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原理种类及作用
继电器的作用和分类

继电器的作用和分类
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化基本元件。
它是在自动掌握系统中当某些参数达到预定值时而动作使电路发生转变的电器。
继电器一般不直接掌握主电路,而是通过接触器或其他电器来对主电路进行掌握,因此其体积小,触头断流容量较小,无灭弧装置。
但电路对继电器的精确性要求较高。
继电器按使用范围可分为爱护继电器、掌握继电器、通信继电器、航空航海继电器四类。
爱护继电器有热继电器、欠压继电器、过流继电器等。
掌握继电器有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
通信继电器有小型通用继电器、高灵敏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的种类、用途许多。
它按动作原理的分类如表所示。
表继电器按动作原理的分类
名称
动作原理
主要用途
电压继电器
当电路中的端电压达到规定值时动作
用于电动机失压、过压和欠压,以及制动和反转
掌握
电流继电器
当电路中电流达到规定值时动作
用于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爱护,直流电机磁场控制或失磁爱护
中间继电器
同电压继电器
用于传播和放大信号,或将信号传给数个有关控制元件
时间继电器
利用电磁阻尼、空气阻尼、电子线路
等使信号至触头动作有肯定时间间隔
用于绕线转子电动机以时间为原则启动时切换电阻的加速继电器,笼形异步电动机Y-△启动、能耗制动及掌握各种生产工艺程序等
自锁继电器
机械式自锁继电器靠机械锁扣自锁;
磁自锁继电器靠电流脉冲实现通断
用于自动掌握系统中的记忆元件。
继电器的作用与种类有哪些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控制设备,通俗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开关,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关闭或者开启。继电器的开关特性在很多的控制系统尤其是离散的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为某一个用途设计使用的电子电路,最终或多或少都需要和某一些机械设备相交互,所以继电器也起到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的接口作用。
继电器的作用与种类有哪些?
(一)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用低电压、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高电压的自动开关。
(二)继电器的种类
常用的继电器主要有电磁式继电器、干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继电器、磁保持湿簧式继电器、步进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等。
电磁式继电器又分为交流电磁继电器、直流电磁继电器、大电流电磁继电器、小型电磁继电器、常开型电磁继电器、常闭型电磁继电器极化继电器、双稳态继电器、逆流继电器、缓吸继电器、缓放继电器、快速继电器等多种。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简介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
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到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释放值xf与动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 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系数,即Kc=PC/P0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它通过控制一个电路的开关状态,来控制另一个
电路的开关状态。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磁吸引力来控制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实现电气信号的控制和转换。
在现代工业和家用电器中,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继电器的结构。
继电器通常由电磁铁、触点、弹簧、外壳
等部件组成。
当继电器通电时,电磁铁会产生磁场,吸引触点闭合,使得控制电路通电。
而当继电器断电时,电磁铁的磁场消失,触点弹簧的作用下断开,控制电路断电。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会在
继电器的铁芯上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吸引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这种电磁感应的原理使得继电器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从而在电气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继电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实现电气信号的放大和转换。
在电路中,
有时需要将一个较小的电流信号转换成一个较大的电流信号,或者将一个交流电路转换成一个直流电路,这时就可以通过继电器来实现。
二是实现电气信号的控制和保护。
在电路中,有时需要对电气信号进行控制和保护,这时可以通过继电器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和保护。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在现代电气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实现
电气信号的控制和转换,还可以实现对电路的保护和控制。
因此,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师和电气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继电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继电器的作用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端头 86:接电源的正极。
30
端头 30:接电源线。
端头 87a:当继电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到 87a 端
头的电流被切断,电源电流通过继电器的 30、
87
87 端头到达用电设备。
端头 87:接用电设备(负载装置)。
ISO(国际标准组织)继电器采用国际标准接线端子,具有多种负载可供选择,广泛运用于
欧系、德国等汽车厂商,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前大灯、电磁离合器、散热器风扇、送风机、雾灯、
电
头 87
器
继
端头 86:接电源的正极。
30
端头 30:接继电器开关触点的电源线。
ISO 电 微器
86 85 85
端头 87:继电器开关触点接用电设备(负载装置)。
87
型
继5 电端 器头
继 电 器
86 30 87
86 87a 85 85
外形尺寸(mm):25.4×25.4×12.7
87a 端头 85:接搭铁。
尾灯、加热器、除雾灯、喇叭、冷凝器风扇等的控制。
(二)电压抑制继电器
电压抑制继电器经常被用于工业用途,多数都是计算机辅助控制。当用计算机辅助控制时,
在这样的电路里会有半导体如晶体管。当工作时,就会在电路里引起峰值浪涌电压的出现。计
算机的固态电路很容易受到峰值浪涌电压的伤害。因此,浪涌电压会击伤晶体管,并使晶体管
电磁线圈通电时,到 87a 接线端头的电流
被切断。从 30 端头来的电流通过开关触点
87 到达用电设备。
端头 85:电磁线圈的电源线接线端头。
端头 86:电磁线圈的搭铁接线端头。
2.ISO 微型继电器类型
图示
说明
ISO
4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继电器是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元件,它起到了电路开关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组成、工作方式、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器。
正文内容:1. 继电器的基本组成1.1 电磁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通过电流激励产生磁场,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
1.2 触点:继电器的开关部分,由触点片和触点弹簧组成,能够实现电路的通断。
1.3 引脚:连接继电器与外部电路的接口,通常包括控制端和输出端。
2. 继电器的工作方式2.1 电流控制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电流控制电磁铁的通断,进而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2.2 电压控制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电压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实现触点的开关。
