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思考感悟:
阅读教材第27页“链接阅读”思考: 这部作品作者是谁?它的主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 的社会背景? 作者:汤显祖 主题:讴歌青年女子追求个性解放和婚 姻自由的斗 争。 背景:明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个性解放的 时代呼声。
三、思考讨论:清代的京剧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 6课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成 就。
【重点】
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的特 色和成就。
【难点】 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
自学指导:
1、简述我国戏曲发展过程。 2、我国京剧出现、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战国的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 春秋时期出现了优伶,元杂剧把戏曲艺 术推向了成熟。




1、南戏艺术从萌芽兴起到发展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 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用村坊小曲演唱,戏剧结构比较简单粗糙,出场角色只有三、 四个人物。 2、随着活动地区的扩展,南戏进入城市以后,受到诸宫调、唱赚、宋杂剧,特别是宋 词演唱艺术的影响,迅速得到提高,这在《张协状元》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北方杂剧南 下,南北艺术有了交流,使南戏舞台艺术逐渐成熟,剧本结构也日趋严谨和完整。宋元 南戏剧本在结构布局和各种艺术手段运用上,都有特定的规格。 3、南戏在宫调和套曲运用上,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比较自由灵活,并采取了分场的 形式。一般交代情节的场子则一笔带过,而需要集中刻画人物和表现戏剧冲突的场面, 就刻意求工,多施笔墨。在场次的安排上,南戏剧本开头有一段介绍作者创作意图和叙 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这一形式,一直保存在明清传奇里。它的正戏,从第二场开始。 围绕着生、旦戏主线的进行,分别穿插了许多净、丑、末插科打诨的戏剧情节,使热闹 轻松的喜剧场面和冷静严肃的正剧或悲剧场面交替出现。 4、在每一场戏里,运用歌唱、念白和科介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在剧本文学上, 就出现了曲、白、科介相间的文学形式。不过这些表现手段的具体运用,南戏与北方杂 剧又有所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杂剧由一人(末或旦)主唱,而南戏的各行脚色 都可以唱。这就使南戏的演唱灵活自如,并且给曲、白、科介的综合运用,提供了有利 于舞台演出的条件,从而显示了南戏剧本形式的优越性。 5、南戏剧本的形式,随着南戏的不断发展,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完善起来。南戏与北方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思路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第二部分讲解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第三部分探讨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堂上,我将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素材为辅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典戏曲。

同时,我将通过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演员表演以及学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戏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1.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1 古典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1.2 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起源; 1.3 古典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2.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2.1 京剧的演唱、音乐、舞蹈、戏曲咏唱话剧等特点;2.2 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打击乐器等特点; 2.3 豫剧的唱腔、音乐、打击乐器、摇板等特点; 2.4 越剧的唱腔、音乐、舞蹈、演出服饰等特点。

3.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1 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表现方式;3.2 古典戏曲在艺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3 古典戏曲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掌握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1.2 熟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 1.3 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2.1 如何使学生理解古典戏曲的复杂性和深奥性; 2.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包括音频、视频、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

