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测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有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C、CaO的俗称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有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2.据2014年6月9日“中国之声”报道,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性原料时,漏报了640公斤钚(元素符号Pu,原子序数94,相对原子质量244),据悉,这些钚足可以制造80枚核弹头。
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
【答案】钚原子(答原子也给分) 94【解析】因为钚属于金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其原子核外共有94个电子。
【考点】原子的构成3.下列属于纯净物是()A.空气B.石油C.碘酒D.蒸馏水【答案】 D【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碘酒是碘与酒精的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4.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其中所有结构示意图均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且②和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列B.其中①④具有稳定结构,②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D.其中③④所表示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答案】D【解析】A、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故②③属于原子,①④属于离子,且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所以②和③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列,错误,B、其中①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②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但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C、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处在第三周期,②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处在第二周期,错误,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③④的质子数都为17,所表示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正确,故选,D 【考点】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5.猕猴桃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可强化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和对铁质的吸收。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8 物质的组成、构成与分类

专题8物质的组成、构成与分类(训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答案】A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解析】此题考查地壳中的主要元素。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答案为A。
【答案】A3.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解析】A是CO2,B是H2O,C是NH3,D是CH4。
故选B。
【答案】B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氧气C.氯化钠晶体D.铜【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构成。
金刚石和铜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答案】B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空气B.水C.汞D.氧气【解析】空气属于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的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只有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C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解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水通电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能够再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选项A、B、C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答案】D7.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解析】此题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在混合过程中有些分子占据了分子之间的间隔。
【答案】B8.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析】此题考查分子的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1.在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生成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①分解反应生成物中可以由单质也可以没有单质;②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没有单质;③置换反应生成物中一定由单质;④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没有单质,故选D【考点】基本反应类型2.在原子的构成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总数【答案】C【解析】在原子的构成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答案选择C【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镇啤酒B.新鲜空气C.优质燃煤D.干冰【答案】D【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选D【考点】物质的分类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理盐水B.啤酒C.食醋D.蒸馏水【答案】D【解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选项生理盐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B选项啤酒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食醋属于溶液是混合物;D选项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答案选择D【考点】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的分类5.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A.它们都带电荷B.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D.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答案】A【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第二种粒子不带电荷,故答案选择A;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最后一种粒子有三层电子;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质子数不同.【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6.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B.牛奶C.蒸馏水D.啤酒【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A选项果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B选项牛奶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C选项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答案选择C;D选项啤酒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考点】纯净物的概念7.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答案】A【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发生改变,答案选择A;B选项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表示镁离子;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考点】微观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8.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B.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C.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g【答案】C【解析】A、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原子序数是20,故A错误;B、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B错误;C、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原子序数是20,所以质子数也为20,故C正确;D、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没有单位g,故D错误【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A.二氧化碳冰CO2B.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H)2C.碳酸钠烧碱 Na2CO3D.氧气臭氧 O3【答案】B【解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题第3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禁燃烟花的原因之一是燃放烟花时生成SO2B。
古代人们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C。
煤干馏制备焦炭和石油分馏生产汽油均发生化学变化D。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可静脉滴注NaHCO3溶液解毒改写: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禁止燃放烟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燃放烟花时会产生SO2.B。
古代人们使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
煤干馏制备焦炭和石油分馏生产汽油都是化学反应。
D。
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水杨酸反应,可以通过静脉滴注NaHCO3溶液来解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碘酒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水、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②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氢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Al2O3和SiO2都能溶于强碱,因此都是酸性氧化物⑤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改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碘酒是混合物,而液氯、冰水、冰醋酸是纯净物。
②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氢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
③蔗糖是非电解质,硝酸钾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Al2O3和SiO2都能溶于强碱,因此都是酸性氧化物。
⑤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___效应。
3.一定条件下,某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___○代表不同元素的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改写:在一定条件下,某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___○代表不同元素。
关于这个反应,错误的说法是:A。
这一定是吸热反应。
B。
这一定是可逆反应。
C。
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这一定是分解反应。
4.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

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1.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C.CaCl2D.KCl【答案】B【解析】原子团是指几个原子形成的集合体一般以整体的形式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A、NaCl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没有原子团,故A错;B、NaNO3中含有硝酸根原子团,含有原子团,故B正确;C、CaCl2由钙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没有原子团,故C错;D、KCl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没有原子团,故D错.故选B.【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点评:要熟记常见的原子团:硫酸根、硝酸根、碳酸根、氢氧根、铵根等.2.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右图: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 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
由此回答:(1)若“”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如右下图。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右下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3)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填:氮、磷、钾)肥,此化肥不能与混合使用。
【答案】(1)NH3+HCl==NH4Cl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改变(合理答案均给分)(2)两种气体反应生成了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少。
(3)氮肥碱性物质。
【解析】:(1)根据题目的叙述及图示的反应,可以确定反应物氯化氢和氨气,生成物是氯化铵,各物质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1,1,故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由图示可发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和原子重组等.(2)两种气体反应生成固体,会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塑料瓶变瘪.(3)氯化铵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为氮肥;同时它又属于铵盐,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故答案为(1)NH3+HCl=NH4Cl;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改变(2)反应后生成固体使瓶内气压减小.(3)氮;碱性.【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点评:根据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找准对应关系,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特征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另外要重视铵盐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3.下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 B C D E回答下列问题:(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构成和分类(含解析)

