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特征比较表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带骨、鳍骨或肢骨)。

下面就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作一下比较。

1 圆口纲动物圆口纲动物的头骨很原始,也很特化。

脑的腹面依靠一个软骨的基板棒托着,脑的背面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脑盖覆盖起来,1对耳软骨囊和单个的鼻软骨囊以结缔组织连接在脑盖上。

头骨不完整,还未形成顶部。

这种情况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时期的情况很相似。

无颌弧,鳃弧很特别,呈篮状,包围在鳃囊的外面。

由于营寄生和半寄生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体具有由一系列分散的软骨棒支持着吸吮的口器和舌。

2 鱼纲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2部分,现存硬骨鱼类的头骨约由130块骨片组成,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头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

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

有的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

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是形成其头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并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

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

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

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3 两栖纲动物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卵生或卵胎生
开始产生羊膜卵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外形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流线型的外廓,减少飞行阻力
具角质的喙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实,后肢强大
皮肤薄、韧、干、松而且缺乏腺体
皮肤衍生物:羽毛、喙、爪、鳞片、尾脂腺
尾脂腺:鸟类唯一的由多细胞构成的大型皮肤腺,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羽毛着生方式:羽区和裸区;不致限制皮肤下的肌肉收缩,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腹部的裸区还与孵卵有密切关系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5部分
脊椎锥体为双平型,椎体间有椎间盘
颈椎数目大多为7枚,尾椎一般退化
哺乳类特有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和锤骨
胸骨发达
四肢下位,出现肘和膝(跖行式、趾行式、蹄行式)
封闭式骨盆: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头骨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下颌由单一的颌骨构成,颧骨发达
哺乳: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
胎盘分类:非蜕膜型胎盘、蜕膜型胎盘
循环系统
心室不分隔,含有混合血
不完善的双循环(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流速)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血液,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于静脉窦的血液
左右心房血液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
心室内的肌柱可减少动、静脉血的混合
动脉圆锥内具有螺旋瓣,能随动脉圆锥的收缩而转动,具有辅助分配不同含氧量血液的作用
尾综骨、开放式骨盆、胸廓、龙骨突发达
肋骨间具沟状突
头骨薄而轻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一、什么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生物界中一大类生物,与无脊椎动物相对。

它们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拥有脊椎骨。

脊椎骨是一种硬骨,在动物的背部形成一个支撑框架,提供了保护和支持身体的功能。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二、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1. 脊椎骨: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们的脊椎骨。

脊椎骨由一系列骨骼构成,连接在一起形成脊柱。

这些骨骼不仅为身体提供了保护和支撑,还起到了肌肉的附着点。

2. 内脏器官:和无脊椎动物相比,脊椎动物的内脏器官更为复杂和发达。

例如,它们拥有更复杂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确保脊椎动物能够正常进行呼吸、循环和消化等生命活动。

3. 触角和感官器官:脊椎动物通常拥有一对或多对触角和感官器官,用于感知外界的环境。

这些触角和感官器官可以帮助它们在寻找食物、逃避危险和与同类进行交流。

4.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常包括具有丰富血供的肺部。

它们通过呼吸器官吸入氧气,并将废气排出体外。

这种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

5. 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将氧气丰富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循环方式确保了脊椎动物身体结构每个细胞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6. 生殖系统: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它分为雄性和雌性,通过交配和生育来延续物种。

雄性和雌性之间通过性别特征进行区分,例如雄性常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生殖器官或性别特征。

三、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形态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尽管有很多脊椎动物,但下面是五个主要的脊椎动物类别:1. 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类别之一。

它们生活在水中,在身体结构上具有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鱼类的呼吸器官通常是鳃,它们用鳃通过水中的氧气来呼吸。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因此被称为“两栖”。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
(7)排泄 鱼类的肾脏属于中肾。肾脏除了有泌尿的功能之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 恒定。 (8)神经和感觉 脑虽有明显的五部,但大脑所占的比例还 很小,且硬骨鱼类的大脑背面还只是上皮组织,没有神经细 胞;鱼的晶状体呈圆球形,没有弹性,其曲度又不能改变, 只能靠晶体后方的镰状突起来调节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 所以鱼类是近视的;大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因此鱼眼经常张 开,不能关闭;鱼类只有内耳。 (9)生殖 鱼类的生殖器官主要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两部分 组成,生殖腺一般都成对,左右对称。都是雌、雄异体,体 外受精,体外发育。
卵生或卵胎生。产羊膜卵。
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和某些种类的幼体期有鳃 裂,成体时消失或变为其它结构。
附.其它特征
1.密闭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 2.如果心脏存在,总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具有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
白是高效能氧的运载者。 4.尾部如存在总是在肛门后方,即“肛后尾”。 5.骨骼为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 6. 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的后口动物。 7. 身体有三个胚层,体腔为次生体腔。
(2)鳍的种类及功能 鱼类的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
一对;另一类是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 偶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和拨水划行的
作用。背鳍和臀鳍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鱼左右倾斜和摇摆。尾 鳍有推进平衡和转向的作用。尾鳍类型有原形尾、歪形屋和 正形尾等三种。
(3)侧线的结构与功能 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一条线纹就叫侧线。鱼类的侧线器
官是重要的感觉装置,能感受低频振动,判断水流及周围环境情 况。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总结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总结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1、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1分)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前方,为头索动物(1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为无头类(1分)肌肉按体节排列,为V型肌节(1分)狭心动物(1分)2、简述圆口纲动物的寄生性或半寄生性特征。

