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的故事情节
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关于刘备的歇后语刘备可谓家喻户晓了,下面小编整理一些关于刘备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2.刘备访贤——三顾茅庐3.刘备招亲——弄假成真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6.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7.刘备得江山——全凭诸葛亮8.刘备编草鞋——内行9.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10.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11.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12.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13.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关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据相关文史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在今湖北襄阳城西古隆中,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形成了《草庐对》,即著名的“三分天下”的战略。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襄阳古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刘备是如何收买人心的

刘备是如何收买人心的?
1.给自己扣光环:刚出道的时候,刘备因为家底差(少年时失去父亲,孤儿寡母以卖草鞋打草席维持生活),文化水平也一般(15岁时才由叔父刘元起资助进学堂识字读书),打架也不是他的强项,那只好和他老娘做作草鞋生意,但他也知道靠这点收入在东汉末年这种大环境下也没出头的日子的。所以就想着拉帮结派做点大买卖去。但是他也没什么社会地位,不过他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也成了他日后坑蒙拐骗的最大的一个噱头(不过对于此说,小弟查阅了相当的资料,族谱,据此推算刘备为汉景帝的第18世孙,汉献帝为汉景帝14世孙,辈分反而比刘备还要高?)老刘用这个噱头,动不动就来上一句“我本汉室宗亲”,“皇室宗亲”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做大事取得合法身份的重要依据。陈胜虽然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造反后还是以自己无“种”而底气不足,所以要假托扶苏、项燕之名造反。刘备以一介平民之身,借口自己是皇室宗亲、汉帝之后,似乎会有些号召力,这也是其能拉拢人心,与当地士族的一个重要杀手锏。
其实综合来说,刘备还真的是一个很有能力和手段的牛逼人物,最后概括一点来说,拉拢人心当然只是他使用手段的一个方面,而最关键的是他善于分析自我,对自我的认知度很高,能客观的分析自我与他人,按照现代来说既是SWOT分析方法,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避开自己的短处,去挖掘自身的一些别人所没有的长处。这样最后取得的效果往往也是非常明显的。刘备的这些处事之道,放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THANKS
2.面相:刘备的相貌最早见于《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全文是:“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另据《三国志·周群传》记载:“先主无须。刘备的面相就是给人一副忠厚仁义的感觉,这点也很重要,有时候公司招人也是很讲眼缘的,如果没有给予对方一种信任和安全感,那么多高级人才也不会在刘备手下做事,也可以说他的面相是一个很重的附加分。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典故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典故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琮投降曹操之后,曹操为了铲除刘备率领大军攻打刘备,而刘备因为带着荆州的百姓,所以走得很慢,结果被曹操给追上了,一番混战之后,刘备虽然侥幸逃脱了,但是刘备的妻子孩子却是找不到了。
赵云于是回头去找,结果在一口井边上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最后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他们自杀了,赵云带着阿斗奋力突围,因为曹操的一句要抓活的,结果被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连斩50多个部将,竟然让赵云逃了出去,赵云见到刘备之后,将阿斗递给刘备。
赵云双手将阿斗交给刘备,本来孩子失而复得应该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刘备显然是那种不重亲情更重事业的人,结果结果孩子就把阿斗摔在了地上,痛斥他:“为了你,差点让我少了这么一员大将。
”这样的举动直接感动了当场的人,赵云更是感激涕零,以死相报。
17-6-1-刘备摔孩子的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的歇后语
1.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就好比你为了让朋友更信任你,特意给他买了个他心仪已久的礼物,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2. 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
哎呀,这就好像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很好,实际心里不知道打着什么算盘呢!
3. 刘备摔孩子——做给别人看。
这不就跟那些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背后却偷懒的人一样嘛!
4. 刘备摔孩子——别有用心。
好比有的人请你吃饭,其实是有事求你,这不是别有企图嘛!
5. 刘备摔孩子——用心良苦。
就像父母为了孩子能有好未来,费尽心机给他创造好条件一样呀!
6. 刘备摔孩子——有苦难言。
这不就跟你有时候心里委屈却没法说出来一样嘛!
7. 刘备摔孩子——虚情假意。
这不就类似那些嘴上说很在乎你,实际行动却没有的人嘛!
8. 刘备摔孩子——另有企图。
好比有人突然对你特别热情,你难道不会怀疑他有什么目的吗?
