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分类
继电器分类及原理

继电器是什么?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
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继电器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和结构特性可分为:电磁继电器、固体继电器、温度继电器、舌簧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高频继电器、极化继电器、其他类型的继电器(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2、按动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电子型、数字型等3、按继电器的作用可分为:启动继电器、量度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出口继电器一、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固态继电器的原理及结构SSR按使用场合可以分成交流型和直流型两大类,它们分别在交流或直流电源上做负载的开关,不能混用。
下面以交流型的SSR为例来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图1是它的工作原理框图,图1中的部件①-④构成交流SSR的主体,从整体上看,SSR只有两个输入端(A和B)及两个输出端(C和D),是一种四端器件。
图1工作时只要在A、B上加上一定的控制信号,就可以控制C、D两端之间的“通”和“断”,实现“开关”的功能,其中耦合电路的功能是为A、B端输入的控制信号提供一个输入/输出端之间的通道,但又在电气上断开SSR中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联系,以防止输出端对输入端的影响,耦合电路用的元件是“光耦合器”,它动作灵敏、响应速度高、输入/输出端间的绝缘(耐压)等级高;由于输入端的负载是发光二极管,这使SSR的输入端很容易做到与输入信号电平相匹配,在使用可直接与计算机输出接口相接,即受“1”与“0”的逻辑电平控制。
继电器分类原理

继电器分类原理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电磁吸引力或引线机械原理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继电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控制信号类型分类:根据继电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类型,可以将其分为直流控制继电器和交流控制继电器两类。
直流控制继电器适用于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而交流控制继电器适用于交流电源供电的电路。
2. 按工作原理分类:根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将其分为电磁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两类。
电磁继电器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来控制开关状态,而固态继电器则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实现电路的开关。
3. 按控制电压分类:根据继电器所需要的控制电压,可以将其分为低压继电器、中压继电器和高压继电器三类。
低压继电器适用于控制电压较低的电路,中压继电器适用于控制电压中等的电路,而高压继电器适用于控制电压较高的电路。
4. 按负载类型分类:根据继电器所能承受的负载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普通继电器和特殊继电器两类。
普通继电器适用于一般负载电路,特殊继电器则适用于特殊负载电路,如大功率负载、高频负载等。
继电器的分类原则多种多样,以上所列分类仅为常见的几种。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继电器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电路的控制。
继电器的种类范文

继电器的种类范文继电器是一种电子装置,用来在电路中控制信号与能量的转换,常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通信系统等领域。
根据继电器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电磁继电器(Electromagnetic Relay)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继电器类型。
它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力,使触点关闭或打开,实现信号的转换。
电磁继电器分为两种工作方式:吸合型和保持型。
吸合型继电器的线圈电流较大,线圈抗阻性低;保持型继电器只需要较小的电流维持工作状态,适用于长时间工作。
2. 固态继电器(Solid-State Relay)固态继电器使用半导体器件替代传统电磁继电器中的线圈和触点,具有免触点磨损、寿命长、工作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它适用于高频率和高速开关应用,并且不产生电磁干扰和噪音。
3. 热继电器(Thermal Relay)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元件对电流进行保护的继电器。
它通过电流产生热量,使得热元件膨胀并触发动作,从而切断电路。
热继电器适用于对电机或电器进行过载保护的场合。
4. 时间继电器(Time Relay)时间继电器可根据所设定的时间延迟实现触点的开合,常用于定时控制、时间测量等场合。
时间继电器通常由电磁继电器和计时器组成,能够精确控制时间间隔。
5. 电压继电器(Voltage Relay)电压继电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用来监测和控制电压的变化。
