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 3.3 神经调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 神经调节 教案设计

神经的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2.能正确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
3.能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4.能说明脑各部分的结构,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对应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大脑模型,能区分大脑的各个部分
2.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体验自主阅读概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反应所包含的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
2.神经元的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神经元,大脑模型,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谈话法,计算机辅助,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本的对应练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3节神经调节(一)本节的总体要求:本节内容以“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的。
围绕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信息的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而进行。
(二)本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1)首先是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图3-15的反应的测试实验。
安排两名同学现场互相测试,即可发现人体对不同的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
在围绕实验,总结出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最后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多个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然后,在具体讲述:信息的接受和传导——神经细胞(神经元)刺激——树突——细胞体——轴突信息的处理——脑和脊髓通过读图3—17人体的神经系统,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由和组成;其中的中枢部分是和;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周围部分是和组成;(植物性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呼吸、消化和吸收等动、植物所共有的“植物性功能”而常称为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活动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不具有随意性,因而常有人(特别在国外)称之为自主神经。
)结合教材中的图形认识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结合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大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的功能。
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前沿科学——脑科学来进步理解人体的大脑的功能的重要性。
对与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教材是一带而过,但是,脊髓的功能应该指出,即传导和反射两项功能。
这也是我们在新教材时,编教材的老师要求的。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射和反射弧;2、通过日常生活的反射及膝跳反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反射弧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法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射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组成和信息的传导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内装乒乓球的黑盒(一)、内装仙人球的黑盒(二)、四人小组的分组并确认组长。
《神经调节》教案(优秀3篇)

《神经调节》教案(优秀3篇)篇一:神经调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1、神经元讨论:神经元的分类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
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
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
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
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第二课时)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二)自我评价 1、2、3、4(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一节神经调节一、脊髓和脑脑:大脑、小脑、脑干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灰质、白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反射和反射类型条件反射1、反射非条件反射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篇二:神经调节教案篇二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学案第25课时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知识精华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⑴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⑵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⑴结构:细胞体,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⑵功能:①产生兴奋②传导兴奋: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特点:双向传导细胞间的传递:兴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特点:单向传递题例领悟例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
八年级科学上册 3.3 神经调节(二)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3.3 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2、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器材及学习方法】一、【自主学习】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
脑和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神经和所发出的构成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2、脑由、和脑干3部分组成。
3、大脑由左右两个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分,叫做,又称大脑皮质。
4、大脑位于的后下方,也分为左右两半球,其作用在于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
5、脑干位于大脑的,下端与相连。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观察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在自己身体上确定组成上确定组成神经系统各个器官的大致位置,以及他们各自的功能,并完成概念图。
神经系统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来自脊髓,共31对,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分布于内脏和腺体,不受意志控制。
二、脑1、脑的结构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和三部分。
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是灰质称。
具有许多,和,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2、脑的功能※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根椐大脑皮层功能分区示意图填空:1、打字员的熟练指法主要是由中枢发动和中枢进行协调共同完成的精巧随意运动。
2、聋哑人要理解对方手语,首先要通过中枢3、盲人“阅读”盲文,必须通过中枢。
4、某患者出现左侧躯体瘫痪,主要是由于中枢和它联系的神经纤维遭到损伤引起的。
例1:人类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类有中枢。
人的语言和听觉中枢分别在脑的(填左,右半球)。
例2:某视力正常者后脑着地摔伤后眼睛看不见周围的事物,这说明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A、眼球结构B、视神经C、视觉中枢D、小脑例3:用脑(大脑)科学(1)脑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保养好大脑,让它能正常的发挥作用?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C、加强大脑的营养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E、防止有害因素对大脑的损害(2)为什么每节课的时间定为40分钟,中间要休息10分钟?※小脑位于脑干,大脑的,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并保持身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 3.3 神经调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神经调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2.技能目标:(1)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演化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难点:脑的结构、功能三、教学准备:脊髓模型、脑模型,神经系统演化PPT或投影。
