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爱莲说》教案合集6篇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合集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1板书课题。
(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1.教师启发质疑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
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
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
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
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
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标1、积累⽂⾔词句2、理解借物喻⼈3、了解对⽐烘托4、背诵本篇⽂⾔ ⼆、课时安排1、课时:⼀节课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 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 教师先出⽰鲁迅先⽣七律《莲蓬⼈》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褪却红⾐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并解释⼤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的⼼志呢?从⽽导⼊新课。
五、课堂结构(四⼤板块) 第⼀板块:点读课⽂,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要求学⽣“点”着课⽂课⽂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读通课⽂,读懂意思。
2、以四⼈为⼀⼩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板块:诵读课⽂,说句式语⾔特点(10分钟) 1、学⽣听课⽂录⾳,要求重点听语⾳语⽓语调。
2、学⽣对照课⽂录⾳,⾃由诵读课⽂两遍。
3、教师要求学⽣说句式语⾔特点。
学⽣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
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句,或独词句。
②语⽓多变。
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
④表达⽅式多样。
百字短⽂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炉。
⼀个“爱”字连缀全⽂,⽂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说课⽂运⽤⼿法(15分钟) (⼀)说借物喻⼈⼿法。
1、教师要求学⽣从课⽂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精选10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
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能够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有关咏“莲”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设计意图:由赏心悦目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古曲,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感受莲的魅力,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诵读感知1读、示范背诵。
以此来激起学生背诵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读、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3读、指名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爱莲说》教案10篇

《爱莲说》教案10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__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理解__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__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__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__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
__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__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如下:1、朗读教学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
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一、案例设计原则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二、案例设计理念: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提供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任务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研究性预习1、收集历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4、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七、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教案【优秀8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 8 篇《《爱莲说》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认识“说”这种文体。
2、学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对污浊世风的批判。
2、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启迪学生的生活态度。
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反复诵读法。
2、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3、品读赏析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 课时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态万千。
莲以其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扎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睐,赢得人们的赞赏,多少文人雅士妙笔生花赞美它,请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含苞欲放的荷态巧妙传递初夏的气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红得娇艳。
写尽了盛夏荷的风貌。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写的是秋风初起时,红白相间的荷花,以美人醉酒来形容荷花的艳丽与娇憨。
可见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
说起对莲的钟爱当属宋代周敦颐,莲也因为周敦颐的美赞而留下万世美名。
今天我们来欣赏《爱莲说》理解他爱莲的缘故。
周敦颐 (1017— 1073) ,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范
文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
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
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
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
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六、总结: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
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
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
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
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