物质的构成和分类一、单选题()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2、臭氧在物质分类中属于()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3、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O B.KClO3 C.C6H12O6 D.H2SO4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下列从图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种不同的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水 B.硫酸铜 C.氦气 D.C607、如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B.汞的核电荷数为80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叫“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 B.C. D.12、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与臭氧都属于氧化物 B.氧气与臭氧化学性质相同C.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D.相同质量的氧气比臭氧中含的原子多13、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电子层数1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 B.高锰酸钾 C.液氧 D.氯酸钾15、在一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得到HNO3,所以NO2属于酸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失效,其原理完全相同D.足量Zn与一定量浓硫酸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答案】D【解析】A、NO2溶于水得到HNO3和NO,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该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H原子数目不守恒,错误;C、漂白粉失效的原理是Ca(ClO)2与CO2、H2O反应生成HClO,HClO分解生成HCl和O2,水玻璃失效的原理是Na2SiO3与CO2、H2O反应生成H2SiO3,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足量的Zn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首先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浓硫酸变稀后,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得到混合气体,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1.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C.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答案】D【解析】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正确,故选D【考点】元素的分布,化石燃料,空气的成分2.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O2B.2O C.2O2-D.2O2【答案】D【解析】化学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A.表示一个氧分子;B.表示两个氧原子;C.表示两个氧离子;D.表示两个氧分子.【考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3.(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
(3)在一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示意图如下所示:①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元素种类B.原子质量C.分子种类D.分子个数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水;(2)+5;(3)①混合物;② 4︰1 ;③ AB ;④ C2H4+ H2O 一定条件C2H6 O【解析】①反应后容器内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②生成物C2H6O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③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发生变化的是A.元素种类和B.原子质量;④依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得个物质的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 H2O 一定条件C2H6 O【考点】化学式的意义与书写;物质的构成;微粒模型图表示化学反应4.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C.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答案】D【解析】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是水分子,错误,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正确,故选D【考点】分子的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空气C.生铁D.石灰水【答案】A【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要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宏观分子元素物质原子(组成)离子(4) 原子的结构:质子(+)原子中子(5) 同种元素: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2.物质的分类金属:Cu 、Fe 、Zn稀有气体:He 、Ne 、Ar非金属于:C 、S 、P碱性氧化物:Na 2O 、Fe 2O 3酸性氧化物:CO 2、SO 2物质化合物酸:HCl 、H 2SO 4、SO 2碱:NaoH 、Ca(OH)2盐:NaCl 、Na 2CO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直接 (构成) 相同核电荷数构 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考题例析[例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例2]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盐B.取暖用的煤C.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D.炒菜用的铁锅[例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食盐、干冰B.胆矾、石灰石C.红磷、烧碱D.水银、生理盐水典题精练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D.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对所有原子来说,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3.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电子层数B.质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4.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②氯离子③硫酸分子④蔗糖分子(C12H22O11)⑤醋酸分子(CH3COOH),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A.4种B.5种C.6种D.7种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可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6.何洁同学学习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沾满油渍。
”何洁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大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7.下列各类物质的组成中一事实上只含两种元素的是()A.氧化物B.酸C.碱D.盐8.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食盐、干冰B.胆矾、大理石C.红磷、烧碱D.水银、食盐水9.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属于()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10.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会改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原子的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④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11.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A.4B.3C.2D.112.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无毒B.都含有氧分子C.都能供给呼吸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3.某物质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推断,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氢元素B.碳、氧元素C.氧、氢元素D.碳、氧氢元素14.高铁酸钾(K2Fe 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混合物B.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它是一种氧化物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15.我们食用的白糖(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以下有关它的描述错误的是()A.它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5个原子C.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11:88D.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过关自测一、选择题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则不是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在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在化学的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氯原子和氯离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化学性质3.下列各组粒子中,含有相同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是()A.Na+和NeB.O2-和Mg2+C.H2O和NH3D.Na+和Na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核内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Na2CO3·10H2OC.红磷和白磷混合D.水银6.关于H2S、H2O、H2SO4、H2四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氢元素B.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都含有1个氢分子D.都含有2个氢分子7.下列物质:①钢②铁③天然气④天然雨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①②B.②C.③D.②④8.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H2SO4B.CaOC.NaOHD.CO29.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A.只有分子B.只有原子C.只有离子D.分子、原子、离子10.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都一定具有相同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1.所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都是稳定结构C.它们都是离子D.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1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是()A.NB.2NC.FeD.H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C.凡是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14.生活中的下列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A.可乐饮料、自来水B.粗盐、食盐C.墨水、雨水D.蒸馏水、石墨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16.最新研究发现,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溴酸钾有致癌性,应禁止使用。
溴酸钾(KBrO3 )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17.能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且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常从新鲜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BB18.在下列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A.盐酸溶液B.氯化钠晶体C.KClO3D.液态HCl19.下列物质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冰、水银B.干冰、钢C.氯酸钾、食醋D.生石灰、胆矾20.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等D.化学性质相同二、填空题21.用适当的化学用语表示:(1)厨房里常用的食盐主要含。
(2)打开汽水瓶冒出的大量气体是。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a、葡萄糖b、熟石灰 C、甲醇 d、维生素C e、一氧化碳请按要求填写:(填序号)(1)人患坏血病是因为缺乏;(2)禁止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是因为其中含有毒的;(3)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4)能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5)能作为人体能源物质的是。
23.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氢气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4)具有相同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5)Na与Na+属于同一种。
(6)铁原子核内含26个质子和30个。
(7)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为一个原子得失的数目。
(8)酸在水中电离时能产生的相同的氢。
(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4.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请从①不锈钢②甲烷③活性炭④食盐⑤大理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⑴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 。
⑵可用于制造刀具的是 。
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⑷可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是 。
⑸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考点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要点物理性质:色、态、味、光泽、硬度、密度、沸点等。
1.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变化:仅仅是状态、大小、几何形状的改变。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反应类型:⑴化合反应:A+B →AB两种或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