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上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语文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9f90aebceb19e8b8f6ba77.png)
2019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
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
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
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
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
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
2019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
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
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
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
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
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
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
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
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
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
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
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
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
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
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语试卷第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12月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复兴昌盛,在这种情况下,明代在衣、食、住、用等领域里,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
在全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不仅木作、漆作行业兴旺,而且出现了一批专做硬木家具的小木作行业。
店铺内不仅生产出售各种硬木家具,店主还常常根据用户需求到家中加工制造。
按不同的用材,明代家具可分为传统的漆饰家具和新颖的硬木家具,以及采用竹藤等制作的民间家具。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復木家具。
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就地取材,制成别具一格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枝木家具最为贵重。
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
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
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
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显示木材本身质感。
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色彩鉤丽、纹饰华美。
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刀法深锐,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这些家具的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去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并逐步扩展成了“清式”家具的主体风格。
江苏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阶段测试(三)语文试卷Ⅰ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
A.领悟吻合并驾齐驱B.觉悟契合并行不悖C.觉悟契合并驾齐驱D.领悟吻合并行不悖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
①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②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③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④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⑤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A.⑤③④②①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⑤②④③①3.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4.下面是某市对三类人员使用微信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表一:使用微信时间表二:使用微信主要目的A.调查的三类人员中,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远超上班族和退休人员。
B.相较于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和退休人员更经常利用微信的阅读功能。
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及解析

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复兴昌盛,在这种情况下,明代在衣、食、住、用等领域里,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
在全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不仅木作、漆作行业兴旺,而且出现了一批专做硬木家具的小木作行业。
店铺内不仅生产出售各种硬木家具,店主还常常根据用户需求到家中加工制造。
按不同的用材,明代家具可分为传统的漆饰家具和新颖的硬木家具,以及采用竹藤等制作的民间家具。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復木家具。
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就地取材,制成别具一格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枝木家具最为贵重。
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
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
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
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显示木材本身质感。
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色彩鉤丽、纹饰华美。
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刀法深锐,花纹与離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这些家具的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去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并逐步扩展成了“清式”家具的主体风格。
(参考)2019年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

(参考)2019年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在声音中发现城市①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
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
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
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
②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③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
和常识相反,在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
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
奥地利哲学家马赫把“实体”等同于“感觉”,尽管有些“过犹不及”,但至少可以使人重新认识感觉、语言和实体的关系,即包括听觉在内的人的感觉,在现实实践中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④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
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上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东城区普通校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高三语文(学科)命题校:54中学校 2019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祈(qǐ) 祷氛(fēn) 围不醒人事暴殄天物B、攻讦(jié) 诨 (hùn) 号委曲求全数见不鲜C、潋 (liàn) 滟痉(jīng) 挛震聋发聩韦编三绝D、梵 (fán) 文棺椁(guǒ) 始作俑者开门缉盗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人的说话无法听到了,幸而____下来一些文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历史。
②3+X高考模式主要____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这个连年亏损的工厂因为____了一批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就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A、流传考查启用B、留传考察起用C、流传考察启用D、留传考查起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们在强震突然降临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抢救学生。
那一刻,他们就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亲人,孩子的救命稻草!B、春晚小品《送礼》痛贬时弊,辛辣讽刺了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赢得满堂喝彩,但瑕不掩瑜,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剧中小女孩的设计有明显“硬伤”。
C、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D、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B、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C、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破坏,已成为美国领导人深感头疼的问题。
D、“中国制造”的繁荣当然说明我们的进步,但“中国制造”的不足却值得深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核心技术,不仅我们会沦为“打工者”,而且还将受制于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
相传这两部书均为左丘明所著。
B、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是《子夜》。
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是《天狗》《凤凰涅槃》等。
D、契诃夫是苏联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变色龙》。
歌德是德国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代表作是《浮士德》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 谢:拜谢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
入朝:侵犯朝廷C、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禽:通“擒”,擒获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犯罪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夫夷以近,则至者众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而又何羡乎C、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其孰能讥之乎D、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你为什么让众人看不起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B、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他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
D、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他们的奖赏不能兑现,但是(犯了错误)法官却依法必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文帝对臣子不仅有容人雅量,还能勇于纳谏,他对冯唐就是例证。
B、冯唐有真知灼见,也能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让人佩服!C、魏尚爱兵如子,为国杀敌,却仅仅因为“私养钱”受到处罚,可谓赏轻罚重。
D、魏尚因冯唐直言上谏汉文帝才得以恢复原职,可以说是幸运之极!第Ⅱ卷三、本大题共13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5分)哀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故曰儒。
哀公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不敢以儒为戏。
——《礼记》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十选八,每题1分,共8分)①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④凡在故老,。
(李密《陈情表》)⑤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⑥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⑦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⑧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⑨春如旧,人空瘦。
(陆游《钗头凤》)⑩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关汉卿《窦娥冤》)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共22分)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3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12、诗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回答。
(3分)14、词中说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其诗境与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表达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200字左右)(15分)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
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
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
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
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
《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
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意思是:一般说来,文明的出现在前,文化的发展在后。
B、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第四大支柱,意思是文化与经济、环境、社会一样,都是能够不断发展的。
C、由于文化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双重属性,所以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是很难区分高下优劣的。
D、《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
16、填空(4分)文中第2段提到“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第3段又提到“文化基因”的流失,这里“文化基因”指的是和。
17、根据本文的观点分析下面的文化现象。
(任选一条分析即可)(5分)(1)“文化大革命”期间,全中国只流行八个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