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案

合集下载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篇一:21《负荆请罪》-教学教案】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掌握《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性善恶的反思。

3. 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故事细节的把握能力。

2. 学会分析文本,提取中心思想,并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负荆请罪》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阅读《负荆请罪》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 分析文本: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引发学生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4. 导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本,并提取出关键词语,形成知识点。

5. 练习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6. 归纳总结:教师向学生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7. 课堂延伸: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和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负荆请罪」1. 故事背景介绍2. 故事情节3. 中心思想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在分析文本和个人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人性善恶的复杂性,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讨论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有差距。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本:让学生阅读其他与《负荆请罪》类似主题的文本,例如关于友谊和宽容的故事。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培养对人性的真实认知。

2.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经验,鼓励他们思考并分享一些真实的友情故事或亲情故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家庭、友谊等关系的珍视,并加深他们对人性善良的理解。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

教案名称:《负荆请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一个人的改变和成长需要勇气和责任心,并理解道歉和原谅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解释故事中的复杂情节。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产生对个人行为和责任感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和故事概述(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负荆请罪》的背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 学生讨论故事标题的含义和可能产生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故事阅读和理解(30分钟)1. 学生阅读故事《负荆请罪》。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三课时:人物分析和情感塑造(40分钟)1.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主人公和其他次要人物。

2. 学生探究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变化,并就其原因进行推测。

3.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塑造方式,如对自责、内疚、悔过、谦恭等情感的描写。

第四课时:道歉和原谅的重要性(3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共同探讨道歉和原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就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应该被原谅发表个人观点,相互交流。

第五课时:个人行为与责任感的思考(40分钟)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写作的方式,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个人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讨论如何改变行为并承担个人责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

2.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角色来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2. 学生可以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和挫折后的改变和成长过程。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教案主题:负荆请罪教学目标:1. 了解“负荆请罪”的意义和来源;2. 探讨“负荆请罪”对于修复关系、表达真诚的作用;3. 培养学生对错误负责、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负荆请罪的定义、意义、来源以及相关案例;2. 视频素材:展示具体负荆请罪的场景,如电视剧片段;3. 讨论材料:准备一些与负荆请罪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负荆请罪的定义和来源,引起学生对负责与勇于承认错误的思考。

步骤一:课堂讨论1. 让学生讨论负荆请罪对于关系修复和表达真诚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犯了错误,伤害到他人时,负荆请罪是一种以行动表达真诚和诚意的方式。

2. 引导学生回忆或分享他们曾经负荆请罪的经历,让他们讲述负荆请罪的结果和感受。

步骤二:案例分析与讨论1. 准备一些负荆请罪的案例,包括个人关系、团队合作或者社会事件等方面。

2. 分组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这个人选择负荆请罪?他们对错误有哪些态度和认识?- 负荆请罪对于错误当事人和被伤害者有什么作用?- 负荆请罪对于修复关系和建立信任的重要性。

步骤三:视频观看与学生反思1. 展示一段相关负荆请罪的视频,如电视剧片段或者真实案例。

2. 学生观看视频后,让他们以小组或者个人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 视频中的人为什么选择负荆请罪?他们的表现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你对这个负荆请罪的场景有什么感想或者启示?- 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选择负荆请罪吗?为什么?总结: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理解负荆请罪的重要性和意义。

负荆请罪能够帮助我们修复关系、表达真诚和勇于承认错误。

最后,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并向他人表达真诚的态度。

负荆请罪教案公开课优质

负荆请罪教案公开课优质

负荆请罪教案公开课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1.2掌握《负荆请罪》的主要情节和成语“负荆请罪”的含义。

1.3学习通过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学会宽容与尊重。

3.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负荆请罪》的主要情节和成语“负荆请罪”的含义。

2.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理解故事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向学生介绍《负荆请罪》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2.故事梗概以故事梗概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讲解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强调他们的性格特点。

3.分组讨论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分别有什么特点?4.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1.情感分析分析廉颇负荆请罪时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分析蔺相如面对廉颇的请求时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与尊重的重要性。

2.成语学习讲解“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举例说明“负荆请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廉颇和蔺相如,模拟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学生反思自己在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五、作业布置1.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读后感。

2.收集其他含有成语的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成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 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爱国精神。

3. 体会“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 《负荆请罪》中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2. 难点:体会“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 《负荆请罪》的动画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蔺相如和廉颇的行为中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负荆请罪》所传达的爱国和团结的精神。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负荆请罪》的理解和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排演一个课本剧,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传统美德。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负荆请罪》的内容,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1.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

3.2培养诚实守信、勇于认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学习生字词,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2.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故事主题。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负荆请罪》的故事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

2.学习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人物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4.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检查。

5.情境体验5.1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5.2学生分享体验感受,教师点评。

6.小组讨论6.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6.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8.课后作业8.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2教师检查作业,给予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负荆请罪》,让学生了解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培养了学生尊重和宽容他人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情境体验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

如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有趣的课后作业,如编写小故事、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战争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接着,教师讲述《负荆请罪》成语的由来,并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听说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吗?谁知道它的具体含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成语含义及应用: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负荆请罪”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如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勇于承认错误,向他人道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2)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代表了什么品质?(3)你如何看待“负荆请罪”这一行为?
3.成语接龙:以“负荆请罪”为起点,编写一个成语接龙故事,至少包含5个成语。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同时巩固已学的成语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荆请罪教案5.负荆请罪主备学校:镇江实验审核:实验片区教研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具有广阔的胸襟,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切应以全局利益为重;在犯错之后,如果能够知错能改,洗心革面,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1.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资料链接】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与赵相会讲和。

后又大败齐国,使赵成为强国,被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

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作家小辞典:本文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改编的一个历史小话剧。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读音和字形。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 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学会阅读剧本。

3.通过朗读理解第一幕剧本语言,体会廉颇居功自傲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2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3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4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5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哦,他负荆请罪来了。

肉袒就是去衣露体,古人认错时袒露身体是表示毫无保留,诚心诚意。

他是诚心诚意地来请罪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幕剩下的部分,用——画出廉颇的说的台词,再好好体会一下,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看法。

“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荆条是古人行刑的工具,长的有刺,他为什么要让蔺相如狠狠地抽他?以前他一再挡道侮辱蔺相如,他犯了侮辱之罪,所以他说,齐读。

“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他为了个人的名位高低而不顾国家的安定,这是什么罪?所以他说:“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再看,廉颇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动作。

(提示看背景介绍)跪。

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看看插图。

他是满脸的惭愧。

所以他说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讨论:你读出了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

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

自由读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蔺相如这样,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就是深明大义。

廉颇诚心诚意地背着荆条认错,不顾自己的身份,不顾别人的耻笑,他想的是什么?也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后来人们就把诚心诚意地登门谢罪,称作“负荆请罪。

”此时的廉颇在你心中还是那个居功自傲的廉颇吗?A、请大家再读一读剧本中蔺相如的话,说一说蔺相如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大局的稳定,不管个人的荣辱得失,。

一个是智勇双全的上卿,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两个性格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

出示:刎颈之交。

师:和为贵。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班级,都应该和睦。

希望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以和为贵,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进步,才会成长。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

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5、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三、当堂训练1、四人小组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四、巩固练习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61、编写对联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

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

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

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

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下联: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

例如:蔺相如——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

横批:一心为国廉颇——心胸狭窄小巷相遇来冲撞,知错就改相府门前负荆条。

2、阅读小故事《将相和》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7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8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教学后记】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