授课思路与方法:本节内容新名词多,尤其是直观材料难取,因此显得比较抽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挂图、投影、模型等教具,尽可能在讲述过程中利用简笔画给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以降低学习难度。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采用观看录像等方式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更为生动的了解。
本节内容的教学宜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避免单纯讲述而引起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等消极情况的出现。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出示PPT)你能讲出神经元结构吗?生: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的,突起又是有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师,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师:那你还能讲出信息传导方向吗?细胞体其他神经元师:同学们,当你不小心被火烫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手会迅速缩回来师:我们不但可以接受并传导信息,而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那么你们知道缩手反应是怎样完成的吗?生:不知道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第二课时,信息的处理(板书信息的处理)(二)新课教学;信息的处理师:当人在环境中接受了变化的信息后,主要是由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呢?生:不回答师:好请大家自己看书P110一P111信息的处理第一段(时间三分钟),(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任务,并与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这个知识点非常有效果。
神经调节(八年级上册3.3)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教师在开车,遇到骑自行车的路人,该如何保证不出意外事故?学生回答:踩刹车教师提问:从我眼睛看到路人到我脚踩上刹车,这中间存在时间间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存在,信息传到大脑还需要一些时间教师提问:参与整个活动的,除了眼睛和脚,还有哪些器官?学生回答:大脑教师提问:从眼睛到大脑之间,有什么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呢?从脚到大脑之间,有什么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呢?学生回答:神经教师提问:他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眼睛(接受外界信息)、神经(传导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脚(做出反应);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为什么70岁以上的人群不能考驾照?学生回答:反应速度慢一些教师提问:和老师相比,怎么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学生回答:比拍手教师提问:有没有更加科学的方法?(课本活动P100)(强调引出游戏原则!先让学生上台和老师比较一轮,特地让学生接不到,引出规则)学生活动1:被测试者不能听到声音,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子夹住;教师提问:有一组数据21cm、18cm和50cm,这三组数据都可以拿来用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提问:你们根据这组数据,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回答: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教师提问:如果将视频内容改成:我没看到骑车者,但是我旁边的人看到了,并提醒我“小心”,这时候我停下车,那么与视频1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从原先的看到作为刺激,到现在是听作为刺激教师提问:那么是不是可以采取上述的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反应速率呢?学生活动2:被测试者蒙上眼睛,听测试者的指令“放”(如果没有接到尺子,则记为50cm)教师提问:比较看到的和听到的反应速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提问:如果将视频改为我接听电话,然后看到边上的人提醒我小心,这时候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现了干扰)学生活动3:被测试者在读一下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测试者放开尺子的同时喊出“放”,记录数据。
3.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神经元、反射弧各部分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实验操作:安排神经调节相关实验,如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3.综合反馈:
(1)针对学生的整体作业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难点和重点。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情境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4.答案:实验目的: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材料:神经元培养皿、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培养液等。
(4)阅读学术文章:建议学生阅读神经科学学术文章,了解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参与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与神经调节相关的学术讲座或研讨会,与专家学者交流,拓宽知识视野和学术思维。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知识巩固作业:
(1)神经系统组成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的形成过程。此外,本节课还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神经调节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初中科学《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科学《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b.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c.了解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d.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合作能力;c.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c.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和时序1.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a.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鸟群迁徙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思考,了解动物行为是如何被神经调节的。
b.讲解:向学生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神经元的传导和信息交流。
c.拓展:让学生思考人类的行为是如何被神经调节的,让学生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0分钟)a.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神经元结构图,引发学生对神经元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神经元的欲望。
b.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神经元结构模型的制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神经元结构的理解。
c.讲解:向学生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树突、轴突、髓鞘等重要结构和信息传递过程。
d.总结:让学生总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神经递质的需求。
3.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30分钟)a.导入:通过观察和分析一段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经递质的思考,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b.讲解:向学生讲解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包括传递兴奋和抑制信息、维持生理平衡等。
c.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神经递质作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神经递质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调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2.技能目标:(1)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演化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难点:脑的结构、功能三、教学准备:脊髓模型、脑模型,神经系统演化PPT或投影。
授课思路与方法:本节内容新名词多,尤其是直观材料难取,因此显得比较抽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挂图、投影、模型等教具,尽可能在讲述过程中利用简笔画给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以降低学习难度。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采用观看录像等方式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更为生动的了解。
