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2)(二轮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第1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第1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直击考纲1.稳态的生理意义(B)。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A)。

4.血糖调节(B)。

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2011·江苏,9B和2013·海南,17B)(√)(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2012·海南,12B和2011·江苏,9A)(×)(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1·江苏,9D和2010·安徽,5D)(×)(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2012·江苏,3A和2013·海南,20CD)(×)(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010·海南,10B)(√)(6)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7)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2010·江苏,9AD)(×)(8)如图2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则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三者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012·上海,23BD)(×)2.判断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1)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013·新课标全国Ⅱ,30(1))(√)(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以储存能量(2012·山东,24改编)(×)(3)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可识别胰淀粉酶、促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糖代谢过程(2013·江苏,30和2012·山东,24改编)(×)(4)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2012·海南,14AC)(×)3.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1)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2011·海南,7ABC)(√)(2)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2008·山东,3改编)(×)(3)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认识不断深入。
现代研究
现代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多 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生命活动调 节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 践指导,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 未来生命活动调节的研究将更加 深入,有望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提供更多帮助。
03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生物体通过神经系 统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应答反 应的过程。
05
04
社交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与 亲朋好友分享心情和经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有 氧
够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

密度,提高身体稳定性。 动
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和强度,避免过度疲

劳和损伤。


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韧
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

力,增强免疫力。


如瑜伽、普拉提等,能

够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

肉伸展性,预防运动损

伤。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学习本章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生理机制,提高自身健康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 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机 制。
03
分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例。
0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科学素养。
02 生命活动的调节概述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 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 健康和预防疾病。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3植物的激素调节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3植物的激素调节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
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
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 影响
解析
通过①②组可知,空白琼脂块与放置尖端的琼脂块
结果不同,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中并 发挥作用,A正确; 单侧光不会使生长素分解,且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光照 对实验没有影响,B错误; ④⑥对照可知,植物弯曲与尖端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与 植物向光弯曲进行比较可知,向光弯曲也与尖端产生的物 质有关,C正确; ⑤⑥用空白琼脂块,可排除其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D 正 确。
3.(2012· 浙江,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
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
弯向光源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重点提炼
5.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2011· 山
东,1C)( √ )
6.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
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2009· 江苏,9④)( × )
7. 单 侧 光 照 射 下 根 的 背 光 生 长 与 生 长 素 的 运 输 有 关 (2012· 四川,4D)( √ ) 8.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2012· 江苏,7C)( × )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A.c组胚芽鞘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胚芽鞘尖端不能
B.a′组胚芽鞘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胚芽鞘尖端不能
C.c组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胚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尖
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胚芽 鞘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题探究】 (1)明确生长素的产生和作用部位,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①产生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江苏高考·T7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 能疏花疏果。 ( ×)
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2012山东高考·T1D)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 ) 分析:脱落酸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 细胞分裂。 5.(2009浙江高考·T30)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 生长速度加快,将导致稻谷产量增加。 ( × )
【总结提升】与燕麦胚芽鞘有关的实验结论总结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苗尖端)。 (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苗尖端)。 (3)向光弯曲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4)生长素分布与合成——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 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能合成。 (5)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产生生长素的尖端,生长素在
(2)联想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判断去掉尖端的胚芽
鞘弯曲及生长状况。
A组:
;B组:

提示:向右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胚芽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3 通过激素的调节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3 通过激素的调节

K12教育课件 12345678
解析 30答案
(3)糖尿病与人们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 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据此 提出有效防治糖尿病的措施:__控_制__饮__食__、__运__动__治__疗__(答两点)。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 从而造成肥胖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则应该通过控制饮食、运动治疗 等方式防治糖尿病。
发挥作用。
(3)激素分子只能识别特定靶细胞,因为只有靶细胞具有能和激素分子结
合的特异性受体。
(4)激素作用的部位有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部。
K12教育课件
8
5.生命活动的4种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如各种反射活动。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如激素、 CO2、H+等。 (3)神经—体液调节:如水盐平衡的调节
K12教育课件
12345678
解析 18答案
(3)胃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通过__体__液__运输,作用于胰腺。
解析 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体液来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K12教育课件 12345678
解析 19答案
(4)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调节信号分子的受体至少有__4__种,这些信 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是_协__同__作用。
解析 图中胰腺接受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共4种信
号分子的刺激,这些信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属于协同作用。
K12教育课件 12345678
解析 20答案
(5)最近科学家从小肠分离出一种多肽——CKK 释放肽。进食后,在蛋白

