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58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58张)



运输成本


资源消耗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第三十二页,共59页。
(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bù fen) 市场。
(2)“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dōnɡ bù) 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 晋煤的需求(xūqiú)减弱。
(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思考 (1s)īk、ǎo我):国与世界的能源(néngyuán)消费结构有哪 些2)不、同我?国能源(néngyuán)消费结构对山西省 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第十四页,共59页。
1)、我国与世界 (shìjiè)的能源消费 结构有
哪些不同?
我国
世界
煤炭
比重大
石油、天然气
比重较小
我水电国能源消费以比煤重炭较为小主,
A.天然气—“_西__气__东_输__”工程。
B.水电开发—“___西__电__东__送”工程、“___三_”峡工程、 ——黄—河水电的梯级开发。
C.新能源—核能的开发
第三十五页,共59页。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zōnghélìyòng)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煤炭工业是 全省经济 (jīngjì)的核 心部门
3、加强煤炭(méitàn)的加
工转换
发电+焦炭 转换率=
煤炭总产量
坑口电站 炼焦业
电力 焦炭
能源大省
经济强省 第三十页,共59页。
论(tǎolùn)
对于山西省来说,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1)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
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 (2)从运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

高中地理三《第三章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知识拓展

高中地理三《第三章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知识拓展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知识拓展】山西省简介山西因大部分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和黄河以东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河南省北部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中南部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北部大部分海拔在1 000米至2 000米之间;南部大部分海拔仅为500米至900米。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 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东南驰王屋山。

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和流经山西与河南两省的沁河水系。

境内大小河流有1 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河长在150千米以上的有240条,流域面积大于4 000平方千米、河长在120千米以上的有汾河、沁河、丹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千米。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千米。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3~14 ℃,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长治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 ℃;临汾、运城、晋城泽州盆地年均温达12~14 ℃;冬季全省气温均在0 ℃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气温介于21~26 ℃。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6~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52张PPT)
⑴分析废水回收利用的意义。 ⑵该模式对于山西能源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原因
⑴分析废水回收利用的意义。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水资源紧张
状况,增加了经济效益;
减少了污水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⑵该模式对于山西能源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原因
山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小,水资源不 足;生产活动,尤其是煤炭工业、重工业等对水资 源需求量大。
A.地下水位上升 B.径流减少 C.干旱地盐碱化 D.盐度增加 E.牲畜质量下降 ⑷从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我们可吸取哪些教训 ?
• (2)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 河流的作用。
• (4)1、对河流水源利用上,要进行全流 域的合理调配使用,避免在上、中游地区 过多的截取径流.2、在流域的开发利用过程 中,要从流域整体着眼,综合开发和利用各种 资源,从而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三、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2.措施: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 山西是煤炭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
2 能源的综合利用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2. 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 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 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 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 虑。
思考:
1、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 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PPT

8、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9、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水电比重有所增加 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3.1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学习目标】 1、通过能根据图表,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 2、能根据图文资料,说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
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山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山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下列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自然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A
B
C
D
自然资源: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 的物质和能量
能源: 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
运动,统称为能源
把下列能源填到下表当中: 1.水能 2.风能、3.核能、 4.太阳能、 5.煤、 6.石油、 7.天然气、8.沼气、9.潮汐能、10.地热能、11.生物能
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煤 石油 水电 石油 煤 天然气
第4位 第5位 天然气 核能 水电 核能
材料二:3.2“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我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我国的天然气、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比世界低。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2004年 86.51% 13.23% 0.26%
2008年 89.99% 9.84% 0.17%
能源利用结构
3.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解析 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受该地区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 影响很小,故A错; 读图可知,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说明工业企业注重了节能改造,提高了能 源利用率以及减少了高耗能工业的比重,故B、C错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故D正确。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 考点二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时作业
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
基础梳理
能源资源的开发 | 主要内容
能源的分类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资金
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
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不利影响 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பைடு நூலகம்
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
山升西趋省势的能焦源形 生炭转成 产产换了 基量率大地和也同发呈、电上平量升朔均趋、呈势西上山、沁水能、源霍调西出、总河量比东持重等续增大上大涨型,煤电炭力输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6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63张PPT)
资料揭示,山西省煤炭市场将面临的挑战: (1)“西气东输” --晋煤失去部分 市场;
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 进展 。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 “西电东送” 协 议,预计到2005年,滇黔两省将向广东输送 500 万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河上游水电的梯级开 发和四川电力开发将进一步加大 “西电东送” 的 力度,再加上三峡电站逐步并网发电, 这将使山西 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能源大省
经济强省
发电+焦炭
转换率=
坑口电站
煤炭总产量 电力
炼焦业
焦炭
图3.5 山西省能源的转换
读图 读图3.6完成: 由于生产结构的 调整,促进了能源输出水平
的 提高 ,从而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 经济效益。
换说 明 山 西 省 加 强 了 能 源 转
图3.6 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C )
生产量约23.7亿吨标准煤。 ②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 改变。
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 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 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 离较近。
思考山西省地处我国( )部地区 ?山西省煤炭 资源开发有怎样的位置优势?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从“六五”时期(即1981~1985年)开始加强 交通设施建设。
二、能源基地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航OU空T 管OU道T 水OU运T 铁路

