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Word版

合集下载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
细节描写和感官体验
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感官体验:通过描述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使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生动和真实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和性格
色彩和光影: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描绘,使景物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对比和衬托
通过风景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风景描写还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风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起到重要的审美作用,使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风景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推动情节发展
风景描写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风景描写可以设置故事的背景和环境,为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氛围。
魔幻现实主义:强调神话、传说和超自然元素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强调解构、拼贴和跨文化元素
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想象和主观感受
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感受、意识流和心理描绘
现实主义:强调社会现实和自然环境的真实反映
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风景描写
西方文化:注重写实,强调细节描绘
非洲文化:注重色彩和节奏,强调生命力和原始力量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
目录
01
风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02
风景描写的艺术手法
03
风景描写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运用
04
风景描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05
风景描写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和变化
01
风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营造意境和氛围
04
风景描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 活动的典型情景。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
看看下列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 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许穿上棉袄了。 《药》
作用:用一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
景物描写,来衬托“我”为母亲又度过 一个严冬又赢得生命的那种喜悦的心情。
姐弟俩互相看了看,兴奋得脸都红了。明天就可背着 书包进学堂,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他们嫩红的脸 蛋霎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爹沉吟了半天,才下定决心说:“你俩……只能去一 个。”姐弟俩一下都呆住了,吃惊地张开嘴,瞪大眼 睛瞅着爹,仿佛想从爹的脸上瞅出点什么。 爹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说:“咱家人手不够,这 几头牛总得有人放,你俩得留下一个帮我放牛。” 姐弟俩痛苦极了。爹叹口气说:“手心手背都是肉, 也不好就逼你们谁留下。这样吧,你们来抓阄,谁拈 到我手里短的草谁就做牛倌。”说完,爹伸出两只紧 攥着的黝黑大手。 这是一次前途命运的抉择,上学的可能从此走上一条 光明大道,不上学的可能从此永远呆在这山沟里。而 更为残酷的是这是最好的一对姐弟之间的竞争。姐弟 俩都迟疑着,谁也没有动手。
(渲染了一种阴冷的氛围,为孔乙己的最后
一次出场做铺垫,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 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的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故乡》
凄凉的氛围,为写“我”对故乡的失望之情,为 写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埋下伏笔。
6、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 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 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 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 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有什么作⽤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交代⼈物⾝份,表现⼈物性格。

衬托⼈物⼼理。

象征和暗⽰。

交代⼈物活动场所。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的作⽤是什么⼀、环境(景物)描写的主要作⽤1、着眼于它⾃⾝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地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

2、着眼于它与诗⽂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⑴与写⼈的关系、⑵与叙事的关系、⑶与抒情的关系、⑷与说理的关系具体分析:⑴与⼈的关系:暗⽰⼈物⾝份、性格、命运;衬托⼈物形象、⼼情、精神品格等;引出⼈物/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法);暗⽰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环境(景物)描写的其它作⽤1.对主题表达的作⽤。

如《祝福》最后⼀段写热闹祥和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礼教杀⼈、⼈性冷漠这⼀主题的揭露。

2.结构和表现⼿法⽅⾯的其他作⽤。

如前后/⾸尾照应、呼应,过渡,对照/对⽐,反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环境描写分为三种1、⾃然环境(最基本的环境描述)⾃然环境描写包括:⼈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物⾝份、地位、⾏动,表达⼈物⼼情,渲染⽓氛都具有重要作⽤。

在⼩学初中⾼中作⽂⾥的主要起到⼀个场景交代借⽤,也可⽤于作过渡。

2、社会环境(时代与⼈物背景介绍描述)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物⽣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个家庭、⼀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情和时代⽓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特⾊。

3、细节环境(⾼级描述,⼼理暗⽰更佳)⽐⾃然和社会更加仔细与深度展开,出现在悬疑⼩说与现实⼩说中。

[VIP专享]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VIP专享]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景物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做铺垫。

议论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比喻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的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拟人作用:使物人格化,具体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

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夸张作用: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从表达某种强调的思想感情,引起联想效果。

对偶作用:顺口。

排比作用:给人一种一气呵成质感,节奏感强,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能把观点阐诉的更严密,更透彻。

