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1917年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绪论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与分期: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史学界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

曾经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据粗略统计,从新中国建立迄今半个世纪,国内出版的世纪近代史教材约有200多种,但这些教材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前苏联模式的局限,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性和历史功绩时,一般都是加以回避,不肯或不敢谈深谈透,而且每部教材都要加上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人民斗争两大部分内容。

将两大部分内容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同起来,并列为世界近代史的三大内容,似乎世界近代史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而资本主义又以1871年为界,之前,资产阶级是上升和发展,之后,则走向反动、没落甚至走向了灭亡。

这样一来,世界近代史就有些本末倒臵了,而且还会给人留下种种疑问。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没有抓住世界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目前高校教材中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下列几种提法:1、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是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讲义,北师大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教研组编写)2、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衰落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王荣堂主编)3、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问题,彭树智)4、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它主要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刘祚昌)5、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

(刘宗绪)6、世界近代史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8世纪60年代可以作为上限。

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后,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可作为下限。

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

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

五、世界近代史相关的重点、热点问题: (1)大国崛起 (葡、西、荷、英、法、美、德、日、俄国) (2)政府职能转变、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启蒙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等) (3)科技创新(两次工业革命等) (4)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的污染问题,贫富差距等) (5)能源问题(煤炭、石油、电的开发利用)
(3)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阶段特征]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科技发展 迅速,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
[大事件] (1)工业革命(1765年)和蒸汽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三次议会改革);美 国内战(1861年);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 (3)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 (4)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第一国际(1864-1871 年)、巴黎公社(1871年) (5)生物进化论(1859年) (6)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
(4)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引发第一 次世界大战。
[大事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的广泛应用 (19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2)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20世纪初) (4)世界文学、艺术:印象派、现代主义、电影和电视
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
一、世界近现代史的整合策略 以“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整合主线—欧美主 要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世界工业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 以“源自球史观”整合辅线—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高中世界近现史一、世界史分期①世界古代史(距今230万年~1640年)②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③世界现代史(1917年~20世纪90年代)④世界当代史(20世纪90年代~至今)二、世界近代史概论㈠世界近代史的含义、时限及特点: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并终于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㈡关于近代化⒈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②公民取代臣民;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⒉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它包括三个方面:①经济上:工业化、机器化②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③文教上:科学化、理性化它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引起了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是我国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标志,百日维新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㈢世界近代史的分期⒈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时期:(14~16世纪)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中期)⑷.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⒉以资本主义发展划分,大致分为⑴.早期资本主义:14~18世纪上半期⑵.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⒊以生产力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阶段特征)⑴简单协作时期资本主义(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西欧诸国先后出现。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近代部分(1640-1917)世界近代史上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共约270余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渐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共讲述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史;四对基本矛盾,即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被压迫民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四个发展阶段: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16~18世纪)、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前)、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一战)。

下面分阶段分别予以介绍。

一、资本主义的幼年时期(14~16世纪):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到逐渐走向融和,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从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出发,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随之出现了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政治方面,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二、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17~18世纪):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的时期,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 界 被 发 现 的 过 程
新 经过 航 路 的 ④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开 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辟 影响 积极:
②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 洲新大陆
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奠定了经济基础) 消极: 揭开了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 夺的序幕
人被发现是指?世界被发现是指?
合作探究
(1)根据表格归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 命的异同点。(提示:从原因、性质、 领导阶级、结果及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 )
相同点: 1.原因: 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领导阶级: 都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
3.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4.结果及影响: 都取得了胜利,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地位,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都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消极影响?
使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造成亚非拉的贫困和落后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哪些?
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为什么它们要进行殖民扩张?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要扩展市场、推销 产品、寻找原料。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来克星顿枪声
结束标志 代表人物 性质
1688年宫廷政变 1794年热月政变 1783年英国承认 美国独立
克伦威尔
罗伯斯比尔 拿破仑
华盛顿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英 重要 文献

3、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梳理 - 副本

3、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梳理  - 副本

第三讲世界近代史一、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结构世界史

知识结构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史一、14——16世纪中世纪后期发生的大事:1、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4~15世纪政治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2、君主专制形成 15世纪下半叶14世纪中期对外:新航路开辟: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思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4~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16世纪二、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一)资产阶级统治的初步确立(17~18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斯图亚特王朝阻碍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2、法国大革命:1789—启蒙运动17、18世纪)(二)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深入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英国美国: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迅速工业发展,但受到阻碍—→南北战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革命—→经济飞速发展(18世纪德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发展迅速。

普鲁士发展最60年代期快—→分裂割据阻碍发展—→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 1、工业资产—→经济飞速发展30、40年代)阶级进入政权中心俄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受农奴制阻碍,进展缓慢—→1861年改革日本:19世纪中期内忧外患,但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发展—→脱亚入欧—→明治维新2、形成两大对立阶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3、19世纪下半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国家成为资方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 1 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一战爆发(1914—1918)(四)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9~192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欧洲主宰世界)2、各主要国家情况英国:实力削弱,世界贸易中心伦敦转移到纽约英帝国被英联邦取代《威斯敏斯特法》法国:复仇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最终退出,说明美国的政治、军事实力还不如英法一战后德国:受到制裁,埋下复仇情绪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俄国苏联建立:1922(五)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二战时期(1929~1945)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德、日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德国投降二战爆发开始:1939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胜利 1945.5日本投降1945.9(六)二战后的世界(1945~1、总体发展政治:20世纪40—80年代两极格局:美苏争霸,表明欧洲列强主宰趋势世界的国际格局不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

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

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

即以法治取代人治。

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

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

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

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进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欧洲逐渐领先于世界、东西方差距开始拉大
2、单元知识结构:
经济:资本主义的产生
政治:宗教改革运动与尼德兰革命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
国际关系: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发展,使得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逐渐趋向瓦解。

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封建城堡走出来,进入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以其外向型、开放型特征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推动着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以满足其市场、原始资本积累的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是最明显的表现,它不但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价格革命”,而且为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越来越多的亚、非、拉美地区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为寻求发展的政治环境、条件,在政治领域里开展了斗争。

一是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15世纪以来,天主教会日益腐败,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会。

因此,16世纪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在宗教改革掩饰下的,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

二是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革命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在政治上的突出反映。

它以民族独立为表现形式,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以城市平民和农民为主力,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领导,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道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文艺复兴。

它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文学艺术和天文学革命为表现形式,反对教会神学和各种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与文艺复兴一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以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区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在美、亚、非洲展开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欧洲人对美、亚、非洲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造成这些地区的贫穷落后,这些地区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剥削的斗争开始。

3
第一, 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而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上升和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
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从地区隔绝向统一整体过渡。

第三,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变化。

因此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
纪才开始的。


4、考试要求
1.新航路开辟。

主要考点有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必要条件、影响,其中背景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奥斯曼国家阻断商路和宗教的狂热推动等;必要条件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等;影响包括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

2.早期殖民扩张。

主要考点有葡、西两国殖民扩张手段的不同及影响;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3.文艺复兴。

主要考点有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指导思想、性质、意大利和西欧诸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意义。

4.中西方对比。

主要考点有东西方航海或对外贸易的特点的比较、分析14—16世纪东西方思想、文化特点的比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