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是一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任务,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进行整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篇一:咏鹅《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作者郭沫若,他以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
语言简单朴素但意境深远,读者也能轻易地体会到壮观景色给人带来的宏大感觉。
篇二:登鹳雀楼《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此诗为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描写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杰出人物,语言典雅华丽且富有韵律感,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篇三:赋得古原草送别《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更替和人事离别的主题。
诗中的意象鲜明而富有生动感,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篇四:江雪《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通过对江雪景色和独自钓鱼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孤独与寂静的主题。
诗歌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篇五:将进酒《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名篇,以豪情壮志和友谊为主题。
诗中用词凝练,朴实无华,意境宏大而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的部分赏析。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读者们能够深入品味这些诗词,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父亲的宽厚何止是对母亲。母亲提到奶奶,父亲的亲娘,的确如母亲所说,身上确有几分自私的味道。这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影响中,她很少给父亲吃东西,她家好吃的东西总是很多。我 那时也就十来岁,记事已经很清。比如:蛋糕,面包,那是我心中无法轻而易举获得的。常常在门缝里偷看奶奶,把这些诱人的东西锁在石仓里,她是多会儿吃这些东西,我从来都没见过。直到有一次, 削。这种情况也不止一次,父亲都不言语,很听话,刮掉发霉的地方,然后津津有味地吃掉。我当时真的厌恶极了,甚至讨厌父亲为 什么那么乖。
而母亲口中,父亲的自私完全有别于奶奶。无论哪一方面。父亲上过两年高中,学过俄语,父亲勤劳不必说,他修养不亚于城市上班的人。他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对问题的核心思考都能直接地击 中事情本质。农村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早已练就了他的胸怀。
www.色中色.com 我笑说:由着她吧,我妈就是有口无心,说了她心里痛快。父亲起身,站定约分把种,他的腿依旧疼。瞅瞅母亲,瞅瞅我和弟弟,一边向门外走,一边悠悠地说:你娘那臭脾气,也就是我一辈子让
着,我也不是怕她,她有啥好怕的,想让她多陪伴我几年罢了,说穿了,还是我有得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