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段+按时间顺序写段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记叙文教案篇一【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
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
时间排序教案幼儿园

时间排序教案幼儿园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幼儿应当达到以下目标: - 能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简单的日常事件 -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 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教学准备•钟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事件,例如早上起床、吃饭、上学、睡觉等等•用于顺序排列的卡片或者图案•手绘或者印刷好的时间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表现时间概念的物品,例如钟表、日历等,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概念。
2. 活动一:时间排序游戏1.将不同的日常事件写在卡片上,例如早上起床、刷牙、吃饭、上学、做作业、玩耍、晚饭、洗澡、睡觉等等。
2.让幼儿们按照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可以让幼儿自己一组一组的完成这个任务,或者组成小团队完成,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每个小组或者小团队完成后,可以通过展示他们完成的排序结果以及他们使用的方法,让幼儿们之间相互分享,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活动二:时间轴制作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时间轴,让幼儿逐一把事件卡片或者图案贴在时间轴上面,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
2.幼儿可以用笔画出时间轴上的时间线,标出具体的时间点,加强对于时间的认知。
3.小组完成之后可以展示给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并讨论大家完成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4. 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加强了对于时间的认知以及对于日常事件的观察和理解。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沟通、协作、归纳和总结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思考提问1.你觉得在幼儿时期,时间概念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你会发现有哪些幼儿在完成时间排序游戏的时候表现突出,他们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值得借鉴?3.你认为时间轴这种方式能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时间概念,它的优势和缺陷是什么?。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优秀4篇记叙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教学重点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
那么,哪些事情使你难忘呢?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
所以2要比1难忘。
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
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
(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其中一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
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5)

5 卢沟桥烽火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蚕食、蓄谋、挑衅、众寡悬殊、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理清课文层次。
4.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事件的起因。
【提高性目标】1.正确地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学生搜集日寇侵华的资料和“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板块一(一)教学内容:简介背景,揭示课题(二)完成目标: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2.上课播放日寇侵华的图片。
3.学生简介“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4.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书课题)5.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与“峰、锋”比较。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6.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四)教学意图: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块二(一)教学内容:检查字词学习和课文诵读情况。
(二)完成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蚕食、蓄谋、挑衅、众寡悬殊、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课文层次,正确地给课文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1.投影显示生字表指名认读和组词。
(完整)写事作文教案

四年级写事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顺序,叙事六要素熟记于心。
2、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3、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独立的完成叙事作文。
4、培养孩子留心生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1、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能够把叙事六要素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具体点运用。
3、能够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事一件事。
教学对象:四年级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吹羽毛的游戏,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哪组羽毛没有掉地,先达到目的地就算赢。
得胜的小组发奖励贴。
请说说刚才吹羽毛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教室里热闹的气氛说具体。
说说刚才这么多贴鼻子的同学中,你印象最深的那个同学.揭示指导内容:写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二、开拓思路,点拨方法(一)、把事情写清楚(掌握记事六要素,能把事情写清楚)要想把事情写清楚,必须掌握记事作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生(起因)、发展(经过)、结果。
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只要把六要素把握好了,你的思路才清晰,才能流畅地去写,写出来的内容才能让人读明白。
所以写记事的文章不忙成文,一定要先将六要素装在心中,理清思路,再行至笔尖,那么写出来的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楚了。
小组交流,说一说《吹羽毛》(二)、按一定顺序写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就更条理了.(三)、把事情写具体(事情经过写具体,细节描写莫忘记)在记叙文的六要素中后面三个要素是重中之重,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才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那么怎么才能让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1、首先要把事情的“经过”适当地分成几部分,并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做到条理清楚,也就是把这件事的“经过" 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再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普罗米修斯(人教部编版)

14 普罗米修斯文本分析:《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决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热,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
文本故事感人,人物形象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教学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这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另外,文本成功地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悟其品质,从而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兽、佩”等1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众神的名字。
3.按顺序复述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4.了解古希腊神话,进一步培养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1.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兽、佩”等14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读出文中出现的众神的名字。
4.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2.流畅地读出文中五位神的名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赞歌,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关于普罗米修斯的赞歌,配乐朗读,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这是英国诗人雪莱所写的一首关于普罗米修斯的赞歌。
诗人用深情的语言,赞美了普罗米修斯宁愿触犯天条,也要盗取天火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使普罗米修斯巨人般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普罗米修斯“盗”火,带给人类光和热的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对普罗米修斯的无限敬仰走进课文吧!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识记英雄的名字。
事情发展顺序范文

