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前
司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赵匡胤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
六年。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 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赵光义所加害 。加上赵匡胤死后,帝位非由其子继承,而是由三弟 赵光义登基垂统,违反宗法继承原则,且赵光义即位 后实行许多执政措施,欲盖弥彰,而皇室成员亦相继 离奇亡故,使得历史上认为赵匡胤的死因并不单纯, 成为千古之谜。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 变。 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病死,子柴宗 训即位,年方7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 军节度使赵匡撤与石守信、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掌
握了军队实权。 960年2月3日(宋建隆元年正月初四日)赵匡胤借 口抵御北汉和辽军的南犯,李军北上。从大梁( 今河南开封)出发,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 南陈桥),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后为宋太宗) 和赵普授意众将士把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 他为皇帝。 赵匡胤率军回开封后,逼恭帝柴宗训禅位,夺取 了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家王朝。
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 的开拓者。
3、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赵匡胤通过采取“
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 的“杯酒释兵权” “削弱相权” “罢黜支郡” “强 干弱支” “内外相维” “三年一易” “设置通判” “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 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 。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 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 软弱埋下了祸患。 4、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 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 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 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 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 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 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 士人的地位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 图
北宋文官出行 图
作用: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弊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束缚过 死,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助长 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边
1.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
加强各级 机关的权 力,使之 相互牵制
中央 地方
行政 军政 财政 四监司 通判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 三衙:统兵但不调兵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 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 此制约
抑制武将 势力膨胀
崇文抑 武的方 针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制
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集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权
政治 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 重文轻武
加
为虚衔
强
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
经济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 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 军事 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
更换
强干弱肢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赵匡胤宴请石守信和高怀 德等禁军的高级将领,并在酒席上威逼利诱地说 了一番话,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纷纷称自己 年老体弱,请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这个在酒 宴上不动一兵一卒,轻易而和平地解除将领兵权 的事情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一
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
隅
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秉承崇文
抑武国策,视岳飞等拥有兵权
赵匡胤

赵匡胤1、简介: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主要功绩:1、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3、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
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
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4、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人物生平)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人物生平)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桥东),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
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
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人物生平编辑早期经历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1] ,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
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
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
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
(权、钱、兵)
央
集
分散机构权力
权
(中央、地方)
的
加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宋太祖赵匡胤(yìn)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yìn)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宋太祖赵匡胤(yìn)简介宋十八皇帝之序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看,宋朝好像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历史的口诀也是“宋元明清”,也许是史学家对正统的认知,汉人建立的王朝,属于共同认知的正统,那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也是这样认知的,其实在宋朝就像五代十国差不多,从北到南有许多王朝共存的,甚至在南宋时期金国在中原占领国土面积比宋朝要多大了,由于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北方游牧民族,宋太祖没有无力收回,也给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燕云十六州的失去,没有太行山和长城的屏障保护,使中原地区失去了保护屏障,所以游牧民族部落南下骚扰成了常事,是北方地区边境常遭到骚扰,当时实际宋朝被我们认为为正统,其实是辽国,西夏,金,元,共同并存的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祖小趣事
改革官帽
防止官员交头接耳 保证朝堂严肃性
帽子两边有长翅
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戴 不易并排交谈 只能面对面
宋字:一个人头戴宋朝官帽 官帽:像天平 体现 公平公正 治国理念
宋太祖小趣事
重文尊士 尊孔崇儒 完善科举 开言纳谏 遗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文化空前繁盛 “文人的乐园” 最受推崇的文治之君 唐宗宋祖
宋朝开国皇帝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祖简介
姓名:赵匡胤
927年3月21日,出生于河南洛阳的军人家庭 976年11月14日,去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七年 骑马射箭一流,打仗武艺高强 喜爱读书,手不释卷 建立宋朝,结束了从 安史之乱 到 五代十国 200 多年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了全国。
宋太祖大事记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其中:消灭南唐时间最久,国主 李煜
宋太祖大事记
杯酒释兵权
加强中央集权,使宋王朝长期巩固 避免别的将领篡夺政权
通过一次酒宴 和平手段,威胁利诱 交出兵权,解除威胁
此后宋朝300年,历史上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 方割据。
宋76年11月14日夜,召其弟 赵光义 饮酒 隔日清晨 暴死 弟弟赵光义即位(宋太宗) 传说当夜 遥见烛影 听闻斧声 千古之谜 说法不一
多谢聆听 至此结束
后周 恭帝 年幼 960年正月 北上御敌 行军至 陈桥驿 赵普 等密谋策划 发动兵变 众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他为皇帝 取代后周 即位 国号:宋 定都:开封
宋太祖大事记
平定江山 统一南方
策略:“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960年-978年,历时18年 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 统一南方
北汉,赵光义,979年平定,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