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合集下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自然景观 改变多少 情况
乡村 矮且少 少而窄 城市 高而多 多而宽
少 多
小 改变少 大 改变多
1、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 团块 状,规模 较大 ,密 度 较大 。 2、山地、丘陵地区聚落呈 条带 状。
3、河湖附近的聚落呈 条带状或环状

4、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绿洲上 ,呈点状或带状。
请选择聚居地的地形条件。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 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 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 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 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 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 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1、聚落是指: 人类聚居的场所 2、聚落分为 乡村 和 城市 3、乡村主要从事 农业生产
工业

两种类型。 ,城市主要从事
、 服务业 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一、乡村和城市
1、 聚落 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
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 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就构成 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沙漠地区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 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 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安徽黟(yi1)县西递村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和聚落》教案第一章:人类的居住地1.1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掌握不同地区的居住特点。

1.2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地区的居住特点:城市居住、乡村居住、游牧居住第二章:聚落的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掌握聚落的主要形式。

2.2 教学内容:聚落的发展过程:从原始居住到城市化居住聚落的主要形式:村庄、城镇、城市第三章:乡村聚落3.1 学习目标: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掌握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2 教学内容:乡村聚落的特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第四章:城市聚落4.1 学习目标: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掌握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4.2 教学内容:城市聚落的特点:高楼大厦、交通便捷、商业繁荣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政策规划第五章:聚落的保护与发展5.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聚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社会发展聚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规划管理、修缮保护、合理利用第六章:聚落的组成与结构6.1 学习目标:理解聚落的基本组成元素,掌握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6.2 教学内容:聚落的基本组成元素:住宅、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绿地系统聚落的空间结构: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聚落的功能分区: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工业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绿地休闲功能第七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7.1 学习目标: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聚落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形、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聚落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利用自然资源聚落改造自然环境:土地开发、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第八章:聚落的社会与文化8.1 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社会结构,掌握聚落文化特征及其对居住者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导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开始以聚落的形式居住。

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核心单位。

在聚落中,人们相互依赖、协作,共同满足各自的需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人类聚落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口相对集中,以共同居住和共同生活为特征的地区。

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城镇和村落等不同类型。

城市是最大的聚落形式,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城镇则相对较小,通常是作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而村落则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

二、聚落的类型1. 城市城市是最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通常由高楼大厦、商业区、行政区和居民区等组成。

城市的特点包括:高度的人口密度、繁荣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文化和社会资源等。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村落之间的地区。

它们通常人口相对较少,交通、商业等设施也较为简单。

城镇在过去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城镇提供了工作机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

3. 村落村落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位。

村落通常由一些农民家庭组成,大多数人依靠农业和农村产业为生。

村落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传统、社会关系密切等。

尽管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一些村落的面貌,但村落仍然是农村社区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传统。

三、聚落的作用聚落作为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聚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交往和合作聚落提供了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场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资源、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课件5: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5: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城堡、雕塑、壁画、碑 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 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 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聚落——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类型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 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由于劳动出产方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 观有较大的差异。
比一比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城市 乡村
便利 不发达
密集 稀疏
密集 多高层
非农业产 业为主
分散
农业产业
低层建筑
为主
景世 观界 特各 征地
的 乡 村 聚 落 有 不 同 的
非洲农村景观
条说 件说 有看 关: ?聚
落 的 发 展 和 什 么
我 国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地 区 的 傣 族 竹 楼
独特的原始传统民居——窑洞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 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苏 州 的 周 庄
四合院
云南丽江古城
迷人的威尼斯
小组交流
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 你的看法是什么?
角色扮演: 北京的胡同的拆迁问题?
–北京城建局领导 –中外游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

课题: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了解一、学习导航:(一)预习:1.什么是聚落?世界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2.说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有利的条件?3.怎样保护聚落?(二)质疑问难: 。

二、探究交流:探究一:读课文与看图片。

(1)什么是聚落? 世界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2)结合自己家乡的所见所闻,畅谈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有何区别?(3)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的最大区别是什么?(4)谈谈聚落的特色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探究二:读图4.19。

(1)结合家乡的情况,说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有利的条件?(2)你家乡的聚落是稠密的还是稀疏的? 分别说说有哪些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探究三:读图片4.21、4.22、4.23、4.24与4.25 说说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东南亚的高架屋;(2)西亚的厚墙小窗;(3)因纽特人的冰屋;(4)黄土高原的窑洞;(5)云南的傣家的竹楼等。

探究四:读82页课文与83页的图片:(1)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聚落?(2)你对保护传统聚落有什么高招?教师点拨:1.聚落的形成条件:地形、土壤、水资源、交通、自然资源、文化、历史、政治等。

