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桥梁发展史
桥梁史话

桥梁史话据考古分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时代,距今4000—6000余年。
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三种桥梁基本体系。
进入隋、唐、宋时期(公元581—1279年),古桥技术达到了颠峰,随后元、明、清三代(公元1279—1911年),将前代的造桥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各种桥型的设计规范。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传播,现代桥梁逐步出现和发展。
现按历史发展编排各类桥型的首座和最新记录,用图文注解,还收集了世界跨径之最和历史名桥,以及由30名著名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和学者,评选出二十世纪世界最美丽的桥梁十五座,有助于对桥梁工作者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重视桥梁的美学设计。
梁桥一、古代梁桥古老的原始桥梁结构简单。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余年,最早出现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已有独木桥存在的可能。
在原始公社时代,又称石器时代,春秋末战国初之前(公元前476年),都是石制工具,只能对木材进行粗糙加工,之后进入铁器时代,才有石料加工工具,能建造石料桥。
(一)、原始桥梁1、独木桥,创始最早,它不能长期使用,但其延用周期最长,甚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使用。
2、蹬步桥,位于湖南双峰县永丰镇。
它是最原始的渡河工具之一,可谓桥梁的童年。
(二)、木梁桥栈道桥,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镇北的嘉陵江明月峡和清风峡东岸石壁上,开凿于西周初年,距今有3000年历史,几任修复,为历代广泛使用。
(三)、石梁桥安平桥始建于公元1138年,位于福建晋江安海港,全长5华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梁式古石桥,被誉为“北有赵洲桥,南有安平桥之称”,1961年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木悬臂梁桥程阳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廊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917年,是中国古桥最后一株壮丽的晚霞。
二、现代梁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传入中国,钢梁首先在桥梁上使用。
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法国于1939年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使混凝土梁桥的跨径得以很大飞跃,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桥型。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一、桥梁定义桥梁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包括(1)桥面铺装、(2)防、(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二、桥梁分类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
按结构分为,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四种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桥、预应力桥、钢桥。
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悬臂梁桥,连续梁桥。
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
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 (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梁桥最跨是330m,是位于中国重庆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6年建成通车)。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
拱桥分类:①按拱圈(肋)结构的材料分:有石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
②按拱圈(肋)的静力图式分:有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见)。
世界第一拱桥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达522m,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
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
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
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斜腿刚构桥、T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辅航道桥)。
虎门大桥横跨市虎门镇和广州区之间的珠江入海口。
大桥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英国桥梁发展史

英国桥梁发展史
英国桥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和石头建造简单的桥梁。
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在英国修建了许多石桥,这些桥梁至今仍在使用。
在中世纪时期,桥梁的建造和维护由教会承担。
一些著名的中世纪桥梁包括伍斯特桥和康沃尔桥。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铸铁和钢铁的使用使得建造更大、更坚固的桥梁成为可能。
在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建造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伦敦塔桥、苏格兰福斯桥和布里奇顿巨石阵大桥。
如今,英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已经变得更加先进和创新,涉及到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建造方法。
英国的桥梁不仅在国内,还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 1 -。
桥的发展历程

桥的发展历程桥梁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最早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用原始的方法建造桥梁,比如用树干架设桥面,或用石块填充河床。
然而,这种原始的桥梁只能容纳一两个人通过,并且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建桥方法。
到了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木制桥梁。
这些桥梁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桥面通常由木板或木梁构成。
这种木制桥梁在古埃及、古中国和古希腊等地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然而,与原始方法相比,木制桥梁的坚固程度有了极大的改善。
这种进步为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桥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建造桥梁。
这些桥梁以石块为主要材料,采用拱桥结构。
拱桥的建造需要精确的计算和石材切割技术,因此要求工程师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
然而,拱桥的建造为交通的快速运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为它们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桥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工业革命期间,人们开始使用钢铁建造桥梁。
钢铁桥梁的优点是耐久、坚固、灵活,并且可以支撑更大的重量。
这种桥梁结构使人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河谷上建造长跨径的桥梁,实现了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桥梁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悬索桥、斜拉桥等。
悬索桥是一种通过数根悬索将桥面悬挂在塔楼之间的结构。
这种桥梁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压力,因此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斜拉桥是一种通过拉索将桥面直接悬挂在塔楼上的桥梁结构。
斜拉桥的建设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技术,因此在世界各地只有少数建造。
21世纪,人们对桥梁建设的需求继续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建造桥梁,使其更加耐久和坚固。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智能桥梁,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进行监测和管理。
总之,桥梁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桥梁 发展历程

