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 13687—1992GB/T 13688—1992GB/T 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也称矿物勘查测量,指从矿石钻孔、采掘、采样以及矿床和矿山内外形态、尺寸、构成等方面系统进行勘查观测和测量,以准确地反映矿床或矿山的性质、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以保证生产运营安全,准确评估矿产储量,并为进行矿产勘查技术研究、地质找矿、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旨在规范矿产勘查测量技术行为和技术流程,为矿产的勘查、评价、预测等提供依据,确保矿产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勘查测量技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矿床开采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一、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地质勘查测量、矿物勘查测量、构造勘查测量、地质调查测量以及条件有关的地球物理勘查测量等。
二、勘查测量要求1、勘查前应对现场条件和环境等信息进行充分、准确的收集和研究,以便把握全局需要采取的测量措施;2、勘查测量现场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勘查测量工作的安全;3、勘查测量应按照有效的工作技术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以便准确反映矿床或矿山的形态、尺寸、构成等特征;4、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勘查测量应采取有效的记录手段,以便准确记录勘查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测量结果;5、勘查测量结果应检查、比对、统计,确保勘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勘查测量技术1、空间坐标测量:即测量空间位置坐标,分为水准测量、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三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2、勘查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电子探测仪等,用于测定勘查测量距离、方向、量变量等;3、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指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等技术,可用于采集现场精细光学图像、地形图以及三维建模等;4、地形测量:包括地形概略测量、近景测量和远景测量等,可用于测定矿床走向及其形状等;5、地震勘查测量技术:主要指地震波形测定、三维电磁场测定和磁力仪测量等,可用于研究矿床的构造特征和结构特征等。
四、实施和管理1、勘查测量工作应由专业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人员负责,有资质的勘查测量机构管理和协助,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管理;2、勘查测量应定期检查和校核,确保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技术质量;3、勘查测量结果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和时间要求报送并记录,及时反映实际情况和变化。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详解-李大成

导线网
布设形式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2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三角测量
① 在地面选定一系列点(称三角点,下图中A、B、C、…),按 三角形连接成网; ② 观测三角形网中所有角度∠1、∠2、∠3…,若A、B为已知点 (其坐标可用天文测量确定),则AB边长度和方位角也为已 知值。按三角形正弦公式,由AB边可以推算出AC、BC边长, 进而求得网中所有边长。 ③ 根据已知 边的方位角和网中各角可以推算网中各边的方位角。 再根据已知点坐标及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就能逐次求得其 它各点的坐标。
如对于1:500的矿区平面图,平面控制点应在250m~500m间隔布置控制点。
对于平面控制测量,可在附近高级控制点设置GPS基站,并在矿区控制范 围进行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以达到测区的平面控制;矿区内既可使用 GPS测量,也可视情况使用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来进行碎部测量。
边长相对中误差:边长中误差与对应边所测长度之比。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
圆水准器 居中调节
准星器粗瞄 微动螺旋精瞄
管水准器 居中调节
不足分划估读; 按由小到大的 注记读数。
圆水准器 居中调节
3 3
1
2
2
3
1
3
2
1
2
1
管水准器 居中调节
普通水准管
精密水准管
水准尺
与精密水准仪配套使用,用 于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
铟钢尺
双面尺
多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
塔尺
常用于碎部测量
1. 2. 3. 4.
