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七)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选择题1.最能直观表示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的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分层设色地形图C.平面图D.地形剖面图2.下面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①处登山最省力B.这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C.从③处登山地势和缓,最省力D.③处地形为山谷4.读右边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的实地X围比乙图小B.乙图反映的内容比甲图简略C.EF的坡度陡D.DC的坡度陡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5.图某某顶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 250米B.1 350米C.1 450米D.1 550米6.某学校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到此地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计划从B处出发了解山谷河流的发育状况,你认为最好的考察路径(图中虚线所标注)应该是哪一条( ) A.甲B.乙C.丙D.丁7.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大致是( )A.1 000米B.900米C.1 500米D.1 350米读右图,回答8-11题。

8.小明说自己家在图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居民区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居民区是( ) A.甲B.乙C.丙D.都有可能9.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为( )A.800米B.900米C.1 000米D.1 530米10.图中的公路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南向西北11.关于河段①和河段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段①比河段②流速慢B.河段②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C.河段①的源头海拔比河段②低 D.河段②流过的地形部位是山谷二、非选择题1.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地图,用直线连一连。

确定假期去某某的旅游交通路线某某市政区图到某某市部分乡镇做社会调查大比例尺军事地图制定打仗时的作战方案中国交通旅游图向旅客介绍某某的主要旅游景点等高线地形图设计登山路线某某市旅游图2.读右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以下哪个城市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的首都?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杭州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灭六国C. 汉武帝大一统D. 唐太宗登基4.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代表?A. 李世民B. 李隆基C. 赵匡胤D. 朱元璋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6. 以下哪个战役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著名战役?A. 白江口之战B. 碾子山之战C. 玄武门之变D. 雅克萨之战7.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陶瓷业的鼎盛时期?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8.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民族融合的高峰?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唐朝的开元盛世C. 宋朝的靖康之变D.明朝的土木堡之变9.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一条鞭法”?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10.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了相同的货币、度量衡。

()2. 唐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最广阔的时期。

()3. 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使得平民有了更多的上升空间。

()4. 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____、____、____、____,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其中长度单位统一为____。

3.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015中国历史地理练习题

2015中国历史地理练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绪论:一、填空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以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发展关系的学科。

2.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3.1923年就已有人提出“历史地理学”一词,但中国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词是到( 1935 )年。

4.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两个特点是()和()5.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历史地理传世文献、()和()三种形式获得。

6.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和()三种。

二、选择1.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两个特点是:( B )A.归纳和演绎 B.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C.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2.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 )A.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B.交叉学科C.辅助学科三、名词解释1.尽全是空2.人地互动第一章历史地理文献一、填空1.()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它概述了当时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把天下分为九州。

2.我国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是先秦时期的()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王朝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是()4.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是()朝李吉甫所著的《》5.我国古代的军事历史地理著述最有影响的是宋代的《》和明末清初的《》。

6.西晋时期对我国地图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是(),他提出来编绘地图的六条原则,即()二、选择1.《谈史方舆纪要》的作者是()A、顾炎武B、章学诚C、顾祖禹D、黄宗羲2.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区域性地方志是()A、《华阳国志》B、《元和郡县志》C、《汉书地理志》D、《国语》3.我国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是()A.《山海经》B。

《水经注》3.《管子.地员篇》4.《穆天子传》4.我国北宋时期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有:()A.《元丰九域志》B.《太平寰宇记》C.《舆地纪胜》D.《方舆胜览》5.南宋时期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有:()A.《舆地广记》B.《舆地纪胜》C.《方舆胜览》D《太平寰宇记》6.唐代在我国地图学上贡献最大是:()A.裴秀B.裴矩C.贾耽D.许敬宗三、名词解释《元和郡县图志》第二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一、填空1. 中国近2000年的气候,前1000年相对(),后1000年相对()2. 五千年来,中国气候正从()转向(),冷暖变化的幅度随()呈现明显的差异,即:()3.东汉到南北朝的寒冷期正对应着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和魏文帝迁都都洛阳。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模试题(附答案)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B符合题意;ACD项与“和平、改编”不符,排除。故选择B。
9.“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以上公函是在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10.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此去的目的是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文材料信息“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说明了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根据材料“解放战争后期”“意味着和平”“进入了北平”,可知是战略决战的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后,三大战役结束。三大战役意义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材料称赞毛泽东是因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C符合题意;解放军战略反攻全面展开是1946年挺进大别山,A不合题意;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纲领》发生在解放战争前,重庆谈判时期,B不合题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解放战争结束,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浙江历史选考选择题——历史地图题

