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PPT课件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

幻灯片1旅游地理学主讲:关英敏幻灯片2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幻灯片3本章主要内容●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幻灯片4第一节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其实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免遭退化或破坏;●另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使用,在客观上也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
幻灯片5国外研究概况●1963年,拉佩芝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未作深入的研究。
●到了70年代,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发表了相关论文和著作。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旅游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开始有了讨论旅游容量与旅游饱和的内容或专门的研究报告。
幻灯片6中国研究概况●对我国各种类型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流控制措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但在我国,只有少数旅游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研究,园林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少数学者和规划人员在工作中也涉及过这一问题。
幻灯片7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一、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有五种基本容量,它们又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的生态容量。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幻灯片8二、非基本容量●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
幻灯片9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一、基本空间标准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点在于有一个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实务(ppt 35页)

四、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基本空间标准计算—人均单位空间计算 • 其衡量的标准是旅游者对旅游场地的拥挤程度的承受力。
(表5-13 旅游场地基本空间标准) •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 • 影响旅游地环境容量的因素 • 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
1.面积法
旅游环境日容量=可游览面积/单位面积指标×周转率
2.线路法
期望旅游容量
代表未来
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生态容量 通道部分容量
设施中
二、旅游容量的测定
• 1、基本空间标准 • 即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常用人
均占有量来表示
旅游场地基本空间标准(日本)
场所 动物园 高尔夫球场 海水浴场 划船池 徒步旅游
基本空间标准 25平方米/人 0.2~0.3公顷/人 20平方米 250平方米/只 400米/团
•
2、极限日容量为多少人次?
• 当基本空间标准取8平方米/人时,
• 试问:该景点的资源合理容量或旅游感知容量 各为多少?
(3)生态容量
n
S iT i
F0
i1 n
Pi
i1
为生态容量(日容量)
为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污染物量
S i 为自然生态环境净化污染物的数量,量/天 T i 为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一般取一天
2、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的测定
• (1)旅游资源的极限日容量 C T A T0 A0
C为极限容量; T 为每日开放时间;
T 0 为人均每次利用时间 A为资源的空间规模 A 0 为每人最低空间标准
(2)旅游合理容量或旅游感知容量
Cp
A
KA
C p 为时点容量;
第八章 旅游容量

3.正确把握旅游推销的时机和力度 旅游推销和宣传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资 源开发基础上,应该考虑推销和宣传的成本和 后果把握好时机和力度。 4.在旅游活动筹划中须包括防止旅游超载的措 施 在旅游活动筹划中,应该制定预防旅游超 载与饱和的应急预案。 5.妥善解决发展旅游和当地居民间的矛盾 旅游业的发展会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便L 交通堵塞、物价上涨等)应该扩大基础建设和 发展生产解决,吸纳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增加 居民收入。
第四节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
的应用
一、旅游饱和、旅游超载与影响 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 量达到极限容量称之为旅游饱和,超出 极限容量值是旅游超载。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是金和空间特点可 以将其分为入下几种情况: 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性饱和与超载与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 超载。 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1.践踏后果。2.对水体的影响。3.噪声。4.对 设施的影响。
三、旅游的生态容量的测定
维持旅游地的自然生态质量 1、自然环境本身的再生能力能很快消除 旅游者因旅游活动造成的对生态的直接 消极影响。 2、自然环境对于游客所产出的污染物能 够完全吸收与净化。
F0
ST
i 1 n
n
i i
P
i 1
i
F0:旅游的生态容量(日容量),即每日接待游客的最大允许量 Pi:每位游客1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A
KA
T T Cr Cp K A T0 T0
景区的环境管理培训教材PPT(共 43张)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2、管理措施
• (1)社区参与,回馈社区,改变居民态度 • (2)加强地域文化开发与保护,增强社区的文化自豪感 • (3)实施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1、景区氛围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
四
) 景
• (1)市政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破坏了景区
区
意境
旅 游 氛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3、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
• 景区应遵循“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原则,尽可能把旅游服务 设施建设在自然景区之外;
•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各种线性设施建设,避免穿越生态敏感区;
• 在动植物繁殖季节,关闭临近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旅游区;
• 引导游客树立生态意识,设环保教育中心或在景区内设提示标志 ;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4)溶洞旅游资源管理措施
• 要使各种人工设施不至于影响溶洞的原始自然风貌; • 进行灯光装饰时,只能见灯光,不能见光源和电线; • 设置防护网或专人看护,防止触摸、攀爬等行为的破坏
。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5)森林和植物资源的管理措施
♫加强游客教育,禁止林区吸烟、野炊、采摘花木树叶; ♫游道宽度要适应游客流量,减少游客游道外踩踏; ♫加强植被的修剪、防虫、防火、施肥、浇水等维护工作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一
、 影
对地理环境的不合理利用
响
景
区
缺乏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环
境
的
疏于游客管理造成的破坏
主
要
因
环境污染导致环境恶化
素
第一节 景区环境管理概述
二、景区环境管理的原则
第8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2

