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2. 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瓦顶、飞檐翘角等。

2. 中国建筑的风格: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对建筑的影响。

3.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

4. 中国建筑的地域特点:如北方建筑、南方建筑、西北建筑等的区别。

5.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如故宫、颐和园、布达拉宫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风格、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著名建筑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3.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种中国建筑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国建筑资料和图片。

2. 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风格、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结合PPT和图片进行展示。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著名建筑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老师解答;或者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一个中国建筑案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建筑特征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建筑的魅力。

2. 举办一个中国建筑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通过镜头捕捉中国建筑的美。

3. 邀请一位建筑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建筑的專業知識。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方法的effectiveness。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认识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趣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 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中国古代建筑图片。

2. 视频素材: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

3. 参考书籍: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

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 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介绍故宫、寺庙、园林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制作,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典型实例的识别能力。

3.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 邀请古建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开展古建筑保护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使学生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3)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1)介绍中国建筑的总体风格,如对称、和谐、层次分明等;(2)分析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等;(3)讲解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

2. 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1)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如柱梁枋檩、斗拱等;(2)讲解中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如木材、砖石、琉璃等;(3)分析不同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中国建筑的美;(2)提问:“你们对中国建筑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例分析:(1)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特点;(2)教师讲解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提出问题:“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的建筑有哪些不同?”;(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座中国传统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结构和特点;2.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建筑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和装饰艺术;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等;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5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

2.学习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作者观点的方法,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英国的伦敦大桥、法国的凡尔赛宫、美国的白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这些具有鲜明特征的代表性的伟大建筑,成为人们精神的永恒家园。

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建筑,有什麽样的特征呢?我们如何理解我们传统的建筑语汇呢?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欣赏中国建筑的美,一起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二、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三、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1.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

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2.结构脉络:•①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②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13)•③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4-17)•④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四、研读赏析1.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教案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概述。

2.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特点。

3.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概述,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

然后,重点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特点,如柱式结构、榫卯结构和木构架等。

3.思考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如屋顶的形状、门窗的样式和壁画的装饰等,并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

4.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

5.拓展延伸(15分钟)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建筑,如故宫、天坛和长城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伟大之处。

6.达成目标检测(10分钟)设计一个小测试,考察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中国古代建筑的照片和视频。

2.教学材料:讲义、小组讨论纸和笔。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通过小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发展特点,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元素,如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教案主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和文化背景。

2.掌握中国建筑特征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建筑特征的文化背景。

2.掌握中国建筑特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发现中国建筑特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投影仪、电脑。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视频。

2.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中国建筑的特征?二、讲解(20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

2.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平面布局、建筑形式、装饰样式等。

3.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文化背景,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建筑与其他国家建筑的不同之处。

三、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其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特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中国传统建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3.每个小组设计一篇海报,介绍自己研究的特征,包括特征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

四、呈现(20分钟)1.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设计的海报,并简要介绍自己研究的特征。

2.其他小组提问和评论,共同分享观点。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和文化背景。

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更多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资料。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报告。

3.学生可以模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并制作小型模型建筑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中国古代建筑图片、资料等,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有哪些特点?它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PPT,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如宫殿、寺庙、园林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6.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7.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价值。

8.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参与度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合作、讨论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特征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引入问题:你们对中国建筑有什么了解吗?2. 结合图片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中国建筑的特点:(1)注重平衡和谐:中国建筑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尽可能地追求对称、端正和稳定。

(2)尊重自然:中国建筑倾向于融入自然环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尊重历史:中国建筑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常常以历史建筑为模板。

(4)工艺精湛:中国建筑注重工艺技巧和细节的处理,常常使用红砖、木材和瓦片等传统材料。

(5)重视意象:中国建筑注重意象的表达和象征性的设计,常常用彩绘、石刻和雕塑等方式来装点建筑。

Step 3 案例分析1. 带领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分析其特征和特点。

2. 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两幅图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和特点有何作用?能够体现怎样的文化价值?Step 4 拓展应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题,设计一幅海报,体现中国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展示海报并互相欣赏、评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和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海报的活动,不仅巩固了他们对中国建筑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较为紧凑,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看大屏幕上的成语闯关题:
绿树红墙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美轮美奂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解释勾心斗角=钩心斗角;金碧:指国画中金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性?
——都与建筑有关。

(勾心斗角:勾心:屋顶的四个檐角指向宫室的中心;斗角:四个檐角两两相对,像兵器要打斗。

所以这个成语本义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这是通过成语看建筑,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直观地欣赏一下建筑之美。

——滕王阁、岳阳楼、天安门、故宫、脊吻、四合院、鸟巢、水立方、中国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曾主持参加过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屏幕打出标题)本节课学习解决3个大问题和一个设计。

一、请找出每个特征的关键词语。

化用歌德的一句话“趁着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杨晨办事迅速的好习惯”,那我们看谁找得又快有准。

(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2、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提出来(老师准备图片,帮助理解)
二、第14段——17段写了什么?
1、速度课文,找信息。

——词汇和文法
2、和前文的特征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

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特征。

3、同学们,我们了解学习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时代的建筑特征?——古代(板书)
4、那我们学习古代建筑的特征,目的是什么呢?——看20段第一句(齐读)得知:继承优良传统,是为了构建新建筑。

为了更好的创新。

三、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身边的建筑或回忆回忆你在外地看到的建筑,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
1、三中建筑的特征:对称、颜色、励志亭
2、鸟巢、世博会中国馆
3、林则徐纪念馆
四、一个设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的美,那现在我们做一个设计:有消息透露,伊宁市准备建影剧院。

现在向全班同学招标,请你拟定设计方案。

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这是的故事: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

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大剧院;2、一看就是中国的大剧院;3、一看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大剧院。

它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展示图片并分析如何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
大家设计影剧院也有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影剧院;2、要有新疆地域风格;3、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讨论2分钟后发言,老师评价)
总结:不管时代怎样进步,建筑怎样融合现代元素,中国建筑都应有体现“中国”的地方。

这中国元素的体现,来源于优良传统的继承,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有民族的灵魂,而且,我们应以历史的积淀而自豪。

板书:
继承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