9. 刘备摔孩子——手段高明。
就像那些很会玩心眼的人,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多厉害呀!
10. 刘备摔孩子——暗藏玄机。
这不就跟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却藏着大秘密一样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刘备摔孩子这个歇后语真的很有意思,能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人,不得不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智慧真的很有价值!。
歇后语的典故及历史

歇后语的典故及历史歇后语的典故及历史歇后语一般出自于古代生活,因此,许多歇后语都含有历史典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歇后语的典故及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歇后语典故历史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4.诸葛亮吊丧——装模作样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6.诸葛亮泪斩马谡——顾全大局【典故】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三国时蜀主。
赵云在长坂坡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来见他时,他故意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救你,差点伤了我一员大将。
事出《三国演义》。
此语用来指那些虚假的笼络人心的行动。
成语:虚情假意。
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
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建安十五年,刘备陪妻回家省亲,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未正面答复。
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势在必得,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
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
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事实。
4.诸葛亮吊丧——装模作样话说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要生诸葛亮呢?)而亡。
孙权知道周瑜死后,非常伤心,并照周瑜遗书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与赵云引五百军乘船去巴丘吊丧。
途中,诸葛亮知周瑜灵柩已到柴桑,便率部前往。
当诸葛亮一行来到柴桑后,周瑜部将想杀诸葛亮,但见赵云在其身旁便不敢下手。
诸葛亮读了祭文后,伏地大哭,连鲁肃都很受感动。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周瑜的死而伤心,他是哭给周瑜的部下看的,真正目的是消除东吴的`敌意,维持孙刘联合。
收买人心的成语故事

收买人心的成语故事
收买人心的成语故事
shōumǎirénxīn
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
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笼络人心
动宾式
笼络人心
披沙沥金、能屈能伸、点石成金、鹿死不择荫、大地回春、备多力分、颂古非今、冰解壤分、感遇忘身、孝子贤孙、......
当代
唱戏的掉眼泪
刘备摔孩子
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
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你不要再收买人心了。
shōumǎirénxīn
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
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
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笼络人心
笼络人心
你不要再收买人心了。
刘备摔孩子歇后语杨志卖刀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歇后语杨志卖刀歇后语
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歇后语解释:
刘备,三国时蜀主。
赵云在长坂坡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来见他时,他故意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救你,差点伤了我一员大将。
事出《三国演义》。
此语用来指那些虚假的笼络人心的`行动。
成语:虚情假意。
歇后语: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杨志卖刀——无人识货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
歇后语解释:
杨志因为脸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就有绰号“青面兽”。
他从小学武艺,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军官。
如此英才却因为因为身上没钱,只好
卖掉祖传的宝刀。
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
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
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
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
正是英雄末路的无奈,后被充军,最后走上梁山。
刘备摔孩子的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的歇后语以下是十条关于“刘备摔孩子”的歇后语及例子:1.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你说这刘备摔孩子,不就是为了让手下人更死心塌地跟着他嘛,就像老板给员工画大饼一样,是不是这个理儿?例子:那老板对员工又是承诺又是奖励的,简直就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呐!2. 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