测区成果
1. 测区内点位的大 地坐标、高程信息;
经纬仪(角度测量) 水准仪(高差测量) 测距仪(距离测量) 全站仪(角度+高 差+距离) 5. 陀螺仪(定向)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是对勘探工作中的测量活动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和步骤,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等方面,它对于实现精准的勘探成果和提高勘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量对象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对象一般包括地形地貌、岩石构造、矿床分布、矿体形态、矿物品位、水文地质等内容。
对于地形地貌测量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石构造测量需要根据具体岩石种类和构造类型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要注重对各种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矿床分布测量重点是确定矿区和非矿区的分界线,应注意对矿床矿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矿体形态测量主要是为了确定矿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体积等参数,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精度。
矿物品位测量是为了确定矿石中目标矿物的含量,要注意样品的取舍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水文地质测量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测量环境等因素,采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量。
二、测量方法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技术。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等,这些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勘工作中,并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
现代测量技术包括GPS测量、激光测量、地面激光扫描测量等,这些测量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能够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地点和测量对象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选用优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执行使用和管理规范要求。
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大小和来源涉及到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应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测量程序,尽可能地消除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进行误差分析,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整理、分析、综合和应用等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和一系列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 10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
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1.4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4.1 测制地形图应内容齐全,综合取舍合理。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 引言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和定位地质和矿产资源信息,为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指对地质和矿产资源进行测量和定位的工作。
•地质勘查:指对地球表面和地下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矿产资源:指地球上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能源。
•测量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可重复性:指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在相同的测量对象和条件下,不同测量员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检定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等。
在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时,应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对已有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方法和流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和流程应根据具体的勘查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地质勘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测量: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前期调查结果,对勘查点位进行预测,并确定测量方法和最佳测量时间。
•现场测量:根据预测的点位,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现场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勘查结果和结论。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校正和误差处理。
5. 测量结果的报告与保存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结果的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应经过校核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数据和报告的保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重要的勘查测量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档案,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利用。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地质勘探勘测是指对地球表层及其下部的构造、性质、成因、资源等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分析和实践应用的科学与技术活动。
为了保证勘探勘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程、标准等。
本文将从勘探勘测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方面,对地质勘探勘测规范进行探讨。
一、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揭示和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一系列地质现象,为国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勘测的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采集野外地质样品和地层、构造、沉积等野外地质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地质信息。
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产等信息。
3.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实地采集岩石、土壤、地下水等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矿物、化石等地球化学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4. 遥感勘查: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空间观测和监测,获取地表地貌、土地利用、植被、水文等信息。
5. 钻探:通过井下或井旁钻探设备,进行岩心、取样、测井等操作,获取地下岩石、构造、矿产等信息。
三、地质勘探勘测的数据处理与评价1. 数据处理:对野外调查、勘探测量等获得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校核、标定等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解释: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原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释,揭示地下岩石、构造、工程地质及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 评价报告:根据数据解释的结果,编制地质勘探勘测的评价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为资源开发和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勘探勘测的质量控制1. 设备标准:勘探勘测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安全性。
2. 人员资质:勘探勘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概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等手段来了解地质体的分布、性质和构造等信息的过程,是开展工程建设、资源勘查、灾害防控等工作的基础。
为了保证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遵守地质勘探勘测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勘探设计、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勘探设计:地质勘探的第一步是制定合理的勘探设计。
勘探设计应当根据地质目标和项目需求,合理确定工程区域的勘探范围、勘探方法,以及勘探的工作内容、任务和目标等。
勘探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勘探方法的技术要求,确保勘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勘探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野外调查中,勘探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地质体的分布、性质和构造等信息。
为了规范野外调查工作,勘探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野外调查应当按照预定的调查路线进行,不得随意变更。
2. 野外调查应当尽可能获取多种类型的地质样品,包括岩石样品、土壤样品和水样等。
3. 野外调查应当注重记录和标识,及时整理和归档相关数据和样品。
4. 野外调查应当使用适当的调查工具和仪器设备,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室内分析:室内分析是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和检测的过程。
室内分析是判断地质体性质和特征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规范:1. 在进行室内分析前,必须对采集的地质样品做好标识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2. 室内分析应当使用规范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室内分析应当根据需要对不同性质的地质样品进行不同的测试和检测,包括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
4. 室内分析应当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与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和合理的结论。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勘探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勘探结果和评价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遵守以下规范:1. 数据处理应当依据勘探设计和野外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和合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Dl0001—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
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
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
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1.4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1.4.1 测制地形图应内容齐全,综合取舍合理。
图式符号运用正确着重显示与地质勘查有关的元素。
1.4.2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不大于图上0.6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8mm。
1.4.3 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1—1的规定(以测图等高距为单位)。
当采用0.5 m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
高山地地面倾角大于45。
时,等高线平面位移中误差不大于图上lmm。
1.4.4 森林荫蔽及其它困难地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特别荫蔽地区,无法按本规范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订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1.4.5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及GB 7929'-87《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0。
1.5地形图规格
1.5.1 平面控制点的坐标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三度带分带。
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任意轴子午线或控制网边长投影于任意高程面的局部坐标系。
测区面积小于50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1.5.2 地形图按40cr n×50cm或50c m×50crn的矩形或正方形幅。
1:5000比例尺测图面积大于50km2时,应采用国际分幅。
1.5.3 地形图图幅以图廓西南角纵、横坐标值公里数编号,取位至0.1km,如:4151.0—556.5,1:5000比例尺地形图按经纬度分幅时,应使用国际分幅编号方法。
1.5.4地形图的地形类别,按图幅内绝大部分地面倾角划分.其分类标准按表1-2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