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

【文献综述】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前言2010年4月中旬,美国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1人失踪,另有7人重伤。

事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美国政府最初的预期,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给当地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大灾难。

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海洋平台翻沉事故中,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

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

事故发生前,25日凌晨2点10分,处于拖航过程中的“渤海2号”,遭遇8~9级大风袭击,海浪涌向甲板,致使通风筒被打断,海水大量涌进泵舱内,虽然全船职工奋不顾身,英勇排险,终因险情严重,抢堵无效,涌进泵舱的大量海水使得船体很快失去平衡,于3点35分在东经119度37分8秒、北纬38度41分5秒处海面倾倒沉没。

船上74名职工,除2人得救外,其他同志全部遇难。

1982年7月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渤海2号”沉船分割成10大块打捞上岸。

主甲板上共有10个通风筒,其中,泵舱的四个通风筒—两个进风风筒和两个排风风筒,全部被风浪打掉。

事故分析报告给出三个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是:没有及时排出压载水或卸载;原因之二是:通风筒的强度不够被打断;原因之三:是平台与沉垫舱没有贴紧。

这三条原因共同影响,降低了平台抵抗风浪的能力,使本来能抗12级以上风力的“渤海2号”,却经不起8~9级风(最大的阵风是10级)的袭击,致使通风筒被海浪打断后,海水得以大量涌进泵舱,失去平衡、造成翻沉。

在这三条中,特别是第一条原因没有及时排出压载水或卸载是造成“渤海2号”翻沉的致命原因。

海洋平台设计规范性“渤海二号”沉船事件,促使我国政府及中国船级社不断加强平台船舶设计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规范版本逐年不断修改完善。

海洋监测平台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海洋监测平台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海洋监测平台的设计与优化研究在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的进程中,海洋监测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海洋的“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的奥秘,为海洋资源的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灾害预防等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海洋监测平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首先,海洋的气候条件恶劣,风浪、潮汐、海流等因素都会对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因此,在平台的结构设计上,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风浪能力。

例如,采用坚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形式,以确保平台在恶劣海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其次,海洋监测平台需要搭载各种各样的监测设备,如传感器、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的选型和布局也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监测的目标和任务,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设备,并合理安排它们在平台上的位置,以避免相互干扰,同时便于维护和操作。

再者,能源供应是海洋监测平台持续运行的关键。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

因此,需要探索多种能源获取和存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高性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以保障平台的长期稳定供电。

在优化海洋监测平台方面,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可以提前预警海洋灾害,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提高平台的自动化程度也是优化的重点之一。

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设备的自动校准、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等功能,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效率,还能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也不容忽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测需求的不断变化,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可升级性,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监测设备和功能模块,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海洋监测平台的设计与优化,跨学科的合作至关重要。

海洋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自升式海洋平台舱底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自升式海洋平台舱底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升式海洋平台舱底水系统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能源的大量需求,石油天然气仍是当前的主要能源。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油气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我国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现已很高 ,油气资源正迅速减少。

向海洋进军 ,开发新的油气资源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在渤海、南黄海、东海、南海已有发现并进入早期开采。

自升式钻井平台属于海上移动式平台,由于其定位能力强和作业稳定性好,在大陆架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居重要地位。

近年来,全球范围深水自升式平台主要用来开/采3类油田,即深水深井(水深106.7m以上,井深超过4572m)、天然气井及边际油田。

如果未来几年在深水深井方面没有大的发现,则对深水自升式平台的市场需求会减弱。

开发天然气井需在天然气的输送与储存上投入大量资金,但不少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也有虑及天然气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

如果油价回落不能支撑边际油田的开发,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弱。

正面因素是,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9个平台由于运作年限过长而退出市场。

中国已是世界造船大国,海洋工程方兴未艾。

2006年5月31日,国内首座122m(400ft)水深平台“海洋石油941”(JU-2000E设计型号)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交付中海油服使用。

2007年9月3日,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齿轮齿条升降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中油海5号”,在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竣工并交付使用。