4、科普旅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
5、观鸟旅游 6、探险旅游
在自然环境较为险峻之地,如攀崖、漂流等
7、乡村旅游: 8、村寨旅游 9、野营和行车旅游 10、民族风情旅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三、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
以国家公园为例来说明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具体体现在尽量利用 自然能源、尽量利用本地材料、鼓励采用步行、骑车等不污染和不破 坏环境的交通方式。
第八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第三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案例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 开发是美国学者芬讷 (Fenell)和伊格尔斯 (Eagles)提出的概念, 认为生态旅游的核心是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A 传统的“一源”开发导向模式:开发的主导因素是一个 (资源型和客源型) B 传统的”二源“开发导向模式:同时具备资源优势和客 源优势 C生态旅游“护源”开发导向模式:例如:海南岛热的降温? 西双版纳热的降温?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三、新模式——“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 Z ”开 发投入模式 2、“三Z”开发投入模式:
1、生态旅游基本设施和开发设计:
A 道路:主要设计为人行小道、栈道、马帮道,即使是公路也主要使用 电瓶车 B 房屋: 尽量少建房屋,体量不宜太大,就地取材,尽量少用或不用 工业用漆 C 水电和通讯设施:水源就地取材;电能用自然能;设施管线要尽量埋 于地下。 D 废弃物的处理设施:拉圾分类处理等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 施细则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的游客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给景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景区垃圾堆积、水污染、土壤破坏等。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提升游客的体验,制定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理目标- 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确保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景区环境质量,提供优良的游客服务体验。
- 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3. 基本原则- 法律遵守: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依法管理:依照相关法规制定细则和标准,并进行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
- 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整体管理: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
- 公众参与: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4. 环境监测与评估- 对景区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效果。
5. 垃圾管理- 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提供游客垃圾分类指导,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
- 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处理。
- 促进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自觉捡拾垃圾。
6. 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行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采用节能灯具和水流量控制设备等措施。
- 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生态保护- 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不允许破坏和捕杀。
- 确保游客在景区活动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加强对景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平衡。
8. 环境教育与宣传-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
- 制作环保宣传材料,展示景区环保实践成果。
- 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宣传牌,并进行常规巡查和维护。
9. 应急响应与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及管理规定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4)1.1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的目的与意义 (4)1.2 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 (4)第二章:环境卫生保护的基本要求 (4)2.1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标准 (4)2.1.1 景区环境整洁:景区内道路、广场、游览区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烟蒂、痰迹等污染物。
(5)2.1.2 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景区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制度,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5)2.1.3 公共卫生间卫生:景区内公共卫生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配备洗手液、卫生纸等卫生用品,定期进行消毒。
(5)2.1.4 污水处理:景区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
(5)2.1.5 环境卫生宣传与教育:景区应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
(5)2.2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维护 (5)2.2.1 垃圾桶设置:景区内应根据游客流量、景点布局等因素合理设置垃圾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
(5)2.2.2 公共卫生间建设:景区内应设置足够的公共卫生间,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保证卫生间的设施完好、功能齐全。
(5)2.2.3 清洁设备配置:景区应配备足够的清洁设备,如清扫车、垃圾清运车、清洁工具等,提高清洁效率。
(5)2.2.4 设施维护:景区应定期对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提升环境卫生质量。
(5)2.3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 (5)2.3.1 明确责任主体:景区应明确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景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5)2.3.2 制定管理制度:景区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洁工作规程、设施维护制度、垃圾处理制度等,保证环境卫生工作有序进行。
(5)2.3.3 落实岗位责任:景区内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环境卫生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旅游景区管理 标准化管理