教学手段主要以PPT、MP3、MP4、电子屏幕等为主要工具。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min 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PPT展示20min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PPT讲解、MP3音频播放30min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视频观看、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20min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PPT讲解、MP3音频播放10min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PPT展示2. 时间分配本课共10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如下:1.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10min;2.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0min;3.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0min;4.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min;5.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10min。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 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200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列为“人类口 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欣赏昆曲名作《牡丹亭· 游园》,从唱 词、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体会其艺术 特色。 文词雅致,唱腔徐舒婉转,载歌载舞。
• 材料一:清初,戏曲呈现“花雅争雄”的局面。雅部 (昆曲)曲文过于雅致,逐渐远离群众;花部(地方戏) 虽没昆曲雅致,但语言通俗,音调优美,表演生动,深 受群众喜欢。 • 材料二:乾隆八十寿辰之际,扬州盐商组织 徽戏戏班, 进京祝寿,在宫中极受欢迎。 随后,由于北京观众的 热情继续留京进行演出。 • 材料三:徽班广泛接纳北京各剧种班社的艺人,吸取北 京口语,博采昆曲、秦腔、汉调和其他地方剧种之长, 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
“优伶”
优,谓俳优和倡优。俳优一般指以诙 谐嘲弄逗人笑乐之类的艺人;倡优则指歌 舞艺人; 伶,谓乐人,专指演奏音乐的艺人。 汉之后,二者往往并称,统指以歌、 舞、乐以及诙谐嘲笑为业的一类艺人。宋 元以来,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日渐成熟,优 伶遂成了戏曲演员的专称。
“参军戏”
• 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 一个任“参军”之官职的 官员贪污,石勒就令优人 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 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 戏由此得名。 •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 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 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 有着直接影响。
5、代表作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
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6、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形 成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 殊传统。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5) 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 , Nhomakorabea声情并茂。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一代戏曲名家、北方昆曲代表人之一、著名昆 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逝世。下面有关昆曲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乾隆 末年,是 (4)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 ________ 昆曲的鼎盛时期。
2.代表作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_________ 牡丹亭 》和清代戏 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 3.影响: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很多剧 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国粹”京剧 1.发展历程 (1) ________ 乾隆 年间,呈现“雅部”与“花部” 争雄的局面。 徽剧戏班 进京演出,二黄调 (2)乾隆末年, ___________
郑光祖。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发展历程
(1)元朝末年,江浙一带流行一种 _______ 南戏 ,到
明代发展为传奇。 (2) 明朝中期 ,逐步形成四大声腔 —— 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3)嘉靖年间, _________ 魏良辅 改革昆山腔,形成徐
舒婉转的新昆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
逐渐形成了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
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 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 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 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发展历程(1)起源:原始社会的歌舞(2)发展:①春秋战国:优伶②唐朝:参军戏③宋金:杂剧(3)成熟:元杂剧①结构:四折一楔子xiē②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③代表: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二、昆曲形成过程:1、元末:江浙南戏2、明代:传奇3、明中期:四大声腔形成4、嘉靖年间:新昆腔形成(1)魏良辅发展新昆腔(2)梁辰鱼创作《浣纱记》5、清初:昆曲产生6、鼎盛: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代表作(1)明:汤显祖《牡丹亭》(2)清:朱素臣《十五贯》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国粹”京剧1、花雅争雄(1)雅:指昆曲,多出自文人学士之手(2)花: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2、形成(1)乾隆末年,徽班进京(二黄调风行)(2)道光年间,湖北汉调人进京(西皮调流行)(3)徽汉合流(西皮调与二黄调融合),京剧形成3、成熟:清末(1)手段:唱、念、做、打(2)乐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3)角色:生、旦、净、丑(4)化妆:有一定的谱式。

4、艺术特征:(1)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2)招式有定规(3)虚实结合,形神兼备5、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

2.特点 (1)艺术手段: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_载__歌__载__舞__ 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 (2)角色:分为生、 旦_____、净、丑四大行当 。 (3)表演“程式”: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 结合,形神兼备,极具艺术魅力,深受群众 喜爱。京剧成为“国粹”。
易错提醒:正确理解京剧的形成:京剧不是 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徽、汉剧 在京城合流,吸收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 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 和影响而形成的。
2.元杂剧
(1)特点:元杂剧是在_宋__金__杂__剧____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
风格的戏曲形式。
(2)代表作: 关__汉__卿_____的《窦娥冤》、王实
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
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大家:关汉卿、 _________、白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 再认再现能力。昆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为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 人们的重视,对于这类表演艺术的考查也受 到命题人的青睐。关汉卿为元代的著名杂剧 作家,而明朝中叶到清朝中期是昆曲艺术的 鼎盛时期。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规律总结】 题是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 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 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 常用的“不是”、“不正确”、“没有”、 “无”等限定词语。解答此类题型一要注意 紧紧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语,仔细审题,同 时要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点相联系,把题目放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 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仪就带有巫术 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