如今中国已拥有一套完整的与船舶海洋工程配套的教育、科研、生产与工业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提高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在自升式平台的设计、建造与市场占有率上居重要地位。

近年来,海洋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海洋运输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保护海洋环境,阻止海洋污染越来越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沿海国家政府的重视,保护海洋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单位:大连中远海运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分公司摘要: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洋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成功完成和人员安全。

首先,文章介绍了海洋平台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质量控制方面的关键策略,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和检验测试。

接下来,文章着重探讨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风险评估、培训和应急计划。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并强调了在海洋平台建设工程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工程的成功完成。

关键词:海洋平台建造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培训。

引言: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海洋资源开发和能源供应的未来。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确保海洋平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如何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我们将重点关注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策略,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风险评估和培训计划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为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成功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保障工程人员的安全。

一、质量控制策略: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材料选择与工艺流程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在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耐久性和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段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策略,以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海洋平台建设的质量。

1、材料选择是海洋平台建造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环境的极端条件,如盐水、潮汐、腐蚀等,必须选用高质量、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平台的长期可靠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和耐腐蚀性塑料。

此外,材料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也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范。

2、工艺流程是海洋平台建造工程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海洋平台设施的安全与防护措施

海洋平台设施的安全与防护措施

海洋平台设施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海洋平台作为在海洋中建设的重要设施,其安全与防护措施备受关注。

海洋平台的安全与防护措施不仅涉及到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设施本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海洋平台的安全,可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牢固的基础设施、监控系统的应用、紧急救援机制的建立等。

首先,为了确保海洋平台的安全与稳定,必须建设牢固的基础设施。

海洋平台的基础设施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桩以及其他支撑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必须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标准,以确保其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现有的海洋平台,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以防止基础设施出现破损或腐蚀等问题。

其次,在海洋平台上安装监控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声音检测以及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海洋平台周围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监控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用于分析和预测海洋平台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另外,建立紧急救援机制是确保海洋平台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海洋平台上必须配备专业的紧急救援团队,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包括应急演练、救援设备的配备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一旦发生火灾、泄漏、海洋灾害等紧急情况,紧急救援团队可以迅速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和环境破坏。

此外,海洋平台的安全还需考虑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洋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水质污染、噪音扰动等。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海洋平台设施时,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海洋平台的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噪音源需采取隔音措施,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综上所述,海洋平台设施的安全与防护措施应该包括建设牢固的基础设施、应用监控系统、建立紧急救援机制以及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开题报告】

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最近几年,我国海上石油开采已从近海浅水走向深海.未来5 年~10 年内,我国海洋石油的开采水深有望达到500 米-2000 米.由于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自重和工程造价随水深大幅度增加,已经不能适应深水海域油气开发的要求.因此,研究、发展深海采油平台的有关技术势在必行.而深海石油平台的设计,建造及相关技术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及早了解和和掌握国外深海平台的建造和使用情况,探讨国外深海平台设计和使用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深水开采,钢质导管架平台的造价会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增长,以致增加到在经济上不可行。

这就促使我们在深海开发中使用新的结构形式,如混凝土结构和浮式结构。

典型的浮式结构是FPSO,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和SPAR平台。

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特别是与陆地结构相比,它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风、海浪、海流、海冰和潮汐时时作用于结构,同时还受到地震作用的威胁。

在此环境条件下,环境腐蚀、海生物附着、地基土冲刷和基础动力软化、材料老化、构件缺陷和机械损伤以及疲劳和损伤累积等不利因素都将导致平台结构构件和整体抗力的衰减,影响结构的服役安全度和耐久性。

另外,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影响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性。

随着对海洋平台复杂性的深入了解,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例如,1965年英国北海的“海上钻石”号钻井平台支柱拉杆脆性断裂导致平台沉没;1968年“罗兰角”号钻井平台事故;1969年我国渤海2号平台被海冰推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1997年渤海4号烽火平台倒毁;1980年北海Ekofisk油田的Alexander L Kielland 号五腿钻井平台发生倾覆,导致122人死亡;以及2001年巴西油田的P-36平台发生倾覆。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海洋工程是一个涉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题旨在探讨海洋工程领域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选题内容和目标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海洋平台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风性能研究》,旨在通过对海洋平台结构在极端环境(如台风、飓风等)下的抗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理论分析:运用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对海洋平台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数值模拟: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海洋平台结构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极端环境下的风载荷作用情况。