它能够在电网电压过高或过低时切断电路,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6. 电流继电器(Current Relay)电流继电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用来监测和控制电流的变化。
它能够在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切断电路,从而保护设备和系统。
7. 电力继电器(Power Relay)电力继电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用来控制大功率的电流和电压。
它能承受高电流和高电压,并具有较长的寿命。
8. 保护继电器(Protection Relay)保护继电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用来监测和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
主要信号继电器分类

1.按动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磁继电器和感应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通过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在磁路的气隙(铁心与衔铁之间)中产生电磁力,吸引衔铁,带动接点动作的。
此类继电器数量最多。
感应继电器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与另一交变磁场在翼板中所感应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翼板转动而动作的。
2.按动作电流分类,可分为直流继电器和交流继电器电器。
直流继电器都是电磁继电器。
交流继电器是由交流电源供电的。
它按动作原理,有电磁继电器,也有感应继电器。
整流式继电器虽然用于交流电路中,但它用整流元件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以其实质上是直流继电器。
3.按输入量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反映电流的变化,它的线圈必须串联在所反映的电路中。
该电路中必有所被反映的器件,如电动机绕组、信号灯泡等。
电压继电器反映电压的变化,它的线圈励磁电路单独构成。
4.按动作速度分类,可分为正常动作继电器和缓动继电器正常动作继电器衔铁动作时间为0.1~o.3 s。
大部分信号继电器属于此类。
一般无需加此称呼。
缓动继电器,衔铁动作时间超过0.3 s。
又分为缓吸、缓放。
时间继电器是利用脉冲延时电路或软件设定使之缓吸。
缓放型继电器则利用短路铜环产生磁通使之缓动,主要取其缓放特性。
5.按接点结构分类,可分为普通接点继电器和加强接点继电器普通接点继电器具有开断功率较小的接点的能力,以满足一般信号电路的要求,多数继电器为普通接点继电器。
一般不加此称呼。
加强接点继电器具有开断功率较大的接点的能力,以满足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的信号电路的要求。
6.按工作可靠程度分类,可分为安全型继电器和非安全型继电器安全型继电器(N型)是无需借助于其他继电器,亦无需对其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其自身结构即能满足一切安全条件的继电器,非安全型继电器(C型)是必须监督检查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安全条件的继电器。
继电器的分类方式

继电器的分类方式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合。
它们通常由一个电磁铁和一组开关组成,当电磁铁通电时,开关会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电路的电流。
继电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按功能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常开继电器、常闭继电器、延时继电器、双稳态继电器等。
2. 按控制方式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其控制方式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光继电器等。
3. 按工作原理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热继电器等。
4. 按安装方式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其安装方式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插拔式继电器、贴片式继电器、插件式继电器等。
5. 按外壳材料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其外壳材料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塑料继电器、金属继电器等。
总之,继电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每种分类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继电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继电器种类、参数及应用

继电器种类、参数及使用一、继电器1、什么是继电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发生变化的自动控制元件。
广泛使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2、继电器的分类(1)按继电器的作用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电磁继电器:由控制电流通过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吸力驱动磁路中的可动部分而实现触点开、闭或转换功能的继电器。
