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_乐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含解析201901191681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含解析201901191681

教育资料教育资料一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梁书萧恢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梁书萧恢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梁书萧恢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恢字弘达。

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

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

高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

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

祖义兵..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

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

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

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

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

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

舍人刘显护丧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

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

遣中书..事。

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未之知。

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废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后又目有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

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致。

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

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

顾谓长史萧琛曰:“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

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C[本题应结合语意及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册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册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册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冰雹(báo)挥斥方遒(qiú)遏制(yì)B.灰烬(jìn)愀然(jiū)絮絮叨叨(dāo)戕害(qiāng)C.缱绻(quǎn)霓虹(ní)诳语(kuáng)坍圮(pǐ)D.什刹海(shā)窗扉(fēi)慰藉(jiè)饿殍(p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C.昆山爆炸案发生后,许多媒体都提到中荣金属的粉尘问题曾屡遭举报,但举报无果。

这或许与地方政府的环保及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置于经济增速之下的“亲商思维”有所关联。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对比赛的胜出,他本来极有把握,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半晌说不出话来。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地,如今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4.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C.思厥先祖父(其)D.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边际)5.“洎牧以谗诛”中“以”,与下列句子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作《师说》以贻之C.不赂者以赂者丧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望西山,始指异之舞幽壑之潜蛟C.日削月割箕踞而遨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客有吹洞箫者B.而今安在哉C.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文言文(共26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

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

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

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

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即为彻之。

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孔子鄙其小器鄙:鄙陋3.下列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人无不立死者B.今行而无信C. 行李之往来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陈蕃传阅读答案

陈蕃传阅读答案

篇一:陈蕃传阅读答案篇二:陈蕃传阅读答案同系列文档[古诗文阅读]《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何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盖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孔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后汉书·梁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汉书·陈蕃传》原文及译文[古诗文阅读]《汉书·史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汉书·终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元史·陈思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稗史集传·陈谦》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张籍《没蕃故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乐恢传》阅读答案附译文《后汉书·李恂传》阅读答案[古诗文阅读]《汉书·张安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内容提示: [古诗文阅读]《后汉书·陈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后汉书·陈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

文言文阅读《后汉书乐恢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后汉书乐恢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

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诏赐钱,太医视疾。

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

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

窦宪因是风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

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

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

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

四年,迁长乐卫尉。

明年,代桓郁为太常。

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

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

九年,以病罢。

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

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

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

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其冬,复以病罢。

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厝:放置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副:符合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C. 九年,以病罢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
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
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
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
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
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

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
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
徒的官职。

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

此处用后一意。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
权就要“临朝”。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
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

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
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

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
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