抒情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六种作用。

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就是渲染一种凄凉、死寂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夏四奶奶悲伤麻木的心情,同时也影射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再以曹禺《雷雨》第二幕开始时的一段舞台说明为例: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寥寥几句话,渲染了一种压抑、浮躁、郁闷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风雨欲来”之势,为后文“雷雨”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二、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这里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小说环境描写作用

小说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热烈的气氛,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增 强她命运的悲剧性。 2、祥林嫂在有钱人家进行祝福活动时悲惨地死 去,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 说的主题 。 3、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式:
①指向环境 (交代…时间、…背景,奠定……感情基调,渲 染…气氛) ②指向人物 (烘托…心情、…性格、…品质,暗示 …命运) ③指向情节 (照应…,…做铺垫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④指向主题 (揭示、深化、暗示…主题 )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 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 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 的阳刚之美。(答出2点即可)

注意
一、审题:把写景的文字找全。 二、做题:依据写景文字在文中不同的位置回答 不同的作用 1、出现在开头:奠定感情基调、渲染特定氛围 2、出现在人物出场前: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3、出现在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性格 4、出现在某个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5、景物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要 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具体分析。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 人物刻画各有什 么作用? (4分)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 要分析领队形象。(4分)


4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 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4分)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 物刻画各有什 么作用? (4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 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 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 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 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 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 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 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初中语文阅读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很多同学在做语文阅读的时候都会遇到问景物描写作用的问题,那么景物描写都有什么用?同学们遇到这种题应该怎么答呢?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反衬人物心情。

4、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7、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景物描写作用答题公式
景物描写特点作用题答题格式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
表达效果景物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描写观察角度,意境等。

渲染特定气氛,交代事件背景,为内容、情节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作用烘
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展示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
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推动情节),揭示文章主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颜士州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2年第03期景物描写多用于写景的文章,在记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可以交待事情发生的自然或社会环境,烘托气氛,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心愿》一课开头的景物描写。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花丛中间的长椅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这两段景物描写有两个作用:①介绍事情发生的环境,说明美好的心愿是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产生的;②由花丛想到北京,表达了思念祖国的感情。

《粜米》一课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河埠头的敞口船、菜叶、垃圾和泡沫,开始的这些景物描写告诉我们船多、米重,农民获得了大丰收,赶来粜米;同时也暗示出污浊的社会背景和农民的希望必然破灭,结尾的景物描写则是交待了农民不得不忍痛粜完新米,与开头照应。

《凡卡》一课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此时,老爷家正在过圣诞夜,而爷爷却“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为老爷守夜。

按理说,凡卡想回家和爷爷一块儿生活,一样苦,一样受罪。

然而,凡卡想象的圣诞夜,景色这么美,衬托出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凄苦。

从这几个例子还不难看出在记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所以,在景物描写中,切忌为写景物而写景。

切忌单纯无目的的写景。

学习描写要注意“恰当描写,生动表达”。

第一,目的明确。

什么地方该描写,什么地方不该描写,要从中心思想的表达出发。

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以为描写越多、越细就好。

无目的的描写,会伤害内容的表达。

第二,符合实际。

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景物描写要符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也会伤害内容的表达。

现代文阅读——景物描写作用

现代文阅读——景物描写作用
现代文抒情性、哲理性散 文中景描的作用
【课堂练习答案】
1、特点:封闭压抑,萧条死寂。
作用: ①渲染忧伤、压抑的氛围;
②衬托“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①点明季节时间等;
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
③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社会背景 等信息,为人物活动提供活动背景 2、侧面烘托人物:(1)心情、心理 (2)性格、精神品质 暗示人物命运 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 铺垫,是贯穿情节的线索 4、突出了自然环境的……特点,渲染了……的氛围, 暗示了……的社会环境 5、奠定了……的感情基调,点明……主旨,升 华……主题 6、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

那么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呢?
具体来说,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

二、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鲁迅的《药》
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渲染故事气氛)
三、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荷花淀》开头有一段文字,“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洁净又温馨的自然环境。

有力地烘托了水生嫂的形象;美丽、勤快、利落、善良。

四、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药》中,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在他面前, 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写出了华老栓认为儿子的病有药可治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境。

鲁迅《药》中写华老栓去为儿子买药,有这样一段:
“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揭示人物心境:马上就能买到人血馒头了,儿子的病也就能够得到根治了,如此,华老栓心里怎不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呢?
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六、深化作品主题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

例如《故乡》的结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这是“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