陕 西
西(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

黄土①高原,多峡谷瀑布
不利于航运;山西能否发展
黄河水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热点提示能源资源的开发 1.能源的分类及特点2.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3.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治理【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例题】至2020年,中国将增建多座核电站。

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全面展开,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问题2.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张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解析】1选B,2选C。

第1题,图示的核电站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能源供应紧张,建核电站的目的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第2题,建核电站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而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节约型社会所倡导的。

【感悟高考真题】2.(2020·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解析】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环渤海地区资源、能源利用的特点、成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 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38
张PPT)
2020/9/19
能源与自然资源:
能源:凡是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 的物质和能量。
能源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按利用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新能源: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核能
(3)、按形成和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来自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能量: 潮汐能
(4)、按能源转化分类 一次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矿物能
(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 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
(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优势的丧失
1、__结_构___单一,_效__益__低下 内因 2、严重的__环_境__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内因 3、开采的__成_本__上升 内因 4、__市__场__地位下降 外因
原因
中国能源结构的改变: A.天然气—“_西__气__东__输_”工程。 B.水电开发—“__西__电__东__送_”工程、 “三_峡___”工
化工、建材); ②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导地位; ③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图3.8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
二次能源:水电 、火电、汽油
3.1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山西省为例
以某区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 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掌握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综合思维)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学会对某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区域资源分布图或资源开发的相关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开发状况、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治理措施等。

考查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能源结构与分类1.结构我国能源以A 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 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易错辨析1】资源开采条件和开发条件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

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主要针对资源状况。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易错辨析2】临近河流的矿产资源产地水运一定发达吗?提示不一定。

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黄河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水运比较困难。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1)开挖地表,排弃土石,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重化工业的发展造成“三废”污染。

2.保护与治理措施(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3)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易错辨析3】清洁煤技术就是选煤、洗煤技术吗?提示这种说法太片面,不完善。

清洁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考点一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例1】(2016·全国卷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6分)(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6分)(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8分)(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4分)[尝试自解](1)(2)(3)(4)[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1)题,“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注意“分别”二字,要分别比较,指出优势。

第(2)题,“有利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风力大小)、地形等方面考虑其优势。

第(3)题,“不利区位条件”→从当地经济、距电力消费地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考虑。

第(4)题,“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说明风能是一种□1不稳定能源。

第2步审文字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风电建设的成本□2高,投资大。

“有‘陆上三峡’之称”→装机容量大。

“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瓜州县的□3风力资源丰富。

第3步审图像材料获取有效信息(1)年大风日数→瓜州县大风日数多。

(2)经纬网→瓜州县地处□4西北内陆地区,经济落后。

(3)沙漠、戈壁广布→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用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案例分析(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为例)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限制条件(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知识拓展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

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表: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密集区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2.新能源的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不利影响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1)题,该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南海区域,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而V级风也正分布于图东北和西南方向,且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

第(2)题,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A、C项错误。

④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D项错误。

②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故B项正确。

答案(1)A(2)B素养一综合思维:煤炭企业布局与利用1.(2018·海南地理,1~3)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A.市场B.原料C.交通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

故B正确。

第(2)题,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

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

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

第(3)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故C正确。

答案(1)B(2)A(3)C素养二区域认知:油气开采条件分析2.[2014·浙江文综,36(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0分) 解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并从油气资源总量、开采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市场、运输及开采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任答三点)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任答两点)考点二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例2】[2017·全国卷Ⅱ,36(2)、(3)、(4),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尝试自解](1)(2)(3)[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