吸盘式口漏斗,挫舌(2分)鳃囊,利于寄生时的呼吸(2分)唾腺,能够防止血液凝固(1分)3、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表现为:(1)外形:鱼类多为纺锤形体形可减少在水中的阻力。

(2)鱼类一般均具有鳍,包括偶鳍与奇鳍是水中运动和平衡的器官。

(3)鱼类体表多具鳞片和粘液腺,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可减小水中的阻力。

(4)大侧肌是鱼类游泳的动力。

(5)鱼类均以鳃呼吸,鱼鳃是水中呼吸效能量高的呼吸器官。

(6)硬骨鱼类多有鳔可调节鱼的体重使其处于水中某一位置。

(7)鱼类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

(8)不同的鱼类具有调节体内水份平衡的器官;淡水鱼类通过发达的肾将体内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海水硬骨鱼通过泌盐腺将体内多余盐份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通过体内积累含氮物来提高体体渗透压来保持体内水份的。

以上特点均表现为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4、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及两栖动物克服的矛盾。

水陆环境的差异: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使它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它们能在水中遨游;然而,水中的溶氧量只及空气的1/20,每L水仅含氧3ml~9ml。

面临的矛盾有:(1)呼吸空气中的氧问题。

(2)在陆地上体内水份丧失的问题。

(3)陆上支撑身体与快速运动问题。

(4)保持体温问题。

(5)适应陆地复杂环境的神经系统。

(6)陆地上繁殖问题。

两栖类解决情况及不完善性:(1)解决了呼吸问题:两栖类出现了陆地动物用来呼吸空气中氧气的肺,但两栖类的肺仅是一对薄壁的囊囊内呈现蜂窝状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但面积仍不大,不能胜任其对气体交换的需要。

脊椎动物学]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各纲特征

个)、荐椎(1 个)和尾椎组成。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骨)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 肩带,腰带,附肢骨1、头骨:1)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5)胸骨发达,隆起的龙骨突。

3、附肢骨:1)肩带:肩胛骨、呼吸1)游离时:水口呼吸管内鳃管鳃囊外鳃孔(2)吸附时:水外鳃孔鳃囊外鳃孔水咽分背腹两管,靠背面的食道,靠腹面的为呼吸道,入口处有缘膜,当食物进入咽时,缘膜将呼吸道的通路挡住。

呼吸管的左右两侧的7个内鳃孔。

鱼类是终生用鳃作为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耙,鳃弓,鳃瓣,1、幼体:营鳃呼吸,与鱼类一样2、成体:4种呼吸方式均有。

肺呼吸、口咽腔呼吸、皮肤呼吸和鳃呼吸。

1、特点:1)肺的结构更加复杂、完善。

2)喉部构造复杂。

3)呼吸道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分化。

2、呼吸方式:1)类似两栖类的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

2)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使气体吸入或排出,称为胸腹式呼吸。

1、肺:海绵状,缺乏弹性,有各级支气管组成。

2、气囊鸟类呼吸系统的特殊结构,是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气囊作用:(1)、辅助呼吸;(2)、减轻体重;(3)、减少肌肉内脏器官的磨擦。

(4 )、调节体温,帮助散热呼吸道:由鼻腔、咽、喉和气管组成。

肺与胸腔:哺乳类的肺是一对海绵状器官,位于密闭的胸腔内,下部以横隔为,界与腹腔分开。

许多微细支气管盲端为肺泡,空气在肺泡处与微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特点概括如下:1、气体交换面积增加,有大量肺泡囊和肺泡。

2、喉头的构造复杂,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是发音的器官。

3、次生软腭完善,使内鼻孔后移,消化道与呼吸道完全分开。

4、呼吸装备完善化,出现哺乳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