正文 第八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
第236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概况 8
第八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
第二节 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 ISO9000和ISO14000
ISO9000 ISO14000标准 ISO9000与ISO14000的异同
一体化(QEO)认证,其中,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纳
入贯标范畴,在我国旅游景区中尚属首次。
过渡页
第232页 2
第八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
引言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将是中国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旅游景区通过贯标认证,可以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 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认识的偏差和急于求成是主要问题所在。
正文 第八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
第238页
第二 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和ISO14000
节
10
第一点
ISO9000
1.质量保证标准(2000版)
ISO9000:2000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其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认证机构审核的依据标准, 也是想进行认证的企业需要满足的标准。
正文 第八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
证书到期后的复评
第250页
第三节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27
第二点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导入
遵守PDCA运行模式: 第一阶段——计划(Plan)。 第二阶段——执行(Do)。 第三阶段——检查(Check)。 第四阶段——评价和处理(A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过去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对环境的 破坏。
如果能协调好与其他群体的关系,当地居民 在旅游环境保护中就能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应做好总体规划、环境规划,制定以保 护为主的旅游景区资源开发措施
自然突变的发生可能改变景区的景观特征, 使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再适合旅游业的 发展
11
(四)旅游景区环境系统
经营者
自然突变
技术、社因会素输入旅游者数量及方旅式游
景区资源 环境
图8-1 旅游景输出 当地政府 影响
当地居民
12
旅游吸引物受到损害超过临界点后,它会反 过来作用于该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例如:在游客数目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对吸引物 (或资源)产生破坏作用
(3)消遣价值:旅游、休闲是当代人的一种 生活方式
(4)审美价值 :人类被自然环境所震撼 (5)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 宗教价值等
19
3.环境对旅游经济的贡献
环境是旅游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之 一。
环境的旅游价值表现为旅游者(包括户外休 闲者)赋予自然或人文景观环境的一种不直 接耗损,在于品尝或意念满足的一种价值。
第八章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
主讲人:孙亚辉
1
第八章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 第二节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第三节 旅游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任务和
对象 第四节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 第五节 旅游景区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七节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景区环境
旅游景区环境:所有能影响旅游景区吸引物 的质量及其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各类因素,包 括人的要素以及物的要素。
1.旅游景区环境的中心项是旅游吸引物。 2.旅游景区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
样的,包括:景区的游客、原居住民、旅游 经营者以及政府派出机构等。 3.景区环境具有系统特征。
8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书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 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物,森林, 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植物,名胜古迹, 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 住区等”(已改变)
重置成本法
指恢复自然环境质量、消除由此激发的对旅 游业的负面影响而投入的经济费用总量,它 可以类等于自然环境质量的经济价值。
理论规模1: 该模型的理论前提: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
已经恶化并影响到旅游经济收入增长。因自 然环境质量不佳而产生的旅游收入损失数量 可以测量,并可剔除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 恢复费用不产生其他连带效益。
存在两个重要流派:即,人类中心主义、非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中心主义”认为:所有生命形 式,乃至无生命的自然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 都有其固定的价值和权利;
18
2.环境的价值分析
(1)生命支撑价值 :在认识这种价值时,人 似乎没有仔细考虑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经济价值:人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转化自 然事物,把自然物的性能当作一个既定的前 程接收下来
14
二、环境质量对旅游的影响分析
(一)作为资源的环境 (二)环境对旅游经济的响应 (三)自然环境质量的旅游效用评估
15
(一)作为资源的环境
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时 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很难划清界限,但环境 与资源毕竟是有区别的。
其一,环境要素是资源;其二,环境要素只有 能被人类所利用时才能被称为资源;其三,环 境本身不是资源
虽然这种价值难以用经济价值来衡量,但不 可否认的是,旅游现象的外在表现是经济的。
20
(三)自然环境质量的旅游效用评估
定量的角度来评估环境的好坏对旅游的影响 崔凤军从环境效用评估常用方法中选出了可
以直接用于旅游环境(主要指旅游景区的自 然环境)的评估 分别为重置成本法和生产率变动法
21
9
(二)环境系统
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且具备了系统的 一切特性、功能和行为,可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是由环境要素构成的 环境要素又由许多子要素组成 环境系统则是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物要素的各子要素之间,各非生物要素之
间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彼此作用,且 互相密切联系。
10
三类 人类中心观 生物中心观 实用的环境观
5
人类中心观
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人,即所研究的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前就客观存在,就是地
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社会环境则是人类发展的结果,包含人类创
造的物质生产和消费体系以及文化体系、城 市、工矿区、村落等。
6
生物中心观
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 物界
研究的主要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含非生 物环境,生物群落和人类社会环境
是生态学的观点
7
实用的环境观
“环境”是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 文化和美学等诸要素的复合体
这一定义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工作性的,是 为了更容易执行。
在旅游景区环境中,环境是可以被认为是资 源的。就是说无论何种环境因素都有可能成 为旅游资源。
16
(二)环境对旅游经济的响应
1.环境价值观 2.环境的价值分析 3.环境对旅游经济的贡献
17
1.环境价值观
依附于自然---逐渐远离自然----重新开始走 进自然,重新认识自然,重新形成新的环境 价值观。
2
第一节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
一、环境概念 二、环境质量对旅游的影响分析
3
一、环境概念
(一)什么是环境 (二)环境系统 (三)旅游景区环境 (四)旅游景区环境系统
4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泛指某一中心项(或叫主体)周 围空间以及空间中存在的事物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理解的角度不 同,给出的定义则重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