实验验证: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对不同参数对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四、预期成果对海洋平台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受力规律和变形特点。

提出针对海洋平台结构抗风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1-2周):开展文献综述,梳理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3-6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数值模型,开展初步数值模拟。

第三阶段(7-10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四阶段(11-14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准备答辩材料。

第五阶段(15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并准备答辩。

以上为本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内容,希望能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与支持,谢谢!。

自升式海洋平台水消防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自升式海洋平台水消防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升式海洋平台水消防系统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自升式海洋平台。

由一个驳船式船体和若干能升降并能起支撑作用的桩腿组成,船体有足够的浮力以运载钻井设备和给养到达工作地点。

作业时平台被桩腿支撑并抬升到海面以上。

转移时,把桩腿拔起,驳船式船体下降浮于水面,即可拖运到另一地点。

自升式海洋平台分为插桩自升式和沉垫自升式。

桩腿可插入海底,也可在桩腿下面设置“桩靴”或独立的小沉垫。

桩腿结构可以是封闭壳体式,也可以是构架式。

桩腿升降机构,有电动液压式和电动齿轮齿条式。

船体平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五边形,其特点是浮运方便,作业时稳定性好,适用水深为5~90米。

这种平台的应用较广。

海洋平台远离陆地,加上它本身的空间狭小,管线设备又高度集中,而且重要是以采集石油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的高危产品,所以其火灾的的危害性要高于陆地平台或一般的化工生产企业;因此海洋平台消防系统的可靠性和应急性要求也就相对的较高,其系统的消防的设备也都要求完全适应海洋的环境,同时,海洋平台又因为自身的特点,系统的配置与陆地平台或者一般的工业消防系统也有所不同。

按照灭火系统所使用的灭火介质来分,常用的灭火系统可分为: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

在所有的灭火系统中,水消防系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和系统投资最为低廉的,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场所。

而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化学干粉灭火系统等,属于特殊的灭火系统,都局限在特定的场所使用。

水消防系统按照使用范围和水流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系统)。

水消防系统主要是依靠水对燃烧物的冷却降温作用来扑灭火灾,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水喷雾灭火系统除了对燃烧物有冷却降温作用外,细小的水雾粒子还能稀释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平台的安全性与规范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海上石油开采已从近海浅水走向深海.未来5 年~10 年内,我国海洋石油的开采水深有望达到500 米-2000 米.由于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自重和工程造价随水深大幅度增加,已经不能适应深水海域油气开发的要求.因此,研究、发展深海采油平台的有关技术势在必行.
而深海石油平台的设计,建造及相关技术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及早了解和和掌握国外深海平台的建造和使用情况,探讨国外深海平台设计和使用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深水开采,钢质导管架平台的造价会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增长,以致增加到在经济上不可行。

这就促使我们在深海开发中使用新的结构形式,如混凝土结构和浮式结构。

典型的浮式结构是FPSO,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和SPAR平台。

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特别是与陆地结构相比,它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风、海浪、海流、海冰和潮汐时时作用于结构,同时还受到地震作用的威胁。

在此环境条件下,环境腐蚀、海生物附着、地基土冲刷和基础动力软化、材料老化、构件缺陷和机械损伤以及疲劳和损伤累积等不利因素都将导致平台结构构件和整体抗力的衰减,影响结构的服役安全度和耐久性。

另外,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影响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性。

随着对海洋平台复杂性的深入了解,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例如,1965年英国北海的“海上钻石”号钻井平台支柱拉杆脆性断裂导致平台沉没;1968年“罗兰角”号钻井平台事故;1969年我国渤海2号平台被海冰推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1997年渤海4号烽火平台倒毁;1980年北海Ekofisk油田的Alexander L Kielland 号五腿钻井平台发生倾覆,导致122人死亡;以及2001年巴西油田的P-36平台发生倾覆。