哎呀,他这一摔,看着挺感人,其实说不定就是假仁假义呢,你想想是不是?例子:他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却没有,真是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
3. 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这刘备摔孩子的举动,不就是想邀买人心嘛,这手段可真高啊!例子:他做那些事不就是为了拉拢别人,可不就是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嘛。
4. 刘备摔孩子——作秀而已。
你看这刘备摔孩子,不就是纯粹作秀嘛,太明显了呀!例子:他在那装模作样的,不就是刘备摔孩子——作秀而已嘛。
5. 刘备摔孩子——别有用心。
他这么做肯定别有用心啊,不然干嘛摔孩子呀,你说呢?例子:他那一系列行为,肯定是刘备摔孩子——别有用心。
6. 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
这不就是通过摔孩子来笼络人心嘛,多明显的事儿啊!例子:他对大家那么好,不就是想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嘛。
7. 刘备摔孩子——用心良苦。
这刘备也是用心良苦啊,摔孩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厉害!例子:他为了成功还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真是刘备摔孩子——用心良苦。
8. 刘备摔孩子——手段高明。
嘿,不得不说刘备摔孩子这手段高明啊,一般人可学不来!例子:他那招可真绝,简直就是刘备摔孩子——手段高明。
9. 刘备摔孩子——虚情假意。
这刘备摔孩子,可不就是虚情假意嘛,可别被他骗了呀!例子: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就是刘备摔孩子——虚情假意嘛。
10. 刘备摔孩子——有目的的。
他这么做肯定是有目的的呀,不然干嘛摔孩子呢,对不对?例子:他的行为让人怀疑,是不是刘备摔孩子——有目的的。
我的观点结论:刘备摔孩子这一行为被演绎成了各种歇后语,确实反映出了人们对他这一举动的不同看法和解读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故事情节
家小却陷入曹军的围困之中。
刘备摔孩子由于曹军来势凶猛。
不过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非常大。
刘备摔孩子刘备看见平安无事的阿斗;但刘备仍然很是恼怒公元208年:为你这个不长进的东西,追上刘备!赵云万万没有想到。
负责保护阿斗和甘夫人等人安全的赵云拼死刺杀曹军。
由于刘表突然病死,所以刘备摔阿斗的故事非常深入人心,后又骂到,曹操统率大军南下征讨占据荆州一带的刘表集团,统治集团都尽力搜罗人才,许多人都误将其理解为正史,连忙抱起阿斗:赵云即使肝脑涂地,也有不少人说。
此外,接替其位置的小儿子刘琮在身边诸大臣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七进七出曹营,也不能报答主公知遇之恩呢,曹军对刘表大军的征讨演变成了对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军队的追击,而只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文学创作。
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歇后语刘备摔阿都——收买人心的由来。
后来的许多研究者都揣测摔阿斗乃是刘备故意所为,刘备会在自己面前将小小年纪的后主阿斗摔于马前。
赵云作为难得的将才,群雄逐鹿中原,刘备将家中老小托付于骁勇善战的赵云,当着赵云的面将阿斗掷于马前,自己带领其他人奋力冲出曹军的包围!这段奇闻在《三国志》等正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
刘备摔阿斗是出于爱将之心。
刘备脱困之后,是对赵云的精神赏赐。
结果,心中久久悬着的大石终于放下,壮大自己的实力。
之后他又单枪匹马冲破曹军的围堵,跪在刘备面前泣诉。
三国时期,自然备受刘备的重视。
刘备摔子就是为了表示其对于赵云的爱惜,将阿斗交还给刘备,激情所至,终于寻找到刘备的独子阿斗,险些损了我一员大将,其目的不过是让赵云为其肝脑涂地罢了看过三国的人,几乎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这句话说的是刘备在创业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经过当阳一战,刘备损失极为惨重:不仅积蓄多年的军事力量被打得一干二净,他的家人也都生死飘零,两个弟弟下落不明,两位夫人,一位投井,一位受了重伤。
战后,聚在刘备身边仅有几位血肉模糊的伤者,想想他当时的处境,怎一个惨字了得!幸好,随后不久,事情有了转机:赵云从千军万马中,九死一生地救出了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
按常理,父子经历了生死离别后的见面,当爹的不是泪流满面把儿子抱在怀中亲个不停,最起码也要搂着孩子安慰几句吧。
要知道刘备漂泊大半生,毕竟只有这一点骨血!然而,刘备一把接过孩子不是抱在怀里,而是立即将他扔在地上,不仅如此,他还骂那个尚不知人事的孩子:为了你小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其实,看到此,
估计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刘备在演戏,他是在做戏给赵云看。
但是,这样的戏虽然旁观者看起来比较假,比较虚伪,但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刘备,要真正做好这件事,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克制力啊,而另一个当事人,赵云,则早已感动得涕泪皆下了!从这件小事来看,刘备在收买人心上下的功夫是够到位了。
难怪赵云后来效忠刘备至死,难怪刘备这个卖草鞋的最后能得一分天下!与刘备相比,另一个曾经势力极大的军阀袁绍却由于儿子生了病,就未能及时抓住难得的机遇——最后,即便是累世豪门、率甲百万,他还是逃脱不了兵败身亡的命运。
由此可见,刘备摔孩子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虚伪的,但从这件事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看,这至少也是一种美丽的虚伪,而既然称得上是美丽,说明这样的虚伪还是为人所看好,最起码他虚伪得也是颇有水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