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44页PPT

合集下载

北大经济地理学第三讲区位影响因素(张辉)精品PPT课件

北大经济地理学第三讲区位影响因素(张辉)精品PPT课件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革命对人 类文明给予重大影响。能源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一次能源,为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另一类是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 源。
一次能源中广泛利用的为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 力、生物能,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裂 变燃料等;一次能源中尚待推广利用的为新能源,包 括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能、地热能等,不可再 生的核聚变燃料。二次能源主要有电力、汽油、煤油、 柴油、焦炭、煤气、沼气、余热等。
(一)区位和区位理论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 首次提出。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 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 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尽管我们将区位定义为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现代区位 理论并不把诸如动值物占据某特定场所繁殖、生存的行 为纳入区位理论范畴,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 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 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 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条件和因子
就区位因子而言,对 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 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 因子,相对影响比较 小的为次要因子。就 工业区位而言,米勒 将劳动力、资本、原 料、能源、运输、市 场作为主要因子,而 将用水、研究开发、 经营、税制、自然条 件以及其它要素归结
为次要区位因子。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经济活动区位作为人类活动区位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地理空 间之中存在,同时地理空间也通过经济活动区位而发生作用, 地理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1)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1)

当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生 产的专业化及社会分工已广泛发展,往 往在生产某一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在全 国甚至于全世界寻求在该领域发展最好 的合作伙伴,以求质量的完美。正因为 如此,同处于后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和地 区为了协作的需要,相互投资占很大比 例。
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 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 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 变性,追求个性。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称为工业化阶 段,是一个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过渡的阶段。
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 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 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 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 中推广普及。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征。所谓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 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高 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二是改造、武装传 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 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 天技术等等。
重化工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制 造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支持区域经济增长达到 较高的速度,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也是 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二产 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 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 要力量。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 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 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 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 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 务等等。
最后,对产业结构高度进行时序比较发现,从1985 年开始,中国开始真正进入工业化时期。除了 1989—1991年期间出现短暂的波动以外,产业结构 高度一直稳步推进。从1998年开始,产业结构高度 进入加速提升阶段,中国经济也逐渐走入优化产业 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良性发展轨道。在此过程中, 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最大。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学完整课件

区域经济学完整课件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 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 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 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 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 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 响,韦伯提出了劳动费指数这个概念: 劳动费 劳动费指数= ———————— 制成品重量


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 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 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 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 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 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3)假设孤立国内各 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 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 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n MinF=f*Min(∑miri +rk) ⅰ=1 式中F为单位产品总运费,f为运费率, m1(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燃料重量, r1为i原、燃料的运距,rk为产品运距。上式含 有若干假设条件,主要有:①所研究的是一个 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成本一致;②只研究一种 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③ 原料地与市场已知;④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 比。
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 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 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 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 素决定的。 数学表达式为: P=V(E+T)

设计了孤立国6层农业圈: 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 牛奶; 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 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 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 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

从人类需求角度看产业构造的演变规律:
需求: 吃饱→ 穿暖→ 便利、机能→非物资 上的追求
主导产品:食品 轻纺产品 耐用消费品 文化、 旅游、创意
主导产业:农业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制造 业 第三产业
2、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 不同产业、产品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不
均等是引致产业构造演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 原因解释
区域内假设产业间关联效应强,那么主导产业通 过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开 展;同时,主导产业也能得到相关产业扶持。
在我国,由于受方案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 的管理体制的影响,产业间的关联度很弱, 尤其是西部地区。
中央企业“移植型〞、“飞地〞经济现象严 重,没有对所在区域经济起一个增长极的作 用;大型的原材料、能源生产基地都是国家 在“三线〞期间重点投资建成的,其产品 70-80%输入区外〔东部〕,而区内加工制 造业所需的原材料又从外区调入,产业的协 作链条甩在区外,产业间关联效应很弱;现 代的大规模的中央企业与落后的小规模的地 方企业构成双重二元构造封闭式运行轨迹,
区 域 差 异
年代
课堂讨论二
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解释增长级理论的应 用〔小区域,如县市、乡镇,市区等,也 可以是部门增长级〕
3、具体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及演变 〔以湖南为例〕
〔1〕 “一点一线〞战略:90年代
〔2〕 “一点二线〞战略:2000年
〔3〕 “斜十字穿插〞战略: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 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湖南经济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国
〔非均衡协调开展模式〕 网络开发理论
一、均〔平〕衡开展模式
出发点:在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同时投资并合理分配, 通过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来实现整个国 民经济的均衡增长。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一)霍伊特的输出基础模型
• 该模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在专业化的基础部门(主要是专业化 地区的主导部门) 就业的劳动力(Lb),第二个是在服务行业(非基 础性部门)就业的劳动力(Ls),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如下公式:
• LT是总就业量 • Lb是一个外生变量,由生产满足区外需求量所需劳动力数量决定 • a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一、区外需求: 输出基础理论
(三)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是为解决原有经济增长模型中服务行业就业数量与总就业数 量之比长期不变问题而建立的。
• 在上述的霍伊特模型中去分析(收入替代了霍伊特模型中的就业):
YT
Yb Ya Yb Y
Ya a0 a1YT
(3 9)
• 其中,Yb、Ys分别表示基础产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收入水平;正如霍 伊特模型中的情况,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基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三)区域经济生产要素
• 影响因素 ≠ 生产要素:一切与区域经济相关联的条件和环境可能都 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 为便于定量分析,都假定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
区域经济 生产要素 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土地(资源)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种情况:
• 如果我们考虑一些其他变量,则该模型演绎出更多的经济学含义。 • 但上述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不考虑
供给问题。其次,该理论没有考虑区际趋同或趋异问题,因而也就没 有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差距问题。最后,该理论无法确定经济 增长的决定因素,因为该理论把出口增长或基础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 看成是经济事实而不是理论给出的结论。

区域发展阶段完整课件

区域发展阶段完整课件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区域发展阶段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转换的动因。
2.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城市为例,分组讨论,分析该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应用阶段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4.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答案要点,特别是对阶段判断的准确性和发展建议的针对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
5.随堂练习: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阶段理论,判断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
-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答案反馈。
六、板书设计
1.区域发展阶段划分:
-启动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转型阶段
2.各阶段主要特征和指标。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请分析我国某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判断其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完整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区域发展的阶段理论,主要参考教材第三章“区域发展与规划”,内容涵盖区域发展的概念、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特别是对启动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转型阶段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2.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驱动力量,以及各阶段的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3.答案要求:学生的答案要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能够反映出对阶段理论的深入理解。教师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理论知识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有起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提问和讨论环节,语速要适中,语调要亲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作业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张辉)第三讲区域经 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