1982年7月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渤海2号”沉船分割成10大块打捞上岸。

主甲板上共有10个通风筒,其中,泵舱的四个通风筒—两个进风风筒和两个排风风筒,全部被风浪打掉。

事故分析报告给出三个主要原因,原因
之一是:没有及时排出压载水或卸载;原因之二是:通风筒的强度不够被打断;原因之三:是平台与沉垫舱没有贴紧。

这三条原因共同影响,降低了平台抵抗风浪的能力,使本来能抗12级以上风力的“渤海2号”,却经不起8~9级风(最大的阵风是10级)的袭击,致使通风筒被海浪打断后,海水得以大量涌进泵舱,失去平衡、造成翻沉。

在这三条中,特别是第一条原因没有及时排出压载水或卸载是造成“渤海2号”翻沉的致命原因。

“渤海二号”沉船事件,促使我国政府及中国船级社不断加强平台船舶设计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规范版本逐年不断修改完善。

中国船级社在海洋平台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对通风筒高度和强度的明确要求,并完善了海洋平台应急排水系统的设计。

这些惨痛的教训给海洋资源开发以很大的警示,同时也促使国内外石油部门更加努力研究海洋平台安全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年来, 在海洋工程领域结构控制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取得了许多进展,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工作, 争取应用到实际抗冰海洋平台中。

结构控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与结构体系本身共同发挥作用来抵御环境荷载, 减小振动, 因此涉及到两类优化问题: 一是抗冰海洋平台控制装置的优化设计, 即对于特定的抗冰海洋平台设计方案进行控制装置参数及位置的优化设计。

二是抗冰海洋平台和控制装置的一体化优化设计, 比如, 抗冰海洋平台设计中是否需要采用控制装置、采用什么控制策略和装置以及设计参数如何选取等问题与海洋平台结构本身的设计情况密切相关, 所以结构控制装置的设计不应该单独考虑, 而是应该根据设计目标( 如造价和性能等) 和海洋平台结构设计一起进行优化设计。

本质上讲, 海洋平台所受到的环境荷载都是动荷载, 因此, 海洋平台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关系到结构能否发挥正常的性能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是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

由于海洋平台一般都是钢结构, 在极端环境荷载作用下, 当其达到极限状态时材料往往都是高度非线性的, 而焊接残余应力、腐蚀等对材料的非线性性能有很大影响, 一般的线弹性方法根本不能反映其实际情况。

因此, 考虑材料非线性、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的分析方法, 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基本内容
1.通风筒规范设计;
2.应急排水系统的规范设计;
3. 舱底水系统设计;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海洋平台设计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若干考虑;
2.对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规范设计;
3.对舱底水系统的规范设计;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对海洋平台设计的认识熟悉;
2.对海洋平台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3.研究海洋平台设计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4.对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规范设计;
5.对舱底水系统的规范设计;
(二)方法及措施:
1.查找相关海洋平台的资料并对其深入了解;
2.随时与指导教师讨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其铠,“漫漫求索路_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原因的追踪”,[J].《石油科技论坛》2006年6月
[2]《2005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s]. 2005年
[3]《2006钢质海船入级规范》[s]. 2006年
[4]Nomoto T, Aoyama K .Ship definition system in computer 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C]. In: Vieria CB, Martins P (eds)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Automation of ship yard operations and ship design VII. Elsevier, Amsterdam, (1992),pp 177-185.
[5]Nomoto T, Aoyama K.Product modeling in CIM for shipbuil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C].Symposium on Practical Design of Ships and Mobile Units, (1995) ,pp1389-1398.
四、研究工作进度:
1、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
2、了解海洋钻井平台的作用和发展历史;
3、了解海洋平台的主要特点;
4、对通风系统了解和设计;
5、对舱底水系统的了解和设计;
6、设计总结;
7、毕业答辩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