组合继电器:由电子元件和电磁继电器组合而成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光电继电器:利用光电效应而动作的继电器。
极化继电器:由极化磁场和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的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的继电器。
(2)按继电器触点负载分类(按触点负载直流28V阻性):微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小于0.2安培的继电器弱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0.2~1安培的继电器中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2安培、5安培的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大于10安培的继电器(3)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微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毫米的继电器。
超小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毫米,但不大于25毫米的继电器。
小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大于25毫米,但不大于50毫米的继电器。
注:汽车继电器按外形尺寸分类时标准一般大于以上尺寸。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密封继电器:采用焊接、封胶或其它方法,将触点和线圈等都密封在罩壳内,和周围介质相隔离的继电器。
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划分

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划分
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电磁式继电器:利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触点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完成开关动作。
2. 磁保持式继电器:具有两个线圈,一个用于吸合触点,另一个用于保持触点闭合状态,无需持续通电。
3. 热继电器:利用电流通过加热元件时产生的热胀冷缩效应,使触点开闭。
4. 固态继电器:通过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双向晶闸管等)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无需机械运动。
5. 时间继电器:通过内部的延时装置(如电容、电阻等)实现一定时间延迟后触点的开闭。
6. 保护继电器:用于电路的过载、短路或接地等故障保护。
7. 信号继电器:用于电路的信号放大或隔离,能够改变电流、电压等信号的形式。
8. 电子继电器:利用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实现开关功能,无需机械运动且具有高速响应能力。
9. Reed继电器:利用磁场作用于可触发活动状的磁敏元件,
进行开关动作。
10. 动态继电器:利用传动机构或电机驱动触点进行开闭运动。
这些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具备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继电器的分类

继电器IR是输入输出继电器,对应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没有用到的通道号也可以用作内部继电器号使用SR是内部辅助继电器,可以在程序内部自由使用HR是保持继电器,电源断开时能记住ON/OFF的状态AR是辅助记忆继电器,有特定功能的继电器LR是链接继电器,可以作为内部辅助继电器使用TC是特殊继电器,是分配有特殊功能TR是暂时存储继电器,也叫输入输出继电器。
临时记忆回路分支点的ON/OFF状态SR是内部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些存储器单元,可以在程序内部自由使用。
它们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在PLC内部起各种控制作用,或直接受外部信号控制。
在梯形图中它们也可用线圈和触点来表示,线圈的状态由逻辑关系控制,触点相当于读继电器的状态,因此可在梯形图程序中被无限次使用。
CPM1A系列PLC的内部继电器及其通道号表示可分为以下几类:内部辅助继电器(AR)内部辅助继电器的作用是在PLC内部起信号的控制和扩展作用,相当于接触继电器线路中的中间继电器。
CPM1A机共有512个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其编号为20000~23115,所占的通道号为200CH~231CH。
内部辅助继电器没有掉电保持状态的功能。
(TR)暂存继电器:暂存继电器用于具有分支点的梯形图程序的编程,它可把分支点的数据暂时贮存起来。
CPM1A型机提供了8个暂存继电器,其编号为TR0~TR7,在具体使用暂存继电器时,其编号前的“TR”一定要标写以便区别。
TR继电器只能与LD,OUT 指令联用,其他指令不能使用TR作数据位。
(HR)保持继电器:保持继电器用于各种数据的存储和操作,它具有停电记忆功能,可以在PLC掉电时保持其数据不变。
保持作用是通过PLC内的锂电池实现的。
保持继电器的用途与内部辅助继电器基本相同。
CPM1A系列PLC中的保持继电器共有320个,其编号为HR0000~HR1915,所占的通道号为HR00~HR19。
在编程中使用保持继电器时,除了标明其编号外,还要在编号前加上“HR”字符以示区别,例如“HR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器的分类方式较多,可以按结构、外形尺寸、功耗等来分。