浙江历史选考选择题——历史地图题

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史地图题1.(2017•浙江诸暨期末)战国有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

观察下图,宋国位于两国时期东意由A.①B.②C.③D.④解析:D结合所学,①是齐国,②是鲁国,③是燕国,④是宋国,故D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解析:A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个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错误。

3.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解析:A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

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

4.当年唐玄奘在图示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图例广、一亮奘谛印路^ ---------- L-玄桀回国路战A.科举制禁止“工贾之子”参加应试B.长安、洛阳已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C.西北干旱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作物口.瓷器制作工艺采用釉下彩绘技术解析:D唐玄奘生活于唐代,在隋代就出现了科举制,并且此时商人的地位低下,他们不得做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十分繁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北新疆吐鲁番一带,汉代就出现了用坎儿井灌溉农作物,唐代能见到,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釉下彩绘技术应该出现在晚唐,唐玄奘生活在唐前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口呼“立宪”,胸藏“专制”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预备立宪来欺骗国人,故选D项; 清政府口呼立宪反映的不是“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排除A项;清政 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骗局,跟漫画的主题不吻合,排除B项;漫画讽刺的是 清政府欺骗国人,未涉及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排除C项。
答案 解析
13
刷最新模拟题
5
高考改编题
*
D 1.(2019·全国文综Ⅲ,31,改编)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新时代的反映 B.创作时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时代风貌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 家建设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人物画,排除A项;“1953年” 时三大改造刚开始,改造的实质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说法有误, 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男女平等无关,排除C项。
根据题干中“《天工开物》中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 的工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十分重视白银,且中国白银大部分来自国外,故选C项;题 干无法反映琉球诸国的白银工艺来自中国,排除A项;外国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在海外 贸易中占优势,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琉球诸国制银工艺,未提及白银在商业中的地位,排除 D项。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 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 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 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考前辅导: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精选

考前辅导: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精选

历史地图类试题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 .②③①⑤B .②①⑤⑥C .①③⑤④D .④③⑤⑥2.右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3.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A .③④②①B .②④③①C .④③①②D .①③②④ 4.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5.左图所示战役是A. 明朝与瓦剌之战B. 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第1题图 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7.上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 .“共赴国难”D .“将革命进行到底”8.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A .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9.“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面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 .天主教的传播B .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 .罗马帝国的扩张D .“日不落帝国”形成10.右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A .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 .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 .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第6题图第7题图11.图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古代地理常识类选择题

古代地理常识类选择题

一些关于古代地理常识的选择题:
1.下列古代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A. 燕京- 北京
B. 建康- 南京
C. 长安- 西安
D. 临安- 杭州
2.中国古代的山川名录中,“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
A.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B. 华山、恒山、嵩山、衡山、泰山
C. 泰山、华山、恒山、嵩山、衡山
D. 衡山、泰山、恒山、嵩山、华山
3.下列关于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长江发源于青海,其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
市,最后注入东海。

B.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C.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划分点是宜昌,中游和下游划分点是湖口。

D.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已经
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

4.下列关于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

B. 黄河发源于青海,其干流先后流经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
市,最后注入渤海。

C. 黄河的上游和中游划分点是郑州,中游和下游划分点是开封。

D. 黄河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满足沿岸地区的工农业用水需
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选择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七、历史地图类选择题
【题型分析】
1、题型特点:历史地图往往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呈现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观、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的描绘、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线等问题,通过这些地图语言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地图类选择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形势图、分布图、疆域图等。

2、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和箭头指向。

结合地理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出结论。

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接下来,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

【高考再现】
近六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汇总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 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
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四幅图中的含历史信息,可以用找基法。

解读四幅图片,只有图①出现了奥匈帝国,据此判断图①是一战之前的情形,其余三幅图都出现了奥地利或匈牙利,是一战之后的情形,据此判断选择C项。

【答案】C
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

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

通过题干中“南北朝”和图例说明中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显示这幅历史地理图反映南北朝时期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

在历史范畴内的地图就不再是一副简简单单的地图,它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事实,将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B 选项中社会经济南强于北的情况发生在南宋,与历史实况不符。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使用的货币是金银,从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看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黄金白银,宋元时期使用纸币,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从春秋战国、宋元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可见,货币的材质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A 选项是错误的。

同理,绢帛作为货币也不能说明丝织业迅速发展,D 选项是错的。

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社会动荡,北方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因此,C 选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是正确的。

【答案】D
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5.(2011·海南单科·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析】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答案】C
6.(2010·海南单科·16)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Array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解析】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