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大中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新闻采写、编辑出版、高级文秘、文物展览、古籍整理、行政管理、企业策划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三年。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筹)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但在学年限不得低于2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比例一般为1:1。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二)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参照《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办法》执行。

(四)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原则上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由导师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予以确定。

五、个人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共同拟订并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院(筹)。

七、课程免修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八、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和各必修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三)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

(四)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五)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开卷或课程论文等方式,如采用其它方式须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做好考核记录。

(六)必修环节中,开题报告通过获得文献阅读学分;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并填写《学术讲座登记表》,导师签名确认后获得学术讲座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由导师进行考核,不计学分。必修环节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七)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录。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首先进行开题,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论文工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向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交,经学院批准,由各培养单位存档。凡首次开题未通过者,应于一个月内重新选题并再次组织开题,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由研究生本人承诺,导师负责。

十、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根据《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

(根据学科特点,各学科经充分讨论,可增加其他方面关于论文答辩、毕业、申请学位的更高要求,例如是否组织预答辩,是否要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等)

十一、推荐阅读文献

(一)专书

1.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

2.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3.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4.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版(影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8.陆梅林:《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

9.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庄锡华:《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历程》,上海三联书店,2009

11.伯纳德·科姆里[编],陆丙甫[注],沈家煊与罗天华[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第2版),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0

1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13.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5.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6.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

17.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

18.David Crystal:《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1

19.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0.Mark Baltin & Chris Collins:《当代句法理论通览》(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Terence Odlin:《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1.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

22.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9-1994

23.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

24.陆德明:《经典释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影印本,2006

25.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6.周祖谟:《尔雅校笺》(影印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7.周祖谟:《方言校笺》(局影印),中华书本,1993

28.《正续一切经音义》(影印本、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30.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

31.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2.鲍尔:《语法化学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3.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35.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

36.迪克森:《语言兴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7.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8.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

39.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4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1.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2.北京大学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3.北京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4.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5.唐圭璋:《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6.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家出版社,1958

47.《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重印

48.王运熙、顾易生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3

5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拘何社、何时出版)

51.北京大学等编:《新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2.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3.陈鸣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4卷),上海教育出版,1996

54.陈思和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5卷),学林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