从功能特征分,我公司的继电器主要包括: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单稳态继电器,也是一种用量最大的继电器。
线圈在规定的激励量作用下,其输出状态改变,但在激励撤消后,输出状态复原到初始状态。
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双稳态继电器。
线圈在规定的激励量作用下其输出状态改变,但在激励撤消后,能保持已有状态。
温度继电器——是一种温度敏感元件,它的输出状态完全由所需控制的温度高低决定。
时间继电器——当继电器输入发生变化而输出响应并不同步发生而是按规定延迟的继电器。
高频继电器——传输高频信号并具有传输损耗最小的继电器,如射频同轴继电器。
特种继电器——是专为某一物理量的变化而设计的继电器。
其输出状态完全由这一物理量的量值决定。
比如反映气体流量的风速继电器等。
1 电磁继电器动作值(吸合值)、保持值、释放值的检测程序:检测程序如图1,按GJB65B等国军标的规定,图1a、图1b所示的两种检测方法都有效;图1a为渐变电压检测法,该方法检测值重现性好,被广为采用,但这并不表示使用时要先磁化后工作。
图1b为阶跃函数电压检测法。
2 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值的检测:动作值(无释放值)的检测可参照图1a的渐变电压检测法;同样也可采用图2的阶跃函数电压检测法,首先给1号线圈(后激励线圈,产品标准和样本中有标注)加规定的激励量,检查其输出状态应符合继电器电路图给出的后激励输出状态,此动作电压值亦称为自保持值;反之当2号线圈激励时的动作电压值也称为复归值。
3 温度继电器3. 1 温度特性(动作温度、动作温度偏差、回复温度、回复温度范围)a. 动作温度(又称高温整定值):继电器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升温而发生输出状态变化时的温度值;b. 标称动作温度:无动作温度偏差的的动作温度值,如50±3℃中的50℃;c. 动作温度偏差:实测动作温度与标称动作温度的差值,如50±3℃中的±3℃范围;d. 回复温度(又称低温整定值):继电器按a条的要求动作后,按规定降温速度降温而发生输出状态变化时的温度值;e. 回复温度范围:继电器动作温度与回复温度的差值,由产品标准或用户作出规定。
3.2 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的检测方法温度继电器的检测方法有三种,而三种都被认为是有效的。
这三种方法是:试块测定法,空气测定法,液体测定法。
a. 试块测定法:是指在室温下,将产品感温面紧贴在一被加热的金属块上(通常为铜块)通过检测金属块的温度来确定继电器的温度特性。
b. 空气测定法:是指将产品置于有空气循环装置的烘箱内进行检测。
c. 液体测定法:是指将产品置于有液体循环装配的槽液中进行检测。
以上三种方法对同一产品的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
公司广为采用的是试块测定法和空气测定法。
另外产品检测中的升降温速度对检测结果也影响大,必须严格按标准的规定来选择升降温速度。
为保证使用要求,供需双方应即时沟通修正产品的温度特性具体的温度特性描述见图3。
4 时间继电器4.1 时间继电器的分类可分为:电磁式(由机械装置组成)、电子式(通常由固态电路组成)、混合式(由固态延时电路和电磁继电器共同组成)时间继电器。
公司开发的时间继电器为军事上运用最广泛的混合式时间继电器。
4.2 时序按GJB1513的规定,时间继电器有不同的延时型式,具体见表1;不包括在表1中规定时序,将由生产、使用双方协调解决。
表1 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型式4.3 延时精度延时精度由产品标准作出规定,根据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延时范围,延时精度有所不同,对于延时时间小于0.1s的混合型延时继电器,因受电磁继电器动作时间的影响,延时精度相应会降低。
继电器的选用有比较多的要求,通常对于诸如环境力学条件和一般的物理、绝缘、电性能等指标的认识、理解都比较容易,但有一些问题在继电器选用时还是应特别注意。
1 环境温度使用环境条件中的环境温度是指继电器能够在该温度下长期使用,但应该注意的是它不仅仅是室温而是指继电器所处位置的温度,它包括了产品自身的发热,周围元器件等的发热以及散热条件等因素造成的高于室温的环境。
2 负载切换能力继电器的负载能力并不都是从低电平到额定负载,比如选取额定负载为15A的产品去切换20mA负载就并不一定可靠,有时甚至会出现失误,选用时应注意继电器的负载特性。
恰当的降额使用继电器(降额使用准则可参考GJB/Z35),可以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但降至100毫安或微安级时应慎重。
对用于切换10~50μA,10~50mV低电平负载,用户应在订货时注明,以便生产过程控制中作出安排,特殊要求可与生产方协商确定。
通常减小负载电流就可以提高负载电压或提高继电器的寿命,减小继电器触点负载电压可以提高其负载电流;如果只接通而不断开负载或接通后再加负载都可以成倍的提高继电器的负载电流,但这些都是有限度的,而且不是一种线形的关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负载电压的提高应十分谨慎,如负载电压由28Vd.c提升到50Vd.c.及以上时其负载能力将大幅度降低。
3 负载性质继电器的触点负载与寿命是指在额定电压、电流下,负载为阻性的动作次数,当负载性质改变时,其触点负载能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用户可参照表2按百分比变换触点负载电流。
表2 不同负载性质的负载电流变换表4 瞬态抑制继电器线圈失电瞬间,在线圈上可产生几倍于线圈所加电压的反峰电压(通常可达8倍及以上),这对电子线路有极大的危害,应以抑制。
抑制方法较多,通常采取并联二极管的方式,但并联二极管将延长继电器的释放时间,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在设计上应以注意。
具有瞬态抑制功能的继电器在其内部已加入了抑制元件,对于使用寿命,由于采用了相应的措施,故不必担心,使用时也会较为方便。
注意,该类继电器的的线圈引线是有极性的,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极性接反将损坏内接二极管而导致继电器失效。
