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2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接上一节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印度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印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国旗、国徽等。

但学生对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印度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及河流分布;了解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主要宗教、语言、民族等;了解印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掌握印度的主要农产品、工业部门及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河流分布、宗教、语言、民族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印度的基本地理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4.探究活动法: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印度地图、图片、相关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印度的哪些知识?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印度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印度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印度的基本地理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2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热带季风气候教学难点:分析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西游记》动画图片,让学生解说介绍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欣赏图片,感受印度文明。

展示宗教文化图片和生活图片,了解印度宗教文化知识。

介绍典型图片。

承接:展示人头攒动的图片,过渡到人口。

三、小组合作,分析印度人口问题。

1、读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目前印度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人。

(2)印度每间隔10年增加人口数有什么变化特点?(3)印度总的人口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展示人口文字资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谈谈印度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警示。

小结:人口的增长应该与 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发展相适应。

承接:印度众多的人口生存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下?四、图说印度——位置、邻国、地形1、看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_____(分区),南临_____,东临____,西临______。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度数)到______(度数)之间,位于________带,位于_________纬度(低中高纬度)。

2、看图找出印度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

(1)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2)西北与________(国家)接壤。

(3)东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4)南面与________(国家)隔海相望。

3、看图总结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中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7.3印度第二课时教案:2020-2021学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7.3印度第二课时教案:2020-2021学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7.3印度》教学设计(二)
学案导引:
1、印度的粮食生产:
(1)读课文,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与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情况有什么不同?
(2)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
(3)读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说说它们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4)读资料“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2、印度有哪些工业?都分布在哪里?
3、印度各主要工业的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的形式了解印度的工业和农业,以及他们和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课练习多,把对印度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教的目的是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即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节课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没有照顾到,这在以后的备课中需要考虑全面,或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七下教案:7.3印度(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七下教案:7.3印度(第2课时)

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3.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1)印度位于亚洲六大区域中的哪一区域?(2)请列举印度的4个邻国?(3)是什么原因使印度水旱灾害频发?2.导入: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有什么关系?(2)两次“绿色革命”有什么意义?(3)印度的绿色革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粮食问题1.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7.38,让学生说出印度主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向学生讲解:印度大部分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

(2)、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怎样抵御水旱灾害?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根据教材第33页图3.38,分析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季集中在哪几月份?旱季集中在哪几月份?②引导学生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一月、七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向学生讲解以上问题:①印度的预计集中在6~10月,旱季集中在11~次年5月。

②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丰富的降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印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读书明确印度水稻和小麦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

2、提问思考: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

学生讨论归纳: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3、引导学生读34页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且有一定的余粮出口。

5、课件演示:对比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6、学生观察,对照分布图,分组讨论,归纳: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河沿海平原上;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

7、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且不同的生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转承印度的工业(返回主页)。

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9、,指导学生读书35页,思考完成填表:发展本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成绩,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课件演示:图7.44,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10、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自由谈谈看法。

初中地理_印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印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教师姓名:【课题】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课标内容1、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2、举例说出印度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3、运用地图及其他资料,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图,认识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布局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优势、布局变化等。

2、学会用实例说明服务外包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区域特色非常鲜明的国家,同时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与我国很相似。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日本、东南亚,初步具备了学习区域的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上节课已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行为动词 内容结构 结合实例理解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含义,并分析特点。

分析指出 指出印度主要的服务外包产业中心,认识其布局变化阅读图文资料 合作探究体会体会服务外包产业对印度经济的影响灾害和农业,安排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的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内容。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印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科技为先的创新发展之路十分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因此,本节课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因地制宜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国家的经济发展,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较为浅显易懂,难点在于读图、析图和资料运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2、服务外包产业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基本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基本地理特征;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等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印度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形模型、河流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

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

知道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了解、视频体会、活动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印度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水旱灾害频繁。

那么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解决粮食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气候类型读图,说一说印度所在的温度带。

(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读图,说一说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读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读南亚1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每年10月~次年5月风向→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气流干燥,降水稀少雨季:读南亚7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6~9月风向→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气流湿润,降水丰沛3.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多→水灾风力太弱,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少→旱灾4.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阅读教材34页的材料——两次“绿色革命”,回答问题。

第一次“绿色革命”时间:20世纪60年代结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

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

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
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

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

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