桥梁发展历程
桥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桥梁建造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使用原始的木材和
石块建造了简单的桥梁。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桥梁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希腊工程师用大理石建造了著名的科林斯运河桥和约蓬桥,这些桥梁采用了拱桥的结构,使得桥梁能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欧洲中世纪,桥梁建设进一步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石砌桥梁,并加强桥墩和拱的结构,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人们开始使用悬索桥和吊桥等新型结构来跨越较大的河流和峡谷。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斯蒂芬森父子设计的伊特桥和曼彻斯特维多利亚桥等铁路桥梁成为了当时的技术奇迹,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和悬臂技术。
20世纪初,混凝土成为了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
混凝土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新型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同时,钢结构也继续在桥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桥梁建设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人们开始采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上的创新,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桥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木材搭架桥到现代钢
结构和混凝土桥梁的演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桥梁建设将继续不断发展创新。
桥梁发展史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
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 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 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 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
阿维尼翁桥公元1178~1188年在法国建成,为
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 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现存古代 最长的梁式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 原长2500米362 孔,现长2070米,332孔。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誉 。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 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 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 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 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桥、钢筋混凝土 桥和钢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桥的种类逐渐变得多 起来。
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 高。
中 内 外 桥 梁 发 展 史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 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 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纪 ~ 年前 左 右年 西) 周已 在建 渭有 水梁 架桥 有和 浮浮 桥桥 。 公 元 前 256 ,
据 史 料 记 载
1134 ,
中 国
在 周 代 ( 公 元 前 世
伊兹桥
钢筋混凝土桥
现代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 于1954年底,在长 江上建起了万里长 江第一桥——武汉 长江大桥。改革开 放后,特别是1995 年以来,随着建设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及造桥技术的迅猛 发展,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起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想。
从古至今,我国桥梁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二、古代桥梁1. 木桥时代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铁器,只能用木头搭建桥梁。
那时候的桥梁,大多是横跨河流、峡谷等地形的简单木板桥。
虽然这种木桥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石拱桥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用石头建造桥梁。
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创新。
石拱桥的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在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石拱桥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设施,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三、现代桥梁1. 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钢铁桥梁。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约1670米,主桥跨度长达1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交通问题,还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座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这座大桥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沉管隧道、斜拉桥等多种建筑形式。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座世界奇迹,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未来桥梁1. 智能桥梁——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是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工程。
这座大桥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功能。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的建设,将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一、桥梁定义桥梁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二、桥梁分类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种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
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
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梁桥最跨是330m,是位于中国重庆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6年建成通车)。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分类:①按拱圈(肋)结构的材料分:有石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
②按拱圈(肋)的静力图式分:有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见拱)。
世界第一拱桥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达522m,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
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
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
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斜腿刚构桥、T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虎门大桥横跨东莞市虎门镇和广州南沙区之间的珠江入海口。
大桥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创造四项世界之最:最大主跨斜拉桥、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最高桥塔(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武汉二七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结合梁斜拉桥。
该桥设计长度6507米,其中主桥全长2922米,主桥通航孔(主跨)采用三塔斜拉桥方案,双主孔跨度为2x616米。
悬索桥:又名吊桥(suspension bridge)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
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是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坐落在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主跨1991米(960+1991+960),全长3911米。
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
1998年3月竣工。
世界最大跨峡谷的悬索桥是湘西矮寨悬索大桥,于湖南吉首矮寨镇,是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桥面与谷底垂直高差达330余米,主跨跨径1176米。
创“4个世界第一”:一是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二是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一;三是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世界第一;四是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
组合体系桥有梁拱组合体系,如系杆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结构等.梁刚架组合体系,如T形刚构桥等。
玻璃桥:纯玻璃制成的一种桥梁。
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承座体系的实用性桥梁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内榕杉湖景区榕湖上,桥长22.4米,桥宽2.64米。
三、桥梁发展史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一)古代桥梁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赵州桥宝带桥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7米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
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
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
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
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残存的四跨阿维尼翁桥英国泰晤士河桥皮埃尔桥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
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
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
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
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
中国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
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
八字撑木桥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
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
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
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虹桥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
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四川灌县珠浦桥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
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
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二)近代桥梁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
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
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
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
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
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
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
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
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
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
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
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
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
近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划分,除木桥、石桥外,还有铁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
木桥,16世纪前已有木桁架。
1750年在瑞士建成拱和桁架组合的木桥多座,如赖谢瑙桥,跨径为73米。
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建造了不少木桥,如1785年在佛蒙特州贝洛兹福尔斯的康涅狄格河建造的第一座木桁架桥,桥共二跨,各长55米;1812年在费城斯库尔基尔河建造的拱和桁架组合木桥,跨径达104米。
桁架桥省掉拱和斜撑构,简化了结构,因而被广泛应用。
由于桁架理论的发展,各种形式桁架木桥相继出现,如普拉特型、豪氏型、汤氏型等。
由于木结构桥用铁件量很多,不如全用铁经济,因此,19世纪后期木桥逐渐为钢铁桥所代替。
铁桥,包括铸铁桥和锻铁桥。
铸铁性脆,宜于受压,不宜受拉,适宜作拱桥建造材料。
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厂所造的塞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
锻铁抗拉性能较铸铁好,19世纪中叶跨径大于60~70米的公路桥都采用锻铁链吊桥。
铁路因吊桥刚度不足而采用桁桥,如1845~1850年英国建造布列坦尼亚双线铁路桥,为箱型锻铁梁桥。
19世纪中以后,相继建立起梁的定理和结构分析理论,推动了桁架桥的发展,并出现多种形式的桁梁。
但那时对桥梁抗风的认识不足,桥梁一般没有采取防风措施。
1879年12月大风吹倒才建成18个月的阳斯的泰湾铁路锻铁桥,就是由于桥梁没有设置横向连续抗风构。