2.聚落的保护方法:增强人们保护意识,进行维修与改造,建设与保护并重等。

三、达标检测:选择题:(1)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A、规模小B、建筑物大C、道路稀小D、建筑物密集(2)一般来说,在人口稀小的地区,村落:A、分布密集B、分布稀疏C、规模较大 D建筑物高大(3)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水源充足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4)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C、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5)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A、聚落密集B、聚落稀疏C、建筑物矮小D、聚落规模小(6)竹楼适合什么地区的人们居住:A、热带雨林地区B、热带沙漠地区C、沿海地区D、内陆地区(7)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A、能反映当地降水多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D、能反映当地经济发达(8)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A、当地的气候特点B、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C、当地的地形特点D、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四、学习反思:。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初一地理上册 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文化遗产:聚落中的文化遗产也是其文化特色之一,包括历史建筑、古迹、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聚落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
添加标题
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聚落的形成背景、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
聚落的历史遗迹:介绍聚落中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村落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聚落的发展趋势
新型聚落形态的出现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乡村聚落的逐渐消失
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聚落的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
分布特点:沿河流、山麓、海岸线等分布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分布规律:不均匀分布,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乡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聚落的特点与优势
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聚落的文化特色:分析不同地区聚落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聚落文化的影响:分析聚落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聚落文化的形成:介绍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聚落文化的传承:探讨聚落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和演变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
聚落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乡村城市融合型聚落:兼具乡村和城市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聚落的概念与形成•聚落的发展历程•聚落的特征与功能•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现代聚落的设计与建设目录01聚落的概念与形成1聚落的概念23聚落是指人类长期定居、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聚落包括城市、乡村、小镇、村落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定居点。

聚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空间载体,是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综合体现。

聚落的形成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体制、政策、法律等政治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聚落的分类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村庄。

根据规模可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文化城市等。

根据职能可分为集聚型聚落和分散型聚落。

根据形态可分为单一民族聚落和多元民族聚落。

根据人口结构02聚落的发展历程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简单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狩猎采集聚落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移动性和季节性,通常由多个家庭组成。

游牧聚落原始聚落农业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城市聚落以城市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同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古代聚落城堡聚落城堡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防御性建筑,城堡聚落则是以城堡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国王建立。

庄园聚落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农业经营单位,庄园聚落则是以庄园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教会建立。

中世纪聚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农村地区。

城市扩张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政府和企业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背会下列问题
1、联合国工作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
3、世界三大人种 ,他们是根据人类 差异化分的,(因此并人种无优劣之分)。 2.由于不同人种间相互通婚,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 人种。 4、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是______ 5、佛教起源于 。 6、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 .其中 教的教徒统称为穆斯林。中国信仰该教的民族有 7. 基督教的建筑是 ,伊斯兰教的建筑是 , 佛教建筑是 . 的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 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 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 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 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 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 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 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 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 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 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 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 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 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 的风貌。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读课本102-103找出并标出 1.我们把 称为聚落。 和 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 的影响和制约。 读课本104-105找出并标出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 状,规模较 。 读课本106-107页找出并标出 3.世界各地的聚落既印有人类 的痕迹,也记录并 传递着 等信息,不但有 价值,也有 价值。 于是,有的聚落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 。 4.聚落文化遗产,体现了 关系。 5.如何保护好 的聚落,处理好 的关系,是人类面 临的共同问题。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 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
意大利水城 ——威 尼 斯
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
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 代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保 护四合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 房子、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 优秀文化传统。
城市聚落:工业、服务业等 乡村聚落: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交通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各有 什么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各有什么 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傣族竹楼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五、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城堡、雕塑、 1.文化遗产: 壁画、碑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 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 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教的信徒最多, 、 。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联合国工作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 汉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 3、世界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他们是根据人类 体质方面 的 差异化分的,(因此并人种无优劣之分)。 2.由于不同人种间相互通婚,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 混血 人种。
记到课本105页
西 亚 的 村 庄
记到课本105页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厚墙可以减少室内室外热量交换, 小窗减少沙漠干热风。
低矮冰屋
就地取材,防风保暖。
记到课本105页
黄土高原窑洞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节省土地。
当地气候特点 极度严寒
民居建筑特点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双层竹楼通风 好,人住上层。
交通便利(临海或河或交通线)
记到课本103页
请说出影响下列聚落 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沙漠中的绿洲
水源充足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的发展
河流沿岸城市,交通便利
淮北、大庆
自然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
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多雨气候
东 南 亚 的 高 架 屋
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通风散热防潮。
山西平遥古城
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注 : 此 民 居 不 是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福 建 客 家 人 的 圆 形 土 楼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上的教堂
练习题
一、填空题 乡村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地,分为( )聚落和(城市 )聚落。 乡村 城市)聚落。 2、聚落的发展一般先有( )聚落,后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聚落只是人们的居所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 落 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位于(A ) 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高山地区 D.荒漠地区 3、西亚村庄中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 C)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 住房紧张,四合院变得 拥挤、混乱,干脆拆掉, 盖楼房算了。
对老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 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 方便生活。
有些四合院老旧了, 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 再照原样重建。
北京的四合院
传统民居与世界文化遗产 欣赏
中 国•长 城
什么是聚落?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市 统称为聚落。
看一看,想一想
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形成的先后顺序。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除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居住的场所,还是什么场所?
聚落不仅是居住场所,还是人们进行劳动 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3、乡村聚落的类型有哪些?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类型
4、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居民从事的工作。
阿拉伯语 4、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是______ 5、佛教起源于 。 6、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其中 基督 教的信徒最多, 回族 维吾尔族 教的教徒统称为穆斯林。中国信仰该教的民族有 、 。 7. 基督教的建筑是教堂 ,伊斯兰教的建筑是 清真寺 , 佛教建筑是 佛塔、佛寺、石窟 .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是否发达)


发达
稠密
密集 高层建筑 稀疏 低层建筑
非农业


不发达
稀疏
农业
你能根据三幅乡村聚落景观图判断:哪个分布 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A
B
二、聚落与环境
水源充足(井、湖、河畔)
影 响 聚 落 发 展 的 因 素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三、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东南亚 冰屋
西亚
北极
高架屋
厚墙小窗
我国的黄土高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北京
竹楼
窑洞 四合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