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及练习题库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常见面额。
2.掌握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和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增强他们的金融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常见面额。
2.掌握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和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实物展示、运用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与金融知识相结合,让他们从小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常见面额。
–使用实物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向学生介绍每种人民币的基本面值以及用到的单位。
–运用趣味性的游戏、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各种面额人民币的名称、数量和基本功能。
2.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和数学计算。
–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其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通过简单的运算练习和模拟交易活动,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使用的实际效用。
–给学生发放适量的人民币实物,让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购买小礼品,并记录和计算相关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和使用的需要。
教学方式1.采用“理论讲解 + 实践操作”的方式。
即先通过讲解与展示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购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和生活、社会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教学评价1.采用常规测试、小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成果。
2.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他们从交流中获得成长和提高。
作业布置1.给学生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从实际中感受金融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实际效用。
3.汇总学生参与购物、模拟交易的数据和记录,培养学生从小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13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13篇)《认识人民币》案例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一。
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8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名称:认识人民币(数学)活动目标: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1.教具课件:面值为1角、5角、1元、5元、10元的纸币,2.仿真人民币每人一套,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坐公交车、买铅笔、橡皮时,我们要用到什么?幼:钱(人民币)。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人民币?幼:玩游戏、逛超市、买衣服等。
师:今天这节活动我们主要来学习人民币,学了之后希望可以帮大家学会使用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有什么不同?师小结: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小结: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师: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了一些糖葫芦,看看它们值多少钱?1.放映幻灯片,师读题: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1)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案(含试卷)

认识人民币教案授课教师: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刘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4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1元钱能买什么?10元钱能买什么?三、拓展创新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2.谈话升华。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a>b),若长增加20%,宽减少20%,则它的面积()A.增加20% B.减少20% C.减少4% D.不变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a:5,当a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2 B.5 C.2或5 D.3或73.如下图,任意转动转盘指针,结果指针()停在阴影部分。
A.一定B.不可能C.很可能4.下列集合圈中,错误的是( )。
A. B. C. 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②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
③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④两个奇数的和肯定不是奇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数学是人们熟悉自然、熟悉社会的重要工具。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关心,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熟悉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洁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洁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熟悉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预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老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老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认真观看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觉。
3、老师订正、确定幼儿的说法。
4、简洁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3、……延长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嬉戏:购物。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观看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熟悉商品的价钱,学会简洁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熟悉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育同学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预备: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日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小伴侣想要吗?(想)想要可没那么简单,老师有个规章:你们必需用钱来买。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9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9篇)人民币的认识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52—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思想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若干【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买东西要花钱,钱也就是人民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请教,也可以查找课外书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所了解到的知识。
(学生汇报)(尽情地让学生发挥)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但每个同学了解的知识又是不完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二、学习新课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
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1、教学例1,认识“分”币。
师:请从分币中分别找出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硬币正反面图案。
)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以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
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得出结论: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
2、教学例2,认识“角”币。
让学生拿出10分,并说说自己的拿法。
(有的同学拿了10个1分,有的拿了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
)说明:10分就是1角,10分既可以换成一枚1角硬币,也可以换成一张1角纸币(电脑演示)。
教师板书:1角=10分角币除了有1角外,还有哪些?你怎样区分2角、5角?5角硬币你认识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电脑演示各种角币图案。
)指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3页例2的填空,了解角币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同桌同学互相兑币。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集锦11篇)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集锦11篇)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前期经验的准备: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
(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
(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
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
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7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7篇)《熟悉人民币》教案篇1第一课时熟悉人民币(一)教学内容:一班级数学上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会进行简洁的人民币兑换2.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洁的货币文化,培育同学爱惜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洁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教具:人民币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老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
请你们仔细观看,看查看图片里的仆人公都在做什么。
同学观看图片,汇报发觉。
同学1:第一张图片的仆人公在购买文具。
同学2:其次张图片的仆人公在拿钱买票。
同学3:第三张图片的仆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同学4:第四张图片的仆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同学沟通自己在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
老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我们要疼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
今日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老师: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熟悉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人民币,老师准时补充。
假如有不熟悉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老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老师应赐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学问。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记录
时间:2016年4月28日
地点:办公室
参与人:黄云霞、李锐、李丽
主备人:李锐
讨论内容:
李锐:
本周主要教学元、角、分及其练习。
课标要求:
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特点:
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实际购物的机会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人民币简单计算,以及在模拟购物练习中学习如何使用人民币,从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这单元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
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单元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云霞:
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
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李丽:
认识1角=10分
探究1角=1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
因为把1角换成1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认识元、角、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
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
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
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
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
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 1元。
(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
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
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