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身高的变化》PPT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身高的变化》PPT课件

比较平均数。
149.6>149.5 甲班同学的平均
甲班:
身高比乙班高。
( 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10=149.6
乙班:
( 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10=149.5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 (单位:cm)
第5课时 身高的变化(2)
情境导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怎么比较合适呢?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还是比比平均身高吧。 可以把数据分段看一看。
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 (单位:cm)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 男生中所处的位置 有变化吗?
一二年级低于全市水平, 三年级等于全市水平, 从四年级开始高于全市 根据上图,回答右面的问题。 水平。
已知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cm,据此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 时的身高应该在161~167cm范围内。
答案不唯一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165 cm
身高/cm
总结
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 ①比较两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②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③把两组数据分段整理,再分段比较。

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知识回顾
条形统 计图可以清楚 的看出数量的 多少。
折线统 计图不仅能看 出数量的多少 ,还能看出增 减变化情况。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 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中国最南的位置在南沙 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最北的 位置在漠河县,从南到北,距 离在5000公里以上,而且温度 相差也特别大。
2007年男、女生患近视人数最 少,一共是15人,2012年男、 女生患近视人数最多,一共是 108人。(答案不唯一)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计2013年 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该年级男生患近视的变化趋 势是从2007年至2012年呈上升 趋势,其中2007年至2010年上 升平缓,自2010年起快速上升。
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1)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男生 女生
达标练习
2.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 统计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与同伴交流。
甲乙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温度/℃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5 6 月份
甲市 乙市
4
小试牛刀
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 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甲市的气温是先上升 再下降,乙市的气温是先 下降再上升。
甲乙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135
38
(合理即可)
不锈钢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合理即可)
2. 某校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每人都用100粒
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粒数记录如图所示。
(1) 按发芽的粒数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发芽粒数段
六(1)班的人数
六(2)班的人数
60以下
知识讲解
0
1
2
3
4
5
6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知识讲解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巩固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通过比较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认为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把数据分段看看。
我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甲Biblioteka :132,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知识讲解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中表示甲、乙两班的统计图。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让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对于这两个难点,我将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特点。

3.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六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2019年11月)

六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整理2019年11月)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0
90 100
65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60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第十二册 姚美芳
3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C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2001年1月
0
90 100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60
152
140
120
100
80
60 40
46
40
20 30
40
0

北师大版《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完美版1

北师大版《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完美版1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3)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 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标明图例)。 (2)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的 变化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随堂小测1.右图是某校2006~2012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某地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这一年中,该地( 1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7、8)月 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 5 )月和( 6 )月这两个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例题解读
我们已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一个复式折线统 计图。
上面的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红色的折线表示…… 这样的图,一下子就看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 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 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 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 什么?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 记录。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易错提醒
【例】下面是实验小学五年级(1)班和(2)班两支篮球队四 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请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错因分析:①处缺少图例,②处未注明数据,③处单位不统 一,应用折线表示。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1、在春节图片和视频中重温春节生活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环保意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汉字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3.通过辨识甲骨文字或阅读有关文字的故事,不断寻找、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对我国汉字文化产生喜爱之情。 4.经历三次认知冲突后意识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5.经历实验和数据分析,理解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6. 跟随爸爸或妈妈上一天班并记录相关信息,或者对父母进行访问并记录。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1节扇形统计图》课件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1节扇形统计图》课件
鸡占 鸭占 ( 25 ) % 20%
(1)鸡的只数是兔、鸭总数的百分之几? 25%÷(55%+20%) =33.3%
(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百分之几? 20%÷25% =80%
课堂练习
3.(基础题)下面是王阿姨家养的观赏鱼 种类的扇形统计图,其中虎头鱼有80条,你 能算出每种鱼各有多少条吗?
80÷40% =200(条) 红帽鱼: 200×25% =50(条) 珍珠鱼: 200×20% =40(条)
课堂练习
2.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⑶你觉得六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够吗?你有什么好建议? 因为8.64时<10时 所以六年级睡眠时间不够 建议:减少自习时间和活动时间。
课堂练习
思维创新 提升培优 基础巩固
课堂练习
1.(基础题)右图是六(1) 班图书角图书数量情况 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回 答问题。
文艺书 45%
数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
扇形统计图
新知导入
笑笑昨天对家里的温度进行了记录,并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从 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上午8点到下午1点温度不断升高,下午1点到2点气温最高,2点到4 点温度不断下降。
答案不唯一。
新知导入
笑笑家8:00~16:00温度的变化情况
这是什么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表?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鱼、禽、肉、 蛋类15.8%
奶类和 豆类 11.8%
蔬菜和水果类占总摄入量的 23.7%。
谷类 47.4
%
鱼、禽、肉、蛋类占总摄入量 的15.8%。 奶类和豆类占总摄入量的11.8%。
油脂类占总摄入量的1.3%,是 最少的。
油脂类1.3%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WORD版教案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WORD版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1—6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力目标: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情感目标: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们回想我们这里近3个月的下雨情况。

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

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选用那种方法最好?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怎样制作?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

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分析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

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

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

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激发兴趣,走向生活。

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的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潮服装厂2001年上半年成人、儿童服装产量统计图
单位:套
5700 5400 5100 4800 4500 4200 3900 3600 3300 300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成人服饰

儿童服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苏潮服装厂2001年上半年成人、儿童服装产量统计图
一月
二月
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制作时要注意什么?
2 5 10
32 28 22 16.5
32.5 26 19 11.5 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十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一 二 月 月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 1994年至2000年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
利 润 年

万 部

元)

1994 年 30 40
1996 年 40 46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平均气温
2 5


六 七 八


十一 十二
11.5 5
C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2001年1月 单位:摄氏度
35 30 25 20 15 10 5 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1.能看懂并能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 义与信息。 2.能独立的制作与自身现实生活有联系 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图例的意义。 能正确区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 优缺点。 3.能对形成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的分 析,提高同学们主动地分析问题,进而 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价值。
1999 年 65 90
2000 年 100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4 1996 1999 2000
单位:套
5700 5400 5100 4800 4500 4200 3900 3600 3300 300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2007年1月
成人服饰 儿童服饰
5600
4200 3300 2900 3000 2400 2500 1900 3600 3000 3200 390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1994年——2000年) 单位:万元
2001年1月
152
第一门市部 第二门市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90 100 40 30 1994 46 65 40 1996 1999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