同时在检测继电器的绝缘电阻和介质耐压参数时应将两线圈引出端短接,以免损坏内接的抑制元件。
5 动作速率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在产品标准中已有规定,使用时其动作速率不应超过这些指标,从保证可靠转换角度出发,通常选取这些参数的2倍以上作为动作速率为好;磁保持继电器线圈上施加的脉冲宽度及幅值也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不然会危及到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
6 线圈功耗线圈功耗表示了继电器向供电回路索取的能量大小,若供电回路不能提供线圈所必须的能量(电压电流的乘积),其结果是继电器不能转换或转换不可靠。
7 线圈激励量的选择线圈的激励电压在设计上应按额定值选取,过高或过低的选取都是不利的,将危及继电器的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特别不能用线圈的动作电压值作为向线圈提供激励电压的依据,因为靠动作电压值激励的继电器其所具有的环境和力学指标都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若供电电压发生波动,继电器也有可能误动作。
磁保持继电器非常适合需要节省电能的场合使用,但这种继电器的线圈是不适合长期加电的,因为线圈的设计不是按长期加电设计的,长期加电将使线圈过热而危及到产品的使用安全。
那种为保证可靠而给该类继电器线圈长时间加电的做法是不应该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8 触点的并联触点的并联是不能够提高继电器触点负载电流能力的。
从静态看似乎是可行的,但一旦继电器动作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每组触点动作的不同步性,实际上接通和切断负载的触点,总是先接通和后断开的那一组,但是可以提高继电器触点接通的可靠性。
9 触点的串联触点的串联是不能够提高继电器的负载电压能力的,原因与触点并联的道理一样都是由于每组触点动作的不同步性造成,但是可以提高继电器触点断开的可靠性。
10 不同继电器的并联控制如图4,多个继电器受控制继电器的一组触点的控制,由于被控继电器各自的线圈电感量不同,其贮能也不一样,在供电路线切断时,贮存能量大的继电器线圈的能量将通过贮能小的继电器放电或全部向控制继电器的触点间放电,而使被控继电器释放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用于控制的继电器损坏,建议不采用图4a而采用图4b的控制方式。
11 串联电阻向继电器供电如图5,为达到降低电压而串联电阻向继电器供电将造成继电器动作时间加快,而使触点的机械撞击加强,触点受到损害。
但若不考虑造成的触点损害,又想加快继电器动作时间也是可以采用的。
12 密封性密封性指标对于在低气压下(对应于海拔高度)的使用是有重大意义的,密封性不好的产品在低气压下使用会造成内部散热困难、触点灭弧困难、介质耐压指标下降而最终导致产品失效,同时它也会使产品内部气氛变坏(如水气含量增加)而使继电器失误或失效。
淘汰锡封产品而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使用的激光封壳工艺是一个极为可靠的解决办法,它不但可以提高继电器密封可靠性还可以消除由于锡封带入产品内部的多余物和松香等焊剂对产品内部气氛的污染;再则,就是从长贮存的角度出发激光封壳产品也应该是首选。
13 温度继电器的输出状态温度继电器的输出状态的改变不同于电磁继电器,它的输出状态决定于温度,因此其描述方法也不相同,温度继电器触点型式用D(动断)H(动合)来表示,而不用常开、常闭来表示。
比如某一继电器动作温度为20℃,当在环境温度30℃时检测其输出是一种状态,但在1℃时检测其输出又会是另一种状态。
14 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的选取由于温度继电器的温度特性(动作温度、动作温度偏差、回复温度范围)检测方法完全不同于电磁继电器,就算是检测方法明确了,这种方法与您现场使用的条件也不会完全吻合,是否适用还有待证实,因此,选用时应特别注意,通常可以先选取一个您认为合适的温度特性值,通过使用找出差距,然后同厂家协调修正。
15 时间继电器的选取混合式时间继电器内部结构为单片机和电磁继电器共同组成,单片机完成按规定的延时而继电器负责输出,因此其选用与电磁继电器有较多的相同,但重点是延时型式和延时精度的正确确定,具体可按GJB1513的规定。
16 可靠性通常继电器的可靠性包括了固有和使用可靠性,当完成继电器的制造后,其固有可靠性已经形成。
但通过一些诸如筛选等措施,继电器的交付批可靠性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
16.1 筛选筛选可以较好的剔除早期失效产品,从而提高交付批产品的可靠性;军用继电器的筛选通常包括:振动、高低温运行、内部潮湿检查、微粒碰撞噪声检查(PIND)、密封性检查,这些在相关标准中都有规定;但也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执行,可是筛选的时间和严酷程度应严格控制,以免适得其反。
各筛选项目的意义,简单说就是:a. 振动筛选就是剔除哪些结构有缺陷的产品;b. 高低温运行就是剔除哪些调整参数有缺陷的产品;c. 内部潮湿检查是剔除哪些内部潮气不达标的产品;d. 微粒碰撞噪声检查(PIND)就是剔除哪些内部有多余物的产品;e. 密封性检查就是剔除哪些密封性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产品。
16.2 冗余技术从提高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出发,在重要、关键部分采用两只或多只继电器并联使用以提高可靠性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触点失效概率降低,获得高的可靠性,其一般公式为:Rt=1-(1-R)n式中:n-冗余单元数R-可靠度16.3 继电器的降额使用恰当的降额使用继电器(降额使用准则可参考GJB/Z35,通常可在触点负载电流的50%到70%之间选取)可以减少继电器在额定负载电流下的失效,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提倡降额使用继电器负载,特别是关键部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