2.3 磁控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磁场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3.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1 吸合过程: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触点片闭合,实现电路通断。
3.2 断开过程:当电流停止流过电磁铁时,电磁铁的磁场消失,触点弹簧的作用下,触点片断开,电路断开。
3.3 双刀触点:某些继电器具有两组触点,可以同时控制两个电路的通断。
4. 继电器的应用领域4.1 自动控制系统: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
4.2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4.3 交通运输:继电器在交通信号灯、电动车辆充电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4.4 电子设备:继电器也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5. 继电器的发展趋势5.1 小型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继电器正朝着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方向发展。
5.2 高可靠性:继电器的可靠性是应用的关键,未来继电器将更加稳定可靠。
5.3 智能化:继电器将与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控制。
总结:通过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继电器的基本组成、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种类及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一种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是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继电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是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还可实现远距离操纵和生产自动化,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
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优点: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静态继电器:通常所谓静态继电器是指继电器结合使用了固态器件,如晶体三极管、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
是由电子(电模拟量例如电流或电压)、磁(磁通量)、光(光通量)、或其它无机械运动的元件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工作原理:由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构成的静态型继电器和保护的基本特点是基于信号处理的电子电路,是靠逻辑判断的纯硬件电路来实现的。
优点:静态继电器没有机械惯性和可动接点,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强;因为没有可动部份和轴承摩擦,故检修方使;继电器模件可小型化等优点。
继电器的分类: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是一种继电保护设备,其主要是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电路。
也可以说时间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电流的电路上,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较大电流的电路的电气元件。
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继电保护元件,他和时间继电器一样,其主要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及一些其他类型的继电器是有所区别的,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
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电流继电器:电流继电器分为过电流继电器和欠电流继电器,作为启动元件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中,也就是说电流继电器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一种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自动开关”。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能通过电磁原理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继电的原理。
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两种类型。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线圈、铁芯、触点和外壳等组成。
当通入线圈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电磁场,使铁芯被吸引。
吸引后,触点会闭合,使电源与被控制的电路连接,电路通电;当线圈的电流断开时,电磁场消失,铁芯不再被吸引,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电源与被控制的电路断开,电路断电。
通过这种方式,继电器实现了电路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电流和电压转换:继电器能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
这使得继电器可以在电力系统中起到电流和电压转换的作用,将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电路。
2.电路分离和隔离:继电器能够将控制电路和被控制电路完全分离,使得继电器的输出电路和输入电路实现了电气隔离。
这种隔离作用可以保证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电路不会对控制电路产生影响,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多路开关控制:继电器可以实现多个触点的开关控制,使得一个继电器能够同时控制多个电路。
这种特性常用于需要同时控制多个设备或电路的场合,提高了电路的可控性和应用灵活性。
4.扩大承载能力:继电器的输出触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
例如,当需要控制的设备要求较大的电流或电压时,可以通过继电器来实现,从而保护控制电路。
5.自动化控制:继电器可以与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
通过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电流,可以实现定时控制、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功能,提高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作用,继电器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继电器常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动机保护、安全保护系统、装备联锁等方面;在家庭生活中,继电器常用于电器控制、照明控制、电磁炉控制等方面。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装置,能够将小电流或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或电压的信号,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器原理种类及作用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围接口设备、恒温系统、调温、电炉加温控制、电机控制、数控机械,遥控系统、工业自动化装置;信号灯、调光、闪烁器、照明舞台灯光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复印机、自动洗衣机;自动消防,保安系统,以及作为电网功率因素补偿的电力电容的切换开关等等,另外在化工、煤矿等需防爆、防潮、防腐蚀场合中都有大量使用。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有电磁式(直流、交流),如:交流接触、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等;机械式,如干簧继电器,热继电器等;压力式,如瓦斯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