本节内容的教学宜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避免单纯讲述而引起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等消极情况的出现。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出示PPT)你能讲出神经元结构吗?生: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的,突起又是有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师,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师:那你还能讲出信息传导方向吗?细胞体其他神经元师:同学们,当你不小心被火烫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手会迅速缩回来师:我们不但可以接受并传导信息,而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那么你们知道缩手反应是怎样完成的吗?生:不知道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第二课时,信息的处理(板书信息的处理)(二)新课教学;信息的处理师:当人在环境中接受了变化的信息后,主要是由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呢?生:不回答师:好请大家自己看书P110一P111信息的处理第一段(时间三分钟),(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任务,并与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这个知识点非常有效果。
)师:请同学回答神经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生: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功能是处理信息和传导信息师: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的结构又是如何呢?生: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师:其中最发达的是哪部分?生:大脑师:大脑:特别发达;①分为左右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部位。
大脑的表面有何特征?生:凹凸不平,凸的是回,凹的是沟或裂师同学们,②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皮层表面积。
这么大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吗?生:不相同的,大脑皮层分布着各种神经中枢,有语言、视觉、运动、听觉等师:③大脑皮层(厚约2—3mm)是神经元细胞体(约140亿个)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人的大脑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
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你们知道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可能是怎样适合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的?生:……师:(教师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师:神经系统具体是怎样实现调节的呢?生:……师: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在它的控制下,人才能完成种种生理活动。
如我们想抬手臂,神经系统就发出神经冲动,支配手臂肌肉收缩或舒张,完成抬臂动作。
现在就让我们来完成一个动作:让我们的心脏暂时停一下,或者让我们的胃肠暂时休息一会儿。
生: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说明什么问题?生:……师:(教师介绍)植物性神经的活动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
师:同学们,大脑是我们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生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加强大脑的营养生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师: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休息和睡眠。
2005年2月中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个大城市的近2500名8岁-13岁的中小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6%的小学生、77.1%的中学生睡眠不达标! 小学生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只有22.9%。
睡眠与智力发展紧密相关:国外一所权威研究机构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孩子的睡眠与他们的智力发展紧密相关。
那些每晚睡眠少于8小时的孩子,有61%学习跟不上。
39%成绩平平。
而每晚睡眠在10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13%学习落后,76%初级中等,11%成绩优良。
师:同学们,保护好我们的大脑非常重要,那么保护小脑重要吗生:也重要的师:寻找小脑所在的具体位置。
生:小脑的位置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师:小脑的作用是什么?生: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师:有一个交通事故伤者恢复后发现,语言交流、听觉、嗅觉都正常,但是出现了行动不稳定,步行奔跑等容易失去平衡的一个现象。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小脑出问题了师:那么把负责动作的协调性和保持身体的平衡的小脑切除后的狗的行动姿态将会是怎么样的呢?生:师:看图切除小脑后狗的行动姿态(课堂上可以①让学生模拟表演醉酒后的动作,②活动建议:课后做单脚站立平衡测试,增加对小脑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保持身体的平衡的功能。
师:大家一定听说过有一种叫植物人的病人,但是你知道植物人哪些功能还是正常的?生:植物人还能呼吸,说明呼吸系统还是正常的,还会流血,也说明血液循环系统也是正常的,师:那你知道植物人的大脑中什么部位还是正常的生:脑干师:它的位置,功能如何?生:……师:脑干的位置在大脑的下面,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会怎样?生:师:引起心搏、血压、呼吸的严重障碍,危及生命。
强调具有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师:脑干的延续部分叫什么呢?生:是脊髓师:①介绍脊髓结构: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由许多神经元组成。
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一般受大脑控制。
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②反射功能:例举缩手反射等躯体反射,指出这些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不必展开分析。
③传导功能到下一课再提思考:什么是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分别在哪?生: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生:1.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2.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思考:1.若小脑受到损伤,会出现什么后果?生: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灵巧的动作不能完成2.人体所接收的信息主要是在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生:大脑、脊髓[小结]:1.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接受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的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的。
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2.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以及各部分的机构和功能3.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练习]:见ppt[作业]:1.配套作业本第三节神经调节第二课时2.熟记本节课重点内容【板书设计】第三节神经调节----信息处理脑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脊髓相应的反应一、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脊神经的通讯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有多个功能区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二、脑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在大脑的下面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是脑干的延续。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三、脊髓能完成反射外,还能传递信息【教学反思】1.本课是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信息的处理”这个主题,以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既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又自然引出新知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看书并结合PPT把这个重点深化。
但是,教学中,还应创设反射情境,让学生融于其中,去体会,理解知识内涵。
3.脑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难点,脑的结构平时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只能靠图片辅助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教师借助脑的模型让学生用手去接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好在课内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整理、归纳、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