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常见问法: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技巧点拨:①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②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③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④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⑤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1】爱在身后二十米(内蒙古通辽,11分)郝金红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

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

“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

“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

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

小栓已在村口等我。

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

“你怕不怕?”我问小栓。

“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

”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

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

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

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

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

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

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4】人间草绿(湖南省邵阳市,8分)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十:把握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附参考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十:把握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考点十:把握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常见问法: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技巧点拨:(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①悬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③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

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④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

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⑥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⑦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

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

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24】我的妈妈是老虎(2017贵州六盘水,20-24,17分)郑海丹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

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

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

初中记叙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

初中记叙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

⑧ 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渲染了 “我”成功时的畅快喜悦。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 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 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 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 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 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⑨
[答案] 示例一:对比,将葱与香菜比较,突出香菜无人欣赏,无人栽培也一样蓬勃生 长,赞美香菜的自强,自爱。 示例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香菜无人赏识也一样蓬勃生长,赞美香菜的自强、自 爱。生命也一样,即使无人赏识也要积极向上,乐观成长,活出自己的精彩。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方法。从构思的角度来看,作者写香菜,赞美它顺应自 然,蓬勃生长,其用意在于宣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从对香菜表现的角度看,除了对香菜直接描写外,作者还善于用葱来对比衬托,很好地突 出了香菜的自强、自爱。按照题意要求,结合内容,就其中一种做诠释性分析即可。
3.[答案] 不管从前还是以后,不管有人赏识还是没人赏识, 香菜花一直旺盛地开;人亦是如此,不管有没有别人的关注、赏 识和栽培,都要以积极向上的姿态,乐观昂扬地生长,让生命按 着生命的顺序生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境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抓住句 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文章中心来分析,“这么”指的是香 菜能“顺应着自然的法则,按着生命的顺序成长”,不管“有人 赏,或无人赏”。这正是香菜的可贵之处,也是作者言理所在, 把句中所包含的这个理趣挖掘出来,就是对本句的理解。
③ 神态描写。偷偷“瞟”的细节, 流露出“我”的羡慕与不甘。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 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 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 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 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 一片繁盛。④

(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散文阅读命题方向】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

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因此找到贯穿“形”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考点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设问方式】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本文中作者的感悟是什么?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是议论抒情句,你读出什么情感?5、仔细品味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技巧点拨】一、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概括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二:把握文章脉络 附参考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二:把握文章脉络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考点二:把握文章脉络常见问法: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技巧点拨:1、找出行文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

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完成时,或者找表示时间的短语划分层次后概括;找表示地点的短语划分层次后概括;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或者根据已提供的情节理清。

【3】艾叶香中寻玉佩(2017重庆B,13-17,21分)郑凤岭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5】香山野桃悄然开(2017江苏徐州,18-21,15分)黄亚洲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

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

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

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

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

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

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

(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

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

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

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

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

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

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

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

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

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3分)惊呆——()——()——()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分)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3分)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5分)【6】思念一块月饼(2017湖南郴州,21-24,14分)张金春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

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

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

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

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

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

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

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

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

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

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

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

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

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2.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3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分)★4.—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

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4分)参考答案:5香山野桃悄然开1.出神惊心惦记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而作者的情感也是此文的一条线索。

完成时,只要仔细阅读,不难找出答案。

2.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断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

根据题意,从修辞角度人手,可用“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达辽……的情感”这一句式作答。

3.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树杈、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

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把握。

表现手法有象征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化静为动、对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小见大等。

4.(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

(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完成时,应尽量多角度考虑,既要结合情节本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6思念一块月饼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完成时,注意答案中应包含线索“月饼”,同时注意语言要简洁。

2.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能力。

由于该语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可以从修辞手法人手进行赏析。

完成时,注意不要忘了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

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完成时,应注意结合文章情节。

4.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

不同点:《背影》一文.中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解析:此题从比较阅读这一角度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相同点比较简单,不同点则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应对课内文章有很好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