重点探究05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重点探究05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光能以进行光合作用
知识盘查
盘查一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及其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分析
2.向光性的原理
3.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光合色素吸收利用的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故红光、蓝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7.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患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D.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
D
[解析] 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命活动还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A错误;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而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是植物体本身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因此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间接控制,C错误;脱落酸抑制发芽,促进种子休眠,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D正确。
2.(优秀文化传承)生长素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一类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农桑辑要》是元朝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其中描述“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 叶叶不空,开花结实。”此项操作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014版安徽重庆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4版安徽重庆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二、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物质浓度 低浓度 生长和发芽 ①促进___________ 落花落果 ②防止_________ ③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高浓度
①顶端优势
②疏花疏果 除草剂 ③作为_______
应用
三、其他植物激素 判断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生长素 ②细胞分裂素 ③赤霉素
④脱落酸
⑤乙烯
用,其中在A点对应浓度下,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长,因此为抑
制作用,代表近地侧,B代表根的远地侧;C、D两点代表生长素对
茎的作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
越明显,因此C代表茎的近地侧。茎的近地侧与远地侧相比较,
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生长作用较强,分析图3可知,茎的近地侧
浓度为2f,促进生长的作用为m,则远地侧浓度小于2f,作用又要 弱于m,综合上述两点,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应大于0小于f。 答案:(1)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C、B 0<x<f
②方向:
方向 图 解 含 义
形态 生长素从植物_____
极性 运输 形态 学上端 运输到____ _______ 学下端 _______
方向




与植物茎方向相垂直 非极 性运
的运输(如单侧光照 向光侧 使生长素由______→
背光侧 或横放植 ________, 物时,重力使生长素

远地侧 近地侧 由______→______)
另一侧的运输。
(6)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茎的顶端优势在失重 状态下仍然存在。
(7)几种实验材料的作用。
①云母片和玻璃片——阻挡生长素的运输。 ②锡箔——遮光。 ③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允许水分和生长素通 过,也可以储存生长素,常分为空白琼脂块和含有生长素的 琼脂块。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错混诊断
1.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2014· 海南,11B)( √ )
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012· 新课标,3D)( × )
3. 胰 高 血 糖 素 分 泌 量 上 升 , 促 进 肝 糖 原 和 肌 糖 原 分 解
(2011· 四川,3C)( × )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热量,从而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C 项,排汗的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 Na + 、 Cl - 被重
吸收,说明汗液中的Na+ 和Cl-在浓度小于血浆中的
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可以由低浓度侧向
高浓度侧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ATP供能)和载体蛋白。
D项,当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C.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分别在28 ℃和42 ℃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 最大,即最敏感; 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 都减小,所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
范围,而大鼠的正常体温应接近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
苏,9B)( √ )
2. 淋 巴 液 和 血 浆 中 都 有 淋 巴 细 胞 (2013· 海南,
20B)( √ )
3.Na + 和 Cl -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2013· 海南,19D)( √ ) 4. 血 浆 的 成 分 稳 定 时 , 机 体 达 到 稳 态 (2011· 江苏, 9D)( × )
营养不良 →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肾小球肾炎 ↓ 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 →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淋巴循环受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答案:D
7.(2010·广东理综,27)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 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 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促进了 __肝__糖__原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体验高考
一、理解能力
1.(2010·安徽理综,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观察反射弧结构图,Ⅰ上有神经节,判定其为传入神经,伸肌 肌群既连有传入神经又连有传出神经,判定其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 器;b神经元位于脊髓内,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在Ⅰ处施加一 个有效刺激,兴奋向两端传导,a处膜电位变化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 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不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D
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外Na+流向膜内引起
的,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当膜外Na+浓度适当降低时,主要影响动
作电位,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A、B、C项都错。
答案:D
3.(2010·福建理综,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内环境的渗
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
液体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与
等构成的缓冲体系有
关;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
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D
2.(2010·全国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
含量偏低。(3)调控血糖浓度的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 合成,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组装以及加糖基团等,在高尔基体 上再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三、实验与探究能力 8.(2010·全国Ⅰ,32)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 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 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皮__肤___中,神经中枢位于 __脊__髓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 方向性是由___突__触__的__结__构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 立即刺激A端 能 (能、不能)看到左后 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不能 (能、不能) 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 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不能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 是_反__射__弧__结__构__不__完__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脊蛙(无脑蛙),去脑后保留完整的脊髓。因脊髓中存在着低级反射中 枢,故能完成某些反射活动,如搔扒反射等。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 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均会导致神经传导中断,不能完成反射活动。(1)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位于被刺激部位的皮肤中;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 髓中。(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 有单向性,即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 或胞体。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3)神经元的生 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 受到刺激,能够收缩。故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 会引起与其神经相联系的左后肢骨骼肌收缩,但由于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 弧,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B端,兴奋不能传向左后肢骨骼肌,不能产 生收缩活动。
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若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会使胰岛素不能与其结合
发挥作用,导致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血糖含量升高。
答案:A
4.(2010·广东理综,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 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B___细胞受损,导致 体内__胰__岛__素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 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核__糖__体__、_内__质__网___和 高尔基体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 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A_T_P___直接提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浓度调节的相关知识。(1)低血糖状态下,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本题中胰高血糖素作用 于肝脏,因而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2)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即血糖浓度不能下降,而降低血糖浓度的惟一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分 泌的场所是胰岛B细胞,则该机体胰岛B细胞可能受损,体内胰岛素
6.(2010·上海生物,12)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
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人体每时每刻进行产热、散热过程。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
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
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
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内K+流向膜外引起的,表现为膜外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