,包装设计教学要模拟项目引入课堂,以完整的设计课题方案为基准,注重包装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包装设计行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缺乏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作的过程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多注重于设计的技术与结果。
忽略了整个设计教学中思维引导与启发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所看到的只是设计好的成品,完全看不到其设计本身的内涵,及设计思维的演变过程。
因此学生学会的只是临摹,用别人的设计素材与形式来套用自己的设计课题,更多依赖于各种设计资料的抄袭与拼凑,并不是从设计本体出发进行研究。
(三)课题实践过程中欠缺合理的设计定位《包装设计》作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里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一般前后分两个阶段。
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包装设计》教学两个阶段教学安排看似非常合理,结果却问题重重。
如在课题实践中的设计定位,往往一开始就脱离市场、偏离产品自身定位。
大部分学生在做包装设计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提炼和运用,喜欢盲目追随市场潮流,追求形式化表现,往往错误地诠释包装设计的本质理念,不挖掘商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底蕴。
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最后的设计思路紊乱,设计构想无法实现,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误解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装设计中并不是找几个传统书法字或几个传统纹样作为元素集中展示就可称之为传统设计,设计最终还是要用艺术化的视觉语言进行综合表达,一味地注重形式,不深刻了解元素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意义,就会陷入单纯的“拿来主义”的死板硬套的误区。
因此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决不可以生搬硬套,它需要经过不断提炼与语言转换的过程,最终呈现完善、和谐的表达。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更注重于技能性教授、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缺乏对人文元素的融合和创新。
概括起来说就是“重技术、轻思维、缺人文”,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包装设计教学今后的发展与质量。
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一)引导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与文化符号的关系文化是人类某一个种族或民族在悠久历史及传统生活中所延续而成的。
换言之,文化是由于人类长久的生活习俗中所培养出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要让学生了解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色。
这种浓郁的传统或民族的文化资产具有相当高度的吸引力。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要体现包装整体的“意境”,追求的是像外之像,需要发掘真正的具有中国精神的内涵。
最后通过学生设计能力的展现,将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以统合的方式呈现。
设计专业在传统文化中,传达人与传统文化所相关的认知,追求传统文化的凝聚与特色的表现形式。
现代包装设计应该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的突破口,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以包装作为最终呈现的载体,融入传统文化,在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诉求的同时,取得他们对商品的价值文化认同感。
(二)启发学生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底蕴设计作品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要让学生们了解到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包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包装视觉设计里的色彩、造型、文字、线条、插画及装饰等因素及组合。
更应透过精心设计的外观包装,以揉合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塑造出既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又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时尚作品。
包装设计除了担任商品视觉传达任务外,更是兼具有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从古迹、古物、自然景观、民族艺术、图腾纹样、民俗民风等多个角度启发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与生活轨迹,也是在创造及设计上取之不尽的文化资产。
然而,作为最具现代性的产品及其包装,却往往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悖,所以我们在承载和体现文化的发展链中,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度和表现点,使包装的现代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1] (三)积极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装设计是一个特殊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它是一个将抽象概念视觉具体化、符号化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课题设计中的思维应该根据包装形式的法则,对包装形态、平面排版、基本色调、纸盒结构等视觉要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整合,形成可感可触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大胆思考,把自己的设计构思通过各种图示手段加以记录、表现出来。
此时,虽然设计是围绕较具体的包装设计定位风格展开的,但创意的思维一开始也可以不必拘泥于具体的限制,哪怕是不切实际的思绪,只要在课题设计的中后期进行评估挑选,选择与前面定义的概念方向符合的方案,就可以继续深入发展下去进行优化。
总之,包装设计的过程总是理性和感性交错,无所谓何者为主、何者为辅,要鼓励广开思路,激发创造的热情。
三、《包装设计》课程“RCPD”方法应用(一)“RCPD”教学原则与流程进行传统包装设计时,学生应对相应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与认知,亦需对设计课题背景有所认识,使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去发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间最为契合的点,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发展、延伸的形式把元素进行概括和提炼,把握物象的本质特征,创作出既有现代感,又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
为此,笔者提出应用“RCPD”法的教学改革方案。
表2 “RCPD”课程实践教学原则R CD P“RCPD”课程教学是将设计的流程分为调查研究(R)、概念提炼(C)、计划方案(P)、设计执行(D)的四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一边意识到传统文化表现到某一点上,一边着手前进中的课题设计。
其流程如表3所示。
表3 运用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包装教学设计流程图(二)“RCPD”教学过程的三大核心板块1、调研报告板块“RCPD”教学方法的第一个板块是“调研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包装设计的调研专题策划文案。
应该说来自传统元素、商品、社会、文化各方面的调研资料纷繁复杂,并非每条都对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面对这些资料,如果不注重收集和整理并最后以文案形式呈现的话,学生往往会陷于资料而找不到设计的方向。
调研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准确定位,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同时结合设计营销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教师在此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有突破性创意,又要把握课程作品符合市场的可行性,不可过于理想化而影响课题作业的实现。
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设计项目流程,最终应以调研汇报形式模拟设计公司竞标现场进行提案汇报。
并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审小组进行审核。
2、设计思维风暴板块面对一个具体课题,在这一板块中,要让学生对“传统”相关的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展开头脑风暴,而不拘泥于现实所谓一些常态的规律。
课程的活跃部分是要求每个学生将传统图形草图和创意设计导图贴在墙上,大家就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归纳、类比、筛选出独特的创意想法,在渐渐清晰的思路下再进行构思的延展和推理,进一步深化创意的推演。
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相互促进,又使学生彼此间开拓了设计思路,在设计元素概念提炼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传统授课模式下学不到的东西。
这个过程不必着急定稿,也不需要在电脑上展示效果。
学生尽量多的以图形草图去表现基本的构思,大胆地进行创意主题的推理和分析,挖掘生活现象当中的相关传统元素和细节,寻找多可能的旧元素新组合的契机,草图的表现可大胆,也可细致表达。
[2]同时,也可以从概念上用文字去释义和联想其本质的内涵和外延。
把关键的要素和核心概念确定下来后,学生可以将同类传统包装设计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3、课题设计手册板块这一板块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设计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设计创造积极性。
通过具体课题把学生的设计思路引向市场,放眼于赋有时代感的设计大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升华与表现手段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最终要求学生完成整套包装设计之后,提交一份有关自己课题的设计手册。
其中包含课题的来源、课题的意义、设计的过程及实物展示。
设计手册其实就是一份全程记录学生在全部包装设计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的产生与演变的文本。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力思维的经验积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作为一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在“RCPD”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重树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包装设计的新形态,去赋予包装设计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
通过课程中每一个阶段,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与老师交换意见和想法产生思维的导视概念,这才是真正学习进程的体现。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将激发学生对传统,对专业,对创意,对执行的热切关注和理解。
这是开放式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有形化展现。
这必将把《包装设计》课程置于多样性、综合性、高社会价值和谐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1]朱和平,颜艳. 试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及价值取向[J].民间文学(文化理论版),2006[2]黄军. 激发与推演:广告图形创意课题训练[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3]郭彦延. 商品包装设计教科书[M].博硕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3.[4]陆蕾.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传承与发展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5]江韶华,杨野. 新文化观念下的包装设计教学――对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课的思考[C] .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年度报告,2009.[6]李春晓. 商业包装设计 [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