事情发展顺序范文
事情发展顺序。
一、事情的开始。
一天,我和朋友们商量着去郊外野餐,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好食物和饮料,然后一起出发了。
在郊外,我们找了一个美丽的草坪,开始了我们的野餐活动。
二、事情的发展。
我们在草坪上摆开了野餐布,然后开始品尝美味的食物。
当我们正在尽情享受时,突然天空开始阴沉下来,风也渐渐变得有些狂暴。
我们急忙收拾起野餐布,准备离开。
但就在这时,一阵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我们被困在了草坪上。
三、事情的转折。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能蜷缩在一起,等待雨停。
但是雨势却越来越大,我们的食物和饮料也被雨水冲走了。
我们感到非常焦
急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四、事情的高潮。
正当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附近村民看到我们被困在
草坪上,便前来帮助我们。
他带来了一把大伞和一些食物,让我们
暂时避雨,并且安慰我们说雨很快就会停。
我们非常感激他的帮助,心情也渐渐好转起来。
五、事情的收尾。
终于,在村民的帮助下,雨停了,我们得以安全地返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们纷纷感慨这次郊外野餐的经历,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帮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
这次经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美好时光。
总结,事情的发展顺序是一个故事情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
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合
理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连贯,更加吸引人。
作文训练如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讲课讲稿

时间顺序
• 时间顺序 •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先后
,依次叙述。这种写法称为“顺序”
• 为了突出记叙的重点,也可以把事情结
局先写出来,造成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追 叙事件发展的经过,这叫“倒叙”
• 在顺序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
,以补充 、衬托主要情节,这叫“插叙”
审题
选材范围:“暑假 ” 主题: “新鲜” ( 事情要新鲜、有意
义、有价值,自己从中或得到乐趣,或得到 锻炼,或受到启发教育,总之要写出事情不 一般化的地方。)
体裁:记叙文。 人称:第一人称。
构思
(1)确定记叙顺序 (2)设计文章结构 (3)拟写提纲 (4) 安排详略
实战训练
• 作文题目: • 1、《这件事____》 • 习作要求:
肃神情教训说:“你真是的,怎么离100分总是差
那么一点点呢?你看隔壁家小明才刚上一年级,这
次就考了100分。可你连人家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比
不上,你太让我失听望了。” 我听了这话,心里不 由自主的难过起来,好像打翻了五味瓶,感真不是味 儿。 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滚,看着妈妈我多想
说:“妈妈,你知道吗?你每次的不理解和责怪不
首先,要写清楚一件事,就 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 、明白、清晰。
顺叙 1、 时间顺序— 倒叙
插叙
2、空间顺序 3、 时、空结合
其次,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根 据中心意思表达的需要和对事物的认 识过程,恰当地安排材料,有详有略 ,有主有次,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 使用力量。
《那个孩子真脏》
要求:根据题目, 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话。
是在为我好,而是在无意间伤了我的自尊,变成了 我的烦恼想。 无奈我只好回自己的屋做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段
教学目标
写清楚,通顺、连贯。
选用: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
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
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
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
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
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
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
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
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时间词:
一开始/首先……接着……再接着……最后……
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一天前……上午九点……上午十点……
第一节课……接下来一节课……最后一节课……放学回家后……
·观察一样事物,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注意用上时间词。
欣赏与认识
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
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
”妈妈说。
“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
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
”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奶奶睡着了。
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
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
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里,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小峰笑了笑,说:“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人教一下《棉鞋里的阳光》
练习:句子排序
(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
”
( )大蜻蜓亮晶晶的两只眼睛,像小玻璃球,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动,非常漂亮。
( )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
( )我悄悄地一捏,把它捉住了。
( )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马上把它放了。
顺序排好后自己读一遍。
练习:完成表格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
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
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
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
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
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
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
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制成箭头图。
练习:写段
《记一次课外活动》。
用提问帮助搜索记忆,用表格帮助写作。
作业
按时间顺序写段
教学目标:
·用时间顺序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景物说清楚。
·用上时间词。
备用: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
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
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
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欣赏与认识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
我紧盯着它。
过了半个小时,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向右边移动。
又过了两个小时,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
我还注意到,每隔一小时左右,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
四个小时以后,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绕着缠上去了。
《一次有趣的观察》(人教二下)·请划出时间词
·扁豆蔓儿是怎样岁时间变化的,请制作表格。
·顺序是否可以变化为什么
练习:句子排序
( )从那天起,妈妈发愤读书了。
( )我去问妈妈,她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
”
( )考试的日期快到了,妈妈对学习抓得更紧了,睡得更晚了。
( )难道妈妈也要学习吗我感到很奇怪,心中涌起了一个问号。
( )一天,我发现妈妈的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
( )过了些日子,妈妈终于领到了一张毕业证。
( )先是小朵小朵雪花轻轻地飘扬着。
( )很快便天地一色,风雪迷漫了原野。
( )雪开始下了。
( )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 )雪伴着风,团团片片,纷纷扬扬。
作业:
·实践与写作:种豆芽,观察并写作。
专门准备一个小薄本子,自己给本子起个起名(比如《豆芽连续观察笔记》),专门用来写观察笔记。
注意:
1、注意拍照,以后说不定用这些材料制作成一本小书呢。
你还可以和它(们)合影哦~
2、不必天天写,观察到变化的时候、豆芽让你想起什么的时候、想对豆芽说些什么的时
候……都可以写。
3、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看到了是怎么说的可以记录一下。
4、你是怎么和同学、朋友说种豆芽这件事的可以记录一下。
5、你是怎么照料豆芽的,怎么期待它(们)的可以记录一下。
6、豆芽怎么种可以和爸爸妈妈请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